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密續的科學
密續科學很難界定,從某個觀點而言,密續科學包含了一切的事物。從另一個角度,科學應該只包含用科學方法所從事的活動。普遍的觀念,認爲佛教是所有宗教中最科學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可以從佛法當中找到任何世間現象、精神現象的答案。佛陀鼓勵追隨者提問題。檢驗佛法。他說,若有懷疑就要提出問題,不要因爲我這樣說你們就信以爲真,然而,佛法本身是真的,最好是由你們自己去發現真理,你們可以透過問問題,探索自己,去找答案。因爲佛法強調它是可驗證的真理,所以它被認爲是科學。不僅如此,藏傳佛教還講解殊勝的生命科學,每個內容都與通往證悟之路扣連。知識可分作十類,五種普通知識及五種特殊的知識。密續科學屬于五種特殊知識之一,密續科學包括了醫學。數學及星象天文學。每個向度都有崇高的目的,即是助人。
科學出現在經藏中,也出現在密續裏,怫陀的法教整體而言,是一種科學的法教。不僅限于密續,佛法是次第分明,很有系統的。密續更講究次第分明,以便各個主題能更清楚的被理解,這也是密績科學這個名稱還頗適切的緣故。科學,依佛法來說,就是井然有序的講解事物的法則,而且詳細的解釋及回答可能産生的所有疑問。真理的認定,不是由于信心,而是要有完整、有效的證據,真理是可被檢驗的。佛陀在證悟後弘法超過四十五年,他的每個教授都是符合科學的。
人們常常昧于怫法是科學的這個事實,即使是有佛學底子的人,包括東方人亦然。由于缺乏理解,人們認爲佛法不科學,這就像說太陽沒有熱度一樣。所有的佛教徒,都應了解佛法是很科學的,這是很重要的。許多人是佛教徒出身,但他尊敬科學家的發現,甚于尊重佛陀的言語。然而,許多的科學家卻尊敬佛法。在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筆下,可以找到佛法思想的影子。相對論的理論,就是佛法的論點。佛教徒們有幸生于佛法之家,能了解他們宗教中的實用價值,是件好事。
密續科學涵蓋的範疇無數,在一個章節裏,我們只能討論有限的主題。密續科學,從以科學方法去探討心靈。理解心靈的細微處,到研究基礎物理科學,都是它探討的範圍。物理科學本身就是個相當大的主題,所以我們最好透過人類的身體來了解,再擴及整個宇宙。佛陀教授有關人類身體的科學多次,他在阿昆達磨藏裏講授這些,在經藏裏也出現多次,而密續裏則到處都是。四大類的佛陀法教——律部、阿昆達磨部、經部、密續——都含有物理科學的教授。阿昆達磨部解釋得最簡單,經部討論的更進階,密續則作詳細的討論,且在密續裏回答了最後的問題。所以,有基礎教授、進階教授及完結地教授。佛陀在叁階段的教授裏,都指出人類的身體是個體心靈的家,他是這樣描述的,沒有心靈則身體如死屍。不論身體的狀況多麽良好,只要沒有心靈,就仍是個死的身體。身體只有與心靈結合在一起時,身體才是活的,心住在身內,透過身來運轉。
身體可以分成是各類器官的組合:五髒,如心髒;六腑,如胃。再加上骨骼、神經、循環系統,然後與叁種平衡物質一起運作。這叁種物質可以譯作膽汁,以黃色代表之;黏稠液(痰涎),以白色表之;及風,風帶動身體內的循環。當這些元素平衡時,我們身體健康;當它們失去平衡時,我們生病。這些因素不但影響我們的身體,也影響我們的心靈。
當身體的各個系統平衡時,心靈有個很好的家。另外還有一個更精致的系統,與心靈健康有關,它們運行于前面描述的身體之內。此系統是由許多經脈所組成,透過這些脈絡,生命力及物質在體內穿流。能量與物質在中脈內一同工作,細的脈絡再由中脈分散出去,控製身體的微細功能。
如前所述,當心靈進入第一階段的液態身時,一切的運作由此開始,心靈伴隨著物質,生命體的孕育也在這時産生。我們過去世累積的業力之風,推動這一切的運轉。由于貪、嗔、癡和其他的染汙,我們造就了再生的因。這是佛法生物科學的開始,由于業的力量,物質成形。液態身、心靈的細微本質,與業的力量——叁者一起——啓動了一個新的生命。由于這些力量及物質,脈漸漸成形,當脈發展完成,能量就進到脈裏面去。當各個脈及體內的各器官都發展完成時,嬰兒誕生。脈絡在出生之後直到成人,都還會再生長及發展。當身體完全成熟時,脈才停止發展。當身體漸漸老化時,脈也會受年齡的影響而老化。
人體有叁條重要的脈,左脈、中脈及右脈。右脈主要有十個分支,左脈則有十四個主要分支。心髒處有五個分支,稱爲五秘密支,這五支是很重要的脈。包括叁個主脈在內,人體共有叁十二條脈。這叁十二條脈又形成了六個主要的能量中心,即脈輪。這六個脈輪,一在頭頂之上,二在頭頂,第叁個在喉,第四個在,)第五個在臍,第六個在臍下。每個脈輪處,都再有支絡伸向身體各處,達到每個肢體未端的毛孔。分支數目在密續裏都有很詳細的記載。在現階段我們不需要知道那麽詳細,因爲沒有太大的用途,這裏只作概括的介紹。
體內還有五種主要的能量,幫助身體功能的運作。第一類是代謝、排泄的能量,這種力量可以處理體內的廢物,使頭發及指甲生長,死的細胞被分解、排除,及其他的代謝。第二類力量是使物質結合,就讓水分子能聚合泥土,協助體內的其他元素,鞏固其外型。第叁類能量是熱力,它對于消化很重要,並使各部份能運轉。存活,保持身體健康,減緩身體老化。壓力是第四種能量,此能量作用力強,又被稱作抗地心引力的力量。它確保腦內血液供應充足,即使是我們正立的時候;當我們倒立以頭觸地時,血液也能循環到腳。最後第五種能量稱作「遍布力」,是平衡力或分散力,它幫助物質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份,並且是在適當的時間送到,送到的量適切。
與五種主要能量相似的另一個作用力是「氣] (air),與呼吸作用關系密切,氣在脈裏面運行,攜帶養分及各種微細的物質成份到達身體的各個未端,即是每個毛孔都在呼吸。禅坐就是運用呼吸及正確的身體姿勢,依密犢科學而修持的法門,治療各種心靈方面的幹擾。運用五種氣的運行及禅坐姿勢,融合而行,我們一定可以透過貢修而經驗到密續科學的運作。
教禅修的第一步,都是先介紹正確的坐姿,正確的姿勢有助于能量在脈內流暢運行,坐法正確是使心靈平衡的第一步。當你禅坐時,坐姿正確的好處非常重要。禅坐的坐姿通常以七支坐法爲准則,但在此處因對應到五能量。五氣的關系,我們強調禅坐的五個重點。
呼吸是爲了幫助能量的循環,呼吸也可以分作五個向度來談,以對應到五種氣。體內的氣需時時更新,所以呼吸是持續更新體內氣的曆程,至少正確呼吸時是如此。空氣亦是提供我們身體養分的來源之一,我們從宇宙中不停地攝取它。
正確的坐姿是兩腳雙盤坐在地板上的墊子或蒲團上,雙手結在一起,放在小腹前,背脊豎直,下颚微收,眼睛是半張的,不是睜大也不是閉著,有許多佛像的眼睛就是這樣半張的。以上是身體的五個坐姿,是禅坐的正確坐姿。
五氣像是五種能量。第一種氣,管代謝及排泄,它幫助體內氣的運行,當我們以雙盤坐姿打坐時,此「代謝氣]會進入中脈。
第二種氣可以稱爲「水氣」。當我們雙手結在一起時,右手在上左手在蔔輕松的放在小腹前,如此有助于水氣運行周身,水氣可凝聚其他的氣,共同運行。就像水將土壤凝聚,形成如黏土一般,水氣以同樣的方式,凝聚其他諸氣于體內運行,所以,雙手結印可使水氣進入中脈,並幫助中脈的平衡。
坐姿的第叁個要點是背脊豎直,如此可以使「地氣」集中。地氣是種穩定氣,像是其他各氣的地基一樣。地氣是氣的固態,當背脊豎直時,有助于地氣的平衡,肩膀平衡也有助于地氣的平衡。
「火氣]可使身體保持溫暖。有活力,而不會支離破碎。當我們死亡時,火氣瓦解使身體亦不再凝聚。火氣同時是體內物質循環的能量來源。下颚微收,即頸部稍向下彎低,可以幫助火氣的運行,及進入中脈。
「風氣」是氣的動態,風氣使氣在體內能夠運行,眼睛半張,舌頭抵上颚,可以幫助風氣進入中脈。當所有的姿勢都正確了,五氣各依自己的性質達平衡,在體內有效的運行。以這樣的方法介紹禅坐,看來似乎有點神秘,但在密續——例如:《喜金剛密續》——就是這麽清楚地記載在經文當中,並有完整的解釋。
迷惑。神經質,或是嚴重的精神困擾,都是因爲五種能量或五氣不平衡的緣故。與五能量、五氣相對應的還有五種染汙:貪、嗔、癡、慢、妒。代謝氣與妒嫉有關,地氣與無明有關,水氣與嗔心有關,火氣與貪執或欲望有關,而風氣與傲慢。我執有關。所有的衆生都有這五種染汙,只是染汙的輕重程度不同而已,因此我們必須對治它們,使它們保持在平衡的狀態。
密續科學提供了特殊的方法,來使這些染汙能維持平衡,使染汙變成是求證悟的工具,而不是變得更糟的絆腳石。以正確的坐姿及正確的呼吸方式禅坐,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使染汙維持在平衡狀態,可使我們的身體及心理都維持平衡。未證悟前,我們多少都會有染汙,所以知道平衡染汙的方法,對我們有關鍵性的幫忙。當任何一種染汙增長時,我們將因之受苦,不平衡的後果有輕有重,我們可能會感到一時迷惑,習慣性的神經質,或嚴重的心理疾病。透過禅修,以一種有益的坐姿坐一段時間,將可使我們的心變得安定。這是獲得心理健康。維持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基本物質可以分爲兩類,第一類是純粹的宇宙物質,第二類則是由我們吃、喝。呼吸所産生的物質。宇宙物質是身體系統最重要的組成元素,而我們環境中的第二類物質的養料是它的強化物。這些基本物質使我們的感官能夠運作,每個感官都有其特殊的物質來滋養它。眼睛的基本物質,藏文稱爲「龍波](lung po),眼…
《喚醒沈睡的佛 第五章 密續的科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