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 體。這時候,我們會蓦然發覺,原來上師跟法教是不可分的,我們的 心與上師亦從未分離過,此時我們就能完全從上師處領受佛法的加持 、意義以及慈悲。
每當我碰上障礙或者不快的時候,我會先向蓮師祈禱,再向大寶 法王傾訴呐喊內心的抑郁。每每在睡夢之中,都會有各種不同徵兆啓 示。過去曾夢見一位圓寂的上師,醒時心中惑解。每當夢境生起時, 我的心就再一次的被如此夢境所打開,那一刻猶如一個人站在雲端上 ,一望無際。心則好像潛于大海一樣未見波濤,舍離岸邊無有憂愁。 領悟到當我們站在岸邊的時候,見到的是巨浪千層如山,一波未平一 波又起,但是當我們進入深海之中,我們將發現,原來大海是這麼的 平靜。所以我們應相信由于對上師的信仰與清淨信心的祈禱能相應。 因此,無論什麼時候,只要能夠憶起上師,那麼我們就會如實得到加 持。而不是現在憶起上師,然後馬上去問他,師父您曉不曉得?您有 沒有加持?究竟的上師是我們自已內心真實的自性。「了解上師是一 切修持之中,加持最主要的來源」,各位當應知牢記,莫以世俗的觀 點看待傳承的上師。我們所說的上師是如法具有傳承,並經由修持證 悟者,而不是自稱的上師。
可以這樣說:每一個人都是自已的上師,不是嗎?有學者亦說: 「我們所謂的佛或者喇嘛,並不是如同鐵、水晶、金子、銀一樣物質 化的東西,你絕對不能以物質的態度來思考他們。喇嘛或者佛的本質 是空性,他們的自性是清明的,其外相則閃耀不受阻礙的覺知,充滿 靈氣。除此之外,並沒有物質上的形態或顔色。明了上師究竟爲何之 後,我們就能夠生起信心,並且將心沈浸于其中,平靜住于其上。這 種態度、認知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如是,上師是沒有物質上的形 態或顔色。也許有人不表同意,因爲我們所看到的上師形象是有血有 肉的;如果執取上師的色身,就等于只看到上師的皮,因爲外相非永 恒。因此表示我們還不認識上師。如果我們認識上師,應該是要看到 上師的智慧心,看到上師的內在本質。上師的本質是什麼?就是無汙 清明的智慧,就是空性,就是佛。只有在我們對此有真正了解時,才 是知上師,而不是在意上師外相的美醜胖瘦。
如是,對上師本質的了解後,上師將常住我們內心中,一刻也不 會改變;如果不解上師本質,我們將會因爲上師的住世而遠離上師, 上師的舍報而哭泣,如此將永遠得不到上師的加持。上師的可貴,就 是以真理擬人化的譬喻來教導我們,讓我們方便了解,這就是金剛乘 上師的特質;而不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然後把真理模糊化,讓我 們看到的真理永遠是世俗的相對法。金剛乘的上師不會如此,會讓我 們去看去了解,以二谛詳述。這種教證法適合于金剛乘根基者,若非 根基,也許會說所學與生活不相應。這個就是根基。人就是在此中産 生矛盾。若不將真理擬人化,世人何以了解絕對的真理呢?一切依緣 而生的萬物本質都是性空的,性空就是絕對,離言詞所能說。絕對的 性空,我們只能憑想像揣測而非了達;如何才是了達性空?如果它本 來性空,就表示本來即無有可示啦!所以我們證空必須依假有而證真 空。譬如一個玻璃杯,它的外相形色是俗義谛,亦即是相對真理,而 非勝義谛絕對真理。一個相對的東西,經由分析思考,我們將發現在 相對裏頭分析到究竟就是空。故我們說空是絕對的真理。爲什麼要經 由這種思考邏輯來了解絕對的空性?主要是爲去除我們對「有」的執 著。依此方法所得知空尚不能說證勝義谛空,因爲這是想像的空。對 「有」不産生執著,即不需修空,需要修空是因爲執著「有」。如是 教導端賴上師,對我們凡夫來講,上師就是真理的人格化。
頂果仁波切說:「沒有任何一尊佛不依修持、不依精神上的導師 而證悟。」所以諸佛也都需要精神真理的指導老師,才有辦法證悟。 就我們平凡的心靈思考,是沒有辦法領悟什麼是絕對的。我們觀想「 空」,只能憑空觀想「空」是什麼樣子。事實上我們觀想出來的那個 空也不空啊!如果空,就觀想不出來了。可是爲什麼要一再的重覆觀 空,主要就是讓我們去除對「有」的染汙執著。一旦「有」的染汙沒 有了,那麼空也不需要了。所以學習佛法,是爲了讓心解脫,不是要 讓這個色身解脫;色身沒有辦法解脫,哪一刻它會解脫?停止呼吸的 那一刻它就解脫了,任何病痛在停止呼吸的那一刻不再受苦,但是心 仍受苦,諸多煩惱擾心故有苦受。各位好好的想想,將會發現此語涵 意深遠,不是你想像中那樣子。超越心靈的唯一途徑是信仰。如佛告 訴舍利弗說:「只要依信仰就能了解絕對的真理」。因爲信仰是源頭 ,沒有信仰,如何能親近善知識?沒有親近善知識,又如何了解真理?
凡識不能盡知諸法,即世人非是全智者。有此一說,是人未經修 持,卻聲稱,「哈雷彗星來時我開悟了。」竟然也開始傳法授課,這 種自欺欺人的話如何能相信?哈雷彗星如何令人開悟?若說來去,其 從未來過,也從未離開,是在宇宙中不斷循環運轉。若哈雷彗星具有 讓人開悟的能量,那麼應該令所有人開悟,爲什只有他開悟?事實上 ,唯有藉著上師的引導,才能識得我們的心性本具;唯有了悟自已的 心性,才能重新開悟,獲得本具的智慧,此智慧就是佛性。了解佛性 ,唯有依清淨轉化中獲得。我們現在心之所以不純淨是因爲無時不刻 我們都在製造念頭、執著念頭,不斷懷念過去、幻想未來故稱不淨。 能不憶過去、不思未來,住當下覺醒自性中那就是心的本來面目。言 簡義赅實不易懂─肚子餓了吃飯去!修大手印是覺悟之道,大手印就 是覺醒的空性。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覺知空性的本能,但凡夫所具的 自性覺性一時爲染汙遮蔽。如沈睡夢中尚未清醒,故說凡夫的空性是 「迷惑的」。雲何迷惑?指的是尚未覺醒的空性。「覺明」就是對空 性的覺悟了達,所謂覺醒的空性,就是我們的智慧。什麼是智慧?這 裏所指的智慧是不需思考的,超越世俗的聰明。譬如彈指之間,了解 過去、現在、未來,不假任何思考,也沒有任何疑惑;看見孔雀的羽 毛,即明白個中因緣爲何。對任何事情都沒有疑惑,這就是盡所有智 。如所有智,唯依上師加持而得。換句話說,上師的心跟弟子的心能 夠合而爲一,弟子把他的心完全打開。爲什麼說完全打開?當我們把 自已的心完全打開時,上師才會在這種情形下指出「心」的自性。當 一位上師打開我們最深層的心扉時,我們對上師的信仰就會很自然地 生起,這時候我們將能一瞥心靈的自性。同時會對這位上師産生無以 形容的喜悅信心以及激賞你的上師,只要憶起上師便心海澎湃,彷佛 血液加速,而且充滿感激。但重要的是,此時的心是安詳平靜而非激 動。若言激動,也只是一種形容而不是抓狂。這種感受不是創造出來 的,也不是我們去跟上師要得到的,這種緣自于骨髓深處真實的感覺 ,就是真實信仰的來源。
上師的本質即是無可取代的自性。
《上師的特質》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