因果明鏡論
堪布益西彭措 著
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目 錄
緣 起 9
第一章 總說業因果 15
第一節 誰是創造者 15
第二節 業的規律 17
一 自作自受 17
二 苦樂法則 20
叁 因微果著 23
四 未作不遇 27
五 已作不失 29
第叁節 心是業之源 31
一 萬行之源 31
二 禍福之根 33
第二章 世間業 36
第一節 十業道 36
第二節 十惡業 37
第叁節 十善業 47
第四節 開示具力之門 49
一 田門 49
二 所依門 53
叁 意樂門 56
四 事物門 58
五 串習門 60
第五節 定業與不定業 65
第六節 業的轉化 77
第七節 兩世之間 80
第叁章 世間果報 87
第一節 異熟果 88
第二節 等流果 89
一 同行等流果 89
二 感受等流果 92
第叁節 增上果 94
第四節 分說十惡業的果報 97
第五節 十善業果 173
一 總說十善 174
二 分說十善果報 183
第六節 圓滿人身 205
一 圓滿人身的異熟功德 207
二 圓滿人身之異熟果報 208
叁 圓滿人身之異熟因緣 209
第四章 苦集滅道 212
第一節 安立四谛的次第 213
第二節 苦谛 216
一 人生之苦 216
二 叁苦 229
叁 六道之苦 232
第叁節 集谛 243
一、煩惱 243
二 集業之理 258
叁 死亡與重生 262
四 十二因緣 269
第四節 滅谛 282
第五節 道谛 283
一 入道資糧 284
二 正修入門 300
叁 加行道 304
四 叁聖道 309
五 叁十七道品 313
第五章 大乘因果 319
第一節 圓滿的果位 319
第二節 大乘之因 323
一 殊勝方便 323
二 入大乘門 330
叁 發菩提心 331
四 菩薩大行 340
第叁節 色身與法身 34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果明鏡論
堪布益西彭措 著
頂禮上師叁寶!
爲令一切衆生生起因果正見而發菩提心!
緣 起
稽首釋迦天中天,慧眼圓明澈大千,
如如因果不虛誤,亘古亘今常宛然;
稽首觀音同體悲,滔天業海幾多淚,
欣樂未曾播善種,避苦依然造苦因;
稽首上師無畏力,濁世說法醒群迷,
此回當要慎取舍,——莫再失身陷泥犁1;
秉承依怙法王教,誓造如鏡因果論,
祈願衆生重得眼,樂邦有路莫耽延。
數千年以來,通過一代代聖賢的教化,善惡因果的理念已深深紮根于東方人的內心之中,成爲安身立命、求道證真的一大根本。在古印度,思想發達、宗派林立、學說紛纭,佛陀出世的時候,就有九十六種宗派,各申其說,以釋宇宙器情的真谛。這其中除順世外道之外,各家各派都在不同層次上共許因果規律的存在,叁世因果的道理普遍爲印度人所接受,那時的外道、內道都依因果製定斷惡行善的戒律,作爲修道的基礎。在中國,佛法西來之前,儒道二家爲中國文化的主流,聖人立教,覺世化民,亦以因果爲本,如《易傳》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書》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報應,如影隨形。”這種樸素而又淺顯的因果道理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一代代有識之士孜孜于踐行內聖外王之道,通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從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然而在因果的深廣方面惟有天中之天、聖中之聖——本師釋迦牟尼佛,慧眼圓明、契法底源,現量照見了無邊法界最極深細的因果實相。在佛的境界中,無量時空萬事萬物的前因後果,如觀掌中庵摩羅果一般清晰了然。經佛說法,後世菩薩、祖師的弘揚,因果緣起之理徹底彰顯于世。
時至今世,科學的迅猛發展,物質文明的高度發達,給人們帶來了幾千年來難以想象的感官享受,科學技術的神奇能力使得以往的許多幻想均已變成現實,于是目睹這一切的現代人紛紛拜倒在科學的神壇之下,以唯物思想作爲主流的現代科學幾乎征服了整個世界。比較起不可觸摸的叁世因果之理,畢竟可見可聞的現量感受更能吸引人心,人變得逐漸“現實”起來,只承認感官所及的事物爲真實,而將隱微的因果、性命之理一概斥爲迷信而漠然視之,于是乎以因果爲支柱的傳統道德大廈開始傾倒了。
龍樹菩薩說過:沒有了因果的正見,衆生將墮落于痛苦的惡趣。
因果緣起的真理離我們越來越遠,它在這個世界曾發出的輝煌之光已日漸暗淡,陷于沈沈黑夜之中的人類迷失了本性,瘋狂地向外追逐而不知自返,可憐的衆生雖然渴求著天堂甘露的安樂,卻不知自己無時無刻不在吮吸著魔王的蠱毒。貪嗔癡叁毒的戾氣彌滿整個世界,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已經變成了濁浪滔天的業海。
我們到處都可看到:嗔心的放縱,使得世界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暴力槍殺頻頻發生,人們居無甯日;貪心的放縱,使得上行下效,舉國奢侈腐敗,人們沈溺于花天酒地之中,不顧一切地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喪失了智慧的人們,以煙、酒、毒品等來麻醉自己,想借此擺脫內心的空虛;在弱肉強食的競爭場上,爲了避免被人宰割的命運,不同領域中的人們都在疲于奔命……
在喪失了因果正見的現代社會,科技的發展並沒有爲世界帶來真正的幸福,反而導致人心迷失、道德淪喪、社會動蕩、家庭破裂。縱情于五欲之中的人們開始飽嘗著難以盡述的苦難:風雨不調、汙染嚴重、災難頻仍,地球上已經難以找到一方純潔的淨土;沒有了親情的撫愛和傳統美德的熏陶,現代孩子只能任隨社會的汙流毒蝕幼小的心靈;殺業的泛濫、性欲的放縱,帶來了癌症、愛滋病等可怕的絕症,人們的身心健康普遍受到了威脅;吸毒的瘾君子們被毒品摧殘得成了人間活生生的餓鬼,在這個世界就已現量遭受了惡道的苦報;現代社會的競爭機製,已經把人們改造成一群群時刻搏擊的猛獸,你死我存的較量,把世界變成一大戰場……
人類染上了瘋狂病,急切需要解毒的妙方!而徹底根治衆生的業病除了因果的妙藥,再也不可能有其他的辦法。業由心造,還需從心而忏;命自我立,福自己求。諸佛菩薩也沒有以水洗罪的能力。如果人類再不猛醒回頭、改惡向善,慘厲的業報會將人類進一步推向痛苦的深淵,那時縱然藥師佛出世,也將無計可施。
不忍濁世衆生的苦難,十方諸佛智悲的化身——上師晉美彭措法王在這個時代,重新樹立顯密妙法的寶幢,宣演妙法激醒我們的迷夢。爲了使我們免于叁惡道的墮落,能夠立足于人道而順利趨向解脫,上師悲心切切地爲我等宣說了《百業經》等數多甚深的因果法門。爲將因果的法門廣泛地宏傳于漢地,本人秉承法王的教言,參照佛經、古德論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撰著《因果明鏡論》。
祈願本師釋迦牟尼佛、怙主觀世音菩薩、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以及十方叁世一切的佛菩薩加被這個時代一切迷盲的衆生,開啓他們無誤取舍的智慧眼,遠離現世的深重苦難以及來生叁惡趣的慘厲苦報,永遠趨入安樂的正道,到達極樂的淨土。
同時祈願一切善良、有智慧的人們,悲憫這個時代苦難的衆生,發起救世度人之心,將諸佛菩薩的因果法門盡心盡力弘揚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使我們的世界變得美好、光明!
第一章 總說業因果
第一節 誰是創造者
靜觀我們賴以生存的大宇宙,無數的星球、無數的山川湖海、無數的飛潛動植都在應著自己的節拍持續不斷地律動,晝夜在更替、四季在變遷、日月在運轉、生命在繁衍……是誰,在主宰宇宙中的萬物,推動萬有諸法不息地運轉?
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每個家都有悲歡離合,每一種事業都有興衰成敗,每一顆心靈都有喜怒哀樂,有情世界好似一個舞臺,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錯綜複雜、瞬息萬變的戲劇,這幕後的操縱者是誰呢?
再看看此刻周遭呈現的森羅萬象,一片樹葉、一朵花、一聲話語、一個表情……竟然沒有相同的兩個事物,即使是孿生的姊妹也都有彼此各異的天賦、性情和命運,是哪個高明的畫家在描繪著這景象萬千而又絲毫不混雜的宇宙圖卷呢?
關于這宇宙情器萬法的作者,古今中外的人們一直都在不斷地探索之中。如古印度的外道六師,對世界,或說是無因而生,或說是由大自在天所造,或說爲地、水、火、風所成,如今科學之唯物思想,則說世界爲基本粒子的組合或爲能量場的變現,總之各申其說,言之鑿鑿,但都如盲人摸象,僅執一端,不見真相。
兩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誕生了一位覺者釋迦牟尼,爲了尋求宇宙人生的真谛,舍王位而出家,遍尋名師,六年苦行,終于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豁然開悟。在成道的中夜分,佛陀開發了清淨、廣闊的天眼,現量見到了全宇宙各各不同的生命如何消亡又如何新生,每個生命如何依他自己所造的善業惡業,恰如其分地獲得各自的安樂和痛苦。佛陀徹見了宇宙的因果律!
從此之後,佛陀把這個業感緣起的真理帶到了人間,向人類傳播真理的法音:
業創造一切,有如藝術家;
業組成一切,有如舞蹈家。
世間業所生,以業繪苦樂;
諸緣聚生業,以業受苦樂。
第二節 業的規律
一 自作自受
佛在《百業經》…
《因果明鏡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