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子,也可能生氣、悲傷或沮喪。如果我們沒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便會惑于所見而生煩惱,懷疑上師爲何不若以前所見完美。此時我們的虔誠倘非真實,懷疑必然顯露無余。因此,發出真正的誠心是非常重要且珍貴的。
我們祈欲獲得的成就並非假外可求,也非一樣要重新獲得的東西。究竟的覺悟是對心性的探求,對其真義本質的了知,它不住于外,也非新有的,因此,爲何說我們如能做到無依所緣,便已達究竟成果。
叁、本尊
通常,我們說金剛乘是一種快速的解脫之道,乃因它可引領我們了悟大乘的空性與慈悲。而沒有一個咒語不是空性與慈悲的結合,這也是“金剛乘”(又稱“真言乘”)的本質,因此,我們要將顯密融合雙修。
修習金剛乘的目的在那裏?就是要清淨我們對內、外諸法的不淨覺受。我們可用特別的法門觀一切都在淨光中。清淨的過程不是將淨化爲清淨,而是去認知萬法唯識所現,但一切除了像幻影夢境外,無一是真實存在的。轉化的意義是:了知實性本即清淨無染。
將不淨轉化爲清淨的體悟並非念咒語、施法術,或向據說可以呼風喚雨的神祗祭牲供養就可達到的。這些觀念和作法跟金剛乘扯不上一點關系。
修密真正的目的,是要了知一切的覺觀和色法本來清淨無垢,妄念純由執假爲真而起。相對上,萬法皆依因緣條件和合而生,因此,究竟上,也無有一物實有存在,在金剛乘,我們視二者爲一不可分。了悟相對與究竟實相不一不異,即是淨觀。
什麼是不淨的覺觀和色法?就是認爲萬法各其獨立實有,這是一個邊見和錯誤的觀念,因爲宇宙萬法的顯現,其性本空。只是嘴上說說一切皆空,並無法探究這個正見,徒讓人增加困惑,因此我要再詳說一遍:宇宙萬法本身並無瑕漏,也不會讓人感到迷惑,其色相的顯現也不會帶給人困擾,唯有我們本身對外境的看待——相信並執一切色相爲堅固實有——會造成我們自己的迷惑障礙。
諸法既是空相,則一切超越于生滅。一切現象都由空性中本自無礙化現。我們利用金剛乘的各種法門修習,了悟空性與清明之本質,以及一切本然無礙之特性。
爲何金剛乘的修習法門很特別?因爲萬法雖然顯現,但其本性並非獨立存有,是我們的妄念認爲它實有存在。因此爲了消除産生的矛盾,我們觀想本尊,並念咒語,這也是本尊爲成就根本之因,非常重要的。
什麼是本尊?剛剛已解說過上師是加持根本,也是首一根本之因,那麼本尊與護法就是上師的化現。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上師的心是法界——法爾無邊之境。一切本尊都是上師之心的明性本然無礙的化現,也就是慈悲,它如廣大無邊的虛空。我們要記住:他們非如我們所認知的物體,實有存在,他們只是諸如此類的本然顯現,也就是上師的心。
本尊有很多,也有不同的化現:有慈祥尊、忿怒尊;有單身,也有雙運的。爲何有這麼多呢?本尊由法界空性中化現,也就是上師之慈悲本自清明的顯現。前面說過,弟子各有其相異的才智根器、觀點和目標;他們的祈願也多半不同,因此,依其不同的習性喜好化現不同本尊。我們每個人均依自己的理念和定位生活,因此,修行上需有一參考點——一個順應個人的意願和習性的參考點。由于我們尚無法全心不移的專注在究竟本尊上,因此,便需要一樣代表的東西。
我們在圖片和書上看到的許多本尊是真的嗎?不,他們是究竟本尊的一個象征代表。本尊不同的身貌和手持的法器,代表我們對外境不淨的執著和攀緣。我們執著很多不淨的觀念和想法,並認它爲真。每位本尊都代表我們衆多執著習性中的一種,這點我們要知道。
我們要如何觀想本尊?有兩個次第——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前面已說過一切色相(現象)依緣而生,每件事都會在一段時間內或一點上發生。一亘成熟生起,它會持續一陣子,最後歸于毀壞消失。爲把這種生滅的過程淨化,我們因此利用禅觀來修習,在禅定中觀想生起本尊以淨化我們心法中“生”起的過程。
每個本尊法的生起次第必須觀自己爲本尊,複觀本尊于前虛空,我們向他唱誦禮贊。爲何要先觀自己爲本尊呢?原因在于我們總深信自己擁有一個“我”,如果告訴你“我”實際上不存在,你一定很難理解,這就是生起次第的修法很特別的原因。不管“我”存在或不存在,爭論總是不少。此處行者要直接將自身觀爲本尊,以減少並漸漸消除對“我”、對“自己”的執著,但這唯有在我們真正了解本尊的意義後才有作用。本尊是完全清淨的化現,如果行者能了知此點,觀己爲本尊,對自我的執著便會自動消失,以致完全淨除。
這個方法也可應用于我們觀想在前虛空的本尊。我們總是緊握不放任何我們所知能視的東西,因此,在禅修過程中,我們觀想世界是本尊的清淨宮殿,所有衆生都化爲本尊。這個目的是要藉著觀一切衆生均化爲清淨的本尊身與色境,來消除我們對外相的顯現不淨的執著。
我們要記住,宇宙萬法中只要有需要清淨者,便會有法門對治,這是我們修觀想法所要知道的真正的內涵。本尊並無實體存在,如果行者不解,硬觀有實體,便會導致迷亂。
我們都必須認真的修習本尊法的二次,但我們要再強調,了解什麼是本尊的化現以及爲何要修持這些法門,這點很重要。我們也需了解他們不同的外相顯現所代表的意義。
有些本尊有十六臂,有些有四腿。我們也許會猜想:“兩只手不夠嗎?”如果認爲本尊本來就是多手多腳,我們就大錯特錯了。如果我們真認爲本尊具體實有,他便不會化現某些我們需要淨化並有方法對治的東西。我們若相信本尊真有很多只手腳和眼睛的話,那就太傻了。觀念錯誤會導致行者完全錯誤的知見,以致法道也跟著誤走。我們要了解本尊的四臂是象征我們的四種思惟(四共加行)。我們相信有四天,四這個、四那個並習慣于這些想法,因此,本尊便以四臂爲象征。我們也有分過去、現在、未來叁世的作法,因此,我們看到本尊有叁眼。本尊的每個部分都對待于我們對心、色二法的此或彼的習性或執著,而每位本尊都化現一種特殊的淨化本質。
我們常依假名而思考,生活中也一直執著對待的觀念,這是可以克服的,本尊的觀修法也就是專爲對治它的。觀想的每個細部都代表淨化的象征,但如果我們想得太多,認爲本尊實有,增加幻想的念頭,其結果將造成精神障礙,或感到恐懼,以及其他無法適從的精神幹擾。
這是尤其在金剛乘裏要做好禅修,正確的知見非常重要的原因。什麼是正確的知見?了解相對的色相與其究竟實性是不一不異的。如何把正確的知見應用在本尊上?“相對”是指我們對色境的體驗覺受,所以要觀想本尊。“究竟”是指諸法實相——本性爲空,不實有存在,所以我們每個法都要修圓滿次第。但同時,生起與圓滿——相對與究竟是一體不分的。
利用本尊的觀修法,我們可以達到一般(世間)和殊勝(出世間)的成就,因此,本尊稱爲“成就根本”。
爲了避免落入邊見,執萬法爲空,皆不存在,因此,我們要修生起次第。也爲了不落邊見,執一切色法皆具真實恒常,因此,要修圓滿次第。了悟兩者合一,將讓我們了悟大樂與空性不二,也即是金剛乘修行的目標。如果行者正確的修行,一定會獲得成就。
四、護法
本尊是廣如虛空的法界,也是上師心的化現,而護法則是本尊各種不同的化現。金剛乘很殊勝,也因此可能有障礙産生,我們在法道上依賴護法平息消除所有生起的障礙。
五、結論
本尊與護法是兩個非常重要的重點,但上師尤其是第一根本,因爲他的加持可以滲透融入我們的心。另外,我們應深切了解上述所有方法的深奧意義與內涵。
·上師的身是空、色不二的化現。
·本尊的咒語是空、聲的一體。
·本尊的心是空、慧不二的結合。
當我們住于純淨的覺性中時,應用上述法門修持,本尊的佛慢會喚醒我們的內心,所以必須先了解其意義,才能産生清淨真如的智慧。
每個金剛乘,尤其是大手印與大圓滿的弟子,對正確的見、道、果要了知叁項重點:
·關于正確的知見,金剛乘行者要了知相對與究竟兩種真谛的合一不二性。
·關于正確的法道,他要了知善巧(方法)與智慧是合一無別的。
·關于正確的證果,他要了知得證果位時,報身與化身是不一不異的。
如果弟子沒有了達這些重點,則他的努力都將白費。
六、問答錄
問:圓滿的虔誠之心與我們前世的業力有關嗎?它是業緣的顯現嗎?
是的,的確如此。由于我們與上師維系了一段很長的因緣,真正的虔誠之心便會自然生起。因此,我們不必急急去尋覓一位與我們有如此深切因緣的上師。
問:金剛乘的上師有沒有情緒上的問題?
這是依弟子與其上師的關系而定。如果弟子對其上師有堅定不移的虔誠和信賴之心,他便不會在乎這個問題,例如,也有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認爲他有缺失。如果弟子有全然的信心,並堅信他的上師就是佛,那麼任何想法都不會影響到他。當然,不同的上師有不同的證量。
問:有否可能我們具有真正深切的誠心,但同時仍看到表面的缺失?
我們必須觀一切都在淨光中,這是需要練習修行的。在清淨的虔誠心生起時,所有不淨的覺受都會消失。
問:有人說我很傻,因爲我盲目的遵從我的上師所說的去做。
我們真正信賴的上師,必須擁有一位具德上師的特質,如果是這樣,則我們便可完全信賴,依他所囑咐去做,這樣子很好。如果他是真實可靠且具德的,不會有什麼障礙産生。
問:如果我無法做到觀一切均是清淨的,怎麼辦?
不淨是指目前我們所處的色境和覺受。我們常活在分別對待的觀念下——我們總是盡量滿足私欲,逃避痛苦,因此,煩惱妄念便影響到我們的經驗和行爲。修習淨觀是表示對無法控製的行爲所産生的沖突生起警覺謹慎之心,並且藉著依止上師改善情況。目前我們是處于一種介于清…
《叁根本-上師、本尊、護法的教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