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上师的特质▪P2

  ..续本文上一页一 体。这时候,我们会蓦然发觉,原来上师跟法教是不可分的,我们的 心与上师亦从未分离过,此时我们就能完全从上师处领受佛法的加持 、意义以及慈悲。

  每当我碰上障碍或者不快的时候,我会先向莲师祈祷,再向大宝 法王倾诉呐喊内心的抑郁。每每在睡梦之中,都会有各种不同徵兆启 示。过去曾梦见一位圆寂的上师,醒时心中惑解。每当梦境生起时, 我的心就再一次的被如此梦境所打开,那一刻犹如一个人站在云端上 ,一望无际。心则好像潜于大海一样未见波涛,舍离岸边无有忧愁。 领悟到当我们站在岸边的时候,见到的是巨浪千层如山,一波未平一 波又起,但是当我们进入深海之中,我们将发现,原来大海是这么的 平静。所以我们应相信由于对上师的信仰与清净信心的祈祷能相应。 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能够忆起上师,那么我们就会如实得到加 持。而不是现在忆起上师,然后马上去问他,师父您晓不晓得?您有 没有加持?究竟的上师是我们自已内心真实的自性。「了解上师是一 切修持之中,加持最主要的来源」,各位当应知牢记,莫以世俗的观 点看待传承的上师。我们所说的上师是如法具有传承,并经由修持证 悟者,而不是自称的上师。

  可以这样说:每一个人都是自已的上师,不是吗?有学者亦说: 「我们所谓的佛或者喇嘛,并不是如同铁、水晶、金子、银一样物质 化的东西,你绝对不能以物质的态度来思考他们。喇嘛或者佛的本质 是空性,他们的自性是清明的,其外相则闪耀不受阻碍的觉知,充满 灵气。除此之外,并没有物质上的形态或颜色。明了上师究竟为何之 后,我们就能够生起信心,并且将心沈浸于其中,平静住于其上。这 种态度、认知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是,上师是没有物质上的形 态或颜色。也许有人不表同意,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上师形象是有血有 肉的;如果执取上师的色身,就等于只看到上师的皮,因为外相非永 恒。因此表示我们还不认识上师。如果我们认识上师,应该是要看到 上师的智慧心,看到上师的内在本质。上师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无污 清明的智慧,就是空性,就是佛。只有在我们对此有真正了解时,才 是知上师,而不是在意上师外相的美丑胖瘦。

  如是,对上师本质的了解后,上师将常住我们内心中,一刻也不 会改变;如果不解上师本质,我们将会因为上师的住世而远离上师, 上师的舍报而哭泣,如此将永远得不到上师的加持。上师的可贵,就 是以真理拟人化的譬喻来教导我们,让我们方便了解,这就是金刚乘 上师的特质;而不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然后把真理模糊化,让我 们看到的真理永远是世俗的相对法。金刚乘的上师不会如此,会让我 们去看去了解,以二谛详述。这种教证法适合于金刚乘根基者,若非 根基,也许会说所学与生活不相应。这个就是根基。人就是在此中产 生矛盾。若不将真理拟人化,世人何以了解绝对的真理呢?一切依缘 而生的万物本质都是性空的,性空就是绝对,离言词所能说。绝对的 性空,我们只能凭想像揣测而非了达;如何才是了达性空?如果它本 来性空,就表示本来即无有可示啦!所以我们证空必须依假有而证真 空。譬如一个玻璃杯,它的外相形色是俗义谛,亦即是相对真理,而 非胜义谛绝对真理。一个相对的东西,经由分析思考,我们将发现在 相对里头分析到究竟就是空。故我们说空是绝对的真理。为什么要经 由这种思考逻辑来了解绝对的空性?主要是为去除我们对「有」的执 著。依此方法所得知空尚不能说证胜义谛空,因为这是想像的空。对 「有」不产生执著,即不需修空,需要修空是因为执著「有」。如是 教导端赖上师,对我们凡夫来讲,上师就是真理的人格化。

  顶果仁波切说:「没有任何一尊佛不依修持、不依精神上的导师 而证悟。」所以诸佛也都需要精神真理的指导老师,才有办法证悟。 就我们平凡的心灵思考,是没有办法领悟什么是绝对的。我们观想「 空」,只能凭空观想「空」是什么样子。事实上我们观想出来的那个 空也不空啊!如果空,就观想不出来了。可是为什么要一再的重覆观 空,主要就是让我们去除对「有」的染污执著。一旦「有」的染污没 有了,那么空也不需要了。所以学习佛法,是为了让心解脱,不是要 让这个色身解脱;色身没有办法解脱,哪一刻它会解脱?停止呼吸的 那一刻它就解脱了,任何病痛在停止呼吸的那一刻不再受苦,但是心 仍受苦,诸多烦恼扰心故有苦受。各位好好的想想,将会发现此语涵 意深远,不是你想像中那样子。超越心灵的唯一途径是信仰。如佛告 诉舍利弗说:「只要依信仰就能了解绝对的真理」。因为信仰是源头 ,没有信仰,如何能亲近善知识?没有亲近善知识,又如何了解真理?

  凡识不能尽知诸法,即世人非是全智者。有此一说,是人未经修 持,却声称,「哈雷彗星来时我开悟了。」竟然也开始传法授课,这 种自欺欺人的话如何能相信?哈雷彗星如何令人开悟?若说来去,其 从未来过,也从未离开,是在宇宙中不断循环运转。若哈雷彗星具有 让人开悟的能量,那么应该令所有人开悟,为什只有他开悟?事实上 ,唯有藉著上师的引导,才能识得我们的心性本具;唯有了悟自已的 心性,才能重新开悟,获得本具的智慧,此智慧就是佛性。了解佛性 ,唯有依清净转化中获得。我们现在心之所以不纯净是因为无时不刻 我们都在制造念头、执著念头,不断怀念过去、幻想未来故称不净。 能不忆过去、不思未来,住当下觉醒自性中那就是心的本来面目。言 简义赅实不易懂─肚子饿了吃饭去!修大手印是觉悟之道,大手印就 是觉醒的空性。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觉知空性的本能,但凡夫所具的 自性觉性一时为染污遮蔽。如沈睡梦中尚未清醒,故说凡夫的空性是 「迷惑的」。云何迷惑?指的是尚未觉醒的空性。「觉明」就是对空 性的觉悟了达,所谓觉醒的空性,就是我们的智慧。什么是智慧?这 里所指的智慧是不需思考的,超越世俗的聪明。譬如弹指之间,了解 过去、现在、未来,不假任何思考,也没有任何疑惑;看见孔雀的羽 毛,即明白个中因缘为何。对任何事情都没有疑惑,这就是尽所有智 。如所有智,唯依上师加持而得。换句话说,上师的心跟弟子的心能 够合而为一,弟子把他的心完全打开。为什么说完全打开?当我们把 自已的心完全打开时,上师才会在这种情形下指出「心」的自性。当 一位上师打开我们最深层的心扉时,我们对上师的信仰就会很自然地 生起,这时候我们将能一瞥心灵的自性。同时会对这位上师产生无以 形容的喜悦信心以及激赏你的上师,只要忆起上师便心海澎湃,彷佛 血液加速,而且充满感激。但重要的是,此时的心是安详平静而非激 动。若言激动,也只是一种形容而不是抓狂。这种感受不是创造出来 的,也不是我们去跟上师要得到的,这种缘自于骨髓深处真实的感觉 ,就是真实信仰的来源。

  上师的本质即是无可取代的自性。

  

  

《上师的特质》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四共加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