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甘露--大藏寺祈竹仁寶哲嘉言
【編者的話】
大藏寺祈竹仁寶哲是藏傳佛教格律派中所公認的一位高僧及名醫。法師生于 顯貴家庭,自幼被核認爲川北名刹大藏寺的法臺轉世,在十歲之幼齡即已出家學 習叁藏佛法。在後來的政治變動中,法師遍曆了勞改、重病及逃難等經曆。基于 法師的學問、悲心及豐富的人生經驗,數以萬計的洋人及西藏人成爲他的弟子, 他的開示更成爲衆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宗教及不同背景的人之終生指引。
法師雖然常年演講佛法,但弟子及訪客最大的得益往往來自與法師的單獨會 談對話。這本書結集了部分法師的嘉言。這些嘉言選自十多年來法師之數百場佛 法及醫學演講內容及與弟子、政客、醫生、大學講師、科學家、和平鬥士、武術 家、小孩及幾乎涵括任何背景的衆多訪客間的會談內容。這些嘉言本爲對某些訪 客或固定聽衆的開示,但同樣地亦適用于廣大讀者的身上。不論你是否有宗教上 之傾向,這些嘉言都會對你有所啓發。
我們建議你把這本書視爲生命中的良友。在每天的開始時,抽時間先讀一節 嘉言;在每一天結束時,也請抽空閱讀一節;在感到失望、無奈或沮喪時,請選 讀一節相關的內容而細思它的內義。這些嘉言就像是人生路上的明燈,足以燃亮 你及你身邊的人之生命!
【祈竹法師自序】
在曆史上,這個世界從未缺乏有智慧的人。有人說過:"任何有智慧的說話 早已被前人說盡了。",我所說的話並非什麼新鮮的詞句,我甚至不能說是這些 語句的原創者。我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老僧,雖然我曾經受過幾年佛學教育,也 有好幾個人稱呼我爲"師父",但我絕對稱不上是一個有任何智慧的人。這本書 所結集的"嘉言",只不過是拾曆代祖師之牙慧,而以不同方式來表達而已。本 師釋迦牟尼--一位慈悲與智慧圓滿的哲者--曾說:"不要因爲說話的人被公 認爲”聖者”而盲目接受他的話,也不要因爲經典中如是說而盲目接受一些觀念。 要像金匠試金那樣地去考驗,只有待你完全信服這些話對你及對別人都有幫助時, 才應該去接受它們!"。我鼓勵讀者好好讀這本書所結集的佛法智慧,細想它的 文義。當你發現它們的確能令你的生命變得更爲豐盛時,請把它們刻在你的心上。
【高倫·德格拉斯神父序】
祈竹仁寶哲的智慧與體驗,源自一個活生生的傳承。這個傳承始于耶酥出生 前五百多年。于一九八五年,在西澳洲柏斯近郊的一個天主教修院中,不分老幼 的天主教神父齊集一起,聽受這位西藏佛教僧人的分享。他的聽衆不但被演說內 容所吸引,更被講者的親切和善與源自內心的謙遜所深深感動。我是當時在場的 神父聽衆之一員。
自一九八五年,我很榮幸地能夠與祈竹仁寶哲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仁寶哲不 斷鼓勵我本身的心靈信仰,他的開示加深了我追求真理及內心諧和的曆程。
在這本小冊子中所節錄的,並不是幹槁的信條,也沒有複雜的觀點。這裏面 所反映的,是一個謙卑及尊重生命之智者的內心。這些嘉言,來自一位慈愛地啓 導任何生命的心靈導師。這些簡單卻又淵博的開示,將爲你的心靈及生命添上活 力。
我十分樂于向所有追求心靈生命的人推薦這本小冊子。祈竹仁寶哲是我的摯 友。透過接觸他的慈悲開示,我肯定你會感到他也同時是你的摯友。
Rev. Douglas M. Conlan
MA(Hons.), Ph.D. (Cand.)
The Bede Griffiths International Literary Trust
序于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正文】
世界上的良藥,每一種只能治一種疾病;心靈的良藥----智慧與慈悲,卻可 治愈一切的病苦。
人們常常嚷著要去尋找內心的平和,其實它一直都在,從不需要你去尋覓。 當你從爲欲望而勞役終日的忙碌中靜下來時,自然會感到它的存在。
人們逃避家庭、城市、社會及自己的問題而逃至深山中去尋覓心內的平靜。 既然是要尋覓"心內"的平靜,又怎麼可能在"心外"尋得呢?
快樂只可以在心內尋得,並不在于你身處之地方。有人花費半生積蓄往外國 的海灘度假,結果卻敗興而返;有些人卻可以在水災災區中劃艇作樂,玩個不亦 樂乎。
有人遠走他方以尋覓內心的平和。但如果你心中沒有平和,縱管跑到天涯海 角也不會尋得到它;假如你心中一早有了平和,你也就沒什麼地方是一定要去的 了。
如果心中沒有快樂,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遠不會找到樂土;心中若然滿 足快樂,哪怕身在牢獄茅廁,一樣可以悠然自在。
當你的心充滿祥和,去到哪裏都一樣歡喜自在;當你的心充滿智慧,一花一 草都令你見到真理。
我們見到的世界只是自己內心的反映;在心情開朗時,見到的人都友善親切; 在心情煩躁時,碰上的人仿佛都面目可憎。
我們的心影響著我們所見到的世界。擁有一顆快樂的心的人,見到的是一個 值得歡欣的世界;內心充滿仇恨的人,見到的是一個令人憤怒的世界;心中滿是 憂傷的人,見到的是一個充滿悲哀的世界。
透過評批的眼睛看,世界充滿了有缺陷過失的人;透過傲慢的眼睛看,這世 界充滿了低賤愚癡的人;透過智慧的眼睛看,你會發現原來每一個人都有值得你 尊重及學習的地方。
有智慧的人----在獨處時會管好自己的心,在不是獨處時則會管好自己的口。
自知爲愚者的愚者並不愚蠢;自以爲聰明的愚者卻是愚者中之愚者。
與他人相處時,是謙虛學習的好機會;在個人獨處時,是反思自省的好機會。
在你的心開始懂得以智慧去觀察時,生命的真谛便會在每一刻、每一地方、 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現。
只要你仔細去看,即使一個醉漢或一個瘋子,都有一兩件東西值得你學習。
每一個人都是你的導師。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橫蠻的人教授忍辱之道。
窮凶極惡、蠻不講理的人是教你安忍的明師。在碰上一個這樣的人時,你應 該歡喜對待。你可不是每天都可以碰上學習考驗忍耐的良機!
爲什麼我們會在與橫蠻的人相處時生氣呢?因爲他的嗔心喚醒了我們本身之 嗔恨。當你心中再無嗔心時,面對惡人並非什麼受不了的事;事實上,你根本不 再會覺得世上有任何惡人。
每個人都喜歡自主。但如果你在他人對你說了句什麼後就大發脾氣,你就是 正在把自主權付托了予他;慢慢地,除了你自己外,每一個人都成爲你心的主人。如果你向往自主的話,先去學懂主宰自己的心。
如果你爲了人家的一句話就大發脾氣,或者是飄飄若仙,你的心其實是在跟 著別人的話走。把自己的快樂托付在別人隨便的一句話上面,是很愚蠢的一回事。
視處處爲難你的人爲你發了狂瘋的至親,不要生起忿恨,應該對他更加憐惜。
我從不明白爲什麼有些人視釣魚或狩獵爲娛樂。我們的生命怎麼可能會透過 另一個生命的結束而變得更加精彩呢?
如果有人把你的子女抓去,玩弄一會再加以殺害,而這只是爲了周末有點什 麼娛樂而已,你會有什麼感想?我不認爲你會欣賞認同這些人的嗜好。同樣地, 我不明白爲何你會視釣魚與狩獵爲娛樂,這只是無謂的殺生。當殺害生命成爲你 的嗜好時,你的世界是很可悲的!
動物需要呼吸,你也需要呼吸;動物需要飲食,你也需要飲食;動物會高興 也會悲傷,你也會有時高興,有時悲傷。有些人說動物與人類不同,所以就可以 妄加殺害,我從未聽過比這個更無稽的謊言。
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連的。在施予的時候,你實在是利益自己;當傷害 另一個生命時,你是在傷害你自己。
宇宙萬物皆爲一體。在你傷害大地、河川及這上面的生靈時,你其實正在傷 害你自己。
在別人做了些有利世界的事時,若能生出隨喜的心,你也就是參與了這一件 善行。在別人做了傷害其它生命的事時,你的認同就等于你的參與這個惡行。
隨喜是妒忌心的妙藥。在他人得到快樂時,若你爲他心生歡喜,你就會被他 的快樂所熏染。
單單去祈求厄運消失並無作用;如果你想避免痛苦,就要避免去做招致這些 果報的言行。
如果你要做的是一種善行,你不需要向上蒼祈求保佑;如果你要做的不是善 行,怎樣祈求也都沒什麼用處。
虔誠的人會不惜走遍千山萬水去朝聖來討心目中的神明之歡心,他們卻不知 道:幫助自己家門前的窮者與餓者可能會更令神明高興。如果它們的神明是無處 不在的話,他們必定也就在這裏,就在他們的家門外。
如果問題可以解決,你沒必要憂慮;如果問題無法解決,你再憂心也無補于 事。
居住在文明城市的人,常常埋怨生活不好,有這種那種的艱辛。要解決艱辛 是很容易的;好好看一看窮苦國家的慘苦生活,你的所謂"艱辛",突然就會消 失得無影無蹤。
生命的本身並不艱苦;艱辛的感覺只來自你的對抗與不滿。
痛苦與疾病只是病征而不是病竈。先醫好你的心靈,它們便會自然痊愈。
所有的痛苦、疾病及障礙都源于你的貪念、嗔恨、執著、愚昧與妒忌。最有 效的治療是先醫好你的心,否則你的病苦將永無休止。
正如一個武士需要對外在的環境保持警覺性來保家衛國;我們必須對自己的 心念時時觀照來保護自己。
在你做壞事時,少不免會東張西望,避免給看到。其它人看不看到其實只是 其次,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會看到,而你沒可能可以逃避自己的心。
根部有毒性的樹所長出的花、果及葉也都是有毒的。同樣的,任何由貪執及 仇恨所驅使的念頭、語言或行爲都只會帶來痛苦的果報。
心是所有行爲及其成果的根源;由一個充滿仇恨及貪欲的心所引發出的…
《《心靈甘露》大藏寺祈竹仁寶哲嘉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