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臨終關懷(淨界法師)▪P4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保持一個正念,但是要注意因地。比如有人在誦經,有人在念佛,我們就要盡量小聲一點。過去在臺灣,忏公師父他也提醒修行者,就是在打佛七啊,不要隨便帶小孩子去打佛七。因爲打佛七是一個加行,他那個心念經過他佛號不斷的意念,他可能會在這個佛七當中創造一個清淨的正念。結果這個小孩子吵鬧,在他整個栽培的過程當中破壞,這種過失是沒辦法彌補的。比如說我掉了十萬塊,這個錢是外在的東西,但是他成就一個正念,這是他無量劫的一個解脫的因緣,他以後不一定有這個因緣。所以諸位要知道,當有人在聽經或者是修行的時候,你一定要注意你的動作,因爲這個都是在生命當中,對生命有重大扭轉因緣的一種功德。他可能因爲這次的聽經,或者這次的共修,而産生一個很大的力量,解脫的力量。那麼在整個熏習的醞釀過程當中,如果因爲我們的出聲音而破壞了,那糟糕,那這個過失我們實在是扛不起。所以,第一個,我們盡量要去成就別人的正念。

  第二個,預爲眷屬,示其利害。如果你要能夠安全一點,你要跟你的親屬、子女講清楚,臨命終的時候,絕對要做好一些正確的臨終關懷,我們後面會說明,一定要事前的交待。我們臺灣有一種情況,就是先寫下遺囑,然後請律師來作證,我臨命終以後,我要交給哪一個人來處理,其他的人都不准過問,哈,其他的人都不准過問。那麼這個東西你可以事先做安排,因爲這個畢竟是生死大事。

  俾各知所重在神識得所,不在世情場面好看,庶可無虞矣!就是說,我們今天面臨這個臨命終的人,重點在于神識得所,我們的重點在于他的神識是不是能夠往生善處,能夠成就一個往生的功德,而不在于他表面上的好看,當然這個是一個最重要的重點。就是說,我們平常的用功,有一個斷惡修善、注意自己的業力,一方面培養自己的正念;但是臨命終的人他不可能再造業了,就是說,面臨一個在加護病房或一個臨命終的人,他根本什麼業都不能做了,那麼這個時候引導他生起善念是很重要的。因爲他的心中有罪業、有善業,那麼你如果能夠在這個時候,善巧方便來引導他的善念,就會把他的善業引導出來。

  臨終的一個關鍵點,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們應該如何引導一個臨命終的人,生起一個清淨的善念。它的方法我們下一堂課再說,休息十分鍾。

  

  第二卷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五面,甲二、如何做好臨終關懷。

  

我們上一堂課講到,影響我們來生的果報有兩個因素:第一個是隨業往生,第二個是隨念往生。站在一個臨命終的角度,他已經不可能再造作業力了,所以他能夠做的就是生起正念。當然他自己要生起正念會有困難,因爲一般人在一生當中,他栽培了善念,他也栽培了惡念。所以身爲一個在旁邊的親屬來幫助他,把他的善念引導起來,這就是我們該做的工作。所以臨終的助念就是幫助臨命終的人,使令他生起正念。這就是我們該做的工作。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看印光大師的一段開示,這當中會有詳細的說明。我們先把它念一遍:

  

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愈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方,並爲助念俾病者由此已死,即生淨土,其爲利益,何能名焉。今列叁要,以爲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言叁要者,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第叁,切忌搬動哭泣,以防誤事。果能依此叁法以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增長淨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

  

好,我們看第六面,第六面當中有叁段,第一段是先做一個總說。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愈者,那麼就是說,假設我們有父母兄弟,或者是親戚朋友,當然生了病,如果能夠治,在醫藥能夠做的範圍,我們應該都不要放棄。但是,假設他的病已經超越了醫學的範圍,這個時候你就要做好心理准備。因爲你醫學上只是延長他的生命而已,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這個時候一定要趕快送回家裏,因爲家庭對于一個人來說是最爲安全、最安穩的地方。所以臨終關懷最好是送回家裏面做是最好的,而且要交待醫生絕對不能急救,也不能打嗎啡。因爲打嗎啡以後啊,他就昏睡過去。昏睡過去,你跟他講什麼話,他完全不知道,他就不能夠生起正念來引導善業。他昏睡過去呢,那就完全是隨業流轉了,他不能夠用心念來引導善業,不可能!就看他的業力了。所以一個臨命終人絕對不能夠急救,因爲你這個急救,用這個電擊啊,對他産生一種傷痛,很容易引生他的嗔心。因爲我們凡夫的衆生,我們的心念跟我們的色身是和合在一起的,色身有痛苦,你的心念也容易有痛苦,因爲我們對色身産生執取。所以,假設這個人已經是重病而且是沒有辦法治好了,我們一定要面對現實,趕快把他送回來,那麼做一些臨終關懷的工作。所以當這個重病不能痊愈的時候呢,宜發孝順慈悲之心,那麼做兩件事:第一個,勸彼念佛,求生西方;第二個,並爲助念。剛開始你要先做一些開導,做一些心理建設,你要告訴他,這個生命的盡頭即將到來,你要讓他承認死亡不可避免,應該要放下這種苦惱的娑婆世界,應該要求生到淨土去。就是你要在他的心中,透過你的開導,使令他産生一種觀照的力量,他知道他應該要放棄娑婆世界的流轉,應該要求生淨土去,應該先做這樣的開導。第二個,並爲助念。這時候要他憶念阿彌佛陀的聖號!那麼,俾病者由此已死,即生淨土,其爲利益,何能名焉。那麼這樣子呢,這個人這一期果報結束以後,他就不再墮落到生死的流轉,到淨土去啊,那麼能夠成就永遠不退轉乃至于成佛。所以我們今天能夠幫助一個臨命終的人往生淨土,等于幫助一個人成佛的意思是一樣。

  

這個地方我們要做一個解釋。這個臨命終的處理,一般的社會的醫學者跟佛弟子的看法是有所不同的。那麼醫學者他們的一個思考,站在一個醫生的角度,主要就是延長這個病人的壽命,他們的思考是這樣子的。就是說,你是病危就急救,把你救過來乃至于你多活十分鍾也好。那麼醫生他沒有所謂來生的觀念,他不管你來生去哪裏,反正我的工作就是,我醫學能夠做的,不管電擊,不管怎麼樣,我用盡一切方法,讓你增加十秒鍾也好,那麼這個醫學的看法是這樣。當然現在我看到一些醫學報導,現在西方的醫學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這樣子是不對的。那麼佛弟子的看法是不同的。佛弟子認爲死亡不可怕,問題是他來生去哪裏是重點!所以身爲一個佛弟子認爲,你經過急救,讓他多活一個小時,這個沒有意義的。你應該在他生命要結束的時候,如何地開導他,然後去以一種比較清淨的善念來面臨來生,這個是我們所關心的工作,而不是說,讓他延長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因爲死亡遲早要到來。那麼這就是我們在臨終關懷和醫學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所以最好的方式在臺灣呢,一般病危的時候,我們都自己接回來,自己做。這個就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因爲站在醫生的角度,他是不管你來生去哪裏,他的工作就是延長你的壽命,乃至于增加一秒鍾也好。好,這個地方是我們的立足點的不同,我們重視的是來生,而不是今生能夠多活幾天。

  

那麼再看第二段:今列叁要,以爲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那麼印光大師的慈悲呢,列出了《臨終叁要》,來使令我們能夠做爲往生的一個處理的根據。那麼雖然這個話講得很平常,鄙俚就是平常,沒有什麼深妙的道理,但是它的理論都是根據佛經而出,遇到臨終的因緣都可以來實踐。那麼這是所謂的《臨終叁要》,這個是印光大師很重要的開示:第一個,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個,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第叁個,切忌搬動哭泣以防誤事。

  

那麼我們遇到臨命終人,第一個就是開導安慰。一般的臨命終的人,除非是大修行人,他經常保持正念,所以他臨終也就保持正念,他根本就沒有障礙,開不開導對他沒有什麼影響;但是正常的凡夫,特別是居士,到臨命終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心有千千結,特別是那一種突然死亡的。就是你這個人已經生病生很久了,有心理准備了;那麼你如果遇到這種突然間意外死亡的人,他根本沒有死亡的准備,他平常沒有念死無常,那麼這個時候他心中的障礙就很大了,他內心的那個心不甘、情不願的,那個執著啊,就會障礙他的善念。這種人即使他一生當中積集多大的善業,那個善業都不能起現行,因爲那個執著太重。所以第一件事情先破障、開導。那麼當然開導有兩個主題,開導一個臨命終的人有兩點:第一個,有所破壞,先破惡;然後有所建設。一開始先告訴他,就是所謂的死亡,並不是生命的毀滅,就是你應該要面臨一個來生,就像一個人脫掉一件舊的衣服,換上新的衣服,讓他不要對死亡産生恐懼。而且一定要讓他放下娑婆世界一切的人事的因緣,這些都是如夢如幻,你根本帶不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臨終關懷(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