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後又自某處重頭開始,可能是只小狗,可能是只小鳥,可能是個小嬰兒,就這樣重新開始。我們真的要繼續輪回,一生又一生嗎?有時生得還可以,有時徹底糟糕,有時普普通通,就像這一生一樣。對我來說,我的人生很美好,但每個人的看法不同。我們真的要這樣繼續下去?或者要追求最終的目的地,最終的目的地就是,成爲我們無限潛能下的本來面目,也就是了悟無限的自由與俱生智,或稱佛果。我們不要繼續在輪回中流轉,所以要證得佛果。那是我們究竟的目標,也就是我們正在做的。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呢?我們要去發現並且確認。
最大的障礙是我們不認識自己本來的面目。有時我們短暫的經曆本來的面目,但一下就忘了。我們真的不認識、不了解、不覺知自己的本來面目。這就是無明,這就是自我。我們要給自己個代號,從天道到地獄,每個衆生都給自己一個代號,我們是人,英文叫自己或我。一旦有我,一切都成了其它。有了我的東西,一切都變成其它人的。這些是事實,但是一個很大的幻覺。直到我們超越這些,我們不會自由。即使逃避所有事情,我們也不會自由,我們會想念它們。即使我們不用我,或我的這些字,也不會有幫助,只會使我們發瘋。因此我們要超越和我有關的一切鹹巴和洽巴。
鹹巴,指的是沈溺,好比說我們是誰,家庭背景,個人曆史,每個人都有很重要的家庭背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有顯赫家世,且引以爲傲,這就是鹹巴。我們用非常冗長的過程來認定自己的一切,並對這一切有很強的鹹巴。世界上每一個沒有家,沒東西吃,沒有錢的乞丐,如果你坐在他們旁邊和他講話,他們也有一長段個人曆史。每個中産階級,每個有錢人也有一樣長又重要的曆史。我們對自己的背景有很強的鹹巴。不只是背景,還有我們周圍的許多事,包括我們的宗教信仰。我們認爲佛教是最好的,沒什麼比得上,我們對它有很多鹹巴。這串念珠曾爲第八世廣定大司徒巴、第九世廣定大司徒巴及第十一世廣定大司徒巴所有。我總是帶著它不與之分離,這也是鹹巴。
接著是洽巴,洽巴是執著。我們對各式各樣的事有執著;不需要我告訴你,每個人都知道。你們每個人都對某些事有很強大的執著。最殊勝的執著是對佛陀的執著。即使我能用鑽石打造五十呎高的佛像,仍然不夠好。對我而言是如此珍貴,如此神聖,如此重要。但永遠不會發生,我知道。我只是舉例。有些泰國,緬甸的國王用純金打造二,叁十呎高的佛像。不是說這樣不好。對不好的事鹹巴和洽巴是不好的,對好事是好的,並不是說對好事鹹巴和洽巴是不好的,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要舍棄對不好的事的鹹巴和洽巴。漸漸的,我們要去除對俗世的鹹巴和洽巴,然後超越對心靈事物的鹹巴和洽巴。對這個沒有鹹巴洽巴,大家拿去,不行。所以慢慢的,我們要克服對一切的鹹巴與洽巴。一步一步來,但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不能超越鹹巴與洽巴,即使是對最高層的事物,我們也不能成佛。
有個故事。有兩個非常認真的修行人。兩個都修卡雀瑪的金剛亥母。經過多年的修持後,他們都能以淨化的肉身到達卡雀瑪淨土,就用這個肉身,不需死亡或消失,就可以去。卡雀瑪是紅色的。有紅色,彩虹一般的梯子降到他們禅修的洞穴裏。他們之中有一個人一生都用一串珊瑚念珠來修持卡雀瑪,因爲卡雀瑪是紅色的。他先爬上梯子,可是忘了念珠,他告訴他的師兄說:「你先走,我下去拿念珠再跟上來。」他下去拿那漂亮的念珠,回去的時候,梯子不見了。他的師兄已經到了卡雀瑪淨土。他則留在洞裏繼續修了好幾年。然後卡雀瑪又再度把梯子降下。我不知道,也許那時他的念珠已經破散了。也許他塑了卡雀瑪的像,把念珠放在上面。總之,鹹巴與洽巴是很大的障礙。
第一個思惟是久宜見。久宜見,指的是因爲我們要成佛,發掘我們內在的佛性。因此要克服所有的鹹巴與洽巴,這樣才不會滋長貪,瞋,嫉,慢。這是久宜見,第一個思惟。我們在這上面清楚的思惟,然後知道我們對世俗有一定的鹹巴與洽巴。這不是很好的,所以要盡力克服。我們對世俗有一些鹹巴與洽巴,暫時的,必須的,不是那麼壞。我們保留這些鹹巴與洽巴,知道它們是障礙,但不厭惡它們。如果厭惡它們,就成了另一種的鹹巴與洽巴。了解並祈願克服它們,開展出修持的清楚的目標。我們這麼做只爲了成佛,爲了利益一切衆生成佛,非常明確。這種鹹巴與洽巴也要慢慢去除,我們必須要知道。當然,現在我們對證悟要有些鹹巴與洽巴。否則,你不會想證悟,沒有變得更好的欲望,就永遠不會進步。所以現在要有這樣的欲望,但也要知道有一天要超越它。不管你相不相信,你們已經入門,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大手印瑜伽修行者,你們知道嗎?你們正在成爲一個大手印瑜伽士,當然是的,在某種程度上。瑜伽士就是修行者。否則,我們會變成很奇怪的佛教徒,因爲對佛教有很強的鹹巴與洽巴。你要世界上每個人都變成佛教徒,有人和你意見不同,你就生氣,你要和他吵架,這樣就完了,這是不對的。每個人的本質都是佛,人們遲早會發現的,有什麼好急的。如果他們想要自由,就會自由,如果不想,也沒關系。你爲他們祈願,但不說教,祈願有一天他們的本質會顯現出來。也許要十億個世紀以後,但如果他們想花那麼多時間也可以,沒什麼大不了。你要有慈悲心,爲他們祈願,但不要急,不要有太多鹹巴與洽巴。這樣就不會有基本教義派的佛教徒。但如果不了解這個,就可能會有基本教義派的佛教徒,那就太可怕了。那將是佛教的末日,如果有基本教義派的佛教徒,佛教的根本目標也就毀了。祈願一切衆生成佛,跟祈願一切衆生成爲佛教徒,是兩件不同的事。
悉達多太子是佛教徒嗎?佛教是由悉達多太子的證悟中衍生出來的。但悉達多太子追隨的是證悟的傳承。數百萬生以前在祂的心中生起。那時他看到了一位佛陀,我確定名字不是佛陀,「佛陀」是地球上的梵語。釋迦牟尼佛當時是個窮乞丐,當他見到了佛陀,他是如此的感動並且發了大願,他將僅有的一小碗食物供養佛陀,對祂說,願我像你,幫助一切衆生和你一樣。這是數百萬劫以前,地球尚未存在。地球的開始,我指我們的太陽系從開始到結束爲一劫。從我們的銀河有一億個太陽系的起始,我們的銀河一億個太陽系結束,爲一大劫。數百萬劫以前,在另一個宇宙,悉達多太子是個乞丐,他見到一位佛陀,一定長得不像我們,但完美。悉達多太子作爲釋迦牟尼佛在這裏出生成佛,長得像我們,但完美。這就是第一個特別加行思惟。如果我們有了這層了解,這個條件,即使任何會令我們生起貪、任何會令我們生起瞋、嫉的事物都會過去,都會成爲修行。
我給大家一個例子,是一個非常不恰當的例子,但大家會比較清楚。我們有句俗語,不是佛法教言,是一般世俗的俗語。如果你是一名勇士,而你的敵人也同樣勇猛,那是你的光榮。這個例子不很恰當,因爲是世俗的例子。我給這個例子的原因,是要說明負面的東西也能成爲證悟的助力。假使你是一個很有名,威猛的戰士,但你的對手是個懦夫,那會是個大問題。敵人越強,對手越強,戰士也越光榮。勇猛的戰士不要懦弱的對手。如果去除了貪著,沒有了鹹巴與洽巴,愈惡劣的條件就是愈好的修行。佛陀在證悟的前一刻,受到了各種最可怕的惡魔化現的侵襲。佛陀並不須與他們對抗。佛陀依靠慈悲的力量,就把他們的武器化爲花雨。他們能怎麼呢?只有生起信心。只有發願向善。這就是第一個條件。
四特別加行思惟~第二特別加行思惟~增上緣
教學章第十七章與實修章第十六章
第二個條件是達見,仔細一點,達波見。達波,字面上的意思是榮耀。這裏指的是修行人有一個導師是很重要的。達波也意指責任。如果你決定領養一個小孩,你就成爲那個小孩的達波。他的教育,健康,生活環境都是你的責任。當然就現在的法律,他滿十八歲以後就不是你的責任了。在那之前,是你的達波。
在佛教裏,我們究竟的導師或說達波是佛陀。其次是佛法。第叁是僧伽。但僧伽代表佛法與佛陀。書不能教導你。我們無從在佛陀座下學習。雖然佛性本自具足,可是如果我們試著傾聽內心的佛性,會聽到各種聲音。有許多人聽到很多聲音,有人在跟他們說話。有一些沒什麼大礙。有些聽起來很好但有問題。對我們來說,二加二等于四,但他們不知道。要看那些聲音怎麼說,有時聲音告訴他們二加二等于一,有時說等于五。很難的,很少人真正聽到好的聲音。我不想冒險,所以我不想聽到任何聲音,太冒險了。如果是我在和自己講話怎麼辦?
達波見也指上師。因爲我們要依靠上師教導佛法,指引證悟之路。這是很大的要求,很大的期待,賦予很大的責任。以前有人問我:「你要當我的上師嗎?」,我會對他們說,你們聽到了嗎?「你要當我的上師嗎?」聽到了吧,所以我說,「不要。」如果他們說:「我想成爲你的弟子,請你當我的上師」,我就不能說什麼。如果他們說:「你要當我的上師嗎?」,我很容易回答。因爲他們給了我一個很好選擇,很容易的選擇。我說不要,並不違反菩薩戒,我只是誠實以對。可是如果他們說:「我想成爲你的弟子,請你當我的上師」,而我拒絕,那就違反了菩薩戒,我不能。那麼,我會盡力。大部分的人都沒問題。但有些人,我要不時暗示他們,請不要太難搞。還有一…
《了義海大手印前行教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