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不舍菩提心,(6)不毀自他宗;
(7)未熟有情前,不顯秘密義,
(8)不傷自身蘊,(9)不破諸法體,
(10)常斷語音慈,(11)于法不持量;
(12)不欺具信士,(13)恒時依誓言,
(14)智慧性婦女,不宣其過失。”
這些偈頌出自《紅閻摩敵續》。粗罪方面的偈頌也和這些偈頌念法相似。這一段偈頌言簡意赅、內容清晰。對于致力專修密咒道的人士而言,清淨地守護誓言及戒律可以說是未來修道長足發展的基礎,因此,如果能這樣時常省察自己的身心,尤爲難能可貴!
我們如是反省自心,當知被某某罪墮沾染後,爲淨治所造的罪墮,當依諸論中所出叁種律儀各自的忏法而忏悔過去、防護當來,最低限度也要通過《上師金剛持頌》而對諸墮忏護。
爲淨治自性罪,我們要精進不懈于念誦《叁十五佛忏墮文》,同時配合禮拜而忏護。
如《甘丹大寶口傳大印根本文·勝者正道》中說:
“欲見心法性,待積資淨障:
十萬百字明,忏墮百禮拜。”
上地的任何一種勝妙功德,對于我等薄地凡夫,業障深重之輩來說,是那樣的遙遠,似乎永難企及。看來對于我等而言,切實可行之處,通過《叁十五佛忏墮文》淨化業障確是一種不容置否的殊勝要點。
宗喀巴大師父子曾精進于叁十五佛的禮忏,由此得以親睹諸多佛菩薩的聖顔,並且內心也如波濤洶湧般地生起顯密殊勝道的證悟。因此,我由衷地祈願那些真心想修行的人士,應景仰隨學宗喀巴大師父子聖潔的懿德賢行。
本儀軌中所出忏悔文爲:
無始時來不善罪惡等,自作教他見聞隨喜類,
具足大悲面前誠意悔,防護律儀今後不更造。
其中內涵者:淨治罪墮需要具備四力,而通過供養上師的方式,進行具備四力的忏法,即包含在這首偈頌裏。
若具備四力,則能淨治重大罪墮,否則不能。因而欲淨化罪墮,使之罄盡無余,則一定要具備四力。如《開示四法經》中說:
“慈氏!若諸菩薩摩诃薩,成就四法,則能映覆諸惡已作增長。何等爲四?謂破壞現行力、對治現行力、遮止罪惡力、以及依止力。”
此處忏悔文具備四力的情況者:
“無始時來不善罪惡等,自作教他見聞隨喜類”,是說我們從往昔無始曠劫以來,乃至現在,或自親作,或教他作,或見聞隨喜他人惡行類,如是盡其所有的遮罪、性罪,以此作爲所緣境,如誤食劇毒般生起強烈的追悔心,此乃破壞力。
“具足大悲面前”具有依止力、對治力兩種。因爲我們唯寄希望于集攝一切叁寶體性的上師能仁金剛持天衆,而全身心地皈依他們,再無其它的寄托處,此爲皈依;不甯唯是,自己也爲了利益有情,希望現證那樣的果位。這兩點爲依止力。
稱歎上師佛衆爲“具足大悲”者,是激勵聖衆的大悲而祈禱,此爲對治力。
其後的“誠意悔,防護律儀今後不更造”爲遮止力。依照儀軌的表面文字不難理解。
佛言如果致力于具足四力的忏護,即使定感異熟果的極大罪業,也可令其淨化無余,那些不定的微細罪業能得以淨化,更何須待說。尤其趣入密咒後,通過清淨地守護誓言、戒律,複具本尊瑜伽,進而孜孜不倦于咒道的修持,連四種他勝、五無間等深重的罪墮亦能迅速得以淨化,如《密集根本續》第五品中說:
“有情作無間,如是等重罪,
金剛勝乘海,于此可成就。”
其中的上師本尊瑜伽法,對于淨治罪墮更具有極大威力。如《大手印明點》中說:
“如火焚柴薪,刹那成灰燼,
若令師歡喜,刹那燒諸罪。”
《金剛手灌頂續》中也說:
“猶如日月輪,智稱世間目,
如是阿阇黎,許如行者目;
猶如熾然火,焚燒一切木,
如是阿阇黎,燒盡無知薪。”
《文殊口授》中所言“于此合義者”等文,如前所引的那樣,是說弟子供養上師時,十方諸佛都安住在上師身中受此供養,由此之力,令弟子的業障得以冰消瓦解。《勝樂根本續》等其它很多續典中所言亦與此同出一轍。
總之,一切續部及諸大成就者的論著中,皆異口同聲地大力宣說,若以上師瑜伽爲道命,可無比神速地成就佛果。
所謂“速疾成佛”是說速疾地圓滿資糧,速疾地淨化罪障。而對于淨化罪障,上師瑜伽法有極大威力,這可由教理善加證成。
我們從往昔大德們的公案中也易明白。據說那若巴不知疲倦地供養、承侍谛洛巴大師,由此迅速淨化了業障,最終獲得殊勝的大手印成就;仲頓巴用自己的衣服掃除尊者的糞便,由此業障清淨,頓時生起大神通,能了知幾百由旬內甚至蝼蟻在內的一切生靈的細微思想活動;米拉日巴尊者,上半生用咒術、降雹法殺死許多人以及無數的微小生命,造下極重罪業,但後因值遇瑪爾巴上師,精進不懈于承侍上師,終于使那些重大的罪障煙消雲散,獲得殊勝的證悟。如是等等,在過去高僧大德的傳記中,由致力于承侍上師,從而使罪障淨化並且證得功德的公案,不知凡幾。
庚二、隨喜善根:
諸法自性遠離表顯現,雖如夢境一切凡聖善,
但能顯現一切諸喜樂,我等皆以至心作隨喜。
《普賢行願品》中說隨喜五種補特伽羅的善業。五者爲佛、菩薩、緣覺、聲聞以及凡夫異生。是說我們應對此五種補特伽羅的一切善根皆修隨喜。因爲除此五種補特伽羅以外,再無其它有情可言,所以所有的善根亦無不含攝在五種補特伽羅的善業裏。
彼中所言五種補特伽羅在此處複攝入凡聖二者中,而修習隨喜他們的善業。總而言之,是隨喜自他的一切善根。
如《般若經》中所說,過去諸佛、未來諸佛、現在安住在十方世界的一切諸佛世尊,從最初發心無上菩提乃至最後圓成佛果,其間盡所有的一切善根;成佛已,廣轉無上微妙*輪等盡所有的利生大行;所化有情得沐法雨甘霖,聞思修趣入正法,並依此所生盡所有的菩薩、盡所有的聲聞、盡所有的獨覺;諸佛示寂後,乃至教法住世、法幢猶豎期間,盡所有的法行佛事;在佛靈骨舍利塔前,人天大衆所修盡所有的善根;凡夫異生供養諸佛佛子等盡所有的善根;由此善根之力,所生盡所有的悅意異熟樂果、盡所有的上地妙善功德,如是等出生現前、究竟利樂的盡所有的善根,皆用心攝集度量,修習隨喜。
此處攝集經典中所言的一切扼要,歸納爲:
“……一切凡聖善,但能顯現一切諸喜樂,我等皆以至心作隨喜。”隨喜不要著相,被相所縛,應在叁輪清淨的智慧觀照下,如在《般若經》中廣爲宣說的那樣修習。此處也明了地說到“諸法自性遠離表顯現,雖如夢境……”。
如是在叁輪清淨的智慧觀照下,隨喜凡夫、聖者的一切善根,由此所積的福德資糧,佛言即令以珍寶充滿的虛空界,乃至經劫間,供養諸佛所積的福德猶不能與其相提並論。
《般若經》中累篇盛贊,隨喜是登地大菩薩的修持要點;對于成就佛果而言,譽其爲殊勝的大福德資糧等。
宗喀巴大師的《證道歌》中也說:
“不須劬勞積大福,隨喜善根最殊勝,
尤于自己昔造善,若離慢心發歡喜,
昔善輾轉無盡增。爲修世尊所宣義,
複見其它諸多利,心樂隨喜誠善哉!”
庚叁、請轉*輪:
殊勝悲智密雲千萬布,無邊衆生安樂之林苑,
爲使生長及以久遠住,深廣法雨唯願普降霖。
爲了激勵上師能仁金剛持本尊聖衆的悲心,而如是至誠淒切地祈禱:“無邊盡虛空界的一切衆生,無一例外,皆欣喜安樂、厭離痛苦。而今生來世一切利樂的源泉,唯是正法。正法又唯賴于宣揚法音的上師。複如《釋量論》中所說:“方便生彼因,不現彼難說。”[37]如果自己尚且不明事理,不知道如何取、舍,更遑論向他人授業解惑了,因此開示取、舍法的一定要是一位了知如何取、舍的人,並且對化機不分親疏,沒有偏頗之心,皆以究竟的悲心開示正法。而智慧、悲心臻至究竟境界的唯是上師能仁金剛持您了!上師啊!爲了我等這些頑劣的衆生,令善根未生者生,生已永住,輾轉增長無盡,祈請上師,永不停息地廣轉深廣兩種無上妙*輪。”
此處複如佛智大師所說的內容,念誦而祈請道:
“善慧初佛金剛持,普遍內外秘身現,
空際悲念諸衆生,請轉內外秘*輪!”
在會供等期間,廣作時,結合五部的請轉*輪也可這樣念誦:
“大圓鏡智遊戲中,普遍佛部身化現,
空際悲念諸衆生,請轉內外秘*輪;
妙觀察智遊戲中,普遍蓮部身化現,
空際悲念諸衆生,請轉內外秘*輪;
法界性智遊戲中,普遍金剛部身現,
空際悲念諸衆生,請轉內外秘*輪;
平等性智遊戲中,普遍寶部身化現,
空際悲念諸衆生,請轉內外秘*輪;
成所作智遊戲中,普遍事業部身現,
空際悲念諸衆生,請轉內外秘*輪。”
此處所言“爲使生長及以久遠住”一句者,其含義如《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中所說,僅從上師處聽聞一次教授是遠遠不行的,而要反複地聽聞,尤其在學習五次第道時,爲使我們內心生起相應的道證,應先以外、內、秘密及曼遮等供養上師,並至誠祈禱後再聽聞教授。
如果我們仔細地思察這些法語,就會明白其中的內涵是那麼的廣博,無不開示了道之究竟扼要。
庚四、請佛住世:
金剛之身生死本非有,雙運自在之王寶箧體,
如我勝解盡其叁有邊,但請不般涅槃常住世。
乃至我們未證無上大菩提之間,我們一定要依止開示無謬正道的上師。若無上師,但憑我們自己,是無法趣入上妙勝道的。思惟此中的道理,讓我們以至誠淒切的心祈禱上師:
“由內心空樂無分的智慧所顯現的相好金剛身,是沒有生死之相的。願此金剛身永遠堅固地安住在如寶箧般的粗大色身裏,而顯現在我們這些凡庸之輩的面前。祈願這個粗大…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