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讲解 第三讲▪P5

  ..续本文上一页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说不应该取法相,不应该取非法相啊,要这样理解它的意义、要明白它的原因啊。真正的修行,法和非法都应该舍弃呀。

  接着释迦佛又从自性本来上讲,你们所有的修行人,法对于自己的心来说就像过河的筏子,过了河就应该舍掉呀,更深一步的讲,那些成佛的无为之法也要舍掉呀,就是般若波罗蜜法也得舍掉啊。如果你们真的从此岸到彼岸了,这个般若波罗蜜法也得放下了。

  所有的法都是指月的指头,并不是月呀,非法是指头所指月的方向中的过程中的心的反应,都不是真正的实相啊,所以都要舍弃啊。

  如果执著了,那就要落两边见了。一落两边见,天人福报是不成问题,但成佛是遥遥无期。因为他只知道有天人这么个层次,其它层次就不知道了。

  修行要拾级而上,天人往上就是罗汉的层次。罗汉还没有八地菩萨高。罗汉的禅定又分四个层次:

  初果罗汉是证悟到了法喜充满,禅悦为食叫法喜充满,就是说六根已经清净下来了,不再为六根所干扰。

  二果罗汉达到了自我快乐,打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就像两个热恋当中的男女一样,一触摸有一股电流感,二果罗汉禅定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达到这个层次的人是舍不得出来的,所以二果罗汉是最可怕的。一旦陷入像热恋当中那种境界的时候,就糟糕了,很多人在二果罗汉这个禅定当中都会失败下来。

  如果突破了这个障碍,能管住自心、自性的时候,知道那是虚无空无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冲破牢关,达到三果罗汉。

  三果罗汉是什么反应呢?三果罗汉是天女下凡啊,天女比凡界的女人漂亮的多。所以三果罗汉也往往滞留于三果之内,所以说也很糟糕。如果他明白这些都是助缘的时候,三果罗汉冲出牢关,三花聚顶,就是四果罗汉了。

  四果罗汉的时候,以往的无始劫的习气和妄想、见思二惑全都破了,已经证得了涅槃。他开始住在涅槃当中,天下的事和我无关了。释迦佛你自己度吧,我只想自己成佛了,他认为自己证得了佛果?没有。他只不过是证得了涅槃这个境界,就是没有陋习了、无漏了,但是他还有更细微的烦恼。

  如果大家想禅定,一定要明了禅定当中的过程。如果你不明白,就会贪恋禅定当中的境界。很多人会在禅定当中死下来的,什么叫死下来了?第一种死,是真的死亡了,魂灵跑了,只剩个皮囊;另外一种死就是疯疯癫癫,这个皮囊被另外一个人给穿上了。这个东西非常可怕的,如果没有过来的师父、明眼人在旁边指点你,千万自己不要入那个禅定。

  如果明白了禅定当中的所有境界的时候,你去禅定而不住在禅定当中,这就是:心无所住而生其心。下午我突然悟到一个概念:无心而无念,无念而无相,无相而无住,心为本,心才是我们最原始的根本。

  什么叫无心呢?无心之心,是为真心,真实不二的心叫无心。真正的无心,也就是你本来面目现前了。本来面目现前,自然而然的无念。这个无念不是一点思维没有,如果一点思维都没有的话,那可能是死人了或者是呆子。这个无念是心不住在任何念头上,是善念也好,恶念也好,不思善,不思恶,不思长,不思短,不思红,不思白。所以说这个无念是不去执著,不去住在所有的念头上。

  无念就会无相,不住于任何想法念头的时候,自然你就不会有执著的相。这个相是色相,万事万物都为色相,心中就不会残留一点点万事万物的相。无相有没有相呢?有啊!吃饭是饭相,你坐在这里听法是坐相。但我们没有执著相。无相自然就会无住。

  我们的根本还是这个心,这个心真正修炼出来了,明明了了,不再用妄念去思维一些事情了。妄念有没有呢?是随时有,随时灭。后天的心是生灭的心,先天的心是不生不灭的心。区别就在这儿。

  只有我们主客两忘的时候,心境才会圆融,才会真正的明白了佛法是良药。只有这个良药,才能治疗各种人的心病。

  以前有一个很有名的龙记大和尚,也是修禅法的。他修行很多年都没有悟到达摩西来意,一个名叫句子的禅师给他写的一个偈子,他突然就明白了,这个偈子是:不用将心向外求,各种消息有来由。褒言达摩西来意,只在句子一指头。句子禅师用一个手指头来表达佛法的妙用,不管什么人来,他都用这个指头来给人家回答佛法的妙用。

  有一天他出门了,他的小徒弟看见客人来了,也学他师父那个样子,把手指头一举。佛法就是一,一就是佛法,万法归一。这个小和尚并没有真正的从心里明了一是什么,什么是一?正好他师父从外面回来,一看见他学自己的样子,就拿起刀子照他手指头一削,砍了下来。然后就问他,再说一在何处?

  小和尚一着急明了自心了。一归何处?这个答案大家可以去参考一下。龙记禅师明了之后,写了一段偈子:心净顿消融,方明色与空,一时本来体,青山白云中。

  什么叫心净顿消融?就是你心里的那些境界都不能执著。如果你执著了就住在法上了。住在法上,就会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心净不被外物所牵缚,主客两忘的时候,方明色与空。明了色空不二,心中的法相或非法相一下子消融,冰山融化,露出它本来面目,原来凡圣同体不二。

  一时本来体,才知道我这本来就是清净的,无需时时勤拂拭。时时勤拂拭,是渐悟法门,非常慢的。禅宗是顿悟法门,能在中国扎根一千多年,也是慧能的一大功劳,更是马祖的一大功劳。

  青山白云中,青山就是原本的我,原本的这个心叫青山。也可以说我们的身体为山,青为清净(原本的性)。白云是烦恼的乌云笼罩了我们的头顶,一旦乌云散去,就会露出本来的我。

  所以说佛教用布施来度我们的坚贪,用般若的智慧度我们的愚痴,用禅定度我们的散乱。

  好了,今天我就说到这儿吧,大家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问一下、、、、

  

  ***********************************************************************************

  附解答问题:

  1、足履流水,而足不为水所?

  答:从字面来讲,我们走路的这种行为跟水一样,不会去执著这一步迈五十公分,下一步迈一米,没有去执著这个,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像流水一样。自然就是心无挂碍的走路。散步也是走路,快走也是走路,跑也是走路的一种方式。但你没有执著,没执著就像水一样,水从来没有执著它往哪儿流。

  2、性海莲花开?

  答:我给你发一个表情图

  

  ,你就知道了,这个花好比我们身体里的那个莲花,它平时是弯头的,在你迷失本性的时候它是弯的,因为没有能量啊。如果你觉悟的时候,它的头是往上抬的 ,你的能量自然是往上走,是一点一点往上输送的。

  如果海底轮能量不够的话,上面的脉肯定是打不开的,尤其是心轮打不开。如果海底轮能量足够,会感觉到心真的就像花一样在往上开,心门打开,花开九天,九天绽放,这个时候就是天门开。

  3、入定处处在?

  答:按照禅宗顿悟法门,入定是时时刻刻的。这个入定并不是说你真的是呆如木鸡了,而是手中干着活,眼中看着活,但你的心念不动。入定就是不去执著它,比如你上班、走路、坐公交车,你的心不再为世间外界环境所干扰、所牵缚,这个时候你就会入定。

  入定并不一定非得两个眼睛一闭双腿一盘,按顿悟法门说,就是你的心念不动。不要因为外界的眼耳鼻喉舌身意感触到的东西,来影响你自心自性的入定。如果你能把持住自己,去慢慢的体验体味体悟自己这个圆满的心的状态,你就知道什么叫入定。如果你在上班的时候,这边头脑里听着领导讲话,可你的心里头还在默默的念咒语或是佛号,或是你思考一个宇宙的东西,两者都没有错过,但这个是修行上的忌讳。

  如果你真的能练到心有二用,法无二法的时候,那你是高手,你绝对是佛了。我绝对佩服你了,向你顶礼了,那就说明你的心非常厉害,你的智慧非常大。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经常显露的就是这种神通一心多用。佛可以这边跟声闻、缘觉说话,上边还和八地菩萨往上说话,同时又到天宫里去说,也可以到其他佛国里去讲。心如如不动,但是又做了很大的佛事。所以说佛法不可思议,很多东西需要去学,需要去悟。如果不悟,光看是没用的。

  4、什么是寿者?

  答:从字面上讲就是三界内的万事万物都有限量,哪怕天人的福报再好,也有限量,比如说八万劫,他的福报享完就会掉下来,所以说叫有寿者相;另外一个概念是指我们的心去分辨这个人活的长,那个人活的短。

  如果你不去执著外在名相的时候,寿者相自然而然就没了,因为万事万物本是一体。

  5、戒定慧分别度什么?

  答:首先说智慧是从哪儿来的?是从内心来的,是从虚空来的,是能量的体现,叫般若智慧,它度我们的愚痴,慧能有句话:心地无痴自性慧。自性是没有愚痴的。心中明亮,智慧觉照,就不会愚痴。

  定,入禅定不是坐在那儿双腿一盘叫禅定。禅定是无时无刻,心念不动,心不起杂念。心地无乱自性定,定度的是散乱的心。

  戒,戒是约束我们的行为的,戒里面有一个布施,布施是度了我们的坚贪。贪任何一样东西都是贪。贪法、贪钱财、贪女人、贪当官都是贪。如果真的能布施,就能度自己的坚贪,这也是戒。不贪了,嗔痴慢疑也就不见了,自然就能守得住很多的戒律。从内心来讲,心地无非自性戒。

  戒度的是我们散乱的行为。定是度我们散乱的思维。慧是度我们愚痴的头脑。

  6、不执著于外相,就无寿者相,像佛有常吗?

  答:我们现在的身体、山河大地都是属于外相,哪怕这个山它再坚固,也有毁坏的时候。在二三十亿年之前,喜马拉雅山还是个大海底,现在…

《金刚经讲解 第三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