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说法来说明。因此,将「初地」称为「极喜」的理由,是因为从初地开始「接近圆满菩提」,而且「当看见有情的利益达成之时,会感到特别欢喜」,因而如此称呼。将「第二地」称为「无垢」的理由,是因为从第二地开始已经远离「违犯戒律」与「精进作意于小乘」的垢染,因而如此称呼。将「第三地」称为「发光」的理由,是因为从第三地开始连自己的身体及性命也不顾地「努力于寻求圣教之法」,并且「以法的光明让其他所化机感到满足」,因而如此称呼。将「第四地」称为「焰慧」的理由,是因为在第四地当中,就像火一般,透过具有随顺菩提分之法的方式,放射烧毁自己份内之二障的智慧光芒,因而如此称呼。将「第五地」称为「难胜」的理由,是因为令有情成熟与令他们成熟的资粮,就是「令人难以忍受之所化机的邪行」,关于这点,第四地及其以下的具慧菩萨是难以修习的,而第五地的菩萨则能够修习,基于这个理由而如此称呼。将「第六地」称为「现前」的理由,是因为「由修习缘起的流转之理,而『流转轮回』现前」与「由修习缘起的还灭之理,而『遮止轮回』(Tib, p. 2-13)--涅槃--现前」,基于这个理由而如此称呼。将「第七地」称为「远行」的理由,是因为由于长久修道,「有相、具勤之道」(mtshan bcas rtsol bcas kyi lam)已达究竟,而且两个「同步之道」(bgord pa gcig pa”i lam)联系,基于这个理由而如此称呼。将「第八地」称为「不动」的理由,是因为在第八地当中,不被「有相之想」与「无相、具勤之想」所动摇,基于这个理由而如此称呼。将「第九地」称为「善慧」的理由,是因为从第九地开始证得「善慧」(legs pa”i blo gros)--「四无碍解」(so so yang dag pa),基于这个理由而如此称呼。将「第十地」称为「法云」的理由,是因为就像天空当中乌云密布,下了大雨之后,让世间人的农作物增长茁壮一般,在第十地菩萨犹如天空般的心续当中,陀罗尼及三摩地等等的法云聚集之后下起法雨,令所化机心续当中犹如农作物一般的善法圆满增长,基于这个理由而如此称呼。
2-2-2-4-2. 解说波罗蜜多之修习增上方式的差别
其中,总的来说,透过以大悲心及菩提心摄持的方式,来行布施、守护戒律、修习安忍、发起精进、修习静虑及般若等等,是布施等等波罗蜜多的修持;然而在没有大悲心及菩提心的情况下,进行布施、守护戒律、修习安忍、(Tib, p. 2-14)发起精进、修习静虑及般若等等,虽是布施等等的修持,但不是波罗蜜多的修持。因此,对于波罗蜜多的修持而言,绝对需要大悲心及菩提心作为助伴。其中,于初地证得十波罗蜜多当中布施波罗蜜多特别增上的修持,于第二地证得戒律波罗蜜多特别增上的修持,于第三地证得安忍波罗蜜多特别增上的修持,于第四地证得精进波罗蜜多特别增上的修持,于第五地证得静虑波罗蜜多特别增上的修持,于第六地证得般若波罗蜜多特别增上的修持,于第七地证得方便波罗蜜多特别增上的修持,于第八地证得愿波罗蜜多特别增上的修持,于第九地证得力波罗蜜多特别增上的修持,于第十地证得智波罗蜜多特别增上的修持。
2-2-2-4-3. 解说十地之修治的数量及差别
一般而言,所谓「修治」(yongs sbyong)是指「让某地的过失去除,并让诸功德从上往上增长的一种功德」。因此,「让初地的过失去除,并让初地诸功德从上往上增长的初地功德」,就是(1)「初地的修治」的功德。若予以区分,有10,因为有:(1-1)没有谄诳(Tib, p. 2-15)等等的想法;(1-2)受持大乘法、行利益自他之事;(1-3)平等对待一切有情;(1-4)完全施舍身体、寿命、受用及善根;(1-5)以恭敬的三门依止大乘善知识;(1-6)寻求三乘正法的所缘;(1-7)恒常由于出离心而不喜居家;(1-8)欢喜并想要证得佛身;(1-9)毫不保留并毫无悭吝地开示三乘的正法;(1-10)对所化机说真实语。
第二地当中有8个修治,因为有:(2-1)具有清净的戒律;(2-2)报答别人利益自己的恩德;(2-3)对于别人的伤害修习安忍;(2-4)非常喜欢利益有情;(2-5)悲心广大;(2-6)恭敬服侍授戒和尚等诸尊长;(2-7)在上师及善知识处恭敬闻法并如教奉行;(2-8)精进于布施等等六波罗蜜多。
第三地当中有5个修治,因为有:(3-1)不会仅以闻法而感到满足;(3-2)在不顾恋利养、名声等等的情况下行法施;(3-3)净化一切佛土;(3-4)自己利益过的其他有情即使透过身体及透过口说恶语等等造作任何伤害自己的行为,仍然利益他们而不厌倦;(3-5)对于自己圆满知惭,(Tib, p. 2-16)而对于他人圆满有愧。
第四地当中有10个修治,因为有:(4-1)住于寂静的森林当中;(4-2)少欲;(4-3)知足;(4-4)依于十二杜多(或作头陀)功德;(4-5)即使牺牲生命也完全不舍弃诸学处;(4-6)斥责诸妙欲(五欲);(4-7)安置诸所化机于涅槃;(4-8)布施一切内外的事物;(4-9)对于达成利他,内心毫不退缩;(4-10)对于一切法没有执为实有的想法。
第五地当中有10个修治,因为有:(5-1)断除为了利养而与出家众(?在家众)等熟识的情况;(5-2)断除忌妒其他出家众得到财物而不对具有净信的在家众说法;(5-3)断除住于嘈杂喧闹之处;(5-4)断除为了利养而自我赞叹;(5-5)断除为了利养而毁谤他人;(5-6)断除十不善业道;(5-7)断除由于自满而不恭敬他人的傲慢;(5-8)断除关于取舍的颠倒耽着;(5-9)断除邪见等等恶慧;(5-10)断除对于贪等烦恼的忍受或屈从等等十种对治。
第六地当中有12个修治,因为有:已证得(6-1)布施;(6-2)持戒;(6-3)安忍;(6-4)精进;(6-5)静虑;(6-6)般若等六波罗蜜多之特别增上的修持;(6-7)由于证得如上的六度,因此断除希求声闻之心;(6-8)断除希求独觉之心;(6-9)断除怖畏空性之心;(6-10)若乞者(Tib, p. 2-17)乞求,心不退缩;(6-11)即使布施所有财物也不会感到不欢喜;(6-12)即使自己贫困亦不舍弃乞者。
第七地当中有20个修治,因为有:(7-1)由于了解三解脱门,因此断除将因、体性及果三者完全执为实有的执着;(7-2)由于了解三轮清净,因此断除将受者、作者及业(行为)完全执为实有的执着;(7-3)由于具有大悲,因此断除执诸有情死殁之后相续中断的执着;(7-4)由于没有自诩诸法为实有的想法,因此断除执有情为常的执着;(7-5)平等地了解一切法为无实有,因此断除将取舍执为实有的执着;(7-6)由于了解究竟一乘之理,因此断除执究竟三乘的执着;(7-7)由于了解名、色之蕴原本于胜义中不生,因此断除执蕴为实有的执着;(7-8)由于了解「不怖畏『界之本性已离戏论』(即界无自性)的安忍」,因此断除将十八界执为实有的执着;(7-9)由于完全了解为蕴所摄的诸法为无实有,因此断除将十二处执为实有的执着;(7-10)完全断除将三界执为实有之处所的分别心;(7-11)没有执净、乐等等为实有的想法;(7-12)摧毁五见;(7-13)善巧断除贪等烦恼;(7-14)由于修习缘「为了利他而成就相智」(即菩提心)之心一境性的止,因此断除想着「无法证得相智」的退缩之心;(7-15)由于善巧修习「被了解佛身胜义中不成立的胜观所摄的特殊般若」,因此断除执佛为实有的(Tib, p. 2-18)耽着;(7-16)由于串习诸法无实有,因此内心完全寂静,因而断除执三宝为实有的耽着;(7-17)由于具有于一切无碍之智,因此断除执僧伽为实有的耽着;(7-18)由于了解到完全没有可以执为实有之处,因此断除执戒律为实有;(7-19)为了法,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前往其他国土;(7-20)为了随顺摄受所化机,于一切时中显现自己的身体,因此断除执空性与缘起是相违的执着。
第八地当中有8个修治,因为有:(8-1)透过一心了解一切有情有无离贪;(8-2)由于现前暸知一切世界,因此以悲心对待诸有情;(8-3)成就美好的佛国土;(8-4)一切时中无错谬地观察诸法的本质为何,因而能令佛欢喜;(8-5)了解所化机根器的胜劣;(8-6)能让有情的相续净化;(8-7)在一切的入定、出定当中,住于如幻的三昧,并行一切菩萨的事业;(8-8)由于悲心及发愿之力,故能依照自己的想法于三有当中受生。
第九地当中有12个修治,因为有:(9-1)成就无边的愿望;(9-2)了解天等的语言;(9-3)于说法辩才无碍,犹如流水无有穷尽(口若悬河,辩才无碍);(9-4)殊胜入胎--进入一切士夫所赞叹之母胎;(9-5)生为圆满的国王及婆罗门种姓;(9-6)生为犹如日亲及甘蔗一般的圆满血统;(9-7)父母等七氏族以内(Tib, p. 2-19)关系良好的血统圆满(?);(9-8)自己安置于菩提心的菩萨眷属圆满;(9-9)在帝释天及梵天等等歌颂的情况下诞生,而且一诞生之后,光明充满所有世界,并令那些世界产生六种震动;(9-10)被佛陀及净居天等劝勉,从家出离;(9-11)具有显现如同如意宝珠之菩提树的阿谢踏,以及能让慈心之龙树成就的愿望等等善行;(9-12)具有力等诸圆满功德。总而言之,《现观庄严论》当中直接说明的修治有95个。第十地当中虽有修治,但《现观庄严论》当中并没有直接说明。
2-2-2-4-4. 解说功德数量增长的差别
因为在初地的后得位,(1)一剎那当中可以见到一百位佛的尊容、(2)得到他们加持的智慧、(3)能够前往佛的一百个国土、(4)能让他的一百个国土显现、(5)能够让一百个不同的世界震动、(6)能够住于百劫当中、(7)能够透过正智观见百劫的前际与后际、(8)能够平等地进入一百种不同的三昧当中、(9)能够分辨一百种不同的法门、(10)能够让一百位有情成熟、(11)能够让自己的身体变化为一百个、(12)能让自己的每一个身体的四周均有一百位菩萨圣者围绕。第二地当中有如上的十二类千功德。(Tib, p. 2-20)第三地当中有如上的十二类十万功德。第四地当中有如上的十二类百俱胝(千万)功德。第五地当中有如上的十二类千俱胝功德。第六地当中有如上的十二类十万俱胝功德。第七地当中有如上的十二类十万千亿俱胝功德。第八地当中有如上十二类等同三千大千世界之极微数量的功德。第九地当中有如上十二类等同一百万个三千大千世界之极微数量的功德。第十地当中有如上十二类等同不可说不可说之佛国土之极微数量的功德。
2-2-2-4-5. 解说受异熟生之方式的差别
初地行者能够投生为统治南赡部洲(”dzam bu gling)的转轮圣王。第二地行者能够投生为统治四洲(gling bzhi)的转轮圣王。第三地行者能够投生为统治三十三天(忉利天,sum cu rtsa gsum)的转轮圣王。第四地行者能够投生为统治离诤天(夜摩天,”thab bral)的转轮圣王。第五地行者能够投生为统治兜率天(喜足天,dga” ldan)的转轮圣王。第六地行者能够投生为统治乐化天(”phrul dga”)的转轮圣王。第七地行者能够投生为统治他化自在天(gzhan “phrul dbang byed)的转轮圣王。第八地行者能够投生为统治小千世界的主宰--大梵天--的转轮圣王。第九地行者能够投生为统治中千世界的主宰--大梵天--的转轮圣王。第十地行者能够投生为统治色究竟天之(Tib, p. 2-21)天子--大自在天--的转轮圣王。
上述这部名为「摄要」的《地道建立》是应台湾阿底峡佛学会的学员,以及非常想要学习地道法类的台湾学生之请,在解释并教导地道的时候,由色拉伽格西罗桑群佩所撰写。这部著作是以容易了解与核心要义为主,并不是以有无周遍及断除语词的过失(语病)为主,因此是依据这样的想法来说明的。
结赞回向
依于三乘各自之地道,
朝向三乘菩提之理趣,
透过三乘典籍细密意,
断除杜撰依智语安立。
以此勤善自他诸有情,
生生获得暇满妙所依,
并为胜乘善友所摄受,
闻思修习深观广行法,
迅速圆满地道之证悟,
速证四身果位故回向。
无量法理缓流水竞注,
解脱寂静海中成一味。
纵以词屑亦能遍洗净:
三毒垢染此善说甘露,
付梓极白善聚之势力,
愿启百千正法之大门,
并令五趣无余诸众生,
自在受用决定胜宝库!
20060916, Sat, 1335
登津敢登初译毕于金山
《让有缘士夫朝向解脱与一切相智地的地道建立:摄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