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梁皇寶忏 慈悲道場▪P3

  ..續本文上一頁就是“你口業汙染”、“嘴巴不健康,有病!”你即忙跑去口腔科急疹,全是誤會因果了。的確,我們平常很少關心自身“身、語、意”行爲方面的“衛生”狀況。

   佛陀說,無始以來,我們由于貪嗔癡等煩惱的活動下,身口意作了許多不該作的事,讓這個原本清淨的心被惡業種子所蒙蔽,以至今日,心已成爲儲汙納垢的集散場。垃圾運進運出,忙碌非常。心如明鏡,假如,其心能像鏡子一般可以讓我們看到的話,我們會嚇一大跳,心已被貪嗔癡等折騰得塵垢飛揚,面貌全非了。《華嚴經》中形容,如果我們的惡業有形相的話,那麼“盡虛空界”也容納不下。要想除垢清白,必須忏悔,洗去心靈上的汙垢,洗掉被汙染的人格,如“百年垢衣,一日而瀚,可得鮮淨。”(《大集經》)就像一件“百年垢衣”,這樣臭不可聞的髒衣服,經過清洗漂白,可得幹淨。如果,一件衣服穿上後從來不洗,積年累月不洗,成了“百年垢衣”,那上面一定是汙垢重重,臭不可當,面目全非。心靈也一樣,受惡業汙染,而不及時清理掃除,任由不斷累積,就會成爲罪惡恐怖基地。

   佛經告訴我們,有兩類人修學佛法有成就。一類是如法修行,從不犯錯,當然,這是大根大利者,不是一般人所能辦到;另一類是偶有犯錯,但能悔過自新。人生路上,犯點錯誤,雖然不好,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犯錯,可怕的是自己知錯而沒有勇氣認錯,更可怕的還以錯爲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不可能不犯錯誤,犯了錯誤,就要認錯改正,忏悔得清淨,改正後就是好同志。《增一阿含經•馬血天子品》中說,“人作極惡行,悔過轉微薄,日悔無懈怠,罪根永已撥。”罪根撥除了,人生苦惱也就解決了,佛道也就成功了。

   古時行者,若遇逆緣,也被教令修忏。逆境愈多,忏悔功課份量也愈多,終使障礙日減,修行上路,成就道業。也有學人研讀佛典,無法理解經中法義,便至誠禮忏,發露忏悔,終于智慧開發,解深法義。有人犯了罪業,坐立不安,形容焦悴,情緒極度低落,趕緊教令忏悔,忏悔而得清淨。當然,有些罪業是要招受法律製裁,必須通過法律製裁、懲罰而忏悔思過。這也就是現生報,不可不知。現在念念忏悔,就不會有這個罪業了。

   忏悔,讓罪業消融,使心靈淨化,令人格升華。忏悔,創造新的人生,改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諧。切實運用忏悔,樹立忏悔風尚,于己于人于國都有積極意義。我及衆生,若有違犯,誠心忏悔,更不再犯,罪業消滅,斷惡修善,發菩提心,決定成佛。佛,就是人格的完成。

  叁、忏悔的方法

   我們常常告訴青少年,作錯了事,要認錯;作了對不起對方的事,冒犯了對方,要真心誠意地向對方說聲“對不起!”表達歉意,請對方原諒。如果獲得對方原諒,那麼,錯事便可以化解。如果犯了過錯,不但不向對方表達歉意,還一而再地冒犯,那麼,錯事不但沒有得到化解,這個怨恨也就會越結越深。有的罪業,比較嚴重,因此,一次忏悔是不夠,需要兩次叁次的忏悔才得以消除。忏悔時,最好能夠在佛法僧叁寶的加被下,結合身口意,誠心忏悔,效果更好。

   在佛教中,忏悔的方法很多,有《四分律羯磨疏》中提到的“製教忏”和“化教忏”;有《觀普賢菩薩經》中說到的“不謗叁寶,乃至修六念”等五種忏;有《往生禮贊》中所說的:要、略、廣叁種忏,等等。名目雖多,但概括起來,不外乎《金光明經文句記》中所列舉的作法忏、取相忏和無生忏叁種。

   (一)作法忏。依律中作法進行忏悔,如半月布薩、結夏自恣等,這一類忏悔就是作法忏。僧團每半月舉行一次布薩活動,此爲僧伽忏悔舉過會議。在布薩會上,人人在大衆面前反省,通過自我批評與檢舉批評,達到及時忏悔過錯的目的。布薩會議,有一套嚴謹的程序規範。大會要求一定地域內的僧衆都必須參加,因事因病不能參加的人必須委托他人代爲請假,需要忏悔或舉過的事項也可請他申訴。會議中,一般需請一位精熟律法的大德作爲執行主席。大會開始前,執行主席詢問僧衆是否到齊?是否有未受戒的人在場?知道僧衆已經到齊,沒有未受戒的人之後,執行長開始逐條宣讀戒文,大衆專心聆聽,檢查自己這半月來的生活。有犯錯者,當衆忏悔,承認過犯,改過自新。沒有犯錯者則默然不講話。大衆也可以舉發他人過失。執行長在每一章節後也會叁讀詢問大衆有沒有違犯?有,就說話忏悔或舉發。沒有,就“默然故,是事如是持”。默然表示沒有違犯。律中還嚴格規定,什麼樣的過犯,需要向多少人數的僧伽會議忏悔。比如有的過錯需要向十人數的僧伽會議忏悔,有的過錯則需要向二十人數的僧伽會議忏悔,等等。

   (二)取相忏:即取相忏悔的簡稱,謂憑借一種具體的方法,以爲滅罪之忏悔。比如,人們通過禮佛誦經,念佛名號,憶念叁寶功德,乃至摸頂加持等,以至誠身口意參與忏悔,念念罪障消滅。時下非常流行的各種忏法,如《梁皇寶忏》、《水忏》、《大悲忏》等,就是屬于取相忏悔。這些忏法,本是高僧大德爲行者忏悔罪業,掃除修行障礙而編撰。然而,現在大都用于謀利,值得注意。

   忏法,可以一人單獨修忏,也可以大衆一起共忏。由于大衆共忏,場面隆重,氣氛熱烈,有助精進,效果顯著,因此,大衆共同禮忏受到青睐。時下共忏法會盛行,但參加共忏者,有許多對禮忏的規矩不是很了解,以至影響法會神聖性,收益也不大。這裏,順便也談一下共忏的須知事項,讓禮忏法會更莊嚴,忏悔功德更圓滿。

   禮忏注意事項:

   1、選擇清淨處,建立壇場。視條件能力,可供佛像,備香花燈水等,嚴淨壇場,營造神聖氣氛。

   2、參與者沐浴齋戒,穿著整潔衣裳。

   3、進入忏壇,各守靜默絕閑談,威儀禮貌要虔誠,放下雜緣淨叁業,念念求忏罪消亡。

   4、禮忏時,觀想諸佛菩薩就在面前。

   5、依戒德排班,定次序先後,不要相互推扯。

   6、唱頌整齊,優美莊重,字清語明,跪拜如儀。需事先教授。

   7、熟悉忏文,了解忏義。需事前教導,認識忏文,略解忏義。

   8、讀誦之後,而能受持,功德不可思議。

   上面第2點,說到“齋戒”,大家一定就想起吃素。一定又想到素食很好吃,這又是貪了。齋,現在一般被理解爲素食,這是非常往後的事。齋,梵語布薩陀婆,簡稱布薩,意爲忏悔罪過,清淨身心。後來演變爲“過午不食”也稱齋,再後來素食也叫齋。吃素,從慈悲心的方面講很重要,能培養我們的慈悲心,現在還有衛生、健康、環保等因素。從何時起,人們對吃素很重視很認真,可是對于吃素的目的慈悲心爲何物?一無所知,毫不關心。重視吃素,而不講慈悲,這便是典型的本末顛倒。只知吃素重要,卻不知忏罪悔過,清淨身心就是正宗的齋。“我吃素20年了。”可是罵起髒話來臉無愧色,毫無慈悲,身語意業極不清淨。這是真正的吃素,猶如牛羊吃草一般。牛羊也吃素,這不能叫作吃齋。斷惡修善,清淨身心,名曰齋戒。這個範圍包括面非常廣,是我們至少在這幾天要努力的。最基本的基本就是大家這幾天要講好話,起心動念要善,這樣才有利于忏悔。齋戒期間,這些堅持是必須的。

   今天,你來參加一日如法禮忏,則爲一永日功德。七日如法禮忏,則爲七永日功德。你拜半天就逃跑了,就不能稱作“一永日功德”。希望大家堅持參加一天,則“一永日功德”,能堅持七天則“七永日功德”。當然,修持不能妨礙工作和家務,要安排好工作和家務才來禮忏。否則,一邊消業,一邊又增罪業,得不償失。

   忏法,一人修也好,大衆共修也好,按《四分律羯磨疏》中的說法,都應該遵循五項程序。疏中稱作五緣:第一、禮請十方諸佛菩薩;第二、念誦經咒;第叁、自己表白所犯罪名;第四、發願改過,更不再犯;第五、明證教理。這樣,忏悔才有高效。要明了、證悟教理,這個大家今天有沒有達成?第五緣要求是高些,但正因爲這樣,才能有高效應,才能夠徹底拔除罪業。

   (叁)無生忏:也稱無相忏、實相忏。忏者從觀空下手切入,直達諸法空性。如果能夠我法皆空,體證諸法實相,那麼罪業也就不複存在了。一切法,包括罪業在內,都是因緣和合的産物,因緣離散則滅,本身並無實體。罪業也是這樣。再者,罪是因心而生,那麼,心原是生滅無常,本無自性,如是心空罪亦空。古德說:“罪由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心滅罪亡兩皆空,是則名爲真忏悔。”說的就是無生忏。有個人知道“無生忏”後,如獲至寶,萬分開心,馬上去幹壞事,結果被警察給抓了。他對警察說:“罪業本空?你怎麼可以抓我!”警察大哥說:“法律不空!”罪業本空,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問題是你有沒有真正空?你有沒有這個證悟?大家有沒有這個證悟?沒有!那麼,我們還是腳踏實地,老老實實,依作法忏、取相忏求哀忏悔。千萬不要從字眼上理解罪性本空,就可以隨意造罪。一旦惡果來臨,受苦的還是你自己,再孝順的兒女也替代不了你坐牢受罪。黃泉路上不相識,生時愛得死去活來,恩愛幾十年,死了你被捉去下地獄,在黃泉路上碰見你老公,“老公!”老公說:“你是誰呀?”到那年頭,他完全不認識你,他不理不睬,不管不顧,宛如陌生。你傷透了心也沒用。

  四、梁皇寶忏概述(上)

   忏法,主要用來忏悔業障。因爲業障,所以衆生下地獄做餓鬼投胎畜生,輪回六道,受諸苦難。因爲業障,所以感招人生諸多不幸,多有缺陷。又是業障,阻礙修學,障礙菩提,無法解脫。所以,忏法也就自然被用來超度亡靈,消災祈福,滅罪修道,等等。

   《梁皇寶忏》共十卷,分四十個主題,全文包括字數標點符號在內有六…

《梁皇寶忏 慈悲道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有錢之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