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了義海大手印前行教授▪P6

  ..續本文上一頁的七周內並沒有傳授法教。直到兩位天界之國王,一位是梵天,一位是帝釋天,他們自天界而下,祈請佛陀轉*輪。他們其中的一位供養了黃金的千幅*輪。另一位則是供養了順時鍾方向旋轉的海螺。當他們行供養之時,有兩只非常美麗的獨角麋鹿從森林中出現,並坐在*輪的兩側。這就是我們看到每個佛教寺院都有的標志,這象征轉*輪。所以剛開始的七周,佛陀並未轉*輪。直到七周之後,他教授在瓦拉納西講授四聖谛,這是佛親授的法教。在此之後,佛陀開示了許多其它的法教,例如大乘法教及金剛乘法教,所有的法教因而廣爲傳揚。這就是他圓滿的第二個條件。

  

第叁個條件是,佛陀的法教至今依然存在。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表示,佛陀法教的傳承未曾中斷,傳承不斷地延續著,這是第叁個條件。在此,我想對傳承作一些說明,因爲許多人並不了解傳承的重要性。傳承,意指佛陀,悉達多太子真實證悟,成爲釋迦牟尼佛,這是我們傳承的開始。佛陀證悟之後,真實無誤地宣揚法教,而其弟子依于不同根器真實受領不同的法教,並如實地實修。這些法教他們如實地實修,並以佛陀所教授給他們的,如實地教授予他們的弟子。因爲他們已經如實地實修,無有任何雜染,他們如實地教授予他們的弟子。這從佛陀開始延續之今,已經兩千五百年了,超過兩千五百年。我們現在所修學的佛法,所有的法教都是以如此地方式延續至今的。但現在有少部分的佛法我們並沒有傳承,因爲傳承沒有延續。因此我們僅能崇仰它,並不能學習,也不能教授,因爲我們不會了解真正意涵。我不能說永遠不能,但是百萬分之一的機會。這就好像我們走進圖書館,隨手拿起一本禅修的教科書,然後開始練習一樣,就像這樣。若是如此,我們將會變成一個滑稽的佛教徒,有時甚至會發瘋,即使我們沒有發瘋,也會變得很奇怪。我不認爲佛陀的法教是讓我們變得奇怪。佛陀的法教應該是讓我們感到舒適、愉快、變得更好;而不是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不愉快、與迷惑。因此佛法法教,即使是佛陀所教授的,如果傳承不延續,則佛法也不存在。不,佛法存在,但法教的傳承不存在,也就是佛陀的法教不是活的,因爲傳承已經中斷了

  

有兩種原因致使傳承中斷。第一個是:沒有傳法者教授這樣的法教,也沒有弟子接受這樣的法教,如此傳承就中斷了,只要有一代發生就使傳承中斷了。第二是,如果弟子修持破了叁昧耶,傳承就中斷了。如果有人受戒剃度,那麼他就接受了傳授與傳承。如果,他繼續維持是一位比丘或比丘尼,則將延續傳承。但如果此人破了戒,則傳承將不再由此人延續。這就好像電流一樣,如果電線被剪了,一旦電線被剪,此後將不再有電。所有的法教與實修也是同樣的道理。一旦破了叁昧耶,即使法教覆誦,聽起來像是佛法;即使法教執行看起來像是佛法,但它已經不是佛法。有預言提到,在未來,許多佛陀的法教將會中斷。這並不意味著將來將沒有寺院;也不意味著將來沒有僧衆;也非意指將來沒有法本儀軌;但這意味著傳承將會中斷。興建寺院是很容易的;成爲僧衆也是非常容易的,只要剪掉頭發,換上僧服即可,非常方便,真的。佛法真正的定義在于傳承。佛法存續,代表著傳承是活的,傳承正延續著。因此,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非常非常嚴肅的一件事就是維護並延續傳承。有時,即使是我非常親近的朋友都會告訴我並建議我,他們說我太過傳統。有時他們會說我有點太過嚴格。但我必須告訴我親愛的朋友,無論他們是誰,我有責任,且對于傳承,我不能有任何的妥協。不論我會碰到什麼樣的事,都是可以接受的。現有延續的傳承不能因我而中斷。我不會爲了維持傳承,而使任何人受到痛苦、折磨、或損失。我不會這麼做。因爲佛法的目的是在使衆生解脫輪回之苦。但我會承受任何的痛苦、折磨與面對任何的問題,以維護並光大傳承,我會這麼做的。對我而言,那是我的修行、也是我的光榮、也可以淨化惡業與累積資糧。但我不需要你們任何一個人來製造我的困難。無論任何理由,如果你這麼做的話,我也會承受的。我對此是很有韌性的,我曾是如此,也將會如此。因爲我需要機會來淨化我的業,我需要機會來累積資糧。我就是這麼看待這件事的,但不是來自這裏,你知道的。但意義是如此,意義是如此的。

  

接著,第四項他圓滿是帖吉就。意指你跟隨傳承,你正跟隨著仍然存續的傳承,你是傳承的一員。這意指即使佛法存在,如果我們不是其中的一員,如果我們沒有接受傳承法教,那麼對我們每個個體而言,它就如同不存在一樣。這就好像有許多的食物,但我們不食用,我們將餓死是同樣的道理。

  

第五個他圓滿的條件是,每個人都具有一些外在的善因緣。因爲如果你想成爲一個全心投入佛法的修行者,那麼你必須具備有外在的善因緣。否則成爲一個認真的佛法修行者將會非常地困難,可能無法如願。即使如密勒日巴尊者,當他在山洞中實修時,曾有一些獵人到訪。當他們初見到密勒日巴尊者,他們懷疑他是人還是鬼。所以起初他們有些害怕,最後確認他是一位修行瑜伽士。他們供養他們的所有,並持續供養著。而由于他們供養得太多,因此尊者離開了原來的山洞到其它的山洞。以上就是他圓滿的五個條件。

  

至此,教學章第一章及實修章第一章已經講授完畢。如何實修呢?首先,你一一透徹理解這十八個條件。一旦你發現,我很肯定你會發現,你已經具有這十八個條件。如果因爲任何原因,你不具備其中的任一項條件時,你必須去開展並完備這項條件。但我並不認爲你們必須如此,因爲我認爲你們已經具足這十八個條件。之後,你必須有非常清楚結論,那就是暇滿人身難得。否則,那就好像你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卻不花任何一毛錢買食物、買衣服、買房子,買藥物。如此你將會餓死;就像這樣。一但你清楚地認知你具備了暇滿人身,那麼你必須珍惜暇滿人身。最好的珍惜方式就是善用它。最好的善用方式有兩件事:你應該對那些不具備暇滿人身的衆生開展慈悲心;具備慈悲心,你應該開展菩提心。我願藉由善用暇滿人身以證悟佛果,以幫助所有衆生成佛。無論衆生是否有暇滿人身的十八項特質,他們皆具有佛性。他們都有俱生智,他們都有無限的潛能。這就是菩提心。

  

另一個是虔敬心,因爲虔敬心與慈悲心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你有真正的菩提心,真正的慈悲心,你將有真正的虔敬心,因爲它們就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慈悲心是對那些比你不幸的衆生;虔敬心是對那些比你更有智慧、更具慈悲、更爲虔誠的人。舉例而言,佛、法、僧、上師、本尊、護法,我們對他們有虔敬心。虔敬心,我們可以用叁個面向來描述:首先,第一個是唐瓦,唐瓦意指當你意念佛、意念法、意念僧、意念上師、本尊、護法時,你感受到他們所顯的純淨。你感受到他們的純淨與殊勝,這就是唐瓦。唐偉帖巴,帖巴,意指虔敬,唐瓦。第二個是意切巴。意切巴,意指我相信。因爲我們完全地信賴,我們完全相信佛、法、僧、上師、本尊、護法。我們相信祂們,我們對祂們完全地信賴;這就是虔敬心的第二個面向。接著第叁個面向是,我們希望成佛,我們希望能了解佛法的真義並實修法教。我們希望成爲最好的,最爲誠心的僧衆。我們希望與上師、本尊、護法無二無別,我們希望不與之分離。但這裏所謂的不與之分離有時需要解釋,這並不是指你必須像上師或本尊的小狗一樣。上師之所以成爲上師是因爲有傳承,如果沒有傳承,某個人如何成爲你的上師;上師之所以成爲上師是因爲上師的上師傳授傳承給上師的緣故。所以與上師不分離的意思是指,上師所傳授的傳承法教是上師的本質,而你依于身、語、意接受傳承法教;你經由上師處接受傳承法教而與上師不分離。也因此,同樣地,也與殊勝僧伽不分離,因爲上師是殊勝的僧伽。上師即是本尊意指,佛的報身的化現就是本尊經由本尊的化現,我們修持本尊法以轉化我們自己成爲本尊而成就佛果。這就是馬爾巴成就佛果的方式、這就是密勒日巴成就佛果的方式等等。

  

智能護法與本尊是相同的。他們與佛是相同的;佛、本尊、智能護法都是相同的。但有些其它的護法,他們並不是智慧護法,他們就不相同的。他們就像一個很好的、有威力的、有能力的團隊來幫助你在佛法上修行成功。他們有些是真正無敵的。他們大部分都是無敵的,因爲我們看不見他們。如果你看不見他們,你能做什麼呢?他們可以保護你免于障礙,因爲沒有看得到他們所以也就沒有能阻止他們。這是虔敬心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你希望成佛。你希望能爲佛、法、僧、上師、本尊、護法。這是真正的、最爲殊勝的虔敬心。以上叁個面向,我想所有虔敬心的面向已經講授完畢了。

  

一旦你清楚地確信你具備了暇滿人身,你將珍惜。並會藉由開展慈悲心與虔敬心來善用它並使之具有豐碩的成果與意義。教學章第一章與實修章第一章已經講授完畢。

  

第二共加行思惟~死亡無常

  

教學章第二章、第叁章與實修章第二章、第叁章  

  

一旦我們對寶貴的人身有了清楚的了解,希望修持佛法,發展慈悲心與虔敬心。接著,很重要的,我們要去思惟第二個前行,那就是死亡無常。

  

死亡無常是不可避免的。首先,人身,個人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而生命的無常是,怎麼說,生命是如此短暫。因此我們必須思考一些更爲根本、更爲長遠的事,以便于了解…

《了義海大手印前行教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帝洛巴道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