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根本的化現,合而爲一,無二無別。保持這個接受加持的狀況下,靜坐一段時間。當念頭升起時,一般人都會有的,念頭自然升起時,一旦念頭産生時,你就把功德回向給衆生。你可以念短的回向文,或是你也可以念長回向文。長回向文如大手印祈請文,就是比較長的儀軌。比較短回向文的意思是:藉由此修法功德,願我證悟大手印,並引領一切有情衆生也都能了悟大手印。證悟大手印與證悟佛果是同樣的意思。皈依、大禮拜及發菩提心的實修,第一個不共加行開示到此結束。
第二不共加行~金剛薩埵
教學章第十章、第十一章與實修章第九章、第十章
接下來,四不共加行的第二加行爲金剛薩埵。這也是清淨方面的實修法門。金剛薩埵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法教。如果你余生僅實修金剛薩埵一個法門,你也能達到與所有偉大的上師,如密勒日巴尊者,一樣所達到的證悟。它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修持法門。
這是一個比較著重口誦及內在方面的淨化實修法門,因爲你以意觀想並口誦金剛薩埵百字明咒。你的身體是坐著,而不是作大禮拜或有其它肢體的動作。大禮拜與金剛薩埵兩者都是淨化的實修法門。但大禮拜在前,是因爲對一個初學者而言,進行閉關及長時間實修的最大障礙是:當你能恰當地進行實修時,你會覺得輕松,但輕松的結果,你會睡著了。但當你在作大禮拜時,你不容易睡著的。因此,大禮拜在金剛薩埵實修之前。當你已經修持一段時間,完成了十一萬次的大禮拜後,那麼接下來你就可以坐下來並感覺很舒適,然後進行金剛薩埵的觀想與念誦。
當我們說淨化時,自然地我們必須了解它真正的意涵是什麼。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常識中去了解淨化這個字。淨化,依字面的意思,我們可以自然地了解到,其內在是純淨的。不可能被染汙的,是恒常的、俱生的純淨。同樣地,依字面的意思,我們也可以非常清楚的理解,常識性的理解,那就是在此純淨之外有某些東西使之不純淨,故而需要淨化。如果我給你兩件東西去洗滌:一個是一塊墨。另一個是一件髒衣服。如果具備常識,你將會拿髒衣服並將墨還給我。墨,你是無法清洗的。洗著,洗著,墨會愈洗愈小,最後就不見了。因爲從裏到外,墨都是黑色的。但衣服,髒衣服,只是外面髒了。但就內在而言,它是幹淨的衣。髒汙只是因爲灰塵聚集而附著其上。所以你用肥皂與水來清洗,髒衣服就會變得很幹淨了。
我們的本質是本然清淨的。在所有的衆生之中,你不可能找到究竟不清淨的衆生。你會發現只有相對不清淨的衆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某些方面比較清淨,某些方面比較不清淨。所有的衆生都是究竟清淨的,每個都是相同的,平等的。當我們達到究竟清淨時,我們就成佛了。在那之前,我們都有些部分需要洗淨。如果我們看初地菩薩與佛,祂們兩者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可能會對初地菩薩的印象比較深刻。因爲初地菩薩可以化現一百個完美的化身,我們可以數得出來。佛可以化現無數無量的化身。因此我們不知道如何去數所以初地菩薩比佛有較多的二元性。佛完全沒有二元對立。當東西是辣的時,我們的舌頭可以嘗得到;當東西是甜的,我們的舌頭可以嘗得到;但如果東西什麼都有時,那我們就嘗不到了。味道與舌頭之間沒有二元存在時,我們就無法品嘗。同樣的道理,淨化已經自然表達地非常清楚,那就是每個人現在都是俱生的純淨。相對地,直至我們成佛,我們都有些部分需要淨化。
在儀軌中,卓巴,意指完整的、條件俱足的。明巴,意指完全地成熟,如果實完全地成熟。蔣瓦,意指完全地成熟、完全地純淨、且完全地自然娴熟。不再需要任何的淨化,不再需要任何的開展,一切圓滿俱足,這就是蔣瓦。對我們而言,我們蔣瓦帝巴與替巴。帝巴意指惡業,替巴意指障礙。但對菩薩而言,他們是欣炯瓦,桑傑吉欣炯瓦。祂們從一個佛地到另一個佛地,對我們而言就像朝聖,對祂們而言,這是成熟,從初地菩薩到二地菩薩:欣炯瓦。當卓巴、明巴、蔣瓦叁者完全具足時,那就是佛。我們的清淨程度,與阿羅漢的清淨程度、與菩薩的清淨程度,從百萬個面向來看,均完全地不同。
我沒有一個完美的例子。但有一個很表象的例子。以前的人,用灰來洗衣服。可以洗得很幹淨但還是有一點點髒。聞起來味道不好。然後,時代進步了,他們使用一種肥皂,不是我們現在所用的肥皂。那可以把衣服洗得更幹淨一點,但仍不是真正的幹淨。現在,我們可以幹洗,或使用非常特別的洗衣肥皂。可以把衣服洗得很幹淨。但我確定,那仍未達完全的幹淨。將來一定還有更好的洗衣劑;這主要是與人想賺錢的動機有關。類似的道理,當我們淨化,當我們淨化一件事時,依于我們二元相對的認知,我們想要追求另一件事。所以最糟的部分已經淨化,但仍有部分仍然依附著。當我們愈來愈進步時,我們所執著的事將會愈來愈少。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最開始的時候,你會說:我要作大禮拜。然後會說:唉喲,這裏痛,那裏痛。喔!我的時間,我來不及了。這些事都會發生。但你的願力與虔誠會驅使你繼續前進。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那個唉喲就不在了,你會樂在其中。再過了一段時間,那個樂在其中的感覺也不存在了;你自然而然地會繼續作大禮拜。那就好像用灰洗衣服,進而用舊式的肥皂洗衣服,用現代的肥皂洗衣服,就像這樣。所以佛的純淨就像自淨一般。那不是因與緣的結果,那是超越因與緣的。接著,淨化。罪業或是惡業,或是藏文所稱的帝巴,沒有任何的善處,但其唯一的善處就是你可以清淨它。
接下來,帝巴與替巴的定義。帝巴意指負面的業,罪業,惡業,也就是帝巴。替巴意指障礙,這是替巴。這兩者的定義是非常重要的。殺害生命、偷盜、妄語等等這些都是帝巴。這些會阻礙你有較好的來生,並使你的投生較爲低下。即使你生于叁善道,它也將阻礙你有正面的助緣去實修佛法以達證悟。替巴意指障礙。替巴就像,當有人的眼睛有白內障一樣;他們並非眼盲,但他們的眼睛是替巴,因爲眼睛內長了層薄膜以致于看不到。所以眼睛是替巴,米替巴。米替巴與米隆瓦(眼盲)是不同的。米替巴是眼睛再也看不見,就像眼睛是有層薄塑料片在上面,以致于你看不見。這就是替巴,障礙。替巴是智慧的障礙,它阻礙你開展智慧。替巴,單純地意指它將阻礙你的證悟成佛。
接著是給瓦與帝巴。給瓦,意指善業,帝巴,意指不善業。給瓦,意指好的、正面的業,帝巴,意指負面的業。但即使如此,有些給瓦,也就是善業,也會變成障礙,它不會變成不善業,但卻是障礙。因此,如果當我們修學佛法是爲了使我們變得有名聲、更健康、更富有,雖然這不是惡業,但它是障礙。因爲善業,你將擁有健康;因爲善業,你將更爲富有;因爲善業,你將更受歡迎,更爲有名。但它將使你遠離證悟,因爲你將沈溺于此。爲什麼我們想要獲得?因爲我們想要享有它。如果你想要變得更富有、更健康、更有名的動機是爲了利益一切有情衆生,那麼它不是那麼嚴重的障礙,但它仍是一些些的障礙。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有名,那會發生什麼事呢?將有上千的人,你不認識他們,而他們喜歡你;然而也有上千的人,你不認識他們,他們也不認識你,但他們忌妒你;然後也有其它的上千人,你不認識他們,他們也不認識你,但他們憎恨你;這就是當你有名時,會發生的事,所以它是一個障礙;但障礙有多嚴重是視情況而定。
淨化之四力
接著提到淨化,有四個要點,我們稱四力。托,意指力。清淨的四力,這四件事,四個要點,具有淨化的威力、力量;四種方法。首先,第一個藏文稱之爲孫進貝托、孫進巴。孫進巴意指,忏悔力,忏悔,忏悔的力量。這是指當你發自內心的、真正的後悔或悔悟自己的惡行,自己記得或即使不記得的惡行。
你是真心的忏悔,忏悔的力量更大,因爲和喜于惡行的心比起來,對惡行的忏悔心更有威力。因此,惡行的喜悅已經被忏悔了。我舉個例子,非常簡單。例如,你偷了某樣東西,自己很高興自己可以有偷盜的本事。但後來,你忏悔你偷了東西。而這個忏悔的力量大于你偷盜的喜悅。
忏悔力是淨化中非常重要的力量。接著第二個稱之爲年波,年波意指對治,對治力。就像你生病,那麼就有一種藥物可以對治那個疾病;就像毒藥,每一個毒藥都有解藥可以對治。當然,金剛薩埵法門的實修是包含了四力。但四力之最,是年波滾督卻貝托-對治力;特別是對治力。金剛薩埵修持的方法是你觀想並持誦,這是一種淨化的方法,對治的方式。
金剛薩埵的觀想
接下來,金剛薩埵的觀想是:你保持你原來的樣子,不需要作自身觀想。然後在你的頭頂上,有一個蚌字,藏文字或梵文字的蚌。我們用藏文字來觀想。藏文與梵文兩者相近,藏文字來源于梵文。清楚地觀想這個蚌字,是白色的蚌字。接著白色的蚌字轉化成白色的蓮花,就像這樣。然後在蓮花之上,有一個啊字,也是白色的。這個白色的啊字,當你觀想清楚後,啊字化現成一個月輪,白色的水晶月輪。水晶月輪是透明的白色,像一個大理石,白色的。在水晶月輪之上,有一個吽字,也是…
《了義海大手印前行教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