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根本-上师、本尊、护法的教导

  尊贵的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开示 —— 三根本-上师、本尊、护法的教导

  时间/一九八七年

  地点/奥地利维也纳

  译者/念楚

  一、前言

  自从上次来维也纳的噶玛噶举中心后,又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我是十年前与Gmb来贵地访问的,很高兴看到佛教在此已正式受到政府承认,并慢慢发展起来;也很高兴知道不同的佛教教派都在贵中心弘扬,这是件很殊胜的事。

  我们要了解无论何时、何地,研读佛经、佛书或接受佛陀法教时,都需先有一个纯净的动机和发心。以容器为例,我们要避免三种缺失:第一,精神散漫,就如一个倒放的容器,无法装进倒入的东西。第二,对所学不加研思,就如一个漏底的容器,任何东西倒进必然流失。第三,受法时,脑子装满杂念妄想,就如一个盛着毒药的容器,把任何倒进的东西都染污了。我们要避免上述三种缺失,并生起纯净的动机,为一切众生的利益寻求开悟解脱。

  在金刚乘(密宗)佛法里,“上师·本尊·护法”可做为一个教授的主题。佛陀曾依众生不同的根器演教佛法,其中总归三类,即上根器、中根器与下根器者。由于佛陀因材施教,故有大小乘的产生。

  金刚乘的法教最适合上根器者。经典上说:“末法黑暗时期的众生烦恼业障重,金刚乘是最猛利的对治之器。”它最适合心智卓越高超者,对于为烦恼业障所困的人,也是极适当的对治法门。

  佛陀的法教总括在显经与密续里。显教又称“因乘”,密宗则称“果乘”,这两者有何分别呢?

  为了达到觉悟遍知的果位,我们必须选择一条路走,而什么是佛法的道路呢?它是会带领我们获得一种完全无分别对待的自由的旅程。

  显教常以下面的问答来检视分别心的根源:什么是产生分别对立想法的主要原因?对自己的执着,相信个人的实有存在。执着不过是无明罢了。也许可能跟着再问:自我的念头从何而来?“我执”的本质是什么?这种执着的特性是什么?它是如何生起的?

  由以上问题可以审视我们起分别心的根本之因。此外,如有一个实我,应可证明才对。它应存于身之内或外。显教说明了我们相信有对立的“我”与“他”之因,进而发现其实并无主、客体的存在。

  总之,显教是专门探讨我们的烦恼痛苦之因的一个学问。我们知道自己不断在受苦,便会问:痛苦到底由何而来?我们发现它由个人的行为业力而来。我们的种种业力由何而来?由妄想烦恼而来,它主导了我们的行为。

  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烦恼妄想?是由于我们对立的观念。什么原因造成我们对立的观念?是因为“我执”,或认为实有存在的无明——宇宙万法之根源。

  我们了解所有生活体验,不管他们过的是快乐或不断痛苦,均源于一种对自我的执着。

  自我是什么?只是一些概念的堆砌罢了。

  当一个行者接触到以上的议题时,要如何在法道的旅程上行走?他要持守身与语的戒律;他必须了解自身的体验以及外相的显现都是因缘假合而生,看似实有,其实本性为空。显教行者以发展对众生的同体悲心来增长菩提心。他先要探讨一切内外诸法的根源,有了了解后,使用上面概述的方法修习。

  显教可以证得果位吗?是的,显教行者可以达到断惑证果的境界,但所需的时间很长。我们可以以声缘乘与缘觉乘来做比较,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修行,例如探究万法无我。一个显教行者经由内在觉观的发展与道次第的修证,需经三大阿僧祗劫始能成佛。

  在密宗或金刚乘,把“果”直接使用在修行上,因此非常特别。金刚乘行者并不把每件事的“因”找出来,也不每分每秒都在审视内境外缘的一切细节。他们用已显现的东西——他的体验觉受。例如,烦恼生起时,他不必去细究原因或舍掉,反更鲜明的去感受它,进而转化它。这也是我们说金刚乘利用“果”来修行,并且非常猛利之因。

  显教和密宗的“果”是什么?它们的“果”是相同且丝毫不差的。行者所追求的是断惑、净障与究竟的证悟。显教与密宗唯一相异处是使用的修行方法不同。

  密宗适合上根者,需要较显教不同的修行条件。在金刚乘,行者不需观照每事之缘起,但就念头生起当下直接作用其上,这也是它较适合上根者修行之因。此外,它也适合烦恼妄想业重者修行,因为此种人对显教(又称“菩萨乘”)非常久远的时间才能成佛无有耐心。没有耐心的人较无法头尾贯彻,因此,金刚乘对他们最有益。如果金刚乘的法修得很好,并能在烦恼生起时马上对治,那便会是一种很快速的法门。但是当然没有人可以不花力气就可以在一、二天或几天内达到开悟的。以上,我们可以了解为何末法时期,金刚乘较适高根器以及烦恼业障重者的原因了。

  密乘教导我们如何将不净的体验觉受和一切外缘色法转化为清净。我们要了解,这并不表示我们只要想其清净,或相信它是清净即可。清净本身并非一种相信或想法而已。为了将清净真实化,我们需要三种根本:

  上师——一切加持根本

  本尊——一切成就根本

  护法——一切事业根本

  二、上师

  首要根本就是上师的加持,而成就与事业则是附属的,此因它们也是上师的化身。本尊、护法与上师本是一体无分别的,这也是在金刚乘的修行里,上师的意义十分重大之因。

  “上师”为何重要?在显教里,佛子依赖师父或法道上的朋友指点修行,脱离迷惑痛苦。他依师父的指导——法道修法。在金刚乘里,上师的重要性不只是指点我们迷津而已,毋宁我们应视他为佛。尊上师为佛,他的加持力将直接融入我们的心,启开觉醒之门。要得上师加持必须具备两种条件:自己的修行以及一种视上师为佛的完全敞然开启的心。

  在显教里,我们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非常谨慎小心,以期不做错事,但并不是每次都能如愿,因为无明迷惑一直伴随我们,而妄想习气更使得我们去造恶。这也是为何显教需费较长时间才能成佛;行者总在希望做好,却又为妄想习气所引的冲突中挣扎。

  我们说金刚乘很深奥却很快速,为什么?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直接与上师有关的。我们要知道,心的本性是清净的,只是我们觉知心的方式错了。如果,我们对上师敞开我们的心,便可得到他的加持与启发——他的加持将凝聚融入我们的心,带领我们至圆熟解脱的境界。换句话说,经由上师的启发,我们可以了悟自心本性;也唯有其有上师的加持,始能让我们了悟自性。因此,在金刚乘里,依止上师是件最顶重要的事,原因是,这个车乘(指“金刚乘”)太快了。以上,我们可以了解为何上师是首要根本,也是加持根本的原因了。

  要如实得到上师的加持,有几个基本条件:学子要对其上师有全然的信心和虔诚。这不是说,他对任何遇到的上师都要有完全的信心;在接触许多位上师后,我们会对其中一位上师产生特别的信心和虔诚,并确信就是他。上师也要观察学子,他要看是否能将加持力传及于这位学子。当行者确认可以依止某位上师时,便要毫不迟疑的生出坚定不摇的信心,对他敞开自己的心。不变的信心就如同金刚,永不被催破,凡夫之妄念也无法影响或阻碍。坚定不移、永不摧毁的信赖和虔诚的心,也即是密宗被称为“金刚乘”——坚固之道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上师都是一样的,其间并没什么差别,这是不正确的看法。一个精神朋友可以用纯净的方式指导引领我们法道,告诉我们何者可取,何者该舍等诸如此类的事;但一位金刚乘的上师不仅要以他的法教或任何可取的方法来启发他的学子,同时也使用各种不同方法——他的身教、言教和他的加持力,以带领学子的心识达究竟圆满解脱之境。如果一位大师有此种能力,便可称为金刚乘的上师。依此,我们了解各种老师之间的差异——我们或许会有很多精神上的老师和朋友,但却只有一位或少数几位金刚上师。

  总而言之,在金刚乘里,上师是一位可以带领他的弟子至圆满解脱的人,而弟子则要对其上师有坚固不移的虔诚和信赖之心。

  在“上师相应法”里,我们会念到:“虔信为禅定之首”。在金刚乘里,虔信之心是最基本的,它不是虚假造作,也不仅是心里想的,它是由内心全然的发露。当真实的虔诚之心生起,继经上师的加持后,世俗的妄心便会自然止息。弟子不必非得要很聪敏伶俐,因为上师的加持力自会带来一种禅定的稳静力量。上师的身口意加持会融入我们的心,并与我们的思想行为合一。

  许多以前的噶举派上师认为没有比“四加行”的基础修行更为深入有效的了。这种说法并非仅指前三加行——皈依大礼拜、金刚萨埵与献曼达,其中也包括上师相应法的修行,藉此我们可以领受到上师的加持。

  说到其他种种法门——大手印、所有本尊观想的生起与圆满次第、那洛巴六法等等,一个人的心智是否圆熟是最重要的,而其唯有藉由上师相应法的修行得到加持,始能达到。此时,一切不净转为清净,而行者也便能正确的准备好由他的精神导师处接受更深的教法。

  对一位真正具德上师的虔诚之心,并非有如一位老师偶然对我们微笑、和气的与我们说话时,我们对他所生出的亲和之心。这种心是依附外缘而生的;深切真实的虔诚是一种全然无条件的内心体验。当然,开始时是有条件的,例如,决定如何去认识一位具德上师等等,但最后自己内心的体验则必须完全不依附外境或任何随兴所起的事了。

  我们要知道,只有恒常不渝的虔诚和奉献之心生起时,上师所给予的加持才能停止我们的妄心。有很多记载说到上师的加持如何触及我们的心,并让我们感动,例如潸然泪下、毛发耸立等等。我们必然前世就已与自己的上师结缘;上师弟子的关系不可能在一世建立的。

  得到上师的加持和启发后,才能获得真正的结果,达到最高成就。如果我们的虔诚和依止之心是造作出来的,则所得的加持和结果也必然非真实的了。

  上师也是一个拥有色身的人,事实上,他们也有运气好和不好的日…

《三根本-上师、本尊、护法的教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