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供養;前半生雖是福氣低劣之人,但若遇到具相的金剛阿阇黎,並如理地依止供養,諸佛會住于阿阇黎身中,令弟子的福德增長,使資糧速疾圓滿,因而在後半生獲得殊勝成就。
《賬》中說:
“菩薩衆啓問:“如何看上師?”
善逝教導雲:“現爲上師者,
諸佛普頂禮,應作如是念,
爲我等父母。”“雲何作是言?”
善逝複教雲:“金剛薩垛佛,
金剛法威嚴,七王諸成就,
由此不難獲。眼藥神行劍,
土行丸飛遊,隱身及金丹,
令智金剛喜,亦可速獲得,
故至上師前,諸佛普頂禮,
如金剛薩垛,示現上師容,
爲攝化有情,住于平庸身。””是說金剛阿阇黎也是諸佛頂禮之處,供養祈禱他,會速疾獲得共不共成就。
《文殊口授》中說:
“于此合義者,我住彼身中,
受諸行者供,歡喜故自心,
業障得清淨。”是說當弟子如理供養上師時,十方一切佛都會安住于上師的身體中,享受供養。
《秘密成就》中說:“若誰觀待上師和金剛持無二無別,這樣就具備了攝集成就的條件,自然會在今生得到成就”。
“俱修真實義,上師金剛持,
將會獲成就,余雖具真實,
不堪成就器。”是說觀修上師爲金剛持,而虔誠祈禱,則將獲得大手印殊勝成就。若對上師沒有信心,即便精通續部的內容,也得不到成就。
《智慧成就》中說:
“船無執槳者,不能達彼岸;
雖具余盛德,無師漂有際。”是說要想靠船擺渡到河對岸,這時唯觀待船夫,若沒有船夫,自己則束手無策。同樣,要獲得金剛持勝位,則從初入道乃至究竟果位間,都要觀待上師的加持,如果沒有上師的加持,是無法達成所願的。
總之,如攝集續部內容的《上師五十頌》中說:“金剛持親自這樣說,成就是依隨著阿阇黎的。知道這個道理後,願供養一切財物,令上師歡喜。”是說要獲得的大手印殊勝成就,隨逐對于上師的敬信心。如果一位明白理路的人觀察這些內容,會令其不由自主地生起對上師瑜伽的殊勝定解。
例如,常言所謂“煙隨于火而有無”者,是說煙的産生唯依賴于火,如果沒有火,什麼時侯也不會有煙。同樣道理,地道果的一切功德都是唯依對上師的信心而産生,若無信心則無法生起功德。
以分別觀察慧細細推究這些道理,乃至未生起見上師功德的信心,以及隨念恩德的大恭敬心之間,數數思惟,並精進頂禮供養上師佛衆。
戊二、供養上師佛衆的情況者,分叁:己一、頂禮;己二、獻供;己叁、余支作法。
己一、頂禮,分五:庚一、觀上師爲報身並贊歎頂禮;
庚二、觀上師爲化身並贊歎頂禮;
庚叁、觀上師爲法身並贊歎頂禮;
庚四、觀上師爲攝集無余叁寶的體性並贊歎頂禮;
庚五、把十方一切諸佛佛子觀爲上師的化現,向一切應頂禮處頂禮情況
庚一、儀軌中說:
“誰之悲心使我大樂界,乃至叁身勝位刹那賜,
等同摩尼大寶恩師體,金剛持佛蓮足誠頂禮。”
此在許多大成就者的儀軌中爲:
“誰恩刹那際,令獲大樂性,
如寶上師體,金剛持前禮。”
可見本儀軌中的這首偈子,除了遣詞造句間的少許差別外,即是依據此頌而寫的。
在濁世短暫的生命中,要證得雙運位完全依賴上師的恩德。在其他法方面,需要多無數大劫方能修成的勝位,卻可賴上師金剛持的恩德,在濁世須臾短暫的一生中獲得,由此可知上師是無上的供養境。
如《勝樂戒源》中說:
“遍棄一切供,正勤供上師,
師喜則速獲,遍智勝妙慧,
供金剛薩垛,無上行上師,
何不積彼福,何不依難行?”是說由如理供養上師,將迅速獲得俱生大樂智,因此對于佛菩薩的供養,可以擱置一邊,應主要供養上師。龍樹菩薩在《五次第》中也完全是這樣說的。
觀上師如出生一切希欲的如意寶者,如《大印明點》中說:
“若誰施與灌頂,就應把他觀如金剛薩垛,或者龍王,如火焰般顯赫榮光,勝出諸佛,等同如意寶,猶如用各種方法咒術從龍王頂端取走無量摩尼珠,可消滅一切貧困苦厄。”
《五次第》裏《初次第》中說:
“若人墮自須彌頂,雖不願墮亦必墮;
若得師恩利益教,不欲解脫亦解脫。”(如果有人從須彌山頂上掉下來,雖想不向下墮落,也由不得自己;同樣,如果獲得從上師恩德中流露出的利益我們的教言,我們雖不想解脫,也由不得自己)。其中用形象的比喻說明由上師金剛持的恩典可速得解脫。
《第二次第》中說:
“稀有一切空,明淨勝妙智,
由上師恩德,不久當現見。”是說由上師的恩德,當很快顯現大樂光明。
《第叁次第》中說:
“加持我次第,說爲世俗谛,
此由師恩得,非余所能知。
若未能獲得,加持我次第,
于經續諸教,勤勞全無益。
若得加持我,一切佛本性,
即于現生中,成佛定無疑。”[31]是說值遇具相金剛阿阇黎,由彼恩德,即身將獲得金剛身。否則,未如理依止金剛阿阇黎,或未被攝受,任此人幾許學修顯密經典,終不會獲得殊勝成就。
《秘密成就》中一再從各個方面努力證成,即身證得殊勝成就的究竟因——俱生大樂智唯從上師的恩德中産生。
大成就者薩熱哈也說:“如果稍加努力,專注于上師的教言,定會出生俱生大樂智。”
如是等反複說明,俱生大樂智唯觀待上師的恩典方得生起,如果妄想從其它地方找到,那只不過如緣木求魚罷了。
《釋續金剛鬘》中說,五種道次第的每一種扼要唯觀待上師的恩德,若一一引經據典,恐過于繁多,望有智慧者通過參閱這部續典而生起決定解來。
庚二、觀上師爲化身並贊歎頂禮者:
“廣博淵深勝者之智慧,隨機調伏善巧勝方便,
身披袈裟比丘相顯現,正士依怙足下誠頂禮。”
總的說來,佛陀有著不可思議的化身大行,如《寶性論》中說:“大悲知世間,普遍觀察已,
法身不動轉,化身種種現,
初受生化身,兜率降世間,
入胎及誕生,娴熟工巧處,
嬉戲妃眷屬,出離修苦行,
趨往金剛座,伏魔證大覺,
廣轉妙*輪,入無住涅槃,
如此等大行,乃至輪回際,
示現諸世間。”[32]
如《贊雲海》中說:“從無邊殊勝的福德資糧田中,出生無比端嚴的您的勝身,于無窮無盡等同虛空的刹土中,向無量衆生,如幻術般示現種種的身形,有的誕生,有的成佛……如此等等,即使一切衆生都成爲遍智者,也是難以盡述的。”是說在此世間示現涅槃,同時,在他方世間,有的示現誕生,有的示現轉*輪等,如魔術般同時呈現出來。而且示現種種的化身,皆是隨應于所化有情的業及意樂。如《父子相見經》中說:
“帝釋梵天形,或示魔王身,
作利有情事,世間難了知。
或現婦女姿,畜生道也有,
無貪示貪相,無畏似畏容,
無愚裝愚蒙,無瘋瘋顛行,
非殘殘疾態,種種幻化術,
調伏諸有情。”如此衆多無邊幻化中,最殊勝的是殊勝化身大行,也就是如我們的大悲釋迦佛那樣,以相好莊嚴的人身,外現身披袈裟的比丘行相大轉無上妙*輪。
我們這些平庸的人,雖無緣親睹相好莊嚴之身,但有幸值遇身披袈裟、外現比丘形、開示教授的上師,上師示現出如是與殊勝化身大行相似的利生事業,應想到上師有著無與倫比的恩德而頂禮膜拜。不僅如此,諸佛也安住在上師身中,作頂禮供養的福田。
如《文殊口授》中說:
“于此合義者,我住彼身中,受諸行者供。”
《戒源》等許多續部也是這樣說的,還說不僅只是一尊佛示現爲上師的行相,而是十方無邊佛土中的一切佛智攝集成一體,示現爲上師的行相。
如《吉祥密集根本續》第十七品中說:“不動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毗盧佛等,緣一切金剛持悉地叁昧耶,住于金剛叁摩地,向一切菩薩教導說:“你們一切菩薩,望細加聆聽,從叁世金剛智中出生的十方世尊,若遇密集阿阇黎,也要供養、頂禮這位阿阇黎。爲什麼呢?因爲他是導師,是薄伽梵金剛持,是一切佛陀智慧之主。”那些菩薩向一切佛啓問:“世尊!一切善逝身語意悉地住于何處?”一切佛陀教導說:“叁身秘密身語意,住于金剛阿阇黎的身語意金剛中。””
庚叁、觀上師爲法身並贊歎頂禮:
衆惡習氣皆已永拔除,無量功德積聚寶庫藏,
出生所有利樂唯一門,至尊恩師足下誠頂禮。
法身有自性法身、智慧法身兩種。自性法身爲斷除二障罪惡習氣的究竟法界。智慧法身是究竟觀見二谛真義的智慧,它是一切功德的庫藏,所有利樂的生源處。
因爲一切有情盡所有的利樂,唯是從佛的事業中産生,而這一切佛事業的作者,則普遍稱之爲一切種智,並且一切種智是功德的庫藏,這是在《大般若經》廣爲贊歎的。
觀上師爲此二身的體性者,是說在果位時,血肉之軀完盡,由智慧顯現所成之身與心二者,體性一如,此理是非常難以明白的究竟秘密處,因爲要明白這一切扼要,就要明白第五次第的雙運等扼要,而又要明白第叁次第中的幻身,第四次第中的光明等扼要,而這些又是難領悟的究竟秘密處。
觀爲法身的體性者,在《般若經》有宣示,如《金剛經》中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觀佛爲法性,導師乃法身,
由不知法性,不能知世尊。”
庚四、觀上師爲攝盡無余叁寶的體性並贊歎頂禮者:
人天導師諸佛之實體,八萬四千正法所生源,
處衆聖聚之中極光顯,承恩上師衆前誠頂禮。
觀上師爲叁寶體性者,如《釋續金剛鬘》中明了地說:
“佛正法僧伽,上師阿阇黎…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