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P3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你口业污染”、“嘴巴不健康,有病!”你即忙跑去口腔科急疹,全是误会因果了。的确,我们平常很少关心自身“身、语、意”行为方面的“卫生”状况。

   佛陀说,无始以来,我们由于贪嗔痴等烦恼的活动下,身口意作了许多不该作的事,让这个原本清净的心被恶业种子所蒙蔽,以至今日,心已成为储污纳垢的集散场。垃圾运进运出,忙碌非常。心如明镜,假如,其心能像镜子一般可以让我们看到的话,我们会吓一大跳,心已被贪嗔痴等折腾得尘垢飞扬,面貌全非了。《华严经》中形容,如果我们的恶业有形相的话,那么“尽虚空界”也容纳不下。要想除垢清白,必须忏悔,洗去心灵上的污垢,洗掉被污染的人格,如“百年垢衣,一日而瀚,可得鲜净。”(《大集经》)就像一件“百年垢衣”,这样臭不可闻的脏衣服,经过清洗漂白,可得干净。如果,一件衣服穿上后从来不洗,积年累月不洗,成了“百年垢衣”,那上面一定是污垢重重,臭不可当,面目全非。心灵也一样,受恶业污染,而不及时清理扫除,任由不断累积,就会成为罪恶恐怖基地。

   佛经告诉我们,有两类人修学佛法有成就。一类是如法修行,从不犯错,当然,这是大根大利者,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到;另一类是偶有犯错,但能悔过自新。人生路上,犯点错误,虽然不好,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犯错,可怕的是自己知错而没有勇气认错,更可怕的还以错为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不可能不犯错误,犯了错误,就要认错改正,忏悔得清净,改正后就是好同志。《增一阿含经•马血天子品》中说,“人作极恶行,悔过转微薄,日悔无懈怠,罪根永已拨。”罪根拨除了,人生苦恼也就解决了,佛道也就成功了。

   古时行者,若遇逆缘,也被教令修忏。逆境愈多,忏悔功课份量也愈多,终使障碍日减,修行上路,成就道业。也有学人研读佛典,无法理解经中法义,便至诚礼忏,发露忏悔,终于智慧开发,解深法义。有人犯了罪业,坐立不安,形容焦悴,情绪极度低落,赶紧教令忏悔,忏悔而得清净。当然,有些罪业是要招受法律制裁,必须通过法律制裁、惩罚而忏悔思过。这也就是现生报,不可不知。现在念念忏悔,就不会有这个罪业了。

   忏悔,让罪业消融,使心灵净化,令人格升华。忏悔,创造新的人生,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切实运用忏悔,树立忏悔风尚,于己于人于国都有积极意义。我及众生,若有违犯,诚心忏悔,更不再犯,罪业消灭,断恶修善,发菩提心,决定成佛。佛,就是人格的完成。

  三、忏悔的方法

   我们常常告诉青少年,作错了事,要认错;作了对不起对方的事,冒犯了对方,要真心诚意地向对方说声“对不起!”表达歉意,请对方原谅。如果获得对方原谅,那么,错事便可以化解。如果犯了过错,不但不向对方表达歉意,还一而再地冒犯,那么,错事不但没有得到化解,这个怨恨也就会越结越深。有的罪业,比较严重,因此,一次忏悔是不够,需要两次三次的忏悔才得以消除。忏悔时,最好能够在佛法僧三宝的加被下,结合身口意,诚心忏悔,效果更好。

   在佛教中,忏悔的方法很多,有《四分律羯磨疏》中提到的“制教忏”和“化教忏”;有《观普贤菩萨经》中说到的“不谤三宝,乃至修六念”等五种忏;有《往生礼赞》中所说的:要、略、广三种忏,等等。名目虽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金光明经文句记》中所列举的作法忏、取相忏和无生忏三种。

   (一)作法忏。依律中作法进行忏悔,如半月布萨、结夏自恣等,这一类忏悔就是作法忏。僧团每半月举行一次布萨活动,此为僧伽忏悔举过会议。在布萨会上,人人在大众面前反省,通过自我批评与检举批评,达到及时忏悔过错的目的。布萨会议,有一套严谨的程序规范。大会要求一定地域内的僧众都必须参加,因事因病不能参加的人必须委托他人代为请假,需要忏悔或举过的事项也可请他申诉。会议中,一般需请一位精熟律法的大德作为执行主席。大会开始前,执行主席询问僧众是否到齐?是否有未受戒的人在场?知道僧众已经到齐,没有未受戒的人之后,执行长开始逐条宣读戒文,大众专心聆听,检查自己这半月来的生活。有犯错者,当众忏悔,承认过犯,改过自新。没有犯错者则默然不讲话。大众也可以举发他人过失。执行长在每一章节后也会三读询问大众有没有违犯?有,就说话忏悔或举发。没有,就“默然故,是事如是持”。默然表示没有违犯。律中还严格规定,什么样的过犯,需要向多少人数的僧伽会议忏悔。比如有的过错需要向十人数的僧伽会议忏悔,有的过错则需要向二十人数的僧伽会议忏悔,等等。

   (二)取相忏:即取相忏悔的简称,谓凭借一种具体的方法,以为灭罪之忏悔。比如,人们通过礼佛诵经,念佛名号,忆念三宝功德,乃至摸顶加持等,以至诚身口意参与忏悔,念念罪障消灭。时下非常流行的各种忏法,如《梁皇宝忏》、《水忏》、《大悲忏》等,就是属于取相忏悔。这些忏法,本是高僧大德为行者忏悔罪业,扫除修行障碍而编撰。然而,现在大都用于谋利,值得注意。

   忏法,可以一人单独修忏,也可以大众一起共忏。由于大众共忏,场面隆重,气氛热烈,有助精进,效果显着,因此,大众共同礼忏受到青睐。时下共忏法会盛行,但参加共忏者,有许多对礼忏的规矩不是很了解,以至影响法会神圣性,收益也不大。这里,顺便也谈一下共忏的须知事项,让礼忏法会更庄严,忏悔功德更圆满。

   礼忏注意事项:

   1、选择清净处,建立坛场。视条件能力,可供佛像,备香花灯水等,严净坛场,营造神圣气氛。

   2、参与者沐浴斋戒,穿着整洁衣裳。

   3、进入忏坛,各守静默绝闲谈,威仪礼貌要虔诚,放下杂缘净三业,念念求忏罪消亡。

   4、礼忏时,观想诸佛菩萨就在面前。

   5、依戒德排班,定次序先后,不要相互推扯。

   6、唱颂整齐,优美庄重,字清语明,跪拜如仪。需事先教授。

   7、熟悉忏文,了解忏义。需事前教导,认识忏文,略解忏义。

   8、读诵之后,而能受持,功德不可思议。

   上面第2点,说到“斋戒”,大家一定就想起吃素。一定又想到素食很好吃,这又是贪了。斋,现在一般被理解为素食,这是非常往后的事。斋,梵语布萨陀婆,简称布萨,意为忏悔罪过,清净身心。后来演变为“过午不食”也称斋,再后来素食也叫斋。吃素,从慈悲心的方面讲很重要,能培养我们的慈悲心,现在还有卫生、健康、环保等因素。从何时起,人们对吃素很重视很认真,可是对于吃素的目的慈悲心为何物?一无所知,毫不关心。重视吃素,而不讲慈悲,这便是典型的本末颠倒。只知吃素重要,却不知忏罪悔过,清净身心就是正宗的斋。“我吃素20年了。”可是骂起脏话来脸无愧色,毫无慈悲,身语意业极不清净。这是真正的吃素,犹如牛羊吃草一般。牛羊也吃素,这不能叫作吃斋。断恶修善,清净身心,名曰斋戒。这个范围包括面非常广,是我们至少在这几天要努力的。最基本的基本就是大家这几天要讲好话,起心动念要善,这样才有利于忏悔。斋戒期间,这些坚持是必须的。

   今天,你来参加一日如法礼忏,则为一永日功德。七日如法礼忏,则为七永日功德。你拜半天就逃跑了,就不能称作“一永日功德”。希望大家坚持参加一天,则“一永日功德”,能坚持七天则“七永日功德”。当然,修持不能妨碍工作和家务,要安排好工作和家务才来礼忏。否则,一边消业,一边又增罪业,得不偿失。

   忏法,一人修也好,大众共修也好,按《四分律羯磨疏》中的说法,都应该遵循五项程序。疏中称作五缘:第一、礼请十方诸佛菩萨;第二、念诵经咒;第三、自己表白所犯罪名;第四、发愿改过,更不再犯;第五、明证教理。这样,忏悔才有高效。要明了、证悟教理,这个大家今天有没有达成?第五缘要求是高些,但正因为这样,才能有高效应,才能够彻底拔除罪业。

   (三)无生忏:也称无相忏、实相忏。忏者从观空下手切入,直达诸法空性。如果能够我法皆空,体证诸法实相,那么罪业也就不复存在了。一切法,包括罪业在内,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因缘离散则灭,本身并无实体。罪业也是这样。再者,罪是因心而生,那么,心原是生灭无常,本无自性,如是心空罪亦空。古德说:“罪由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皆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说的就是无生忏。有个人知道“无生忏”后,如获至宝,万分开心,马上去干坏事,结果被警察给抓了。他对警察说:“罪业本空?你怎么可以抓我!”警察大哥说:“法律不空!”罪业本空,是绝对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你有没有真正空?你有没有这个证悟?大家有没有这个证悟?没有!那么,我们还是脚踏实地,老老实实,依作法忏、取相忏求哀忏悔。千万不要从字眼上理解罪性本空,就可以随意造罪。一旦恶果来临,受苦的还是你自己,再孝顺的儿女也替代不了你坐牢受罪。黄泉路上不相识,生时爱得死去活来,恩爱几十年,死了你被捉去下地狱,在黄泉路上碰见你老公,“老公!”老公说:“你是谁呀?”到那年头,他完全不认识你,他不理不睬,不管不顾,宛如陌生。你伤透了心也没用。

  四、梁皇宝忏概述(上)

   忏法,主要用来忏悔业障。因为业障,所以众生下地狱做饿鬼投胎畜生,轮回六道,受诸苦难。因为业障,所以感招人生诸多不幸,多有缺陷。又是业障,阻碍修学,障碍菩提,无法解脱。所以,忏法也就自然被用来超度亡灵,消灾祈福,灭罪修道,等等。

   《梁皇宝忏》共十卷,分四十个主题,全文包括字数标点符号在内有六…

《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有钱之后……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