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了義海大手印前行教授▪P8

  ..續本文上一頁嚨積滿了痰,我厭惡那種事。要多久才死都可以,但我要死得幹淨。那是我的選擇。那是我的希望。我不要全身這裏那裏插滿了管子。我不要靠機器維生。但也不需要安樂死。放我一個人,我就會死。那是我的選擇。

  

一旦你真正體會了生命的無常,你要將那份體會運用到生命中的每件事情上。你應該賺錢。你應該做生意。你應該爲你的小孩和父母存點東西。你應該規劃明年,後年等等,以及你退休後的生活,你應該計劃。但你永遠不應該被這些事搞得神經兮兮。你應當很認真的爲下一生規劃。你可以一起規劃,一起爲這一生與下一生做計劃。你可以一起計劃,把每一件事情做對就是一起做。不要把每一件事都做錯。賺錢有無數種方法。選最好,最正面,最有利益的方法賺錢。有無數種方法規劃未來。我指的是這一生的未來以及你的小孩的未來。無數種方法,選擇最正面,最有利益,最正確的方法。這麼做的話,這一輩子的努力會成爲下一生很好的投資。最大的銀行是你的良知。存在良知裏的東西,總是會在。後你做了好事,可是起心動念不好,那也會到壞的戶頭去。即使看起來是壞事,但你真正是在做好事,那會到好的戶頭去。當然,應該要外表與內容都是好的。所以在做好事之上,你要修持佛法。接下來的五,六,七年裏,你每天花二十二小時爲這一生准備,另外二小時爲下一生准備。但那二十二小時要受到另外二小時的加持。這樣,那二十二小時也成爲正面的。

  

修持死亡無常,你應當觀想自己死了,然後親朋好友圍繞在你身旁。接下來呢,你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你把那些事一個一個想過。接下來你的心就完全被業力所控製。你的心會依你的業力而顯現。然後你觀想你死了以後,你的家人,你的財産,你的一切,會怎麼樣。這樣子,你對死亡無常就會有非常清楚的認識。否則即使我們知道死亡無常會到來,你大概知道自己會死。這不是新聞,但我們卻沒有對死亡無常這件事有清楚的認識與尊重。在教學第叁章與實修第叁章結尾很清楚的提到。當你把死亡無常的一切做一個總結。出生以後唯一留下的就是死亡。因爲生了之後就必須死,一天以後或一百年以後,這是會發生的。第二點是,死亡何時發生是無法確定的。死後,你的將來由你今生所做的一切決定。處理死屍的方法有許多種。業力的暴風中。這樣,我想你們已經了解了死亡無常以及爲什麼佛法如此重要。佛法的定義是說我們擁有佛法,我們了解運用佛法。那些不懂佛法的人,他們的未來會受到他們善念與惡念的影響。做了善事,好事就會發生;造了惡業,壞事就會發生。我想這樣死亡無常已經講得差不多了。最後,我要祝你們都有一個非常長壽,幸福,健康的人生。

  對我而言,談論自己的死是一件很吉祥的事。但對很多人而言,談論死亡是有點不好的。有種迷信在裏面。非常有趣。人們不想談論死亡。但對我而言,這件事很重要,因爲我必須提醒自己。我是個很快樂的人。如果不提醒,會變得太快樂。提醒自己的話,那麼我的快樂會在合理的範圍以內。快樂也有了尺度,更能夠珍惜快樂。即使悲傷對我而言也是快樂。如同我今天早上說的,對我而言,悲傷是認識輪回的一種機會。我試著找到平衡。

  

第叁共加行思惟~業、因、果

  

教學章第四章、第五章與實修章第四章、第五章

  

接下來業、因、果。首先,我們必須思惟暇滿人身難得。接著我們必須思惟死亡無常。因爲我們無法保證暇滿人身常在,因爲我們可能隨時會失去。接著,第叁個思惟是業、因、果。因爲死亡之後,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很久很久以前,當我才剛開始建造智慧林寺時,最剛開始的時候,似乎是 29 年前,我經常與工人們說話。因爲那時我住在一樓,房間很少,所以我常常見到工人們,我會與他們說話,並從他們那兒學到一些事。現在已經完成不一樣了,因爲我住在樓上,有許多的建築,所以我必須走老遠的路去與他們說話。而且當我走下來的時候,他們都會放下手邊的工作。他們正常地進行工作,當我一出現時,所有的事都被中斷了,這是反常的。有個工人很愛說話。我曾經認爲他很老,但也許他比現在的我年輕。那時我才 20 歲,所以看每個人都覺得老。當你 10 幾 20 歲時,每個人看起來都有點老。那個老人,有一天他非常低潮。他家裏有點問題,所以他說:「我有許多的問題」;他一邊抽著煙一邊說:「我有許多的問題」。他說:「我想我最好是退休,我最好給自己一個假期。」他真正的意思是死,他想去死。因此我了解到,他認爲死亡之後,你就結束了,什麼都沒有了。

  

但這不是真的。我們死後會再回到這裏。否則,我們從何而來?你知道,我們不可能會有假期,那種期望的假期,也沒有那種期望的退休。如果他具有善業再次投生爲人,大約有一段五至六的年的假期。你不會有任何複雜的想法,你只要有東西可以放進口中即可。慢慢地學習之後,就不再有假期了,然後完全爲工作所縛,完全如奴隸一般,真的。所以,如果我們不認識業、因、果,那麼對死亡無常的了解是沒有任何幫助的。你會說:喔,是的,每個人都會死,這我知道,那又如何呢?但這不是事實。我們的心識是不會死的,因爲我們的心是無生的。只有我們的軀體會出生的,因此,我們的軀體會死亡;心識是延續不斷的。因此,思惟業、因、果的教授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個人彼此之間都有些微的不同,爲什麼呢?除了因爲我們每個人有不同的業之外,我們找不到其它的答案。我們每個人,在過去,于現在,已經經曆許多的變化;除了業之外,我們沒有其它的答案。你上學並學習如何閱讀 A, B, C, D,那也是 A, B, C, D 的業。這樣的業是我們得以閱讀英文。我們認真學習,獲得好成績,這是業。我們不認真學習而獲得壞成績,這也是業,就是如此。有時即使我們認真學習,我們認爲可以獲得好成績,但我們卻得到壞成績,這也是業。很奇怪的業,但這是真的,我們稱之爲 corruption karma (異熟果)。本來你應該有好成績卻得到壞成績,這就是 corruption karma。有些人應該得壞成績卻拿到好成績,這也是 corruption karma。在未來,這些教授或任何決定這種狀況發生的人,也將承受同樣的業。是的,當然,當然如此。他們會認真學習,認爲會順利通過考試,但結果卻是未通過。是的,當然,業真實不虛。

  

有一些非常聰明的人,即使非常聰明,我不了解爲什麼他們不了解業,但我相信這是他們的業。我不知道過去,我不知道未來,我對現在所知甚少,但我知道所有的一切皆是業,這是非常簡單的。因爲所有的事有其因緣與過去,萬事皆如此。你們在這裏,這個房間聽我講授大手印,對吧?你們每個人,如果你回溯,你如何抵達這裏的?你如何得知大手印?你如何與佛法結緣的?如果你回溯,你可以回溯的,你知道。在你出生之後,你可以回溯;在此之前,我們並不知道,因爲我們沒有回溯前生的能力。但如果我們有回溯前生的能力,也不可能停在那兒,而一定會是永遠不停地回溯。經典上曾提到,觀察一根孔雀的羽毛,因爲每根毛發均有許多不同的顔色,因而你可以看到一個漂亮的圖案。而每個色彩都是調和的,沒有人製造它,不過是孔雀的業。從而得知一個非常簡單的常識,現在所發生的一切皆是過去的因與緣。具備這樣的常識,我們就知道業。

  

有些人有偏頭痛、慢性頭痛的問題。他們有些人問我:「這是我的業嗎?」我說:「當然,因爲你有頭,你有會偏頭痛、慢性頭痛的頭。」「我能用一些方法來克服頭痛嗎?」「當然,不論有什麼樣的頭,只要會使你總是頭痛,你就必須去治療它,然後業就結束了。」有些業,醫生可以將頭痛治好,這也是業。有些業,醫生無法將頭痛治好,這也是業。那時,你得用另一個方法。或許只要很簡單的,例如,放輕松並冷靜下來,不要笑太多,不要說太多話,不要吃太多,也許就沒事了。所以一切都是業。

  

只有一件事不是業,那就是佛性與證悟。這兩者與業無關,因爲它在業之上且超越業。你不可能造一個極大的惡業以致你喪失佛性,這是不可能的。你也不可能造一個極大的善業以致你成佛,這是不可能的。你必須克服所有的業以成佛。但惡業是障礙,對我們的進步是非常大的障礙。因此我們累積善業使我們得以進步,能夠漸次地進步。一旦你達到業的最高境界,完全的善業,那時你必須用你對治惡業的方式來克服善業。只是安住在當下,安住于心的自性。你認爲密勒日巴尊者在山洞中做什麼?你認爲他在學習功夫?或你認爲他在折磨自己?不是的。你如何在山洞中造許多的善業?山洞中一無所有。他在使他超越業的究竟俱生智得以展現。因此,他追隨他上師的法教。最初,有許多儀式並投入許多的努力與精力。他在他自己的頭上放了一盞油燈,坐了許多許多天。因爲,如果你在自己的頭上放上一盞油燈,那麼直至燈盡之前你必須坐得筆直。完成了所有的觀想、所有的儀式、所有的事情之後,他安住于自心本性許多許多年。最終他達到證悟,究竟的證悟。所以這兩件事是督瑪切巴。督切,是指相對的因與緣。許多事是依于許多因、許多緣聚合而發生。佛性是督瑪切巴,不是因與緣之果;證悟也是督瑪切巴,不是因與緣之果。

  

因此,對我們而言,對我們所有人而言,累積並造作善業,及清淨並對治惡業…

《了義海大手印前行教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帝洛巴道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