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法要》講記(淨界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兒子是來要你的命的,他帶著嗔心而來的。頻婆娑羅王聽到這件事以後,凡夫都是有顛倒無明,保護自我的私心,就叫仆人從樓上,閣樓的地方,把阿奢世從閣樓摔下去。阿奢世王因爲善業福報力強,沒有死掉,就斷一個指頭,就叫阿奢世,阿奢世翻成中文叫斷指,他的指頭被摔斷了。但是,頻婆娑羅王看這個人掉下來不死,這個人恐怕不是普通人,不敢再傷害他了,就勉強把他扶養了。扶養到頻婆娑羅王晚年的時候,這個提婆達多他有企圖心,想要聯合阿奢世王來得到名利,他就把他父親小時候傷害他的事情告訴阿奢世王。阿奢世王知道他小時候被他父親摔過,就起嗔心,就把頻婆娑羅王關起來。結果,活活把頻婆娑羅王餓死——殺父。自己篡位。篡位以後,他自己做國王,也沒做幾年,到後來,他全身長滿了毒瘡——花報。殺父是逆罪。後來他的兄弟耆婆尊者代他跟佛陀忏悔。

  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今天,當然我們有些人說,哎呀,我修什麼法門特別玄妙,你修這個淨土法門好像是很簡單。我們今天都撇開這種別人的認同,你認爲好也好、不好也好,我們今天來很務實地面對我們的來生。就是說,假設我們今天在叁界裏面繼續得果報,你就很可能會面臨退轉的問題。什麼叫退轉?就是你現在的心情是這個心情,你這個心情是你今生的因緣而成就的這個心情,你來生的時候就不是這個心情。你現在的心情充滿了道心,想要在生命當中創造善業,斷除惡業,有一種向道之心。但是你來生得到大福報的時候,你就不是現在這個心情了。就是我們內心當中,心隨境轉,你在不同的環境就有不同的思想。這就是爲什麼我們今天多生多劫在叁界當中打滾,我們還是這樣的一個相貌,就是我們今天的功德不能夠把它累積起來,我們一直受著環境的影響。

  所以說,當我們對來生充滿了不確定,所謂的不確定就是譬如空中的羽毛隨風飄蕩。其實,我看有些人,有些人求增上生,提倡人間佛教。當然,今天我們身爲佛弟子,我們對于所有的抉擇都加以尊重。但是,我們必須提醒大家,我們今天做出抉擇,你必須要全面地思考。我發覺有些人把來生講得太過美好,粉飾太平。就是來生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他都沒有講,他就告訴你來生會更好。其實,我們阿賴耶識當中還有很多的罪業沒有表現出來。你要去碰觸它的話不得了。當然,如果你今天看到了來生的各種可能性,你還是選擇來生繼續做人,我贊歎你!這是你的抉擇。但是,你如果不幸,你的思想被誤導,你看到的只是來生的光明面,有某一部分你沒有看到,而做出錯誤的判斷,那你就應該想一想。因爲這件事情生死事大,不是開玩笑的。你每一次的錯誤抉擇,你這一期生命就會帶給你很多很多的痛苦,那就是不是所謂的後悔就能夠彌補的。

  所以,我們今天應該先不要說誰好誰壞,我們很心平氣和地面對來生的時候,在止觀當中,我們強調我不想把希望寄托來生了,來生充滿了不確定,我今生就要成就。就像蕅益大師說的,惑業未斷猶坯器,經雨則化棄前功。由此力修念佛行,決欲現生出樊籠。假設你有這種志向:來生誰也靠不住,我們能夠把握的就是今生的生命,那麼這個時候,你把生命的解脫規劃在今生的時候,這個至直捷,你今生能夠成就的因素就很重要了。直接了當地解脫生死的,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是非常好的選擇,就是你今生能夠作主的。

  好,那麼再看第二段。又于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假設我們今天已經規劃好來生爲菩提道求生淨土,到淨土成就無生法忍、成就不退轉、然後乘願再來回入娑婆。假設你的生命是這樣子規劃,那麼你要注意什麼問題呢?你有志于求生淨土,這裏有個觀念你要清楚。我們能夠到淨土去,不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是佛力加被!印光大師說,你不仰仗佛力,阿羅漢都不能到十萬億佛土去。阿羅漢的神通只有一個叁千大千世界。我們這個地方到淨土是十萬億個叁千大千世界。所以說,我們要去淨土,不是說你持戒多莊嚴,也不是你福報多大,你要想盡任何方法和彌陀感應道交。當然這個感應道交也不是你自己想出一個方法,要必須有經典的傳承。那麼,我們想要跟彌陀的佛力感應道交而蒙佛接引往生淨土,在所有的淨土的經論當中,有叁個方法:觀想,觀像,持名。這叁個當中,哪一個最好呢?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我們希望在這叁種跟彌陀感應道交的方法當中,我們希望它具足兩個特色:第一個它下手很簡易,第二個它成功率最高。那麼這樣子,執持名號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個成功率高的意思是說,是約臨命終的。大家修過淨土會知道,感應道交不是約平時的,是約臨終而說的。這個地方臨終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當然平常身體健康,心平氣和,在佛堂當中,你可以觀想、觀像,做這麼複雜的止觀。但是,你臨命終的時候,是在加護病房,你可能身體插滿了管子,所以,你的內心是內憂外患:你的色身的病痛、四大的不調,不斷地幹擾你;你內心當中要離開你的眷屬、離開你的財富、離開你一生當中花很多精神體力去經營今生的所有的事情,你都要離開,你內心當中也是充滿了矛盾。所以,在內憂外患當中,你執持名號是最好的選擇,因爲它簡易而穩當。所以,前面的是規劃來生求生淨土。那麼求生淨土就必須跟彌陀感應道交了。在所有的感應道交當中,持名一法是至直捷、至穩當的。

  所以蕅益大師做個總結:是故《淨土叁經》,並行于世,但是古德的智慧,在叁經當中,獨以《阿彌陀經》列爲整個僧衆、佛弟子的晚課。主要就是因爲這個執持名號的法門,它是普被叁根,上至文殊普賢,下至五逆十惡,淺者見淺,深者見深。它是攝事理以無遺,它有它的事修,也有它的理觀,一句佛號也是有它所謂的宗教二門,這個法門的確不可思議。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今天從一個止觀的角度選擇了淨土,選擇了佛號。這個地方是說,我們流轉叁界中,何處是依附?在佛法上說,我們今天佛弟子修學佛法,譬如貧人求寶。就是我們內心當中是一貧如洗,沒有福德智慧的珍寶,所以叁寶是我們的皈依處。那麼,在所有叁寶當中,你必須抓住其中的一個重點,因爲我們的精神體力有限。哪一個是你真實的皈依處?這個地方你必須抓住了。在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當然所有的法寶我們都必須要修學,但是從次第上來說,阿彌陀佛的聖號,依止佛號的力量而求生淨土,這個佛號應該是你最重要的法寶、最重要的皈依處了。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神廟。這個神廟在當時的印度,是很多很多人信奉的一個神廟,因爲那個神很感應的。當然這個神給衆生很多的恩惠,衆生也就報答這個神,就做出很多的供養。這個神廟的負責人就把這些供養就雕塑了一個黃金做的頭。這個神的頭是黃金做的,身體是木雕的,來供大家禮拜。有一天晚上,有一個盜賊跑到神廟裏面,拿刀子要盜取神廟的頭,因爲它是黃金做的。結果呢,到第二天的時候,信徒來參加共修的時候,一看,哎呀,這個神的頭被砍掉了。這件事情就很嚴重了。這件事情知道以後,信徒一傳十,十傳百,所有的信徒就跑到神廟來看這個頭被砍掉的神。大家就議論紛紛。有人就說,這個神有大威德,我以前祈禱什麼事情啊,有求必應。這個盜賊是不能把這個神的頭砍掉的,不可能。那麼既然他把它的頭砍掉,表示說盜賊在盜神廟的頭的時候,這個神可能不在,它有事外出了。大家說沒錯,你講的這樣是沒錯。那麼,大家在做出這樣的結論的時候,這個神就講話了,就附在管理員身上講話了,說:不對,他昨天砍我頭的時候,我在的。那麼信徒說,那你老人家在的時候,怎麼頭砍的調呢?這個神就說,他本來砍兩次都砍不掉,這個刀子砍下去,锵锵砍不掉。我的福德力的支持,他根本不可能砍掉。但這個盜賊在砍這個神廟頭的時候,砍兩次砍不掉,就緊張,緊張的時候,就稱一聲:南無佛。那麼他在念南無佛。他本來沒有功德,但是他念南無佛的時候,我的心感到恐怖,畏懼。一個人恐怖的時候,他的心就有隙縫了。你看一個人會著魔,你看到鬼神,你一恐怖,它才會進來,它才有辦法入侵。這個天神一驚怖的時候,這個頭就被,咔,砍掉了。這件事情發生以後,外道就說:稱念佛名,諸天驚怖。一個盜賊他一念的真誠心來稱“南無佛”,連天神都驚怖。看這個樣子,我們應該皈依佛陀了。因爲這樣子,很多人就皈依佛陀。

  這個地方是說,我們在生命當中有十種生命,有佛法界,有菩薩法界,阿羅漢法界,乃至于人法界。這些法界有一個界線。正常情況我們衆生是不能夠跟佛接觸的。但是,佛陀的慈悲,他想把他的功德輸送給我們,我們跟佛之間必須有一個橋梁,這個橋梁就是佛號了。所以,蕅益大師說,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所以名號也不可思議。所以,我們今天在念佛的時候,你要知道一個觀念,就是你所念的佛號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這點非常重要。你說你修本尊相應法,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麼,誰代表阿彌陀佛呢?阿彌陀佛在十萬億佛土之外呢。當然你可以說,我觀想,我假借經文的義理,隨文入觀。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你把文字理解以後,創製一個阿彌陀佛的身相。诶,這就是你的皈依境。也是好。你也可以觀像。你買一個你歡喜的相貌來觀察,也是可以。但是如果你是持名的話,你是自己創造一個佛號的聲音,這個聲音就代表阿彌陀佛的功德。總之,身爲淨土法門,你一定要把彌陀的功德現前,然後你進入的彌陀的功德。這叫感應道交。一個能感,一個能應。阿彌陀佛的大悲心是能應,我…

《《念佛法要》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