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學概要 二▪P2

  ..續本文上一頁淨觀,使令魔女,看到自己內身的不淨。我外面化妝的花枝招展,但是我內身裏面,種種不淨物,充滿于身內。看到身體裏面一堆白骨,裏面摻雜很多的膿血屎尿,心肝脾肺腎,種種不淨物。這四個魔女看到自己身體的不淨以後,就嘔吐,然後慚愧而退。退走了。魔王又采取第二波的行動,率領官屬。魔王第一次采取的是一種軟賊,軟賊不行就用硬的,就派了很多魔兵魔將。魔兵魔將就帶了很多的刀劍來到太子的金剛座前,命令太子說,你趕快離開座位。太子就告訴魔王說,你今生魔王的福報,有叁個善業。第一個、你以前做人的時候蓋了一間寺廟。第二個、你曾經在某一生當中很認真的受持八關齋戒,第叁個、在你過去生命當中,曾經有一次供養辟支佛。供養一位聖人。你叁種福業的成熟,使令你今生成就魔王。

  

我思維,我過去行菩薩道的時候,這叁千大千世界的土地,沒有一個土地不是我舍生命的地方。我那個血可以說遍滿了叁千大千世界,沒有一塊土地不是我流血的地方。魔王說你講我有福報,我自己知道,我有神通的。你說我蓋了一間寺廟,受持八關齋戒,供養辟支佛,你講這個我相信。但是你說你過去修那麼多的菩薩道,誰相信呢?誰能證明呢?這個時候地上的天神從地湧出,我們都能夠證明的。這時太子用手按大地,他說如果我所說的話是真實的話,大地應該要六種震動。這個時候果然大地六種震動,魔兵魔將就驚怖離開。所以說佛陀對魔王的辦法,不是說你來跟我打戰,我跟你拼了。不是。他是怎麼回事呢?製以智力。用智慧的力量,使令魔王跟眷屬降服。

  

第叁個是講成就佛道。「得微妙法,成最正覺。」太子把軟硬二賊調伏以後,他就正式入禅定,思維緣起,在緣起當中,證得諸法的空性,成就最圓滿的正等正覺。這是講到太子成道的因緣。

  

智者大師上天臺山時,在天臺山打坐,他也是有遇到魔境。遇到魔境他處理的辦法也是一樣,他安心空寂。觀一切法空,魔兵魔賊自然而退。如果你要懈怠,可能還不會有魔王的出現,魔王是不容易出現的,大部分都是鬼神,但是你要精進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問題,鬼神世界他那種鬥爭,勝負的心很強,還要跟你比個高下。【楞嚴經】強調一個觀念,「內魔不生,外魔不起。」世間上的事情是感應道交的,你內心當中對于魔所現的,不管是歡喜的境界,恐怖的境界,你能夠不迷、不取、不動,不要有攀緣心,魔是不能破壞你的。一個人要著魔,你自己要檢討,你至少要負一半的責任,雖然魔來幹擾你,你自己的攀緣心,自己要負一半責任。所以說我們修行人遇到任何的境界,一定是要安心空寂,不隨妄轉,這個事很重要。

  

有些人容易見到鬼,有些人就不容易,爲什麼呢?因爲你心中經常想著鬼這件事情,這個地方有鬼,那個地方有鬼,你就容易跟他感應道交。就像我們念佛一樣,「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經常去憶念佛陀,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降魔,修行要緊善知識莫向外求。一個修行人內心當中一天到晚想東想西,我想要有神通,我想要見到什麼,見到什麼,你遲早出狀況的。我們修行內心一定是向內,向內安住。

  

七:轉*輪相。『經雲:「釋梵祈請,請轉*輪。以佛遊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光明普照無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種震動。總攝魔界,動魔宮殿,衆魔懾怖,莫不歸伏。掴裂邪網,消滅諸見。散諸塵勞,壞諸欲塹。嚴護法城,開闡法門。洗濯垢汙,顯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國分衛,獲諸豐膳。貯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現欣笑。以諸法藥,救療叁苦。顯現道意,無量功德。受菩薩記,成等正覺。」』

  

我們分成叁段來說明,第一段是說明佛陀說法的因緣,從釋梵祈請,到請轉*輪。說法的因緣。第二段:以佛遊步,佛吼而吼。到一切世界六種震動,這地方是講說法的內容。第叁段、總攝魔界,動魔宮殿,到最後成等正覺。這個地方是贊歎說法的利益。

  

第一段、「釋梵祈請,請轉*輪」當太子在菩提垓垭的菩提樹下金剛座,思維緣起,成就佛道以後。在最初的叁七日是完全在一個自受用的境界。自受用諸法真實相,常樂我淨的涅槃的功德。在叁七日以後,這個時候才有釋梵祈請。釋就是釋提桓因。梵是大梵天王。來到人間,請佛陀從涅槃當中出來,爲這些苦惱的衆生轉*輪。

  

這當中講到佛陀在成道以後,他不主動的說法,必須有釋梵的祈請?

  

因爲要尊重法的緣故。假設佛陀在衆生沒有祈請的時候就出來說法,這樣衆生是不能生起恭敬心。沒有恭敬心的情況之下,這個法門在衆生心中不能成就利益,所以必須有這樣的程序。就是必須等待釋提桓因、大梵天王的祈請,佛陀才會從禅定中出來,弘揚正法。這是因爲尊重法的緣故,使令衆生生恭敬心的緣故。以下是說明說法的內容,佛陀講的法是什麼內容呢?

  

總標。「以佛遊步,佛吼而吼。」以佛遊步,是說明佛陀的身業,身業弘法。佛陀莊嚴的四威儀。行住坐臥威儀,使令衆生生起歡喜心、恭敬心。譬如說,舍利弗尊者,他本來是外道,他看到馬勝比丘的莊嚴,才皈依佛法的。所以佛陀弘揚佛法,第一個就是身業,以佛遊步。

  

第二個、口業。佛吼而吼。口業就是用音聲。吼比喻佛陀音聲當中所表達的義理,就像獅子吼,獅子一吼,百獸匍伏。比喻佛陀所宣說的真理,外道一聽到以後,百獸自然就消散,能夠破除外道的邪見。佛吼而吼。贊歎口業的弘法。這個地方是講到佛陀說法的兩個內容,一個是身業的威儀弘法。第二個是口業的弘法。以下是說明法的內容。這當中有八個譬喻。

  

「扣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

  

我們根據慧遠大師的【無量壽經的義疏】,慧遠大師的意思,這八個譬喻,分成兩段。前面的一段是聞、思、修、證,四種智慧。聞慧、思慧、修慧、證慧。下面一段是說明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辭無礙智、樂說無礙智。

  

第一段扣法鼓。這段是以鼓的音聲來形容我們所成就聞的智慧。譬如說,我們學習佛法,了解到有無量的生命。而整個生命的快樂跟痛苦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自然而有,完全是我們的業力所成就的。由善業引生可樂的果報,由惡業的因緣引生不可樂果報。我們剛開始來到這個世間,什麼都不懂,內心當中總認爲生命只是個偶然。我在這個人世間出生,是個偶然。生命的本質是沒有理由的,也沒有軌則的。我們剛知道生命有軌則以後,知道我只要起一個惡法,殺盜淫妄的惡法,或者兩舌绮語妄語的惡口,乃至于意業貪瞋癡,表示惡法的出現,就會引生我來生痛苦果報。雖然痛苦還沒有出現,但是這種痛苦的能力,種子的功能已經成就了。我們剛開始聽到這樣觀念的時候,這樣的理解,叫做聞慧。聞慧本身的力量並不足以去調伏煩惱。我們可能遇到惡因緣,還是會去造惡業。但是聞慧有一個好處,它能夠引生慚愧心。就是說這個人了解因果,你不了解因果,兩個人都去造罪業,有什麼差別呢?不了解因果的人造罪業是盡情的造罪業,內心是無障礙的。了解因果的人,他也控製不了他的習氣,他也造罪業。但是他內心當中有慚愧心,就像一個人開車,他踩了煞車。踩了煞車,車子沒停下來還是撞上去,但是他踩了煞車,總是有一種阻礙的力量,造罪的力量減輕了。聞慧可以引生我們的慚愧心。「鼓」有一種警覺的功能,使我們在生命當中得到警覺,原來生命是有軌則的,生命的運轉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是由業力的因緣來決定我們的生命。「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我們從完全無知當中聽到鼓聲,得到警戒,比喻聞慧。

  

第二個吹法螺。這個螺的聲音,是綿延不斷,相續的。比喻我們的思慧。我們把這樣的觀念,在寂靜當中一次一次的思維,生命是相續的,在相續當中,我們下輩子會成就尊貴的果報,或者會到痛苦卑賤的果報,這個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偶然出現的,是由我們今生的業力。這樣的道理,經過你一次一次的思維以後,你內心的理性就加強,你煩惱的感性就慢慢的薄弱。思慧就有調伏煩惱的力量,就像螺,螺的聲音不像鼓那麼短暫,法在你心中的力量是綿延不斷,相續不絕的,你對于法的憶持更加的深入、更加的持久。由螺的音聲譬喻智慧在你心中,已經由前面的聞慧,轉成有力量的思慧。

  

第叁個執法劍。思慧本身還是個散亂的階段,雖然能夠調伏煩惱,但是不能斷除,一定要到修慧。修慧就是智慧有禅定的攝持。修慧能在我們高深的禅定當中斷除我們的煩惱,所以就叫劍。劍有斷除煩惱的功能。

  

證慧建法幢,你心中的真理就像幢一樣,堅定的豎下來。從此以後不再用你的知見來看這個世間,不用凡夫的知見。你看人世間,完全是用道理來觀察這個世間,用真理的理論來觀察世間。這叫聞、思、修、證。

  

《佛法修學概要 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