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只爲利益衆生而來▪P3

  ..續本文上一頁什麼會心煩意亂呢?氣虛,神不全,被外界的人與事一幹擾,就亂了方寸。身與心任何時候都是一體的,修行不能只修心,不管身體,或者只修身體,不管心。既然是一體的,就要在身心上同時下手,同時轉化它們。

  師:你們學校裏是不是經常有一些靈修課?

  答:有,但主要是南傳佛教,比如斯裏蘭卡那邊的僧人來講,還有藏傳佛教。但是相對來講,基督教的會多一些,佛教的較少。所以,以我們商業的眼光來看,這完全是一個可以開發的市場,因爲佛光山在北美非常興盛,但在歐洲沒有什麼影響。

  師:佛光山已經做成一個品牌了,而且佛光山出去弘法的很少是和尚,一大半是經過培訓的信徒在弘法,這是一個創舉,星雲大師當初敢這樣做是非常了不起的。就像我們東華寺一樣,在我心中,沒有出家人重要,居士不重要,只培養出家人,不培養居士的想法。我也會采取星雲的模式,居士有能力,我也一樣培養他,讓他講法。甚至我未來的計劃是,把修行的場地分成叁個。一個是四衆的,無論在家出家,男衆女衆,只要是初級的,都在同一個地方修。達到中級水平的,才分出家在家,男衆女衆,才分開來修。最高級的又在同一個地方修。如果你認爲男女在一起會擾亂你修煉,你就不要呆在這裏。因爲你將來出去弘法,要面對的也是男女二衆。現在你就沒有定力,將來出去弘法也一樣沒有定力。所以我們東華寺分叁個修煉的地方。

  問:在洛杉矶的西來寺有在家居士講法,他們稱作“檀講師”,每個區域都會有那麼一兩個這樣的檀講師。您有沒有培養居士講經說法,比如開“弘化班”之類的計劃?

  師:有這樣的計劃,甚至將來我的衣缽傳人都不分在家出家,只要你有能力,能達到我心目中的標准,我就把衣缽傳給你,讓你代我出去弘法,替東華寺弘法,替佛祖弘法。我不會像傳統的做法那樣,一定要把衣缽給出家人,不給居士。

  問:講經說法和講開示有什麼區別?

  師:佛教自古以來有這樣一種說法:沒有悟道,沒有自己的東西,就講佛法,講佛經。悟道了,就講自己的東西,講自己修行的心得和領悟的思想,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講“心經”。所以過去法師講法分兩種,一種是講開示,就是講自己修證的心得和感悟,講“心經”。另一種是照本宣科地講佛經。所以佛教裏面有個說法:講經容易,開示難。講開示必須有自己實證的心得。

  問: 如果一個人沒有實證功夫,能真正理解佛經的境界嗎?他講出來的東西是不是有可能誤法?

  師:確實可能會誤,所以一定要實證。佛經本來就是釋迦牟尼佛修道,開悟圓滿以後的心得體會。而我們現在以一個學者的身份,甚至是一個凡夫俗子的心態去猜測、想象、研究一個實證的人的思想作品,根本不可能達到他的本意,只能說可能猜測、揣摩到六七分,甚至七八分,但是最後的兩叁分必須有實證。你是實證的,親率了本地風光的,還是讀人家實證之後所畫的地圖,所描繪的風光介紹,佛法有一個很微妙的鑒別方法,就是靠禅宗的偈子——悟道偈來檢測。悟道偈都是問東答西,說此非彼,它全是對本地風光的直接描繪,超越了地圖和文字,這是禅宗獨有,任何一個宗派都無法比擬和替代的地方。要看一個人是親率了本地風光,還是只是看了地圖和文字介紹,就讓你說一些禅偈。如果你是做研究的,你講的一定是非常優美的文辭,或者聽上去很到位,但行家一聽就知道你這是文字般若。即便文字般若達到了最高境界,與實證功夫相比,還是有一兩分無法達到核心。

  問:如果沒有實證,可不可以給別人講佛法?是不是會誤導他人?

  師:如果文字般若很高,也可以講,不一定會誤導,因爲方向不會錯。就像我常說《六祖壇經》是兩個高人合作的作品。六祖不識字,沒進學堂讀過書,他是實證功夫達到了頂峰。而他的徒弟法海禅師是翰林學士,相當于現在中文系的教授,在語言文字方面已經達到了頂峰,師徒兩個一合作,出了一部空前絕後的著作——《壇經》。大家一讀,哎喲,六祖不識字,竟然可以說出這麼高水平的話來!其實壇經的意思是他的,文字是他徒弟按師父的意思寫的。

  所以過去佛教裏面分禅師和法師,如果禅師遇到法師,就不跟他講法論理,而跟他論功夫。因爲禅師經典研究得少,不懂那些佛學名相。我經常跟和尚說,真冤枉委屈我們和尚了!我們當了一輩子的和尚,讀了無數的佛經,研究了一輩子的佛教,修得好,佛經也講得好,卻沒有學曆也沒有學位。那些大學或研究院裏的專家學者,只是研究了幾部經典,寫了幾篇佛教文章,就成了佛教的研究生、博士後了!

  問:中原的本土佛教應該改革一下,像藏傳佛教就有這樣的職稱。但願您以後能像星雲法師一樣,在全世界弘法。

  師:我這個人一直有一個慣性,就是做什麼事情都從不主動,都是環境條件具備了,大家逼著我,催著我,不得不這樣做了,我才去做,我不會主動去開創。弘法方面,我心裏也有准備,有機會就弘法;沒機會,就活在自我的世界裏面,自娛自樂。

  社會上的人在他們的行業裏面也是摸爬滾打了幾十年,才成爲這個領域的專家。每個專業領域的知識、技能、技巧都有一個規律,沒有七到十年,不能自圓其說,無法達到遊刃有余。只要能堅持七到十年,睜眼閉眼都能在其中遨遊,都能自圓其說。

  問:美國有一本非常有名,非常流行的書,專門講天才,這個作者做過大量的調研,就像您講的一樣,他認爲其實沒有天才,所謂的天才是把十年的時間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只要能做到這樣,就會造就一個非常卓越的人物。他采訪過非常多的傑出人物,他們所投入的時間都是十年。

  師:對,用心一點就七年,懈怠一點就十年。只要能做到,在他的領域裏面,他都能遊刃有余,自圓其說,這個領域的知識別人都問不倒他。一件事做了十年,就是再笨的人,也做得很熟練了。

  問:我相信您以後弘揚佛法肯定能達到您心中期許的層次。但是,假設您向全世界推廣佛法不像您想象的那麼完美,你選擇在東華寺或某個地方獨善其身,過自己的小日子,那麼,您覺得您今生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用我們凡塵的境界來講,是實現了,還是會覺得有遺憾呢?

  師:不會遺憾。

  問:爲什麼呢?

  師:我給自己一個開脫的理由,我曾經努力過,爭取過,當我回憶的時候,我無怨無悔。如果我沒有努力過,沒有爭取過,我回憶的時候,會抱怨自己,會後悔。一旦下定決心要做什麼事,我一定會全力以赴去努力,去爭取,最後不成,我也心安理得。我一貫是用這種方式給自己解脫的。

  問:作爲修行人,以您修證的境界,您已經實現了您生命的最高價值,可以這麼說嗎?

  師:還沒有。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離我心中真正的目標,我現在還沒有開始邁步。就看命裏面有沒有,時代需不需要。如果命裏沒有,時代不需要,我就過自己的小日子。怎麼過我的小日子我都想好了,琴、棋、書、畫、武術是我最大的愛好,就這五項,我這一生都已經做不完,研究不到盡頭了,離開佛教這個圈子,我一樣活得有滋有味,完全可以從此不再涉足這個領域。但是,出家已經二十多年了,當然希望有機會發揮一下。

  問:所謂“衆生”只是一種稱呼,其實衆生並不需要我們度,每個人都是佛性本自具足。這種理念和您剛才講的大菩薩度衆生的願望,是相切合的,還是相違背的呢?

  師:是相契合的。經常有信徒來做我的思想工作,說:“你看你都不出去弘法度衆生,誰誰誰爲叁寶做了多少事情……”我說都是多事,人家活得有滋有味,你告訴他這個世界苦啊,你的這種生活方式苦啊,愚昧無知!人家現在很幸福,你爲什麼一定要驚醒人家的美夢呢?我說佛就是個多事的人,人家吃肉喝酒很自在,你告訴他:“啊呀,吃肉不好啊,吃了以後有罪過呀!”誰看得到,誰知道呢?可是你給人家蠱惑了一番,讓人家接受了你的理論,也的確認識到吃肉不好,會帶來痛苦。然後你再讓人家去尋找虛無缥缈的道,一找,一輩子都找不到盡頭,要麼進不去,進去的,又有幾個出來呢?佛法太浩瀚了!我經常說我是非常幸運的,很快地走進去,又走了出來,不知道是否走到了盡頭。總之我已經走了出來,知道裏面的空間非常浩瀚。不像有的人還沒走進去,或者剛走進去,已經七老八十了,死了,出不來了,也沒機會弘法了。只有極少一部分人,年輕輕的就走進去,又走了出來,所以就有了弘法的機緣,他生命的後半截還很長。

  問:我們爲什麼要弘法呢?弘法是爲了度衆生。但是衆生並不存在,衆生和我們一樣,都是心中所生的幻相,不是嗎?

  師:衆生不需要度,是我們多事。真正悟道的人,絕對不會認爲一個人在喝酒吃肉,沒有學佛修行就是痛苦的;也不會刻意做他的工作,驚醒他的美夢,說你這種生活方式是錯誤的,還有更好的學佛的方式。但是,如果你自己醒悟了,覺得很痛苦,你向他呼喚,他必然幫你,他確實有幫你解脫痛苦,讓你喜悅的靈丹妙藥,可以讓你的生活比過去好千萬倍。這就是佛教與基督教弘法的區別所在。基督教弘法的方式是敲門做人的思想工作,所謂的“送福音上門”。和尚不一樣,甚至不開門,偶爾開個門,還高高地坐在堂上,你進來才跟你講,你不進來,他絕對不會走出去敲你的門,給你送福音。所以,爲什麼佛教裏面說法一定要求,不求不說呢?在一個開悟的人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只要你喜歡,你安心,你的生活方式不需要改變,他也不會去把你吵醒。所以衆生不是佛度的,是衆生需要他度時,他才伸出手。如果不需要,他伸手也沒有用。所以說佛沒有度衆生,是衆生自度。很多人叫我出去弘法。我說你找到我,我就講;你讓我上門去做人家的思想工作,我不幹。這些也只是陪你們玩一玩,一是你們不懂,二是告訴你們,你們也做不到。既然做不到,…

《佛法只爲利益衆生而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萬行法師答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