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了义海大手印前行教授▪P6

  ..续本文上一页的七周内并没有传授法教。直到两位天界之国王,一位是梵天,一位是帝释天,他们自天界而下,祈请佛陀转*轮。他们其中的一位供养了黄金的千幅*轮。另一位则是供养了顺时钟方向旋转的海螺。当他们行供养之时,有两只非常美丽的独角麋鹿从森林中出现,并坐在*轮的两侧。这就是我们看到每个佛教寺院都有的标志,这象征转*轮。所以刚开始的七周,佛陀并未转*轮。直到七周之后,他教授在瓦拉纳西讲授四圣谛,这是佛亲授的法教。在此之后,佛陀开示了许多其它的法教,例如大乘法教及金刚乘法教,所有的法教因而广为传扬。这就是他圆满的第二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是,佛陀的法教至今依然存在。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表示,佛陀法教的传承未曾中断,传承不断地延续着,这是第三个条件。在此,我想对传承作一些说明,因为许多人并不了解传承的重要性。传承,意指佛陀,悉达多太子真实证悟,成为释迦牟尼佛,这是我们传承的开始。佛陀证悟之后,真实无误地宣扬法教,而其弟子依于不同根器真实受领不同的法教,并如实地实修。这些法教他们如实地实修,并以佛陀所教授给他们的,如实地教授予他们的弟子。因为他们已经如实地实修,无有任何杂染,他们如实地教授予他们的弟子。这从佛陀开始延续之今,已经两千五百年了,超过两千五百年。我们现在所修学的佛法,所有的法教都是以如此地方式延续至今的。但现在有少部分的佛法我们并没有传承,因为传承没有延续。因此我们仅能崇仰它,并不能学习,也不能教授,因为我们不会了解真正意涵。我不能说永远不能,但是百万分之一的机会。这就好像我们走进图书馆,随手拿起一本禅修的教科书,然后开始练习一样,就像这样。若是如此,我们将会变成一个滑稽的佛教徒,有时甚至会发疯,即使我们没有发疯,也会变得很奇怪。我不认为佛陀的法教是让我们变得奇怪。佛陀的法教应该是让我们感到舒适、愉快、变得更好;而不是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与迷惑。因此佛法法教,即使是佛陀所教授的,如果传承不延续,则佛法也不存在。不,佛法存在,但法教的传承不存在,也就是佛陀的法教不是活的,因为传承已经中断了

  

有两种原因致使传承中断。第一个是:没有传法者教授这样的法教,也没有弟子接受这样的法教,如此传承就中断了,只要有一代发生就使传承中断了。第二是,如果弟子修持破了三昧耶,传承就中断了。如果有人受戒剃度,那么他就接受了传授与传承。如果,他继续维持是一位比丘或比丘尼,则将延续传承。但如果此人破了戒,则传承将不再由此人延续。这就好像电流一样,如果电线被剪了,一旦电线被剪,此后将不再有电。所有的法教与实修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旦破了三昧耶,即使法教覆诵,听起来像是佛法;即使法教执行看起来像是佛法,但它已经不是佛法。有预言提到,在未来,许多佛陀的法教将会中断。这并不意味着将来将没有寺院;也不意味着将来没有僧众;也非意指将来没有法本仪轨;但这意味着传承将会中断。兴建寺院是很容易的;成为僧众也是非常容易的,只要剪掉头发,换上僧服即可,非常方便,真的。佛法真正的定义在于传承。佛法存续,代表着传承是活的,传承正延续着。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非常非常严肃的一件事就是维护并延续传承。有时,即使是我非常亲近的朋友都会告诉我并建议我,他们说我太过传统。有时他们会说我有点太过严格。但我必须告诉我亲爱的朋友,无论他们是谁,我有责任,且对于传承,我不能有任何的妥协。不论我会碰到什么样的事,都是可以接受的。现有延续的传承不能因我而中断。我不会为了维持传承,而使任何人受到痛苦、折磨、或损失。我不会这么做。因为佛法的目的是在使众生解脱轮回之苦。但我会承受任何的痛苦、折磨与面对任何的问题,以维护并光大传承,我会这么做的。对我而言,那是我的修行、也是我的光荣、也可以净化恶业与累积资粮。但我不需要你们任何一个人来制造我的困难。无论任何理由,如果你这么做的话,我也会承受的。我对此是很有韧性的,我曾是如此,也将会如此。因为我需要机会来净化我的业,我需要机会来累积资粮。我就是这么看待这件事的,但不是来自这里,你知道的。但意义是如此,意义是如此的。

  

接着,第四项他圆满是帖吉就。意指你跟随传承,你正跟随着仍然存续的传承,你是传承的一员。这意指即使佛法存在,如果我们不是其中的一员,如果我们没有接受传承法教,那么对我们每个个体而言,它就如同不存在一样。这就好像有许多的食物,但我们不食用,我们将饿死是同样的道理。

  

第五个他圆满的条件是,每个人都具有一些外在的善因缘。因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全心投入佛法的修行者,那么你必须具备有外在的善因缘。否则成为一个认真的佛法修行者将会非常地困难,可能无法如愿。即使如密勒日巴尊者,当他在山洞中实修时,曾有一些猎人到访。当他们初见到密勒日巴尊者,他们怀疑他是人还是鬼。所以起初他们有些害怕,最后确认他是一位修行瑜伽士。他们供养他们的所有,并持续供养着。而由于他们供养得太多,因此尊者离开了原来的山洞到其它的山洞。以上就是他圆满的五个条件。

  

至此,教学章第一章及实修章第一章已经讲授完毕。如何实修呢?首先,你一一透彻理解这十八个条件。一旦你发现,我很肯定你会发现,你已经具有这十八个条件。如果因为任何原因,你不具备其中的任一项条件时,你必须去开展并完备这项条件。但我并不认为你们必须如此,因为我认为你们已经具足这十八个条件。之后,你必须有非常清楚结论,那就是暇满人身难得。否则,那就好像你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却不花任何一毛钱买食物、买衣服、买房子,买药物。如此你将会饿死;就像这样。一但你清楚地认知你具备了暇满人身,那么你必须珍惜暇满人身。最好的珍惜方式就是善用它。最好的善用方式有两件事:你应该对那些不具备暇满人身的众生开展慈悲心;具备慈悲心,你应该开展菩提心。我愿藉由善用暇满人身以证悟佛果,以帮助所有众生成佛。无论众生是否有暇满人身的十八项特质,他们皆具有佛性。他们都有俱生智,他们都有无限的潜能。这就是菩提心。

  

另一个是虔敬心,因为虔敬心与慈悲心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你有真正的菩提心,真正的慈悲心,你将有真正的虔敬心,因为它们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慈悲心是对那些比你不幸的众生;虔敬心是对那些比你更有智慧、更具慈悲、更为虔诚的人。举例而言,佛、法、僧、上师、本尊、护法,我们对他们有虔敬心。虔敬心,我们可以用三个面向来描述:首先,第一个是唐瓦,唐瓦意指当你意念佛、意念法、意念僧、意念上师、本尊、护法时,你感受到他们所显的纯净。你感受到他们的纯净与殊胜,这就是唐瓦。唐伟帖巴,帖巴,意指虔敬,唐瓦。第二个是意切巴。意切巴,意指我相信。因为我们完全地信赖,我们完全相信佛、法、僧、上师、本尊、护法。我们相信祂们,我们对祂们完全地信赖;这就是虔敬心的第二个面向。接着第三个面向是,我们希望成佛,我们希望能了解佛法的真义并实修法教。我们希望成为最好的,最为诚心的僧众。我们希望与上师、本尊、护法无二无别,我们希望不与之分离。但这里所谓的不与之分离有时需要解释,这并不是指你必须像上师或本尊的小狗一样。上师之所以成为上师是因为有传承,如果没有传承,某个人如何成为你的上师;上师之所以成为上师是因为上师的上师传授传承给上师的缘故。所以与上师不分离的意思是指,上师所传授的传承法教是上师的本质,而你依于身、语、意接受传承法教;你经由上师处接受传承法教而与上师不分离。也因此,同样地,也与殊胜僧伽不分离,因为上师是殊胜的僧伽。上师即是本尊意指,佛的报身的化现就是本尊经由本尊的化现,我们修持本尊法以转化我们自己成为本尊而成就佛果。这就是马尔巴成就佛果的方式、这就是密勒日巴成就佛果的方式等等。

  

智能护法与本尊是相同的。他们与佛是相同的;佛、本尊、智能护法都是相同的。但有些其它的护法,他们并不是智慧护法,他们就不相同的。他们就像一个很好的、有威力的、有能力的团队来帮助你在佛法上修行成功。他们有些是真正无敌的。他们大部分都是无敌的,因为我们看不见他们。如果你看不见他们,你能做什么呢?他们可以保护你免于障碍,因为没有看得到他们所以也就没有能阻止他们。这是虔敬心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你希望成佛。你希望能为佛、法、僧、上师、本尊、护法。这是真正的、最为殊胜的虔敬心。以上三个面向,我想所有虔敬心的面向已经讲授完毕了。

  

一旦你清楚地确信你具备了暇满人身,你将珍惜。并会藉由开展慈悲心与虔敬心来善用它并使之具有丰硕的成果与意义。教学章第一章与实修章第一章已经讲授完毕。

  

第二共加行思惟~死亡无常

  

教学章第二章、第三章与实修章第二章、第三章  

  

一旦我们对宝贵的人身有了清楚的了解,希望修持佛法,发展慈悲心与虔敬心。接着,很重要的,我们要去思惟第二个前行,那就是死亡无常。

  

死亡无常是不可避免的。首先,人身,个人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而生命的无常是,怎么说,生命是如此短暂。因此我们必须思考一些更为根本、更为长远的事,以便于了解…

《了义海大手印前行教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帝洛巴道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