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持弟子,諸相悉攝集。
無垢心即佛,口宣正法語,
身形是僧伽,菩薩衆齊集。”
《勝樂釋續戒源》中也說:
“上師即爲諸佛,亦爲正法、賢聖僧,同樣含攝與諸佛和合的一切空行母衆,因此希望證得佛果的人士,應讓上師歡喜才是。”
另外如雲:“攝集諸佛身,金剛持體性,
叁寶根本處,頂禮諸上師。”
“上師即佛法,如是師亦僧,
一切之作者,頂, 禮諸上師。”這些句子除了少許翻譯的不同,都出自續部。
庚五、觀十方一切諸佛佛子爲上師的化現,向一切應頂禮處頂禮者:
十方叁世安住最上師,最勝叁寶一切堪禮者,
我以深信勝解贊韻海,化身量等刹塵皈命禮。
佛智大師也曾作過贊歎頂禮的偈子,把上師金剛持、上師大威德等本尊,以及上師阿彌陀佛等十方諸佛菩薩看作上師的化現。
金剛持善慧法幢也說過一切佛陀壇城是上師金剛持的體性,如說到:“無央佛陀壇城主,吉祥金剛薩垛尊,
爲利濁世無怙衆,隨機示現袈裟舞,即爲叁恩根本師。”
如是續部及諸大成就者也多有言說。
頂禮上師佛衆時,如何作法呢?
身語意叁門以大恭敬心頂禮,其中身禮者,自身幻化出量等刹塵數的身體,五體投地,以頭觸足而頂禮;語禮者,每一身體亦宣說上師佛衆的種種身語意功德,以及唱誦悅耳的祈禱詞;意禮者,至心恭敬,生起再無其它寄托處的期待心來。
十方諸佛都要恭敬承事開示無謬正道的金剛阿阇黎,作爲上師的弟子,頂禮、供養等恭敬承事自己的上師就更不必說了。
如《上師五十頌》中說:
“安住十方世界的諸佛,叁時頂禮使其獲殊勝灌頂的金剛阿阇黎。”其中的內涵亦如《吉祥密集根本續》第十七品中所說:“總之,于十方世界安住休養的盡所有的諸佛菩薩,叁時來到彼阿阇黎前,以一切善逝供品清淨供養阿阇黎已,複回到各自佛土,口發這樣的金剛音:“我們一切善逝的父親,我們一切善逝的母親……我們一切善逝的導師。””
《勝義穗》中也說:“令具有功德的弟子摧壞輪回之怖,並且顯示自身成爲梵天世間的,唯是具德上師,更無余人,無量諸佛亦常時供養他,十方安住的諸佛菩薩也恒常恭敬于他。”
龍樹菩薩在《集經論》中引用《寶蘊經》文,其中也說:
“阿難!如果菩薩入于大車,以五欲嬉戲享樂,雖沒有其它拉車之人。阿難!彼菩薩之車,諸佛亦置之于頂!”
象這樣,許多經續中廣爲宣說,一切諸佛佛子贊歎、供養宣示無謬正道的阿阇黎之理。雖說到達圓滿次第的高深證悟時,有著不必頂禮、供養身語意叁依的時侯,但那時也一定要頂禮、供養上師,這在《攝行》、《秘密成就》、《教授穗》等許多大成就者的著作中多有談及。希望有智慧的人們仔細地思察這些道理,從而對善慧法幢大師所說觀視上師勝過諸佛而頂禮供養的道理,生起堅固不變的深信定解來。
己二、供養上師佛衆,分五:
庚一、與寶瓶灌頂相聯系的外供養;
庚二、與秘密灌頂相聯系的內供養;
庚叁、與智慧灌頂相聯系的秘密供養;
庚四、與詞句灌頂相聯系的真如供養;
庚五、供靈藥及己身爲仆從後,受持戒律的情況。
庚一,分五:辛一、供四水;辛二、供受用樂器;辛叁、供妙欲;辛四、供曼遮;辛五、修行供養。
辛一、供四水:供養上師佛衆時,應具有什麼樣的意樂呢?儀軌中說:“在叁輪體空、空樂無分的攝持下而供養者。”是說陳獻供品後,應立即進行淨化加持是無比重要的。如果沒有加持,供養之後就置之不理的話,諸魔會奪走供品的光彩精華,對修行者本人也會作損害。如名爲“水晃”的倒引鬼進入功德水中,名爲“世間花”的倒引鬼進入花中,名爲“黑色”、“獨髻”、“食香”、“食朵馬”的倒引鬼分別進入熏香、供燈、香水、供馔中。
另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魔類進入供品,奪取啖食它們的香、味、功效,令修行者心猿意馬等,施加各種各樣的障礙。這在《妙臂請問續》、《勝明續》等許多續典,以及大成就的著作中多有說明,恐繁不錄,望從續典及注釋中了知。
供獻經過加持的供品時,如前面加持供品時所說,觀供境、供者、供物叁者現空一體猶如幻化,顯現而又性空,性空而又顯現,尤其觀爲皆是空樂無分的遊戲而供獻供品。
總之,要學修娴熟一切法呈現爲空性的變化姿態。
如《般若心經》中說: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說色等一切法自性本空,空性複呈現爲種種諸法。
如《入中論》中說:
“如影像等法本空,觀待緣合非不有,
于彼本空影像等,亦起見彼行相識,
如是一切法雖空,從空性中亦得生。”
如是等中觀論著中廣爲宣說。
這些意思,金剛持善慧法幢大師非常明白地說到:
“由現象無谛實之理可以祛除二邊,即現象谛實成就及現象全無二邊。能祛除全無邊者,是因爲現象無谛實的空處——作爲有法之現象是有的緣故,以此能除無邊。由此等原因,就象從現象中生起空性,又似從空中生起現象一樣。”
“如是,從現象之性空方面來看,現象無谛實性似從現象中生起一樣;若從現象方面來看,現象的生滅,又似唯從現象無自性中生出各種現象。世俗谛爲方便,勝義谛爲方便所生,是因爲不依靠名言就難以通達勝義谛,故當從諸法顯現的狀態中覓得空性。”
因此,先學修供境及供物等這一切現象,最初呈現爲空性的變化。若能呈現後,再學修呈現爲與空性無分別的大樂的變化,堅固勝解異彩紛呈的供物,皆是由俱生大樂智化現出的外相。
這是無上的心中心法,是諸大成就者的修行精髓,是速疾成佛的最勝速疾道。
象我這樣的愚鈍之人,不要說在內心上生起,即使心中有所理解已是無比難得的了。雖然如此,曾有教言說,在僥幸值遇一次第二法王耳傳教法的此時,且不要自暴自棄,即便僅僅從文字的理解或者勝解方面,也要盡己所能熏染賢善的習氣。
這樣思惟後,供四水者:
無上救怙上師並眷屬,種種供雲大海作供獻,
善陳妙寶廣器遍流光,四種能淨甘露徐徐降。
此中觀想法者:從自心間化出無量手捧功德水的供養天女,供到資糧田諸尊的手裏,勝解由此令其心中生起殊勝無漏大樂,然後諸供養天女複攝入自心。
如是依次化出供養天女供獻洗腳水、洗臉水、香水,當供完時收攝供養天女入于心中。其中香水是灑身所用。
這些供養四水的情況,顯然是攝集宗喀巴大師在密集、勝樂、大威德叁尊壇城儀軌中,所說的供四水情況而寫出的,如其中說:
“清淨無垢悅心懷,殊勝咒語功德水,
我以虔誠心供獻,享已賜我無邊恩。”
《釋續金剛鬘》中也說:“然後,自住本尊瑜伽,供養功德水……供養水花等。”
供水成份者,《壇城儀軌金剛鬘》中,說修息法時,需要配有青稞、乳汁、白花、吉祥草、芝麻、炒米、甘露等的白香水,這些配料被稱爲供水七物。
在增、懷、伏等事業的修法中,其間的差別,以及配製四水的情況,供獻時咒印的如何作法等事宜,若一一詳細列出,恐過于繁多,應從它處了知,在此就重要的內容稍加解釋如下:
所言“能淨”者,有共不共兩種。共同者,就外在的水稱爲“能淨”,尤其觀想爲具有八支功德的天水——恒河水。
八支功德者,如雲:“甘、涼、軟、輕、清淨、不臭、飲時不損喉、飲已不傷腹。”是指清涼、甘甜、軟、輕、清淨無染、不臭、不損喉、利于腹八種好處。
不共者,指平庸的顯現貪著得以清淨,這乃四續部的共同點。其中無上部不共的清淨情況者,是指大樂智的相違品得以清淨。所言“咒供水”中咒的意思也是指勝義咒——空樂無分的智慧。
如是空樂無分智現爲供水的樣子供養上師佛衆時,能令其心中生起大樂智來。在勝義中,雖然上師佛衆沒有什麼應清淨的東西,但可觀想,在我等業障深重者的顯現面前,他們的病痛、垢染等一切汙漬稍觸甘露即得以淨化。其它叁水也如是供養。
辛二、供受用樂器:
金繞玉樹花鬘爛漫散,馳醉妙花大地虛空滿,
幽幽馥香煙縷琉璃藍,猶如夏日藍雲天路布,
日月摩尼珍寶燈焰聚,叁千世界暗除喜樂陳,
旃檀龍腦紅花香所染,香水汪洋四方來彙集,
具足百味飲食精華粹,天人神馔妙高山王聚,
樂器種種差別無邊聚,悅耳清明充遍叁界聲。
觀想法者:自心中放射出不可思議的手持鮮花的供養天女,供養上師佛衆。若是身穿報身服飾的資糧田,爲其頭上供養花鬘。一切資糧田上面天空中,漂浮著由鮮花編成的華蓋、花環,美侖美奂。五彩缤紛的花瓣撒鋪在大地上,遍及諸方。這些花朵散發著沁人肺腑的幽香,煥發出燦爛的光明。懸垂在空中的華蓋、花鬘在微風的輕輕吹拂下,美妙悅耳的法音自然就源源不斷地傳出來,馥郁撲鼻的香氣彌漫著一切方所……如此等等,如《華嚴經》所說去觀想,供養完畢後,把諸供養天女複攝入心中。
如是供養熏香時,自己心間放射出無量的供養天女。或金銀、或藍寶石等寶物所造的廣大香爐中,燃著沈香、安息香等單一的純香或配製所成的香,氤氲的香氣如夏季裏的雲彩般,密布漂蕩,充滿整個虛空界,以供養上師佛衆。這些馥郁的妙香稍觸鼻孔,即能令內心生起殊勝的無漏大樂,由此供養令諸尊歡喜後,複攝供養天女入于心中。
供燈時,自己心間放射出無量的供養天女,珍寶質地、琳琅滿目的廣大燈具,流光溢彩,發出璀璨耀眼的光芒。瑩澈的日月、帝青摩尼寶等,不可思議的世間珍奇充滿了整個虛空界。皎潔的光明驅除了一切世間的黑暗,即使地下、各洲之間的萬劫幽暗也能蕩盡無余。一切世間變成光明普照的朗朗乾坤。…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