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淨界法師)▪P7

  ..續本文上一頁─無 相┐不得已強名

  └─要之┤  ├┤  ├

  └即一切法┘└即故─無不相┘「實相」

  簡單的說,這個諸法實相、我們現前一念心性,它的體性是離一切相的,它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離一切相」。但是它的作用,它是「即一切法」。你動了一個念頭,它就有十法界的依正諸法,循業發現。「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所以說,我們爲了要形容這種「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的這種心性,形容這樣的一種狀態,所以我們應該安立一個假名,這個就是實相,這是假名安立的,或者講真如、實相、或者一真法界,都可以。這一段是籠總的把我們一念心性的體性跟作用說出來,所以講「性量無相」,這種相貌的本質是離一切名言的,這種「即空、即假、即中」是離名言的,叫做「無相」。這一段是總標,總標體性跟作用;第二段就是約體性來發揮,我們這一念即空的體性來發揮。我先念一遍:

  明性體圓成

  ┌非寂

  ┌┤

  │└非照

  ┌實相之體┤

  │  │  ┌寂而恒照

  │  └而複┤

  │  └照而恒寂

  │

  │  ┌照而寂─強名常寂光土

  │┌─┤

  ││ └寂而照─強名清淨法身

  ││

  ││ ┌照寂─強名法身

  │├又┤

  ││ └寂照─強名報身

  ├┤

  ││ ┌性德寂照─名法身

  │├又┤

  ││ └修德照寂─名報身

  ││

  ││ ┌修德照寂─名受用身

  │└又┤

  │  └修德寂照─名應化身

  │

  │ ┌寂照不二┐

  │ │  │

  │ ├身土不二┤

  └又┤  ├無非「實相」

  ├性修不二┤

  │  │

  └真應不二┘

  「實相」的自「體」,先看它的體性。它是「非寂、非照」,它不是決定的寂滅,也不是決定的覺照;但是它可以又是「寂」而「恒照,照而恒寂」,它不是單一的寂,也不是單一的照,而是寂中有照,照中有寂。這個事情是這樣子的:我們這一念「即空、即假、即中」這個空性的清淨本性,它的相貌,天臺宗講出二個相貌。第一個「寂」,它是一個寂滅的狀態,這個寂滅就是我空、法空的境界叫做「寂」;那第二個它有「照」的功能,它有靈靈覺覺的明了功能叫做「照」,就這二個。就是我們這一念心性的自體是「寂而恒照,照而恒寂」,這一段是把我們的體性標出來。

  第二段,講依體起用。在這個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當中,有各式各樣的因緣,就有各式各樣的差別相貌出現。如果講「照而寂」(佛法的這個名相,都是偏重在下面那一句話),就是照而寂,如果我們強調這個「寂」的功能,就顯現「常寂光淨土」,這個「土」有不動義、有不變義。「寂而照」,如果強調這個「照」的功能,那就是「清淨法身」了。這個「身」是約正報,「身」比較有隨緣的意思。這個是講到有所偏重,它就有各式各樣的差別。「又照寂強名法身,寂照強名報身。」這個「寂」的功能強,就偏向于「法身」,法身也是有不變義,叁世諸佛的法身是相同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報身,阿彌陀佛的報身,釋迦牟尼佛的功德報身,就各式各樣的差別,這個「照」就有隨緣義。「性德照寂名法身,修德寂照名報身。」約「性、修」來說,性德就是偏重在法身,修德偏重在報身,這個容易明白。因爲這個法身是本具的,你不管修不修都是有的;這個報身你不修還是沒有的,要有六波羅蜜的修德,這個報身才能出現。「修德寂照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應化身。」約修德來說,又有差別了。如果偏重在「寂」這一面呢,就是「受用身」,這個受用身就是報身,報身又名受用身,唯識叫做受用身,天臺叫做報身。我們修行的功德偏重在「照」這一方面是「應化身」,那千百億應化身,「應以何身得度,而現何身而爲說法」。他在這個娑婆的應化身,是丈六比丘相,到其他國土可能更高大,相貌又不同。所以這個「修德」,如果偏重在「照」隨緣這一部分,就是千百億應化身。這一段都是在講我們這一念「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體性。當它依體起用的時候,是無差成差,因爲寂跟照的差別有所偏重,所以就有各式各樣叁身、四土的出現,這是講這個觀念。

  那第叁段就是攝用歸體了。當我們把這樣的差別攝用歸體的時候,「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應不二,無非實相。」當我們把這樣的隨緣差別會歸到體性的時候,那就是現前一念「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這個無差別的心性,這個是攝用歸體,差即無差。

  看這一段的意思,蕅益大師所要強調的觀念是在第叁段,就是「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應不二」的這個現前一念,這個「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一個心體。這個觀念對修淨土法門的人來說,還是蠻重要的。這個觀念是說:我們修習淨土法門的人,看到極樂世界種種的功德莊嚴,會有好樂心。看到正報的莊嚴、依報的莊嚴,我們也想要去受用這樣的依正二報。當然我們會開始修行,用信、願、持名這叁種資糧,來熏習我們內心;但是如果我們內心當中的體性沒有具足這種功德,你再怎麼修行都不能出現。舉一個例子來說,這個因果的相應,說:你用沙要煮成飯,那是不可能的。這個沙你用火去燒,只能夠說是熱沙,不能說把這個沙煮成飯。爲什麼呢?「沙非飯本。」這個沙不是飯的因緣,你怎麼煮,它頂多是個熱沙。你要煮飯,要用米去煮。雖說這個米要轉成飯,它須經過這個電鍋的熱量,但是它主要的還是米是飯的因緣,它是一個親因緣,就是米有可能會做成飯,這個飯才會出現。如果這個米根本就不可能做飯,你再怎麼煮,它也不可能變成飯。這個意思是說什麼道理呢?說:我們現前一念打妄想的心,我們內心當中有很多很多煩惱、很多很多的業障,變現很多老病死的果報,那是從因緣上;從作用上,那是無差成差,各式各樣因緣的熏習,才有我們現在這樣的境界。但是當我們攝用歸體的時候,那是心、佛、衆生叁無差別的。就是我們這一念靈靈覺覺,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體性,跟阿彌陀佛的體性是無差別的,這是我們成就淨土的主要因素,叫自性功德力。所以蕅益大師他到了經文的時候,會解釋「極樂世界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舍利弗」,「極樂世界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說這個極樂世界的功德是怎麼成就呢?是怎麼會有這些七寶池、八功德水呢?就叁力不可思議。第一個,你的自性功德力,你的內心當中那一念靈靈覺覺的本性,本來具足這種功德──自性功德力,這是親因緣;然後你念阿彌陀佛名號,名號功德力不可思議;還有彌陀本願的加持,佛力不可思議。心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佛力不可思議,叁力所成。天臺宗有一個叫「體真止」,就是我們剛開始修這個從假入空觀,觀我們這一念心,它的觀心法門,觀現前一念,「緣生無性,當體即空」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的內心當中安住在這個空性,把心中這些名言、戲論都停下來。這個時候,你那靈靈覺覺的佛性,就會有少分的相應。我們如果有這種體真止的經驗,我們能夠肯定「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這句話,能夠肯定。就是你把心中的名言、戲論都停下來,攝用歸體的時候,我們會發覺:我們跟佛陀的心,不像你過去所想的距離那麼遙遠。所以說當我們攝用歸體的時候,那是一種不二的境界,這是蕅益大師所要說的一個道理,就是自性功德力,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這是約體性來說。這一段是偏重在這個「體」。以下第叁段是偏重在作用,看蕅祖的《要解》:

  明性具遍作二

   承前啓後

  ┌不  二

  實相┤

  └亦無不二

   正顯

  ┌作依┐

  ┌───┤  ├┐

  │  └作正┘│

  │  │

  │  ┌作法┐│

  ├───┤  ├┤

  │  └作報┘│

  │  │

  │  ┌作自┐│

  ├───┤  ├┤

  │  └作他┘│

  │  │

  │  ┌能說┐│

  │  ┌┤  ├┤

  │  │└所說┘│

  │  │  │

  │  │┌能度┐│

  │  ├┤  ├┤

  │  │└所度┘│

  是故舉體┤  │  ├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  │┌能信┐│

  │  ├┤  ├┤

  │  │└所信┘│

  │  │  │

  │  │┌能願┐│

  └乃至┼┤  ├┤

  │└所願┘│

  │  │

  │┌能持┐│

  ├┤  ├┤

  │└所持┘│

  │  │

  │┌能生┐│

  ├┤  ├┤

  │└所生┘│

  │  │

  │┌能贊┐│

  └┤  ├┘

  └所贊┘

  這段文就非常重要,這個觀念如果我們不明白,你這個佛號在心中操作,那你就是處處障礙了。這個道理你若明白,這個佛號在你心中操作,那是入不可思議境啊、入不可思議境。我解釋一下,我先消文,再說它的道理。是「實相無二」,當我們攝用歸體的時候,這個體性是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那是無差別的境界。但是隨順染淨的因緣,就有很多的差別了,就作用上來說,「亦無不二」,就是很多很多的差別,有十法界的差別。這個是約現前一念心性的體用。約它的作用來說,現前一念心性它約著作用呢,約著我們染淨的不同,「舉體作依、作正」,現出各人的依報、正報,每一個人各式各樣依報的國土、正報的身心,現出「法、報」二身。當然法報二身是約佛陀,佛陀的法身、報身。或者「作自、作他」,你自己的身心世界、他人的身心世界,乃至于現前一念心性。因爲每一尊佛的願力不同,有「能說、所說」,有能說的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阿彌陀佛,這個二尊佛都是依止清淨的法身。但是因爲願力的不同,就有各式各樣的因緣。「能度、所度」,有能度的佛陀、所度的衆生。「能信、所信」,能信的我們這一念心,所信的一個淨土法門。「能願、所願」,能願的是欣厭之心(欣求的欣,厭離的厭),所願的是極樂世界。「能持、所持」,能持的是…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