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明鏡論▪P33

  ..續本文上一頁習,爲了使練習增上圓滿,常常要將習作與原本作比較,找到差距與不足,再作努力,如此不斷改進。力求使所習與原本等同乃至于超過,若不如此則所習不能增進。此後,不能以少爲足,須再勵力,充沛自力,待境界提高,最終可以不須觀本,隨欲揮毫而成。在佛法上要成就叁慧也應如是而行。又如學習深水遊泳,初習者不能離岸,待已學少分未臻成熟之時,可以暫時離岸,但不能遊遠,惟恐力乏而溺水,還須時時趨岸以爲依靠,又遊泳技能已得善巧自如,此後不再需要依岸,即使進入深水激流,也不會沈沒而能自在浮遊。如是叁慧的境界可以由此比量推知。

  以因而論叁慧的差別,即依靠聽聞至教所生的智慧爲聞所成慧,依靠思維正理所生的智慧爲思所成慧,依修等持所生的智慧爲修所成慧。這裏說“所成”是爲了顯明叁慧由聞思修叁種方便而得成就。

  以下說明在小乘資糧道,修行的中心是聞思人無我空性。

  (二)人無我空性

  我們之所以在叁有世間生死流轉,根本的原因就是錯誤地將自我與我所執爲實有的存在,叁界所有的業都是由這俱生我執發動起來的。

  我們來到人間,在未受教育之前不需要教就有自我保護的意識,餓了想吃奶,冷了想取暖,如感到不舒服、不悅意,也知道用哭聲來表達“我”的需要。這樣一種沒有經過後天觀念熏染的自我執著,便是生來即有的俱生我執。這是無始以來串習已久的執著,最爲根深蒂固。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處的人們總會在內心升起一種深深的孤獨感。而在遭遇突來的生命違緣或者行進在大漠荒嶺中時,因害怕自我的失去,內心深處的我執便會凸顯出來,于是莫名的恐懼開始籠罩心頭。從這些方面可以啓發我們,在這個世間最深層、最根本的執著便是對自我的執著,它是一切煩惱障的總根子。

  與我執同時現起的便是我所執,想象這麼一幕情景:一個小孩緊握著一個蘋果,不論走到哪裏,總要將蘋果握在手心,雖然不想吃,但他已經發生了執著:這是我擁有的好東西,它屬于我。這就是我所執。它包含金錢、權力、名聲、地位、愛人等各方面的執著。

  我執就象是癌細胞,它在我們的相續裏潛伏著,會隨身心的發育、環境的誘發、思想的熏染,迅速地發展、擴散,從而變得異常強烈。

  在幼兒時期,我執尚未激發,兒童對于“我”的身體、“我”的東西執著得還不堅固,童真幼稚,誰都喜歡擁抱孩子、與孩子玩耍。但隨著身心的發育、成長,便會表現出很強的自我意識、獨立個性,這時會下意識地保護自己,不讓別人觸碰,自尊心很強,不必說諷刺、挖苦會讓自我不堪忍受,即便是善意的說教,只要不合自己的心意,便立即産生逆反心理。當然因這我執的加強,一切青春期的躁動煩惱自然隨之而引發。

  除去身心發育這種內在的因素,家庭、學校、社會充當了導致我執癌細胞擴散的溫床。

  過去的時代,一個大家庭裏講究尊卑有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要恪守自己的本份,在家庭教育中便遵循著這一原則,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孝悌忠信的德性。所以少年兒童在家中並不是中心焦點。孝悌之道可以對治人的劣性,雖以之不能斷劣根,但不至于全然沒有控製地任隨我執瘋長,做人的根本便不至于喪失。當今時代,許多方面都顛倒了:小家庭之中的獨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太陽,一家人都圍著他轉。這種家庭環境強化、堅固了兒童的自我中心意識。這種凡事都依從、滿足他們的做法,不但不能使他們健康成長,反而是在加強我執、鼓勵自私,使得孩子在幼年時即已種下了深重的病因。一旦這些“小太陽”們進入群體之中,便會由這種膨脹的我執而産生出種種心理問題。犯了自我中心症的兒童心理異常脆弱,與同類比較,如果不及他人就會生起強烈的嫉妒或者自卑心理;如果與人相當,就會生起競爭心理;如果超過別人,就會生起驕慢心。由于群體之中不可能個個都是中心,所以有些孩子無法承受他人成爲群體中心而自己被冷落的現實,便離群索居、郁郁寡歡,産生很強的自卑感,有些孩子更因這種畸形心理而做出種種違反常規的事並美其名爲標新立異、與衆不同。

  正因我執如此深重,所以一經誘發即會凸顯。比如榮譽本是無形的假立法,但是它一經與自我意識相連,便會生起強烈的我所執而執取不舍。一個孩子在虛榮心沒有被刺激出來以前,還是一片純樸,但當入學之後,如果成爲十佳少年,在衆人矚目之中無比光榮地走上領獎臺,接著是鮮花和掌聲的簇擁,而且他的事迹又被廣爲渲染、流傳,這樣在環境的誘發下,他對于榮譽便會産生強烈的我所執,時時都貪執名譽、不甘冷落,時時都渴望生活在掌聲和鮮花中,一張無形的獎狀已經捆縛著他。而這種我所執實爲痛苦的根源,一旦榮譽失去,鮮花掌聲不再,便會陷入失落的痛苦之中。

  又如一個女孩子,對容貌有著本能的我所執,在未被激發前,還有一種含蓄的害羞感,但若受環境的不良因素影響,我執的膨脹會使她變得十分開放而無所顧忌。想象有一個機會:她打扮得風采迷人出現在大衆的場合,吸引了所有人的視線,成了人們欣羨的視覺中心。虛榮心追求的效果得到了實現。此後我所執就會由于自我炫耀的滿足而迅速升級。于是,她對自我形象的執著更會到達迷戀的程度,以至于一舉一動都會注意自己的包裝和表現,時刻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現代社會的大環境下,現代孩子一進學校便接受現代思想的教育。這個時代,強調自我,人生的目的就在實現自我、發展個性,一切都圍繞實現自我這個中心而展開,學生求學的目的無非是爲了使自身在社會競爭中能立于不敗之地。這種過分張揚的實現自我的思想,只會強化我執與我所執。一旦進入社會,要想成爲時代驕子,就更需要懂得如何展現自我、包裝自我,這樣才可能實現自我。對于自身的追求要敢做敢想、無所顧忌,這樣一種觀念的指導,不正是在促使我執不斷膨脹嗎?

  由于這種張揚個性的思想被渲染、包裝得十分美麗,隨順這一思想的現代人染上了我執的重病。由這我執的外傾,使得一類人以征服他人來表現自我,這樣發展的是張狂、殘忍的病態心理。而由我執的內傾,使得一類人離群體越來越遠,與人相處也變得十分困難,由此造成的封閉心理,使之處于惡性循環之中難以自拔。由于我執的特點是事事需順己意,不能屈己從人,所以緊縮在自我狹隘空間的人們便失去了自由的天地,將無法使心量展開,不能接納、包容別人。由于我相的加強,隨之而來的便是人相、衆生相的加強,人我的對立意識、沖突意識的加強。

  由此這個時代的人類日益陷在人、我相之中,有何自在可言!難怪有識之士都在告誡人類:二十一世紀最可怕的將會是病態心理的泛濫!

  我執是這樣捉弄著人類,你要隨順它便會變得瘋狂而迷亂,你要壓抑它便會變得陰暗而絕望。對于榮譽的貪執,使得優秀學生拼命地追求第一,慢心的助長使得他們不能接受失敗的結果,一旦成績落後,失去了奪魁的榮耀,內心便無法忍受,有些便因此精神崩潰甚至自殺。而個性的壓抑帶來的是另一種病態心理,自我失敗所滋生的便是自悲與失落。很明顯的例子,年青女孩子如果容貌不佳,往往會有很強的自卑感,是我相的執著導致了她的灰暗心理。而一個漂亮女孩,在一舉一動上都有意地顯露出神態的矜持、與衆不同,這是我執膨脹的相,其實她已被煩惱捆縛得緊緊的。我們再看那些所謂的人類驕子、時代精英們,雖然在其各自的領域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如果不能走出自我的樊籠,那麼在種種優越感的熏染下成長起來的這些人,往往經不起普通人看起來很平常的刺激或是人生的種種困擾,內心的痛苦實在難以言喻,有些竟以極端的方式——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海明威、川端康成、叁毛等),誤以爲以此可以獲得心靈的解脫。如果他們對人無我空性有所認識,定不會走上這種自絕之路。

  由于現代文化日漸淡忘了無私大公的思想,又拒絕佛法的救助,對于我執並沒有意識到它是一切心理病的根本因、一切痛苦的根源,反而鼓吹實現自我是最現實的。這樣一種缺少我執對治力而只有強化我執的所謂現代文化,若繼續發展下去,人類的我執只會日益深重、堅固,最終有一天會陷入積重難返、不可自拔的地步。業障的障锢、心智的暗鈍使得現代人無法接受智慧的教化,這樣佛法的光明無法進入人們黑暗、封閉的內心,這些現代的人們便只有在我執的推動下毫無控製地拼命造業。而到了末劫,人與人相見即起嗔心,完全失控的、迷亂的心在強烈我執的驅動下使人們互相殘殺不休,所以我執的癌症一旦到了晚期,便會瀕臨自我毀滅的險境。

  這個世界,還有一類人不滿足世俗的人生,向往更高的精神境界。于是他們開始趨入修道者的行列。但許多人由于沒有機緣遇到無我空性的善說,憑自己的智慧又不能觀照到無我空性的真實義,于是由實執所引,他們依然換湯不換藥地執有一個實有的神我或大我的存在。因爲我執並沒有根除,所以它會以不同的形式不斷地顯現出來,沒有無我空性智慧的指引,修道極易誤入歧途。在修行的過程中,當神通異能被開發時,我執無明隨之而來,雖然已經淡忘了世俗的我相,但這時卻緊緊執取一個偉大、神奇的我,由這神我的執著,虛榮、我慢繼而生起,便會渲染自己、表現神異、招攬徒衆、自稱教主、妄語惑衆,極易墮入魔界。

  以上僅就人類,對于我執從幾個側面作了觀察。如果能進一步隨順佛語,仔細思維六道衆生的境界,我們會發現:這個叁有世間的根本便是我執,無論何時何處,只要有我執的存在,衆生便被束縛在輪回之中。生命之所以不得自在,之所以要不斷地流轉,它最深層的源動力就是一念執我實有存在的無明。這個世間,雖然也有境界的升華、福德的增上,但我執無明若無法照破,生死的遷流便不會…

《因果明鏡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