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性應該是無形無相的,無形無相的也是無實無虛的,心法就是無有法可得。
修中脈法,上可通天,天門打開,天門也就是梵天輪(百會穴),百會穴爲天門。下可通地,地,是我們的會陰穴(海底輪)。一旦上下通達,我們的無位真人就在這個無實無虛中間開始運行變化,開始建立自己的萬法,建造自己的世界。
佛曾經說過,如果一個羅漢只修慧不修福的話,雖然涅槃了,但他的國度裏是空空的,孤家寡人沒有人來陪伴。只有福慧雙修的時候,他的國度裏才會有衆生來聽法。只有福慧雙修,打開中脈的時候,自己國度的衆生才會建立起來,會把自己叁千煩惱衆生全化爲你的聽法的衆生。外可度叁千凡夫的衆生,內可度自己自性叁千的衆生。
如果我們離開了中脈修法,或者離開了心態修法,我們的心性是煩惱的,炁入不了中脈,中脈是堵的。這個炁代表最原始宇宙的能量,炁入中脈,人才會健康,才會年輕。如果宇宙之炁不入中脈,不入體內,智慧就打不開,心脈打不開,就會衰老,就是凡夫。
得大道明大道的人都知道,是修自己的中脈。中國道家修任督二脈,這是小法(有爲法)。張叁豐後來得到了大法,寫了很多詩,詩中有:無影樹下。這個無影樹就是中脈。只有中脈打開的時候,才叫無影樹,是沒有影的,是看不見的,所以叫無影樹。
中脈像樹幹一樣,高不見天,深不見底。張叁豐明白了任督二脈的凡間之氣也就是五谷雜糧産生的氣體,要入中脈去換得宇宙的炁,無字下面加個火字,上面還有個撇。那個撇是什麼?就是先天的本性,是法身。法身需要火來煉,四個點是爲火,要用火來煉那個本來的我、本來的面目,需要在烈火中來鍛煉,金蓮才可以開開。
在無實無虛的狀態中,我們的心得的法才叫無爲法,因爲不執著得不得法了,也不執著自己有沒有法了。只有達到這種狀態的時候,才可以叫一心清淨,心才能真正的寂靜下來、寂滅下來,智慧也就打開了。
佛有四智叁身,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禅宗的智慧叫大圓滿鏡智,屬于東方藥師佛。叁身,指的是法身、報身、化身。當達到無實無虛,心中寂靜寂滅,不再有想法的時候,四智叁身會一起現前,這就是所說的實相般若。一個人真正打開叁身四智的時候,從表面就可以觀察到他的圓滿相,臉長得非常圓滿。以前長得不好看,但通過修法修心態,功德海已經開始變了,這時別人從你的表面就能看到,你的相貌和身體發出來的氣息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湖南有個顧靖遠老法師是在家居士,他在日本求的法,也是從中國唐朝傳過去的,叫唐密。唐密是密宗,是由龍樹菩薩直接取出來之後傳到中國來的。剛開始藏密是沒有的,藏密也是從唐朝傳過去的,所以說唐密在先,藏密在後。
顧靖遠老法師,在日本取得傳法資格之後,回到中國來傳播這個唐密。在一九四幾年日本人來燒寺廟的時候,顧靖遠老法師就顯了一次神通。他起身在半空中金光燦爛,一下子凡夫身體沒有了,完全是佛的形象。日本兵一看,說他是個妖人,用槍打是沒有用的。他修到那個法位的時候已經不害怕槍了,所以說那一幫日本兵全被嚇跑了。我講的這個故事是真實不虛的,因爲顧靖遠法師的徒弟也是我現在的師父,我是從他那裏聽聞來的。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釋迦佛講完前面心法色法修法之後,緊接著告訴他,所以說如來雖然說了一切的法,就是我釋迦佛雖然說了那麼多年的法,皆是佛法。爲什麼都是佛法?因爲我釋迦佛講的都是宇宙的規律,宇宙的規律都可以說成是佛法。哪怕是講人道上的規律,也叫做佛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我釋迦佛所說的這些話語,都能說成是佛法。即非一切法。即非,“即”是當下心空寂,心恒定;“非”是不執著。只有我釋迦佛的心當下空寂、恒常,我說的法我又不執著這些法,才能稱爲一切法。
雖然我講了一切法,但我心中沒有存留任何法的影子,心是空寂的,如如不動的,只是起一個假名叫一切法。如果心有住,就會有法相了。
釋迦佛講法說法,心中都沒有去留的念頭,都是因機而講法。不是他設定好講什麼說什麼,都是根據衆生來提問,如如不動的本性升起妙用,應機來回答問題,過而不留。
這句話也是破大家的文字相,我講的一切法,用語言表達出來了,但這語言本身不是心,只是給它起一個假名而已,以表述的方便,是通過這樣講來啓發大家的心,能領悟內在的心。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爲非大身。是名大身。】爲了讓須菩提能明白,佛接著打了個比喻,比如人的身體長大。
須菩提明白了世尊的意思,于是就說: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爲非大身,是名大身。這句話和前面的“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是對應的。都是讓大家的心能深入到文字的背後,來通達自己的心的。
從字面上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小時候的身體是自己呢?還是現在長大的身體是自己呢?都是在變化的,是無常的,哪裏有一個實實在在的自己呀?只是從習慣上認爲這個現在長大的身體是自己。
前面是講法,現在又講身,佛又回到現實中來,看我們自己的身體,這個身體也是空性的,不要認爲這個身體就是真實的自己呀!是通過透視人身成長的過程,讓我們明白更多的道理。
這個身體是四大(地、火、水、風)假合的,長得再大也是假合的身體,借假合的身體來修真正的自己,自己的真性法身才是永恒的。
從密意上講,心性真正達到了恒常空寂,中脈達到了無實無虛,心性和中脈真的達到了不二的時候,法身就現前了。只有法身才能稱爲大身。
我們修行人主要修的是心,是我們的法身,法身才能稱爲大身。我們的那個色身只能名叫大身。內蒙古有一個人兩米四多,世界上最高的人了,那個只能叫作是名大身,跟法身不能比。
法身是非身,法身非身是名真身,真身是爲法身,法身是爲佛性,佛性爲佛光,佛光就是大日如來,佛光也爲智慧,智慧之光,是爲天燈。
《金剛經》裏的息法色法心法,全都能了解了,就已經得到了釋迦佛真傳灌頂了。灌頂並不是非得釋迦佛親自摸摸頭,摸頭不一定是灌頂,我們天天摸自己家的小孩子頭,並說:上學要乖一點,聽老師的話。——這不叫灌頂。真正的灌頂,就是自己明白如何來吸取宇宙的能量,把宇宙的能量吸收在自己身體裏的中脈,當中脈大到無邊和宇宙融合不二的時候,自己的法身就現前了。
法身就是中脈裏的無位真人,無位真人一旦活靈活現的時候,他就遍虛空了,但又和中脈融合,他就是法身。中國道家叫無位真人,印度叫法身,其實說的是一個,都要從中脈裏出來。
中脈不通,法身不現,佛性不顯。我們大家經常說的見性成佛,明心見性,明的是什麼心?這個心就是心中心,就是明白我們心中的路途。只有我們明白了心中的那個路,才叫心經,才叫心中心。第一是明心的心,是明白我們的原本了,但還沒看見東西,就是沒見大光明團,只是道明理通了,但月不在天。第二是見性,爲中脈,月已在天,光燦燦,圓砣砣,不增不減了,原本自性光明已照亮十方法界,通達無礙了。我們只有明白了兩個心的作用,才能明白如何修,如何來吸取宇宙的能量。
成佛並不是說一下子成佛的,而是善根已經種了無始劫了,這一世聽聞這個法,明白這個法如何修了,善根成熟一下子成佛。所以說這一世一下子成佛,不是這一世修的,而是無始劫種的善根,累積的資糧,這一世緣分具足,善根成熟本來就應該得道成佛的。
如果是個凡夫學佛只是念阿彌陀佛,死的時候練出了舍利子,七彩雲也出來了,他是這一世善根成熟該圓滿了。他在每一世做人的時候都在修阿彌陀佛法,所以說這一世圓滿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來接他。
淨土宗說帶業往生,帶業往生也是因爲有善根。這一世以前沒有種過善根,這世聽聞佛法,也只是把善根種下,帶業往生還得往後推,並不是說剛種這個善根,就得果,帶業往生只是方便說,讓大家生起信心來。如果大家都不生起信心,不去念阿彌陀佛,釋迦佛又覺得太可惜了。因爲末法衆生福德非常薄,所以讓大家先念阿彌陀佛,把善根種好,然後再一點點的開啓自己的智慧。就是到了西方極樂國,也沒有成佛,還得從一品蓮慢慢修到九品蓮,還得倒駕慈航。並不是說到了那兒就什麼事都成了,不是的!所以說往生西方極樂國,還不如直接就修成佛。有往西方極樂國那個心,還不如直接發一個大的願力直接修成佛,這樣更好。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做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既不名菩薩。】佛對須菩提說,菩薩也是這樣的,和上面的語句是一樣的,但是這裏省略了。
菩薩是菩薩,非菩薩,是名菩薩。一個人修到菩薩的境界,自己是沒有菩薩的心態的,人們給他一個菩薩的名號,也是假名而已。如果有滅度無量衆生的心態,就不能成爲菩薩啊!
菩薩是有內涵的、有分量的,是有尺度在那兒擺著的。修六度萬行、慈悲喜舍、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無四相無法相的這種修行人,才能稱爲菩薩。在家裏什麼事情都不幹,只顧自己念阿彌陀佛,就不能成爲菩薩。比如某某居士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天天在家念阿彌陀佛,一心想上極樂國,這種人不能叫菩薩,只能稱爲自了漢,只是給他一個名字叫作菩薩。
真正的菩薩已經沒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了,心已經清淨下來,已經達到了空空。達到了空空的時候,智慧就打開了。度化衆生的時候,方法就非常多,這是從表面上來解釋。
如果從密意上講,須菩提啊,菩薩也應該是像我說的沒有四相、心空寂了,中脈開通真正的和宇宙融合了,法身真正的現前了,這個時候說法是應機說法,沒有度人的心態。如果有度人的心態,還是人我衆壽四相不空,就不能叫…
《《金剛經》釋義 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