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淨界法師)▪P63

  ..續本文上一頁」的這種勝妙五塵,也可以說是名號的功德、一個持名的功德之所莊嚴。這當中佛跟衆生之間的一種感應道交,是建立在什麼觀念呢?就是在「自性功德」。我們這一念苦惱的心,跟彌陀那一念大悲的心,從本性上來觀察,是清淨本然、是平等不二的。所以說,這段經文我們也可以這樣解釋:極樂國土的勝妙五塵,是由彌陀的本願功德力、由名號功德力,乃至自性功德力,叁種的功德力之所莊嚴,可以這樣講的。所以這個地方「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啓信」,啓什麼信呢?就是相信極樂國土的依正二報,是由叁種功德力之所成就,就是要你相信這件事情,這段經文的整個大綱就是「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啓信」,就是要相信是叁種功德力之所莊嚴。

   己二、約耳根聲塵明受用二

  前面是廣泛的約五根五塵,這個地方佛陀單單把聲塵這個部分,講得更詳細一點,把這一部分再講得再詳細一點。爲什麼佛陀在經典上,會把極樂世界的聲塵講得更詳細呢?這當中有一個理由,我們看蕅益大師的注解:

  ┌以此方耳根最利┐其實極樂攝法界機─五塵一一圓妙

  │  ├

  └故別就法音廣明┘,出生一切法門也。

  因爲所謂的說法一定要應機,那釋迦牟尼佛今天說法的對象,是針對娑婆世界的衆生。娑婆世界的衆生的六根當中,「耳根最利」。這耳根最利,印光大師大師他提出二個情況:第一個耳根最容易專注。就是我們要培養我們的專注力,用眼睛看也可以,用舌頭去嘗味道,你專心去接觸、去取這個味道的生相也可以,善取所緣境的相貌。但是在六根當中,耳根最容易專注。其次,它最養神,它不耗神,它專注的過程當中,耳根去取所緣境,它最養神,換句話說它有相續力。它有專注力、有相續力。所以這個地方說明了,娑婆世界的六根當中,耳根最利。所以佛陀就特「別就」著它的「法音」,來「廣明」極樂世界莊嚴的情況。但事「實」上,「極樂」世界是普遍「攝」整個「法界」的根「機」。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是「五塵一一圓妙」,在五塵當中,又能夠「出生一切」的「法門」。我們在娑婆世界修行有障礙,這障礙就永遠是障礙,誰也不能爲我們解開。在極樂世界,你修行有障礙,沒關系,不要急,你走出戶外聽聽音樂,唉呀!這個障礙解開了。你到八功德水去喝個水,這個障礙就解開了。就是說極樂世界的聲音、極樂世界的味道,乃至極樂世界所接觸的這種感覺,它每一個塵都能演說無量的法門,它是普遍「攝」受「法界」的根「機」。你適合聽音樂來破這個障礙,你就聽到音樂;你這個時候適合喝水來破障礙,這跟觸塵有關的,那你就是觸塵來爲你說法:這極樂世界它是五塵說法的。因爲就著我們娑婆世界,我們歡喜栽培聖道,我們都是聽佛的音聲,娑婆世界是「文以載道」,佛陀無量無邊的聖道,是攝持在聲音當中,「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十個字的聲音的曲折,這表現的聲音當中,就有聖道的功德在裏面,佛陀是用聲音來表現聖道。所以我們習慣這樣的方式,佛陀在介紹極樂世界的時候,就特別把色塵的這一部分,講得詳細,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壬初鳥音法利

  ┌辛初化有情聲┤

  │  └壬二征釋略顯

  ┌庚初別明┤

  │  └辛二化無情聲

  ○又二┤

  └庚二總結

  今初

  約「耳根聲塵明受用」:先「別明」,再「總結」。「別明」當中又分二科:「初、化有情聲;二、化無情聲」。先講有情所發動的聲音,這個地方特別指的是鳥類;第二個再講無情所發動的聲音。有情的聲音當中又分二科:「初、鳥音法利;二、征釋略顯。」「今初」,先看「鳥音法利」:

  庚一、別明二

   辛一、化有情聲二

  壬一、鳥音法利

  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衆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衆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前段的經文,蓮池大師說:是在強調供佛的一個修福,這個福德資糧在成佛之道也是很重要。你要能成就你正報的莊嚴,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依報的國土莊嚴,沒有福報還不行的。阿羅漢就是不修福,所以就得一個偏真涅槃,雖然內心當中寂靜,但是沒有依正莊嚴。所以在這個菩薩道當中,修福是很重要的。前面一段「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偏重在修福;這一段的經文是偏重在聞法的修慧,修習智慧的情況。修習智慧的這段經文,我們分二科:第一科先說明「鳥音」,就是鳥所發動的音聲,鳥音。就是「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乃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到這裏是講「鳥音」。以下「其土衆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是「法利」,就是聽到這個聲音所得到的佛法利益,是講到得到的利益。這個地方是第二段,我們先看第一段。「複次舍利弗」,佛陀又招呼了一聲「舍利弗」,又說出了極樂世界的一種情況,他說「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佛陀又說在極樂世界還有一種殊勝的情況。什麼情況呢?說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這個「奇妙」,蓮池大師解釋這個「奇」,什麼是「奇」呢?「形殊衆鳥謂之奇」,這極樂世界的鳥,外表的形狀,「殊」很特殊,跟其它的鳥不同,「形殊衆鳥謂之奇」,形狀特別的美妙叫「奇」,稀有難得,形殊衆鳥。什麼是「妙」呢?「音能說法謂之妙」。極樂世界的鳥,它發動的聲音,它能夠攝持很多的法門,這件事情是微妙不可思議,「音能說法」,它的聲音能夠說法,這件事情叫做妙。「形殊衆鳥謂之奇,音能說法謂之妙」,這個鳥就有這麼一個境界。這個鳥還不是一種,「雜色」,就是種類很多,很多種類的鳥。這以下就舉出六個做代表,舉「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做代表。關于這一點,我們看蕅祖的注解:

  釋鳥音

  鳥所發動的音聲。

  ┌種種奇妙雜色─言多且美也,下略出六種。

  說這個鳥的種類很多,而且形狀很美,所以叫做「奇妙雜色」。六種當中,「白鶴、孔雀、鹦鹉」這個大家容易明白,就不講了。看「舍利」:

  │

  │┌舍利─舊雲鹙鹭,琦禅師雲是春莺,或然。

  這個「鹙鹭」是一種老鷹,鷹的一種。「琦禅師雲是」一種「春莺,或」者是對的,或者是「春莺」。

  ┼┼迦陵頻伽─此雲妙音,未出殼時,音超衆鳥

  「迦陵頻伽」翻成中文叫「妙音」,因爲它的聲音特的美妙。怎麼說呢?它乃至還在蛋「殼」當中,它就能從蛋殼當中發動出一種音聲,「超」越所有的「鳥」。所以經典當中,我們經常是用「迦陵頻伽」的聲音來贊歎佛陀得音聲,因爲它的聲音特別的美妙,「妙音」。

  ││    ├

  │└共  命─一身兩頭,識別報同─┘

  「共命」,這共命之鳥是很特別的,「一身兩頭,識別報同」。這種鳥它一個身體二只腳,但是他有二個頭,它身體的脖子當中分出二個頭。「識別報同」,它是二個不同的心識,二個不同的生命體住在同一個果報,這種鳥的情形很妙的。

  比如說釋迦牟尼佛有一次跟提婆達多二個一起做共命之鳥,二個人就一個人一個心識,一個人一個頭。釋迦牟尼佛(迦喽嗏頭)這個頭特別精進,經常保持覺醒;提婆達多(優波迦喽嗏頭)這個頭好樂睡眠,經常睡覺。這麼一天,這個共命之鳥就飛到一棵香草的樹上(名摩頭迦,其樹華落),很多水果。這時候因爲提婆達多鳥在睡覺,釋迦牟尼佛就把香草全部吃光了。吃光了以後,提婆達多鳥一醒過來:诶,你怎麼把這些香草都吃光呢?釋迦牟尼佛就解釋說:我看你在睡覺,不好意思打擾你,反正我吃飽了,你也吃飽了,我替你吃一樣的啦。(诃──)提婆達多非常不高興說:你講這些話是非常不對的,你故意把這個好東西吃光了,我一定要給你一點教訓。這一天,提婆達多鳥就故意飛到有毒草的地方,就以瞋恨心吃這個毒果,要把釋迦牟尼佛鳥給毒死。一吃下去,二個都毒死了。所以說,它是同樣的果報體,但是住了二個不同的心識,一個是善良的心識、一個是邪惡的心識。就是二個不同的心識,共同的攝持一個果報體,所以這個鳥是很妙。這共命之鳥,二個神識,一個果報體。

  ││    ├

  ││  ──此二種西域雪山等處有之┘

  ││

  ││  ──皆寄此間愛賞者,言其似而已

  這「二種」在「西域雪山等處有之」,這中國就沒有,在印度的喜馬拉雅山,才有這種「迦陵頻伽、共命之鳥」,這是非常稀有難得的。「皆寄此間愛賞者,言其似而已。」一般人就是歡喜鳥,在介紹動物的書上說:所有動物當中,顔色最美的、音聲最好聽的,所有動物當中是鳥類。鳥類的種類,它的顔色變化最多、音聲也特別美妙。所以釋迦牟尼佛慈悲,特別把極樂世界的鳥類提出來說明,就是因爲我們娑婆世界愛鳥的人很多,所以就特別講出這種情況。「晝夜六時,出和雅音」:

  └六時出音─則知淨土不以鳥棲爲夜,良以蓮華托生之

  身,本無昏睡,不假夜臥也。

  極樂世界它沒有白天、晚上;娑婆世界的晚上,這個鳥就棲息在樹上不活動了,白天再出來覓食。極樂世界的鳥沒有所謂的棲息,所以經常演出柔和合的音聲。因爲是蓮華托生之身,我們的意生身沒有睡覺的情況。看這個意思,極樂世界有吃飯「飯食經行」,但是沒有睡覺,這是很特別的。一般的果報體,你要吃飯,就一定要有睡眠,這個業報身。就是你要消化,消化營養一定要假藉睡眠。說你這個人在娑婆世界,你有吃飯沒有睡覺,無有是處,不可能。在《瑜伽師地論》上說:你只要要吃飯,就一定要睡覺。但極樂世界的果報體,他吃飯,但是他不睡覺,不用睡覺,這個意生身的情況特別。這個地講「出和雅音」。這種音聲,「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這個「演暢」就是演說。「五根、五力、…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