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修学概要 二▪P2

  ..续本文上一页净观,使令魔女,看到自己内身的不净。我外面化妆的花枝招展,但是我内身里面,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看到身体里面一堆白骨,里面掺杂很多的脓血屎尿,心肝脾肺肾,种种不净物。这四个魔女看到自己身体的不净以后,就呕吐,然后惭愧而退。退走了。魔王又采取第二波的行动,率领官属。魔王第一次采取的是一种软贼,软贼不行就用硬的,就派了很多魔兵魔将。魔兵魔将就带了很多的刀剑来到太子的金刚座前,命令太子说,你赶快离开座位。太子就告诉魔王说,你今生魔王的福报,有三个善业。第一个、你以前做人的时候盖了一间寺庙。第二个、你曾经在某一生当中很认真的受持八关斋戒,第三个、在你过去生命当中,曾经有一次供养辟支佛。供养一位圣人。你三种福业的成熟,使令你今生成就魔王。

  

我思维,我过去行菩萨道的时候,这三千大千世界的土地,没有一个土地不是我舍生命的地方。我那个血可以说遍满了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块土地不是我流血的地方。魔王说你讲我有福报,我自己知道,我有神通的。你说我盖了一间寺庙,受持八关斋戒,供养辟支佛,你讲这个我相信。但是你说你过去修那么多的菩萨道,谁相信呢?谁能证明呢?这个时候地上的天神从地涌出,我们都能够证明的。这时太子用手按大地,他说如果我所说的话是真实的话,大地应该要六种震动。这个时候果然大地六种震动,魔兵魔将就惊怖离开。所以说佛陀对魔王的办法,不是说你来跟我打战,我跟你拼了。不是。他是怎么回事呢?制以智力。用智慧的力量,使令魔王跟眷属降服。

  

第三个是讲成就佛道。「得微妙法,成最正觉。」太子把软硬二贼调伏以后,他就正式入禅定,思维缘起,在缘起当中,证得诸法的空性,成就最圆满的正等正觉。这是讲到太子成道的因缘。

  

智者大师上天台山时,在天台山打坐,他也是有遇到魔境。遇到魔境他处理的办法也是一样,他安心空寂。观一切法空,魔兵魔贼自然而退。如果你要懈怠,可能还不会有魔王的出现,魔王是不容易出现的,大部分都是鬼神,但是你要精进的时候,就会有一些问题,鬼神世界他那种斗争,胜负的心很强,还要跟你比个高下。【楞严经】强调一个观念,「内魔不生,外魔不起。」世间上的事情是感应道交的,你内心当中对于魔所现的,不管是欢喜的境界,恐怖的境界,你能够不迷、不取、不动,不要有攀缘心,魔是不能破坏你的。一个人要着魔,你自己要检讨,你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虽然魔来干扰你,你自己的攀缘心,自己要负一半责任。所以说我们修行人遇到任何的境界,一定是要安心空寂,不随妄转,这个事很重要。

  

有些人容易见到鬼,有些人就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你心中经常想着鬼这件事情,这个地方有鬼,那个地方有鬼,你就容易跟他感应道交。就像我们念佛一样,「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经常去忆念佛陀,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降魔,修行要紧善知识莫向外求。一个修行人内心当中一天到晚想东想西,我想要有神通,我想要见到什么,见到什么,你迟早出状况的。我们修行内心一定是向内,向内安住。

  

七:转*轮相。『经云:「释梵祈请,请转*轮。以佛游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光明普照无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堑。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国分卫,获诸丰膳。贮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现欣笑。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显现道意,无量功德。受菩萨记,成等正觉。」』

  

我们分成三段来说明,第一段是说明佛陀说法的因缘,从释梵祈请,到请转*轮。说法的因缘。第二段:以佛游步,佛吼而吼。到一切世界六种震动,这地方是讲说法的内容。第三段、总摄魔界,动魔宫殿,到最后成等正觉。这个地方是赞叹说法的利益。

  

第一段、「释梵祈请,请转*轮」当太子在菩提垓垭的菩提树下金刚座,思维缘起,成就佛道以后。在最初的三七日是完全在一个自受用的境界。自受用诸法真实相,常乐我净的涅槃的功德。在三七日以后,这个时候才有释梵祈请。释就是释提桓因。梵是大梵天王。来到人间,请佛陀从涅槃当中出来,为这些苦恼的众生转*轮。

  

这当中讲到佛陀在成道以后,他不主动的说法,必须有释梵的祈请?

  

因为要尊重法的缘故。假设佛陀在众生没有祈请的时候就出来说法,这样众生是不能生起恭敬心。没有恭敬心的情况之下,这个法门在众生心中不能成就利益,所以必须有这样的程序。就是必须等待释提桓因、大梵天王的祈请,佛陀才会从禅定中出来,弘扬正法。这是因为尊重法的缘故,使令众生生恭敬心的缘故。以下是说明说法的内容,佛陀讲的法是什么内容呢?

  

总标。「以佛游步,佛吼而吼。」以佛游步,是说明佛陀的身业,身业弘法。佛陀庄严的四威仪。行住坐卧威仪,使令众生生起欢喜心、恭敬心。譬如说,舍利弗尊者,他本来是外道,他看到马胜比丘的庄严,才皈依佛法的。所以佛陀弘扬佛法,第一个就是身业,以佛游步。

  

第二个、口业。佛吼而吼。口业就是用音声。吼比喻佛陀音声当中所表达的义理,就像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匍伏。比喻佛陀所宣说的真理,外道一听到以后,百兽自然就消散,能够破除外道的邪见。佛吼而吼。赞叹口业的弘法。这个地方是讲到佛陀说法的两个内容,一个是身业的威仪弘法。第二个是口业的弘法。以下是说明法的内容。这当中有八个譬喻。

  

「扣法鼓,吹法螺,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

  

我们根据慧远大师的【无量寿经的义疏】,慧远大师的意思,这八个譬喻,分成两段。前面的一段是闻、思、修、证,四种智慧。闻慧、思慧、修慧、证慧。下面一段是说明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

  

第一段扣法鼓。这段是以鼓的音声来形容我们所成就闻的智慧。譬如说,我们学习佛法,了解到有无量的生命。而整个生命的快乐跟痛苦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自然而有,完全是我们的业力所成就的。由善业引生可乐的果报,由恶业的因缘引生不可乐果报。我们刚开始来到这个世间,什么都不懂,内心当中总认为生命只是个偶然。我在这个人世间出生,是个偶然。生命的本质是没有理由的,也没有轨则的。我们刚知道生命有轨则以后,知道我只要起一个恶法,杀盗淫妄的恶法,或者两舌绮语妄语的恶口,乃至于意业贪瞋痴,表示恶法的出现,就会引生我来生痛苦果报。虽然痛苦还没有出现,但是这种痛苦的能力,种子的功能已经成就了。我们刚开始听到这样观念的时候,这样的理解,叫做闻慧。闻慧本身的力量并不足以去调伏烦恼。我们可能遇到恶因缘,还是会去造恶业。但是闻慧有一个好处,它能够引生惭愧心。就是说这个人了解因果,你不了解因果,两个人都去造罪业,有什么差别呢?不了解因果的人造罪业是尽情的造罪业,内心是无障碍的。了解因果的人,他也控制不了他的习气,他也造罪业。但是他内心当中有惭愧心,就像一个人开车,他踩了煞车。踩了煞车,车子没停下来还是撞上去,但是他踩了煞车,总是有一种阻碍的力量,造罪的力量减轻了。闻慧可以引生我们的惭愧心。「鼓」有一种警觉的功能,使我们在生命当中得到警觉,原来生命是有轨则的,生命的运转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是由业力的因缘来决定我们的生命。「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我们从完全无知当中听到鼓声,得到警戒,比喻闻慧。

  

第二个吹法螺。这个螺的声音,是绵延不断,相续的。比喻我们的思慧。我们把这样的观念,在寂静当中一次一次的思维,生命是相续的,在相续当中,我们下辈子会成就尊贵的果报,或者会到痛苦卑贱的果报,这个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偶然出现的,是由我们今生的业力。这样的道理,经过你一次一次的思维以后,你内心的理性就加强,你烦恼的感性就慢慢的薄弱。思慧就有调伏烦恼的力量,就像螺,螺的声音不像鼓那么短暂,法在你心中的力量是绵延不断,相续不绝的,你对于法的忆持更加的深入、更加的持久。由螺的音声譬喻智慧在你心中,已经由前面的闻慧,转成有力量的思慧。

  

第三个执法剑。思慧本身还是个散乱的阶段,虽然能够调伏烦恼,但是不能断除,一定要到修慧。修慧就是智慧有禅定的摄持。修慧能在我们高深的禅定当中断除我们的烦恼,所以就叫剑。剑有断除烦恼的功能。

  

证慧建法幢,你心中的真理就像幢一样,坚定的竖下来。从此以后不再用你的知见来看这个世间,不用凡夫的知见。你看人世间,完全是用道理来观察这个世间,用真理的理论来观察世间。这叫闻、思、修、证。

  

《佛法修学概要 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