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喚醒沈睡的佛 第七章 證悟

  第七章 證悟

  除非我們自己證悟,否則無法真正知道證悟爲何,雖然如此,對證悟有愈豐富的了解是愈好的,此點甚爲重要,佛陀在任何層次的法教,都強調衆生在究竟上是完美的。正因爲這個完美潛能尚未全然的覺醒及開展,所以我們才要去完成這偉大的目標 ——證悟成佛。未證悟的衆生,是輪裏的衆生,是我執常存的

  染汙,或雲生活在相對世界裏的衆生。那些已證悟的衆生,即是佛。

   「佛] (Buddha)這個字,藏文稱作「桑傑] (Sang gye)把他的境界描寫的非常清楚,「桑」是覺醒之意,「傑]是開展的意思。所以「桑傑]就是全然的覺醒,全然的開展,即是全然的證悟。要達到最後一刻的證悟,可能要花費數百萬世的生命,持續努力才能達成。當那一刻來到,當所有的努力結成果實,當個體完全覺醒。開展,那麽究竟的目的地——成佛便達到了。

   以這個對「佛]的簡單的定義爲基礎,我們可以去檢驗了悟的不同層次,先前已介紹過的「菩薩地」,就是在描述菩薩的了悟次第。在完全證悟之前,了悟有很多個層次,由于了悟是一刻接一刻的連續曆程,所以我們不可能就每一步做說明。在你發願要求進步的當兒,你的了悟程度已經在進步。有這種想法,知道自

  己可以更好,也期待自己更好,這本身就是種了悟。從此刻開始,到你真正變得更好,到你又有更深一點的認識,到你有更深的期許求進步,這每一刻,都是個了悟。我們不可能在一本書中描述完整,但當我們慢慢進步時,我們就會體會到這些覺受。

   佛法對于一些較特別的證悟層次有所說明,在此稍作解釋,有助于我們了解證悟的過程。當一個人覺醒到他一定要求進步,不論哪個領域,那麽此人就會開始尋找有效的方法,去解脫內在的潛能,求證悟就從這裏開始。典籍裏提到有個重要的成就階段,是「一味」的人類心靈。這是人道衆生在身體、情緒生理條件的限製下,所能成就的最高次第。透過我們前面所提過的種種修持方法,一個人可以在人類的環境裏成就「一味」清明的心。清明的心可以使有益的行爲自然的發生,此時有害的行爲需要花很大的力氣才做得出來,而善行隨時會自發的出現。不需費力就可以看得清楚,這是我們獲得的這個人身,與心靈間的連系的一種最佳表現了。這是平凡衆生,運用人道的環境,所能成就的最高次第。這個以上,就必須有特殊的修持,才能再向上發展,更高階的個體,也可能住在人的身形內,但他們的成就是源于更高境界的心靈。

   人類最高層次的了悟,可以透過禅修。持戒。修身、修心的方法來成就。這是依人道有限的身體。情緒。外境的條件,而達的成就。當人道的條件被善用,能達平衡,其成果,我們稱爲一個完美的人類,是人道範圍內最好、最有智慧的人。「一味」的人類心靈——就是成爲一個完美的人類——是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我們要表現出人類擁有的最佳潛能:每個人都從最壞的環境裏做最大的努力;每個人都面對事實,不找藉口。不僞裝、不無知;每個人都能自己面對生命現況中的每件事。一個完美的人類,在遇到各種環境時,都能面對它和處理它,而不是被情境所影響。甚至,做的每件事都是有益的。這是證悟的基礎,由「一味」人類心靈開始,持續的在證悟道上的各個次第裏實踐。

   再上一層的了悟,已超越了人的情緒。情況。身體的限製,這是「大成就者」(mahasiddhas)的層次。「大成就者]了悟的次第,與偉大的菩薩、[慈悲者]一樣,都已超越了人類身體及環境的影響。「大成就者]及開悟菩薩,已認識到外在的實存都是相對的,內在的情緒及思想也都是相對的。由于他們已認識。澈悟相對真理,所以,他們比「一味」心靈的完美人類,受到較少的限製。

   完美人類與更高次第成就者間的差異,在于完美。仁慈。有智慧的人,在同一時刻只能有一個化現,但「大成就者」及開悟的菩薩,在同一時間裏可以有許多個化現。當一個「大成就者」或菩薩了解到:時間、情緒、外境,及所有現象都只是種相對的存在,那麽外在實相的影響力就不再有用,變成一種不相幹的限製了。人的身體對于情緒的影響,變得不相幹,更甚者,這些「大成就者]可以操控人道的現象,相對的實存成爲他們可運用的工具,這就是爲什麽「大成就者]或偉大的菩薩能夠顯現神迹,由于殊勝的理解,他們已能超越種種的界線,這也是爲什麽他們可以穿牆而過了。

   這種能力不是膚淺的魔術,那是殊勝的神迹,它的來源不同。它來自于個體對于相對真理與絕對真理的認識,以及對空性有所了知之故。精神導師們能夠示現神迹,是由于他們殊勝的理解,不受外在相對真理的二元影響所致。[大成就者」及菩薩已經解脫他們自己的二元,所以,他們與外界平凡人間的特殊關系,也成爲是一種神迹事件了。偉大是「大成就者」示現的神迹,諸如能夠超越時間。穿過物質元素的影響——如能在水上行走、在空中浮起、坐在刀刃上,或是操控元素,如降雨或止雨——證明了他們已理解、能掌控外境的相對存在。時間、空間。物質,在極細微的層面上,也能爲他們所掌控。依我們普通人類的經驗,初地菩薩可以同時在一百個地點化現,對于平凡人而言是不可思議的,但對菩薩來說卻是稀松平常。在此必須強調的重點,是那些能示現神迹者,都是以慈悲心、智慧爲出發點的,他們這樣做,都是爲了利益衆生、利益他人。

   如果你爲了要有神奇的能力,而願學佛、成就菩薩,這是不正確的動機。正確的動機是爲了要;“益衆生而欲成就佛果。神迹只是個副産品,它只是證悟道上發生的一些事,並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如果你爲了要有神力而學佛,那是又錯誤又浪費時間的事。如果你想要學變魔術,那很容易開始,就是去參力,一個魔術師協會,你一定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你不必要透過佛法來學到這些,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當偉大的菩薩獲致證悟。成佛,就是證悟的最高境界了,此上沒有再高的證悟,也無再需進步之處。要解釋這個境界的證悟,實在是個挑戰,但感謝釋尊。感謝過去一切偉大的上師,我們可以由他們身上知道一點。他們讓不可能的難題成爲可能。可以由兩個角度來看這個題目,一是證悟本身的定義,另一是檢驗它如何顯現——證悟是什麽樣子,以及它顯現成什麽樣子。

   此刻,證悟就在我們自己之內,是我們心靈的究竟本質。雖然,心的究竟本質遍存于我們自身之內,但我們仍是不能真正理解它。我們有許多的問題和懷疑,我們甚至懷疑心靈的存在,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懷疑,他們可能要花幾百輩子的時間才能找到心靈。這個問題與懷疑,可以持續幾輩子,但我們究竟的、純淨的本質永久不變的存在那裏。

   究竟本質,透過努力及修行,可以漸漸開顯、解脫。解脫的曆程可能很久,直到本質的完全顯現,解脫成佛。佛性具有無限製的性質,它長期以來都只是個潛能,當它完全自由時,就是證悟。

   當我們打坐。禅修時,心靈可能會有種純淨。無限的感受,怛只有很短暫的時間。不過,如果禅修有進境才會有此覺受。這是禅修正確的驗象之一。我們也可能在其他極端地情境裏,乍見這種感受,諸如有件極歡喜之事,或是瀕臨死亡經驗等等。若我們在那些時刻裏,觀察我們的自心,我們會發現,事實上心中一點事也沒有。但我們在那個時刻,是看到我們的情緒,那就錯綜複雜得很了!不論我們經驗到的是快樂或是痛苦,那都是真的情緒。但關照的若是我們的心,則一點兒事也沒發生。能乍見證悟的那一刻,就是我們看到事情本然了。

   有句諺語與無明和智慧有關:「沒有任何東西比無明造成的傷害更大,沒有任何東西,比智慧帶來的利益更多。]智慧能夠看到無明所看不到的東西,了解無明所了解不到的事物,即使世界毀滅了,也只能毀滅身體,毀滅不了心靈。毀滅世界不會延宥心靈的了悟,連一秒都不會。相對地,無明卻會延著證悟,達幾百萬代生命之久。對我們而言,整個宇宙只有一個意義,就是使我們能達到證悟,如果你沒有智慧,也不知什麽是智慧,那麽沒有任何人能幫忙你知道。幫忙你了解任何事。當你有智慧時,你就了解了。當你發展智慧,證悟會隨之而至,所以,開展智慧有大利益,無明與傲慢帶來無窮的傷害。

  當心靈的無限潛能完全解脫時,各種事業、理解。智慧、慈悲一一一切的一切——都變成無限的。你成就了佛果,超越任何限製。佛是沒有時間。物質。因。綠的負擔的。若世上所有衆生同時虔心祈請佛陀加持,則佛的加持在同一時刻、平等地達到每個衆生身上,每個衆生覺受到的加特或有不同,須視個體業力而定。衆生也可以在同一刻領受不同方式的法教。依密續用語,佛陀無限的化現與開示,稱爲「法身],即證悟之乘「法身]。

   接下來探討證悟如何顯現,顯現成什麽樣子。這必須依證悟者化現所在的個體而定。一般而言,有兩類主要的顯現方式。第一類是高層次的一類,即證悟後以較高層次的了悟者的型態化現,如初地菩薩以上的果位;第二類屬低層次的一類,即化現爲未開悟。平凡衆生的模樣,包括仁慈、智慧、完美的人類(譯注:即前述的「一味」心靈者)。傳統上,解釋證悟者所顯現的方式,是以叁「身](Kayas)來描述的,透過這叁種型態,證悟者化現爲各種層次的衆生。

   叁身就是「法身] (dharmakaya)。「報身](sambhogakaya)及「化身」(nirmanakaya) 。「法」指涉一切事物。一切現象的存在,都是空性。「法身」是一切事物本質的形象,它就是一切事物。「報身」意指完全,沒有任何遺漏,全部包含在內,[報身]是指巳獲全然開展之身…

《喚醒沈睡的佛 第七章 證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