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個菩薩應是很自然。很自發的産生慈悲心,關懷受苦的人,不論他人條件的高低,都能尊敬他人,對他人産生慈愛之心。菩薩們很自然的形成習慣,將別人的利益擺在前面,自己的利益擺在後面。若有什麽好事,總是先想到別人,而把自己放在最後。像這種自然形成的習慣,亦是菩薩道上修行者的進步的驗象。常存善心並持續修持,久而久之,幸福終將自然到來。
五道
五道清楚的描述修持菩提心的進階次第,步步往上,共可分爲五「乘](yanas)或曰五道。修行者依其成就的高低,可以達到不同的次第,或菩薩[地](bhumis)。依五道的次第修行,可以漸漸達到十菩薩地的成就。菩薩的了悟是正確修持五道的成果。
所有修持法門中,最基本的原則是修持相對菩提心及勝義菩提心,了悟了五道,自然也就成就了菩薩道,修持第叁道時,證得初地菩薩的果位。
第一道修持相對菩提心(中譯:稱爲資糧道),當相對菩提心在生活中很自然的流露時,禅修中勝義菩提心就可以非常穩定,此時第一道便完成了。
第二道是平衡相對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中譯:稱爲加行道),第一道的完成是相對菩提心的自然流露,勝義菩提心的自然流露則是第二道的完成。第二道被描繪爲「輪回與解脫之門」,成就了第二道的菩薩不退轉,即不會在非自己選擇的狀況下,再墮入輪回。菩薩道的行者,在達到這個次第以前,都還會在非自己選擇的狀況下,再墮入輪回之中,所以稱此道爲「門」。
第叁道的修行者巳初嘗勝義菩提心,不是知識上的知曉,而是真正的體悟(中譯:稱爲見道)。此道已證悟初地(bhumi)菩薩的果位。了悟勝義菩提心是第叁道的成就。
第四道則是繼續努力于未完成的菩薩道(中譯:稱爲修道)。此道從初悟勝義菩提心開始,一直修下去,直到完全的證悟,也就是成爲勝義菩提心具足的菩薩。第四道對于菩提心的修持,包含了由初地到十地,完全證悟的菩薩道。
第五道是引導至全然證悟的最後修持,第五道的最後一部份,即是在終極證悟的前一刻(中譯:稱爲無修道)。在證得十地菩薩的果位之後,還有一點點階段,這是由菩薩到成佛的最後曆程。佛不僅完全了悟究竟菩提心,而且是本身具足(體現)究竟菩提心,也就是具有無量、自發的能力,去利益無數的衆生。
像我們這樣,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修菩提心的人,可以現在就開始修五道,五道在生活中成爲五力。這力量可使我們永不氣餒,持續修行,直到證悟,那是一種內在的力量。
第一力猶如「爲利益衆生成佛而願成佛」所描述,如果能了解什麽是開悟。什麽是我。什麽是衆生,那麽就了解什麽是第一種力量,一旦了解之後,就不會再失去它。
第二力在你真心的承諾「爲利益衆生成佛而願成佛]時,隨之而至。它能給予你驅力、動力,幫忙你繼續實踐與第一力相關的種種。
第叁力則是産生于第二力的驅動,持續不斷之時,到那個時候,一切事物都像是顆種子,此刻所做的行爲,成爲下一刻的因,而下一刻的因,又成爲另一顆新的種子,每個行爲每個因,都變成爲種子。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就是業。業力的意思就是因與綠,此刻所做的任何事,會成爲日後某件事的因與緣。此刻所發生的每一件事,必然與過去的某些業緣相關連。
第四力可以用西藏的一句諺語來解釋:「當我做長途跋涉之旅時,我可能會走錯、會跌倒許許多多次,但我必將以雙足重新踏回我該走的道路上。」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即使我們並不希望犯錯,怛我們仍會做錯,有時我們還會犯很嚴重的錯誤,重要的是我們要從錯誤中學習,而不要欺騙自己沒做錯。我們千萬不要給自己洗腦,否認自己的過錯。我們犯錯,我們由錯誤中學習,最好的方法是告訴自己:「我錯了],就這麽簡單。承認它,知道錯在哪裏,然後糾正它,回到原來的正途,繼續前進。如此,你將變得不易被擊敗,因爲沒有其他事,再能摧毀你了。你犯的每個錯誤,認識它,糾正它,而後繼續上路,你可以由錯誤中學習,那麽任何逆境都能變成你的助綠,因爲它可以幫忙你看清你及他人生活中逆境形成的原因。這就是第四力,認識錯誤,由錯誤中學習。
第五力是讓每件事、每一刻自來自去。這需要稍做解釋,如果你做了善事,你不讓它過了就算了,那麽你就會卡在那兒。一個很明顯的因素是驕做,若因做了好事而驕做,那就會使我們覺得自己比別人高貴或轉爲傲慢或其他的態度,如此就會成爲我們的絆腳石,會阻礙我們的進步,使我們停在原地。爲了避免掉入此種陷阱,我們將自己一切的善業,向給所有的衆生,願他們幸福。我們只是努力行善,但我們不惦記著善業,我們將它留給每個衆生。
在金剛乘的佛教裏,功德回向是每個修持法門中重要的一部份。它總是強調如果你不做功德回向,則你的善行就不圓滿。每個祈願文或修持儀軌都包含叁個部份:一開始是皈依及發菩提心,在皈依文中提醒自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然後我們思維四無量心及發菩提心。第二部份是正行,是各儀軌的實修部份。第叁部份是結尾,也就是功德的回向,回向的意思很簡單:「我將功德、智慧回向,以利益所有的衆生。」你也可以添加:「因此,我願證悟以利益所有的衆生。]第五力就是功德的回向。
以上五力可以增長菩提心,使菩提心更完整、更堅定,此一驅動力,可以使我們繼續無停滯的行菩薩道。
在許多大乘的經典及論藏中,有這麽一句鼓勵的話(譬如:《般若經》,《妙法蓮華經》,《楞伽經》),亦即如果你有純淨的菩提心、四無量心,及五力俱全,那麽即使你不做任何作爲,你的菩提心也會自然增長。經雲:「你體內的每個脈動,你的每個呼吸,都是修行。]理由是到了那境界,你就是菩提心,你也就是位菩薩了!
《喚醒沈睡的佛 第二章 佛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