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心劍輪》噶登派修心論著開示▪P5

  ..續本文上一頁感覺手疼腳疼,總之就是無法專心下來。爲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爲以往沒有觀無常和缺乏福報等的原因。所以,衲也常常說,我們每天必須或多或少抽點時間出來,思維一下無常、輪回過患等等;每天早上起來,我們也想:“人生無常,而我昨夜沒死去,真乃幸運,今日我當用功修行!”如果我們能每天這樣做,來世便不會陷入此文裏提及的“煩惱雜亂”的處境。

  所爲每況愈下時,因昔不顧業因果,利器回報己惡行,今後努力積功德。

  因果定律是很微妙的。從今天早上到現在,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間積下了無數的業因。如果我們回頭一看,我們從無始以來,所累積的業多如大海裏的沙,根本無法數。除非有一天我們成爲了阿羅漢,否則我們永遠無法從這些業裏逃脫出來。有些人不相信因果報應,認爲:“信即有,不信即無”,這是一種很大的錯誤。因果不因爲我們相信而存在,也不會因爲我們的不相信而不生效。所以,我們必須很謹慎,乃至對最細微的惡業也絕對不作、對最微不足道的善業我們也積極進行。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一些人,他們在開始修行的時候很有信心,可是越修越差,無法進步,或者有些人不論如何努力,都無法在世間或出世的事業上有任何成績,這都是過往毀謗因果教法的緣故。所以,今後我們要好好地修因果法,對暇滿、輪回、無常等教法生信、奉行。

  所做法事出錯時,因昔指望于妖邪,利器回報己惡行,今後妖邪當杜絕。

  我們修法事的時候,不論如何修,總是沒有效果,這就是因爲在過去生中曾經皈依、頂禮世間鬼神的業報,導致顛倒。文裏的“妖邪”是指那些旁門左道,譬如說有些術士,穿著黑衣服,幹各種各樣奇怪的法事的那類。信的人越多,這些世間鬼神的力量就會變得越大,成爲善人的障礙。如果我們很努力行善,那麼善的力量就會增長,一切善業會變得容易順利。所以,從此我們不皈依這些旁門左道。

   祈願叁寶未成時,因昔未信佛果地,利器回報己惡行,今後叁寶唯是依。

  如果我們很虔誠地向叁寶祈禱,卻一直沒有得到任何加持,這是因爲前世對佛陀不生信心,和到處宣揚向佛陀祈禱沒用等等的業果。我們知道了根源後,就明白這是自己的業力之輪回到自己的頭上來了,所以我們從此不再做這樣的事,而發心承擔衆生所有這類的果報。佛陀是我們的導師,法的實際救度者,僧寶是我們的道侶。從此,我們生生世世、時時刻刻,不論是處于順境或逆境,都不離棄對叁寶的依止。

  這裏衲想提醒大家一下,尤其是現代,我們一不小心就會對叁寶産生邪見了,所以我們必須分外謹慎。在電腦網絡上,有各種各樣的評論,甯瑪派的、格魯派的、西藏的、漢地的,什麼都有。如果我們基礎很有限,也缺乏智慧,也沒有什麼佛學知識,對了義、不了義也無法區分,那麼我們還是少參與評論宗見爲宜,因爲我們昨天覺得是正確的觀點,可能今天就覺得是錯誤的了。如果我們真心學佛,而基礎知識不夠,就必須很謹慎,否則很容易在不經意之中就積下了誹謗佛法的業,導致以後墮入金剛地獄。我們必須知道,現在是末法年代,末法年代的特征就是我們不必做什麼已經不知不覺地積下無量惡業,而要累積少許功德,卻必須很刻意經營才能成功。因此,我們必須特別小心。如果我們能管好自己的身、語、意,那麼雖然從整體共業來說我們處于末法年代,可是從個人角度來說就並不是末法。

  妄念化現妖魔時,因昔積罪于神咒,利器回報己惡行,今後妄念當盡除。

  這一段指的是類似因爲魔、非人而導致的中風病和精神病,這是過往在修密法時,譬如淨地、觀想本尊壇城時,生起邪念、妄念的果報。這類自己所作的惡業,現在顯現爲妖魔等。所以,我們必須知道現在的果報的來源,甘願接受業果,從此不再生起邪念等,並發願承受一切有情衆生此類的所有痛苦。

  孤伶漂泊客旅時,因昔驅師離住所,利器回報己惡行,今後任誰不流放。

  如果我們沒有自在、被逼逃亡到外國、避難、被政府驅逐,我們不必生氣或者想去複仇,而必須明白,此乃我過往驅逐師長等的果報,自當承受,發願以後不再作此等罪業,並承擔衆生的這類痛苦。

  實際上,我們不單不該驅逐師長,甚至連豬、狗、貓等畜牲也不該粗暴地驅逐。如果我們有需要把動物叫出去,也不要拳打腳踢,而應當好好地把它們帶走即可。古代的噶當派高僧們,他們在走路時,也是刻意輕步、輕聲的,以免驚動了別的動物。他們不論在做什麼事情,心裏都全心全意想著衆生,避免任何對衆生傷害的可能,甚至連關門都會輕輕的,生怕嚇到了別人。這就是修心行者和我們的不同。我們在關門的時候,都是“砰”的一下大力把門關上的。修心的行者卻很留意、很在意如何讓別的衆生舒服、安樂,所以他們的生活習慣也都如此。正如宗大師曾經說過,心善者路無障、光明;心不善者前路困難重重。如果我們比較這些古代的行者和我們自己,就能明白爲何他們的成就比我們大。

  這裏必須指出,文裏說的“流放”,是指基于我愛執的驅逐。如果寺院有破戒僧人的情況,按照寺規驅逐,那並非基于我愛執,故此不是同一回事。

  霜雹諸害發生時,因昔戒律未守護,利器回報己惡行,今後戒律當清淨。

  在風暴、降霜、下冰雹等天災時,我們的農作物都會被毀。現在的科技,雖然能預測風向,可是卻無法對抗大自然的災難。爲什麼我們會生在特別多天災的地方呢?修心的行者會明白,這是整個地區的人衆多惡業、不持十善業戒的共業果報。遇上這些災難,我們大哭大鬧也于事無補,我們應該明白業果,並對叁寶忏悔,則有時甚至能令災難消失。否則的話,人是無法和大自然對抗的。

  在這裏,“戒律”泛指十善業乃至叁昧耶等所有戒律,尤其以後者爲重。因爲其嚴重性,作者法護大師在本論中,先後多次提及了叁昧耶戒。

  大貪如我失財時,因昔未施供叁寶,利器回報己惡行,今後當供勤布施。

  我們無法得到財富,這是因爲過往沒有布施和供養的緣故,現在自己的惡行回來報應了,所以我今後不要吝啬,應當隨力布施給苦難的衆生,並隨力作供養。

  這裏並非指我們必須勉強地供養,而主要指必須具備虔誠心和不要有吝啬的心。如果我們的動機很善良、發心很廣大,哪怕只能負擔一根香或者一盞燈,也能累積無量的功德,能利及未來生生世世。在進行布施或供養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被貪、嗔、嫉妒等煩惱心態汙染了,譬如說我們看到別人供養很多,就心裏想要攀比等等,否則煩惱一生起,我們的布施或供養就白白浪費了。如果我們去寺院裏面供養,也不要以名利心去進行。衲以前去某尊露天大佛處朝聖,看到銅碑刻有很多施主名字,出錢多的人就排上方,出錢少的就排下面。這些施主肯定也有發了大心的人在裏面,而把施主名字刻著回向也有其利益。可是,我們不要以名利的心去那樣比較,譬如說我們希望自己的名字排得高,讓大家知道我們很富有、供養了很多。衲並不是說施主刻字不好,而是說我們不要以比較、名利的心而去那樣做。在我們進行供養或者布施的時候,頂多也不過是兩個小時左右的事而已。在這段時段內,我們必須謹慎地保持動機清淨,並善以回向,不論用任何辦法,也必須壓製自己的世間八風和煩惱心,千萬不要讓這些世俗心態染汙了我們的善行。

  在供養的對境中,包含了佛寶和僧寶,其中以後者會大,因爲叁寶其實已包含在僧寶以內。僧寶包括佛、菩薩、凡夫僧等,其中之聖僧寶是指具備出離心而悟無我智的小乘阿羅漢,及更高境界的具備菩提心而悟空的菩薩,此乃我們頂禮的對象;而並無此叁種成就的普通出家人,乃凡夫僧。雖然我們沒有神通,無法辨認出誰是聖僧寶,可是假設我們供養四位凡夫僧,便能得到供養聖僧寶的功德了。在這裏順帶一提,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此叁者,猶如無主之財,並非比丘獨有。任何衆生都有權證得它們,從而成爲阿羅漢、菩薩等,並不是說它們是出家人的專利。只要我們努力,不論在家、出家,一樣可以得到這些成就。如果在座中有某位得到這些成就,就不必再上班了,哪怕你是在家人的身份,也有資格每天在皈依境、傳承樹上面呆著接受供養。

  貌醜遭友欺侮時,因昔泄狠造醜像,利器回報己惡行,今後耐心造聖像。

  長得醜陋而被人取笑、欺負的男男女女,是在遭遇過往以嗔恨心造佛像、仇恨等的果報。如今我們當知此乃過往惡業的回報,從此謹慎,譬如說我們造佛時必須耐心地造,抄經的時候也必須避免潦草地胡亂寫,而且必須學習安忍。

  我們閱讀曆史傳記,裏面都提到釋迦牟尼、阿底峽、宗喀巴等祖師相好莊嚴,令人見而生敬,此乃過往功德所感得的果報。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一些相貌特別莊嚴的比丘,他們走路也很有威嚴,在他們穿著整齊的袈裟走在路上,就連不信佛教的路人看到也會生起尊敬的心。也有些時候,我們會看到一些很有學問的人,但他們可能有點跛腳,或者是一只眼睛嚇了,這些瑕疵其實無損他們內在的學問,可是有時候卻會令人無法生敬。由此可知,一個莊嚴的形象,能爲修行、弘教帶來很多利益,所以這是八種功德之一。欲得相好莊嚴者,除了以耐心造佛像以外,也必須修安忍。如果我們堪忍,便不必做面部美容、整容等,自然會儀容美好。反過來說,有些人在家庭內、夫妻間,或者對自己的父母,小小的事情就會讓他們生氣得面容扭曲。那樣的話,哪怕每天去整容,效果也不會有多好。

  所爲愛憎沖突時,因昔粗暴心頑固,利器回報己惡行,今後頑固當根除。

  有些人不論怎樣努力,都難以壓製“愛憎沖突”的缺陷。“愛憎沖突”是指執愛和不喜歡、看都不想看一眼的那種反感。對于喜愛的人,我們會想天天見面,而對于仇恨的人,我們會恨之入骨,想把他趕走…

《《修心劍輪》噶登派修心論著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