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讓有緣士夫朝向解脫與一切相智地的地道建立:攝要▪P10

  ..續本文上一頁的說法來說明。因此,將「初地」稱爲「極喜」的理由,是因爲從初地開始「接近圓滿菩提」,而且「當看見有情的利益達成之時,會感到特別歡喜」,因而如此稱呼。將「第二地」稱爲「無垢」的理由,是因爲從第二地開始已經遠離「違犯戒律」與「精進作意于小乘」的垢染,因而如此稱呼。將「第叁地」稱爲「發光」的理由,是因爲從第叁地開始連自己的身體及性命也不顧地「努力于尋求聖教之法」,並且「以法的光明讓其他所化機感到滿足」,因而如此稱呼。將「第四地」稱爲「焰慧」的理由,是因爲在第四地當中,就像火一般,透過具有隨順菩提分之法的方式,放射燒毀自己份內之二障的智慧光芒,因而如此稱呼。將「第五地」稱爲「難勝」的理由,是因爲令有情成熟與令他們成熟的資糧,就是「令人難以忍受之所化機的邪行」,關于這點,第四地及其以下的具慧菩薩是難以修習的,而第五地的菩薩則能夠修習,基于這個理由而如此稱呼。將「第六地」稱爲「現前」的理由,是因爲「由修習緣起的流轉之理,而『流轉輪回』現前」與「由修習緣起的還滅之理,而『遮止輪回』(Tib, p. 2-13)--涅槃--現前」,基于這個理由而如此稱呼。將「第七地」稱爲「遠行」的理由,是因爲由于長久修道,「有相、具勤之道」(mtshan bcas rtsol bcas kyi lam)已達究竟,而且兩個「同步之道」(bgord pa gcig pa”i lam)聯系,基于這個理由而如此稱呼。將「第八地」稱爲「不動」的理由,是因爲在第八地當中,不被「有相之想」與「無相、具勤之想」所動搖,基于這個理由而如此稱呼。將「第九地」稱爲「善慧」的理由,是因爲從第九地開始證得「善慧」(legs pa”i blo gros)--「四無礙解」(so so yang dag pa),基于這個理由而如此稱呼。將「第十地」稱爲「法雲」的理由,是因爲就像天空當中烏雲密布,下了大雨之後,讓世間人的農作物增長茁壯一般,在第十地菩薩猶如天空般的心續當中,陀羅尼及叁摩地等等的法雲聚集之後下起法雨,令所化機心續當中猶如農作物一般的善法圓滿增長,基于這個理由而如此稱呼。

  2-2-2-4-2. 解說波羅蜜多之修習增上方式的差別

  其中,總的來說,透過以大悲心及菩提心攝持的方式,來行布施、守護戒律、修習安忍、發起精進、修習靜慮及般若等等,是布施等等波羅蜜多的修持;然而在沒有大悲心及菩提心的情況下,進行布施、守護戒律、修習安忍、(Tib, p. 2-14)發起精進、修習靜慮及般若等等,雖是布施等等的修持,但不是波羅蜜多的修持。因此,對于波羅蜜多的修持而言,絕對需要大悲心及菩提心作爲助伴。其中,于初地證得十波羅蜜多當中布施波羅蜜多特別增上的修持,于第二地證得戒律波羅蜜多特別增上的修持,于第叁地證得安忍波羅蜜多特別增上的修持,于第四地證得精進波羅蜜多特別增上的修持,于第五地證得靜慮波羅蜜多特別增上的修持,于第六地證得般若波羅蜜多特別增上的修持,于第七地證得方便波羅蜜多特別增上的修持,于第八地證得願波羅蜜多特別增上的修持,于第九地證得力波羅蜜多特別增上的修持,于第十地證得智波羅蜜多特別增上的修持。

  2-2-2-4-3. 解說十地之修治的數量及差別

  一般而言,所謂「修治」(yongs sbyong)是指「讓某地的過失去除,並讓諸功德從上往上增長的一種功德」。因此,「讓初地的過失去除,並讓初地諸功德從上往上增長的初地功德」,就是(1)「初地的修治」的功德。若予以區分,有10,因爲有:(1-1)沒有谄诳(Tib, p. 2-15)等等的想法;(1-2)受持大乘法、行利益自他之事;(1-3)平等對待一切有情;(1-4)完全施舍身體、壽命、受用及善根;(1-5)以恭敬的叁門依止大乘善知識;(1-6)尋求叁乘正法的所緣;(1-7)恒常由于出離心而不喜居家;(1-8)歡喜並想要證得佛身;(1-9)毫不保留並毫無悭吝地開示叁乘的正法;(1-10)對所化機說真實語。

  第二地當中有8個修治,因爲有:(2-1)具有清淨的戒律;(2-2)報答別人利益自己的恩德;(2-3)對于別人的傷害修習安忍;(2-4)非常喜歡利益有情;(2-5)悲心廣大;(2-6)恭敬服侍授戒和尚等諸尊長;(2-7)在上師及善知識處恭敬聞法並如教奉行;(2-8)精進于布施等等六波羅蜜多。

  第叁地當中有5個修治,因爲有:(3-1)不會僅以聞法而感到滿足;(3-2)在不顧戀利養、名聲等等的情況下行法施;(3-3)淨化一切佛土;(3-4)自己利益過的其他有情即使透過身體及透過口說惡語等等造作任何傷害自己的行爲,仍然利益他們而不厭倦;(3-5)對于自己圓滿知慚,(Tib, p. 2-16)而對于他人圓滿有愧。

  第四地當中有10個修治,因爲有:(4-1)住于寂靜的森林當中;(4-2)少欲;(4-3)知足;(4-4)依于十二杜多(或作頭陀)功德;(4-5)即使犧牲生命也完全不舍棄諸學處;(4-6)斥責諸妙欲(五欲);(4-7)安置諸所化機于涅槃;(4-8)布施一切內外的事物;(4-9)對于達成利他,內心毫不退縮;(4-10)對于一切法沒有執爲實有的想法。

  第五地當中有10個修治,因爲有:(5-1)斷除爲了利養而與出家衆(?在家衆)等熟識的情況;(5-2)斷除忌妒其他出家衆得到財物而不對具有淨信的在家衆說法;(5-3)斷除住于嘈雜喧鬧之處;(5-4)斷除爲了利養而自我贊歎;(5-5)斷除爲了利養而毀謗他人;(5-6)斷除十不善業道;(5-7)斷除由于自滿而不恭敬他人的傲慢;(5-8)斷除關于取舍的顛倒耽著;(5-9)斷除邪見等等惡慧;(5-10)斷除對于貪等煩惱的忍受或屈從等等十種對治。

  第六地當中有12個修治,因爲有:已證得(6-1)布施;(6-2)持戒;(6-3)安忍;(6-4)精進;(6-5)靜慮;(6-6)般若等六波羅蜜多之特別增上的修持;(6-7)由于證得如上的六度,因此斷除希求聲聞之心;(6-8)斷除希求獨覺之心;(6-9)斷除怖畏空性之心;(6-10)若乞者(Tib, p. 2-17)乞求,心不退縮;(6-11)即使布施所有財物也不會感到不歡喜;(6-12)即使自己貧困亦不舍棄乞者。

  第七地當中有20個修治,因爲有:(7-1)由于了解叁解脫門,因此斷除將因、體性及果叁者完全執爲實有的執著;(7-2)由于了解叁輪清淨,因此斷除將受者、作者及業(行爲)完全執爲實有的執著;(7-3)由于具有大悲,因此斷除執諸有情死殁之後相續中斷的執著;(7-4)由于沒有自诩諸法爲實有的想法,因此斷除執有情爲常的執著;(7-5)平等地了解一切法爲無實有,因此斷除將取舍執爲實有的執著;(7-6)由于了解究竟一乘之理,因此斷除執究竟叁乘的執著;(7-7)由于了解名、色之蘊原本于勝義中不生,因此斷除執蘊爲實有的執著;(7-8)由于了解「不怖畏『界之本性已離戲論』(即界無自性)的安忍」,因此斷除將十八界執爲實有的執著;(7-9)由于完全了解爲蘊所攝的諸法爲無實有,因此斷除將十二處執爲實有的執著;(7-10)完全斷除將叁界執爲實有之處所的分別心;(7-11)沒有執淨、樂等等爲實有的想法;(7-12)摧毀五見;(7-13)善巧斷除貪等煩惱;(7-14)由于修習緣「爲了利他而成就相智」(即菩提心)之心一境性的止,因此斷除想著「無法證得相智」的退縮之心;(7-15)由于善巧修習「被了解佛身勝義中不成立的勝觀所攝的特殊般若」,因此斷除執佛爲實有的(Tib, p. 2-18)耽著;(7-16)由于串習諸法無實有,因此內心完全寂靜,因而斷除執叁寶爲實有的耽著;(7-17)由于具有于一切無礙之智,因此斷除執僧伽爲實有的耽著;(7-18)由于了解到完全沒有可以執爲實有之處,因此斷除執戒律爲實有;(7-19)爲了法,自己可以隨心所欲前往其他國土;(7-20)爲了隨順攝受所化機,于一切時中顯現自己的身體,因此斷除執空性與緣起是相違的執著。

  第八地當中有8個修治,因爲有:(8-1)透過一心了解一切有情有無離貪;(8-2)由于現前暸知一切世界,因此以悲心對待諸有情;(8-3)成就美好的佛國土;(8-4)一切時中無錯謬地觀察諸法的本質爲何,因而能令佛歡喜;(8-5)了解所化機根器的勝劣;(8-6)能讓有情的相續淨化;(8-7)在一切的入定、出定當中,住于如幻的叁昧,並行一切菩薩的事業;(8-8)由于悲心及發願之力,故能依照自己的想法于叁有當中受生。

  第九地當中有12個修治,因爲有:(9-1)成就無邊的願望;(9-2)了解天等的語言;(9-3)于說法辯才無礙,猶如流水無有窮盡(口若懸河,辯才無礙);(9-4)殊勝入胎--進入一切士夫所贊歎之母胎;(9-5)生爲圓滿的國王及婆羅門種姓;(9-6)生爲猶如日親及甘蔗一般的圓滿血統;(9-7)父母等七氏族以內(Tib, p. 2-19)關系良好的血統圓滿(?);(9-8)自己安置于菩提心的菩薩眷屬圓滿;(9-9)在帝釋天及梵天等等歌頌的情況下誕生,而且一誕生之後,光明充滿所有世界,並令那些世界産生六種震動;(9-10)被佛陀及淨居天等勸勉,從家出離;(9-11)具有顯現如同如意寶珠之菩提樹的阿謝踏,以及能讓慈心之龍樹成就的願望等等善行;(9-12)具有力等諸圓滿功德。總而言之,《現觀莊嚴論》當中直接說明的修治有95個。第十地當中雖有修治,但《現觀莊嚴論》當中並沒有直接說明。

  2-2-2-4-4. 解說功德數量增長的差別

  因爲在初地的後得位,(1)一剎那當中可以見到一百位佛的尊容、(2)得到他們加持的智慧、(3)能夠前往佛的一百個國土、(4)能讓他的一百個國土顯現、(5)能夠讓一百個不同的世界震動、(6)能夠住于百劫當中、(7)能夠透過正智觀見百劫的前際與後際、(8)能夠平等地進入一百種不同的叁昧當中、(9)能夠分辨一百種不同的法門、(10)能夠讓一百位有情成熟、(11)能夠讓自己的身體變化爲一百個、(12)能讓自己的每一個身體的四周均有一百位菩薩聖者圍繞。第二地當中有如上的十二類千功德。(Tib, p. 2-20)第叁地當中有如上的十二類十萬功德。第四地當中有如上的十二類百俱胝(千萬)功德。第五地當中有如上的十二類千俱胝功德。第六地當中有如上的十二類十萬俱胝功德。第七地當中有如上的十二類十萬千億俱胝功德。第八地當中有如上十二類等同叁千大千世界之極微數量的功德。第九地當中有如上十二類等同一百萬個叁千大千世界之極微數量的功德。第十地當中有如上十二類等同不可說不可說之佛國土之極微數量的功德。

  2-2-2-4-5. 解說受異熟生之方式的差別

  初地行者能夠投生爲統治南贍部洲(”dzam bu gling)的轉輪聖王。第二地行者能夠投生爲統治四洲(gling bzhi)的轉輪聖王。第叁地行者能夠投生爲統治叁十叁天(忉利天,sum cu rtsa gsum)的轉輪聖王。第四地行者能夠投生爲統治離诤天(夜摩天,”thab bral)的轉輪聖王。第五地行者能夠投生爲統治兜率天(喜足天,dga” ldan)的轉輪聖王。第六地行者能夠投生爲統治樂化天(”phrul dga”)的轉輪聖王。第七地行者能夠投生爲統治他化自在天(gzhan “phrul dbang byed)的轉輪聖王。第八地行者能夠投生爲統治小千世界的主宰--大梵天--的轉輪聖王。第九地行者能夠投生爲統治中千世界的主宰--大梵天--的轉輪聖王。第十地行者能夠投生爲統治色究竟天之(Tib, p. 2-21)天子--大自在天--的轉輪聖王。

  上述這部名爲「攝要」的《地道建立》是應臺灣阿底峽佛學會的學員,以及非常想要學習地道法類的臺灣學生之請,在解釋並教導地道的時候,由色拉伽格西羅桑群佩所撰寫。這部著作是以容易了解與核心要義爲主,並不是以有無周遍及斷除語詞的過失(語病)爲主,因此是依據這樣的想法來說明的。

  結贊回向

  依于叁乘各自之地道,

  朝向叁乘菩提之理趣,

  透過叁乘典籍細密意,

  斷除杜撰依智語安立。

  以此勤善自他諸有情,

  生生獲得暇滿妙所依,

  並爲勝乘善友所攝受,

  聞思修習深觀廣行法,

  迅速圓滿地道之證悟,

  速證四身果位故回向。

  無量法理緩流水競注,

  解脫寂靜海中成一味。

  縱以詞屑亦能遍洗淨:

  叁毒垢染此善說甘露,

  付梓極白善聚之勢力,

  願啓百千正法之大門,

  並令五趣無余諸衆生,

  自在受用決定勝寶庫!

  20060916, Sat, 1335

  登津敢登初譯畢于金山

  

  

  

  

  

《讓有緣士夫朝向解脫與一切相智地的地道建立:攝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