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學概要 一▪P4

  ..續本文上一頁,因爲有彌勒菩薩說法,所以是淨土。極樂世界不同,極樂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你到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八功德水去遊泳、喝水,或者在宮殿裏面住,看看宮殿的美妙,聽聽聲音,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因爲極樂世界的六塵,它不是衆生的業力所感,它是阿彌陀佛的清淨法身所變現的,這是不同的地方。國土的莊嚴有差別,一個是純淨土,一個是穢土,這個地方有差別。

  

其次,就往生的因緣來說,智者大師說,你要到兜率天去,不是散亂心能去的,深入正定,行衆叁昧,方能往生,起碼要有未到地定,不是散亂心能夠去的,兜率天要有未到地定。淨土法門,它不是。因爲淨土法門,它有彌陀第十八願,彌陀願力的攝持。「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有彌陀本願的攝持。你看十方國土,沒有一個地方說,你到我這個地方來,我教主來接你,沒有這回事情。你要來,憑本事自己過來,十方國土都是這樣子。你去藥師佛國土,東方有阿閦(chù)鞞(pí)佛,須彌相佛,無量無邊的佛世界,清淨莊嚴的世界,你一定自己去,只有彌陀淨土的彌陀第十八願特別,他來到我們凡夫的世界帶我們去。所以善導大師贊歎第十八願是願王,根本的願王在這個地方。如果彌陀沒有這個願,彌陀淨土不能叁根普被。所以這個地方講往生的因緣也有差別,就是有沒有來接引這件事有差別。所以說兜率天的淨土雖然弘揚一時,但是沒有我們中國彌陀淨土那麼的深廣。第一個是國土的莊嚴有差別。第二個往生的因緣有差別。

  

經雲:處兜率天,弘宣正法。釋迦牟尼佛,他也遵循賢劫千佛的軌則,在兜率天等待因緣,在那個地方爲天人說法。

  

舍彼天宮,降神母胎。等因緣成熟了,就舍棄天宮,降神母胎。坐六牙白象,在摩耶夫人睡覺的時候,降神母胎。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時候是乘六牙白象。【大智度論】解釋這件事,六牙白象在印度是有的,六牙白象是象王,這種象是個寶。他作象的時候,無所畏懼,這種象。不管他大他小,他作象的時候,他往前沖,敵人的毒箭射他,他全身中滿了箭,他無所謂,他絕對不會倒的。這個白象只有射傷他,不會倒的。一定要等到戰爭結束了,他才會倒地死亡。戰爭沒有結束,六牙白象他不會倒下去,而且他不會退後的。心力不可思議。這個白象的心力不可思議。這是比喻一位菩薩來到衆生的世界,行六波羅蜜的時候,雖然衆生苦惱的世界要障礙他,不能障礙的。比喻菩薩行,菩薩道無所畏懼,就像六牙白象一樣。好像普賢菩薩就是乘六牙白象。釋迦牟尼佛他處兜率天的時候,來到母胎也是乘六牙白象。所以有的寺廟,你看菩薩乘六牙白象,不一定是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不一定。有的是供奉釋迦牟尼佛當來下生那個時候,也可能供養彌勒菩薩,當來下生彌勒菩薩,因爲叁世諸佛來降神母胎,都是乘六牙白象的。表達佛陀來到衆生的世界,度衆生是無所畏懼的。這個是講到入胎相。

  

二、出生相。處胎當然是十個月的處胎。

  

佛出生的時間在公元前六百二十叁年,根據南傳上座部。公元前六百二十叁年。我們現在是公元二千年,加起來是二千六百二十叁年,這國際所公定。我們中國佛教是叁千零多年,但是根據國際南傳、藏傳,他們公定是以這個爲主,以公元前六百二十叁年,佛陀滅度已經二千六百二十叁年爲主。臺灣是3030年,當然考據的東西都是有差別的。這個地方是根據南傳,一般國際上公認的是這個年度。

  

他出生的地點是在中印度迦毗羅衛國,那個時候摩耶夫人正在一個花園,岚毗尼園散步,她在散步的當中,看到一棵很大的樹叫無憂大樹。無憂樹有一棵花,她用手去摘花的時候,從右脅而生。如雲如霧,從右脅生。

  

這是出生的地點,在花園當中出生。經典上是這樣講,如雲如霧。古德的意思,佛陀的色身是特別的尊貴。所以他必須從右脅生。

  

他姓釋迦名悉達多,他的種性是釋迦。名悉達多,爲什麼叫悉達多呢?悉達多翻作中文叫吉祥。因爲佛陀出世的時候很多吉祥的瑞相。

  

『經雲:「從右生,現行七步。光明顯耀,普照十方,無量佛土,六種震動。舉聲自稱,吾當于世,爲無上尊。釋梵奉侍,天人歸仰。」』

  

佛陀出生的情況,前面說過是從右脅生,如雲如霧,就出生了。

  

「現行七步」,有兩件事出現,第一個、光明顯耀,普照十方。有光明相,佛陀的智慧有光明相。第二個、無量佛土,六種震動。震動相。光明是顯現生善,震動顯現破惡。佛陀的出世對衆生有生善破惡的功德。

  

他也講話,佛陀說,「舉聲自稱」。佛陀爲自己授記,「吾當于世,爲無上尊。」我來這個世間的目的,我不是來幹什麼,我是來這個地方成就無上佛道的。「釋梵奉侍,天人歸仰。」當然我們凡夫的眼睛什麼都不知道,天人就不同。天人有他心通,他跟有福德的人一接觸,他就知道這個人不可思議。他雖然不知道這個人是佛,他知道這個人是大功德的境界,諸天是知道的。所以釋迦牟尼佛的出世,釋提桓因、大梵天,都來奉侍,拿著寶蓋奉侍。諸天在虛空當中,歌頌贊歎佛陀的功德。天人對善惡非常清楚的,崇重賢善,輕拒暴惡。他跟我們人不同,我們人有時候不講道理的,你好是你的事,我不一定要贊歎你。但諸天不同,諸天對于善惡非常清楚,諸天還是有道德的,他只是不能斷除無明而已。諸天只要一跟你接觸,你要是善的,他一定恭敬你,不必你跟他講什麼。他看到你內心當中很邪惡,你跟他講什麼,沒用,他一定呵責你。所以諸天善惡清楚,道理分明。所以佛陀的出世,招感釋提桓因跟大梵天的奉侍,天人歸仰。看得出佛陀大功德的境界。

  

叁、童子相。『經雲:「示現算計,文藝射禦。博綜道術,貫練群籍。」』佛陀在小時候,他也是接受教育。印度當時的算數,程度很高。九十六種外道有一個數論派,專門研究算數的。印度的數學在全世界,是文化最高的,所以他也學算數,文學、技術、乃至于各式各樣的武術他都學習,這講到世間的文武。以下講印度的道家博綜道術,貫練群籍。對這些印度九十六種外道的學問,也是博學。「綜」是融通。印度這些修學的方法。而且能夠貫通義理,熟練他的文字。這些經典,「貫」貫通義理。「練」熟悉文字。佛陀一開始也是接觸世間的學問,世間的道術。

  

四、納妻相。『經雲:「遊于後園,講武試藝。現處宮中,色味之間。」』這個地方講佛陀納妻。當中有一段因緣。佛陀出世的時候,淨飯王就召集了五百個仙人,爲太子看相。印度蔔卦的技術很興盛,把山中五百個仙人召集起來爲太子看相。五百個仙人看完以後,就作一個共同的結論。說:這個小孩子不得了,具足叁十二相。在這叁十二相當中,表示這個人在家決定是轉輪聖王,統理整個印度。如果他出家,一定能夠成就無上佛道。淨飯王就說:「你看得出來,他到底會在家,會出家呢?」「這個我們看不來,這個太微細了。」「誰能夠看得出來呢?」五百仙人說:「山中還有一個更高明的人,阿私陀仙人。但是他平常不出現的,我們看不到他的。」「看不到他怎麼辦呢?」他說:「我們如果有問題要問他,我們五百個仙人共同憶念他的名號,他就出現了。」這個人可能不是色界,無色界人,平常沒有身相的。

  

五百仙人就憶念阿私陀仙人的名號。阿私陀就出現。出現以後,國王說:「請您老人家,爲我兒子看看相。看他到底會在家,還是出家。」阿私陀仙人一看以後,痛哭流涕。他說:太子決定要出家的。說:「怎麼知道呢?」他說:轉輪聖王有叁十二相,但是沒有八十種好。你看太子他每一個相,長的恰到好處。一一相具足八十種好,這是不共于轉輪聖王的地方,你看眉毛,他叁十二相,但是每一相當中又特別的精妙。他決定出家的,而且他決定要成就佛道的。「你爲什麼要哭呢?」他說:「我今生已經一百二十歲了,我的壽命也沒有多久了,我不能等待佛陀的出世,蒙佛陀的說法,宣說真理來開發我的智慧,我爲我自己感到悲傷。」所以我看到這段故事,不容易。阿私陀仙人生在佛的時代,要見佛一面都不容易。「佛在世時我沈淪,今得人身佛滅度;忏悔自身多業障,不見佛陀金色身。」我們一個人在生命當中能不能見佛,這跟佛陀沒關系。我們自己跟佛陀結的緣不夠深,忏悔自身多業障。阿私陀仙人看了就很悲傷,好不容易有佛陀的出世,太陽的光明出現,但是我要死亡。這樣子的預言,就讓淨飯王一個警惕。

  

淨飯王是個世間人,希望佛陀能夠繼承王位,把我迦毗羅衛國發揚光大,能夠統領四印度的,作轉輪聖王才好。因此淨飯王就蓋了四個宮殿,春夏秋冬。春天住這宮殿,夏天住這個宮殿,冬天;秋天。希望能用舒適的環境來引誘太子使令他不出家,乃至于在太子十七歲的時候,就爲太子納妻。

  

「遊于後園,講武試藝。」就是要比武,爲什麼要比武?因爲當時淨飯王看到隔壁國家,有一個國王叫持杖的一個女兒叫耶輸陀羅。…

《佛法修學概要 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