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講解 第叁講▪P5

  ..續本文上一頁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所以說不應該取法相,不應該取非法相啊,要這樣理解它的意義、要明白它的原因啊。真正的修行,法和非法都應該舍棄呀。

  接著釋迦佛又從自性本來上講,你們所有的修行人,法對于自己的心來說就像過河的筏子,過了河就應該舍掉呀,更深一步的講,那些成佛的無爲之法也要舍掉呀,就是般若波羅蜜法也得舍掉啊。如果你們真的從此岸到彼岸了,這個般若波羅蜜法也得放下了。

  所有的法都是指月的指頭,並不是月呀,非法是指頭所指月的方向中的過程中的心的反應,都不是真正的實相啊,所以都要舍棄啊。

  如果執著了,那就要落兩邊見了。一落兩邊見,天人福報是不成問題,但成佛是遙遙無期。因爲他只知道有天人這麼個層次,其它層次就不知道了。

  修行要拾級而上,天人往上就是羅漢的層次。羅漢還沒有八地菩薩高。羅漢的禅定又分四個層次:

  初果羅漢是證悟到了法喜充滿,禅悅爲食叫法喜充滿,就是說六根已經清淨下來了,不再爲六根所幹擾。

  二果羅漢達到了自我快樂,打一個很恰當的比喻,就像兩個熱戀當中的男女一樣,一觸摸有一股電流感,二果羅漢禅定的時候就是這樣子的,達到這個層次的人是舍不得出來的,所以二果羅漢是最可怕的。一旦陷入像熱戀當中那種境界的時候,就糟糕了,很多人在二果羅漢這個禅定當中都會失敗下來。

  如果突破了這個障礙,能管住自心、自性的時候,知道那是虛無空無的,這個時候就可以沖破牢關,達到叁果羅漢。

  叁果羅漢是什麼反應呢?叁果羅漢是天女下凡啊,天女比凡界的女人漂亮的多。所以叁果羅漢也往往滯留于叁果之內,所以說也很糟糕。如果他明白這些都是助緣的時候,叁果羅漢沖出牢關,叁花聚頂,就是四果羅漢了。

  四果羅漢的時候,以往的無始劫的習氣和妄想、見思二惑全都破了,已經證得了涅槃。他開始住在涅槃當中,天下的事和我無關了。釋迦佛你自己度吧,我只想自己成佛了,他認爲自己證得了佛果?沒有。他只不過是證得了涅槃這個境界,就是沒有陋習了、無漏了,但是他還有更細微的煩惱。

  如果大家想禅定,一定要明了禅定當中的過程。如果你不明白,就會貪戀禅定當中的境界。很多人會在禅定當中死下來的,什麼叫死下來了?第一種死,是真的死亡了,魂靈跑了,只剩個皮囊;另外一種死就是瘋瘋癫癫,這個皮囊被另外一個人給穿上了。這個東西非常可怕的,如果沒有過來的師父、明眼人在旁邊指點你,千萬自己不要入那個禅定。

  如果明白了禅定當中的所有境界的時候,你去禅定而不住在禅定當中,這就是:心無所住而生其心。下午我突然悟到一個概念:無心而無念,無念而無相,無相而無住,心爲本,心才是我們最原始的根本。

  什麼叫無心呢?無心之心,是爲真心,真實不二的心叫無心。真正的無心,也就是你本來面目現前了。本來面目現前,自然而然的無念。這個無念不是一點思維沒有,如果一點思維都沒有的話,那可能是死人了或者是呆子。這個無念是心不住在任何念頭上,是善念也好,惡念也好,不思善,不思惡,不思長,不思短,不思紅,不思白。所以說這個無念是不去執著,不去住在所有的念頭上。

  無念就會無相,不住于任何想法念頭的時候,自然你就不會有執著的相。這個相是色相,萬事萬物都爲色相,心中就不會殘留一點點萬事萬物的相。無相有沒有相呢?有啊!吃飯是飯相,你坐在這裏聽法是坐相。但我們沒有執著相。無相自然就會無住。

  我們的根本還是這個心,這個心真正修煉出來了,明明了了,不再用妄念去思維一些事情了。妄念有沒有呢?是隨時有,隨時滅。後天的心是生滅的心,先天的心是不生不滅的心。區別就在這兒。

  只有我們主客兩忘的時候,心境才會圓融,才會真正的明白了佛法是良藥。只有這個良藥,才能治療各種人的心病。

  以前有一個很有名的龍記大和尚,也是修禅法的。他修行很多年都沒有悟到達摩西來意,一個名叫句子的禅師給他寫的一個偈子,他突然就明白了,這個偈子是:不用將心向外求,各種消息有來由。褒言達摩西來意,只在句子一指頭。句子禅師用一個手指頭來表達佛法的妙用,不管什麼人來,他都用這個指頭來給人家回答佛法的妙用。

  有一天他出門了,他的小徒弟看見客人來了,也學他師父那個樣子,把手指頭一舉。佛法就是一,一就是佛法,萬法歸一。這個小和尚並沒有真正的從心裏明了一是什麼,什麼是一?正好他師父從外面回來,一看見他學自己的樣子,就拿起刀子照他手指頭一削,砍了下來。然後就問他,再說一在何處?

  小和尚一著急明了自心了。一歸何處?這個答案大家可以去參考一下。龍記禅師明了之後,寫了一段偈子:心淨頓消融,方明色與空,一時本來體,青山白雲中。

  什麼叫心淨頓消融?就是你心裏的那些境界都不能執著。如果你執著了就住在法上了。住在法上,就會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了。心淨不被外物所牽縛,主客兩忘的時候,方明色與空。明了色空不二,心中的法相或非法相一下子消融,冰山融化,露出它本來面目,原來凡聖同體不二。

  一時本來體,才知道我這本來就是清淨的,無需時時勤拂拭。時時勤拂拭,是漸悟法門,非常慢的。禅宗是頓悟法門,能在中國紮根一千多年,也是慧能的一大功勞,更是馬祖的一大功勞。

  青山白雲中,青山就是原本的我,原本的這個心叫青山。也可以說我們的身體爲山,青爲清淨(原本的性)。白雲是煩惱的烏雲籠罩了我們的頭頂,一旦烏雲散去,就會露出本來的我。

  所以說佛教用布施來度我們的堅貪,用般若的智慧度我們的愚癡,用禅定度我們的散亂。

  好了,今天我就說到這兒吧,大家有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問一下、、、、

  

  ***********************************************************************************

  附解答問題:

  1、足履流水,而足不爲水所?

  答:從字面來講,我們走路的這種行爲跟水一樣,不會去執著這一步邁五十公分,下一步邁一米,沒有去執著這個,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像流水一樣。自然就是心無挂礙的走路。散步也是走路,快走也是走路,跑也是走路的一種方式。但你沒有執著,沒執著就像水一樣,水從來沒有執著它往哪兒流。

  2、性海蓮花開?

  答:我給你發一個表情圖

  

  ,你就知道了,這個花好比我們身體裏的那個蓮花,它平時是彎頭的,在你迷失本性的時候它是彎的,因爲沒有能量啊。如果你覺悟的時候,它的頭是往上擡的 ,你的能量自然是往上走,是一點一點往上輸送的。

  如果海底輪能量不夠的話,上面的脈肯定是打不開的,尤其是心輪打不開。如果海底輪能量足夠,會感覺到心真的就像花一樣在往上開,心門打開,花開九天,九天綻放,這個時候就是天門開。

  3、入定處處在?

  答:按照禅宗頓悟法門,入定是時時刻刻的。這個入定並不是說你真的是呆如木雞了,而是手中幹著活,眼中看著活,但你的心念不動。入定就是不去執著它,比如你上班、走路、坐公交車,你的心不再爲世間外界環境所幹擾、所牽縛,這個時候你就會入定。

  入定並不一定非得兩個眼睛一閉雙腿一盤,按頓悟法門說,就是你的心念不動。不要因爲外界的眼耳鼻喉舌身意感觸到的東西,來影響你自心自性的入定。如果你能把持住自己,去慢慢的體驗體味體悟自己這個圓滿的心的狀態,你就知道什麼叫入定。如果你在上班的時候,這邊頭腦裏聽著領導講話,可你的心裏頭還在默默的念咒語或是佛號,或是你思考一個宇宙的東西,兩者都沒有錯過,但這個是修行上的忌諱。

  如果你真的能練到心有二用,法無二法的時候,那你是高手,你絕對是佛了。我絕對佩服你了,向你頂禮了,那就說明你的心非常厲害,你的智慧非常大。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經常顯露的就是這種神通一心多用。佛可以這邊跟聲聞、緣覺說話,上邊還和八地菩薩往上說話,同時又到天宮裏去說,也可以到其他佛國裏去講。心如如不動,但是又做了很大的佛事。所以說佛法不可思議,很多東西需要去學,需要去悟。如果不悟,光看是沒用的。

  4、什麼是壽者?

  答:從字面上講就是叁界內的萬事萬物都有限量,哪怕天人的福報再好,也有限量,比如說八萬劫,他的福報享完就會掉下來,所以說叫有壽者相;另外一個概念是指我們的心去分辨這個人活的長,那個人活的短。

  如果你不去執著外在名相的時候,壽者相自然而然就沒了,因爲萬事萬物本是一體。

  5、戒定慧分別度什麼?

  答:首先說智慧是從哪兒來的?是從內心來的,是從虛空來的,是能量的體現,叫般若智慧,它度我們的愚癡,慧能有句話:心地無癡自性慧。自性是沒有愚癡的。心中明亮,智慧覺照,就不會愚癡。

  定,入禅定不是坐在那兒雙腿一盤叫禅定。禅定是無時無刻,心念不動,心不起雜念。心地無亂自性定,定度的是散亂的心。

  戒,戒是約束我們的行爲的,戒裏面有一個布施,布施是度了我們的堅貪。貪任何一樣東西都是貪。貪法、貪錢財、貪女人、貪當官都是貪。如果真的能布施,就能度自己的堅貪,這也是戒。不貪了,嗔癡慢疑也就不見了,自然就能守得住很多的戒律。從內心來講,心地無非自性戒。

  戒度的是我們散亂的行爲。定是度我們散亂的思維。慧是度我們愚癡的頭腦。

  6、不執著于外相,就無壽者相,像佛有常嗎?

  答:我們現在的身體、山河大地都是屬于外相,哪怕這個山它再堅固,也有毀壞的時候。在二叁十億年之前,喜馬拉雅山還是個大海底,現在…

《金剛經講解 第叁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