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上师供养法广解——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雍增•耶喜坚赞著 缘宗译)▪P17

  ..续本文上一页

  (5)不舍菩提心,(6)不毁自他宗;

  (7)未熟有情前,不显秘密义,

  (8)不伤自身蕴,(9)不破诸法体,

  (10)常断语音慈,(11)于法不持量;

  (12)不欺具信士,(13)恒时依誓言,

  (14)智慧性妇女,不宣其过失。”

  这些偈颂出自《红阎摩敌续》。粗罪方面的偈颂也和这些偈颂念法相似。这一段偈颂言简意赅、内容清晰。对于致力专修密咒道的人士而言,清净地守护誓言及戒律可以说是未来修道长足发展的基础,因此,如果能这样时常省察自己的身心,尤为难能可贵!

  我们如是反省自心,当知被某某罪堕沾染后,为净治所造的罪堕,当依诸论中所出三种律仪各自的忏法而忏悔过去、防护当来,最低限度也要通过《上师金刚持颂》而对诸堕忏护。

  为净治自性罪,我们要精进不懈于念诵《三十五佛忏堕文》,同时配合礼拜而忏护。

  如《甘丹大宝口传大印根本文·胜者正道》中说:

  “欲见心法性,待积资净障:

  十万百字明,忏堕百礼拜。”

  上地的任何一种胜妙功德,对于我等薄地凡夫,业障深重之辈来说,是那样的遥远,似乎永难企及。看来对于我等而言,切实可行之处,通过《三十五佛忏堕文》净化业障确是一种不容置否的殊胜要点。

  宗喀巴大师父子曾精进于三十五佛的礼忏,由此得以亲睹诸多佛菩萨的圣顔,并且内心也如波涛汹涌般地生起显密殊胜道的证悟。因此,我由衷地祈愿那些真心想修行的人士,应景仰随学宗喀巴大师父子圣洁的懿德贤行。

  本仪轨中所出忏悔文为:

  无始时来不善罪恶等,自作教他见闻随喜类,

  具足大悲面前诚意悔,防护律仪今后不更造。

  其中内涵者:净治罪堕需要具备四力,而通过供养上师的方式,进行具备四力的忏法,即包含在这首偈颂里。

  若具备四力,则能净治重大罪堕,否则不能。因而欲净化罪堕,使之罄尽无余,则一定要具备四力。如《开示四法经》中说:

  “慈氏!若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则能映覆诸恶已作增长。何等为四?谓破坏现行力、对治现行力、遮止罪恶力、以及依止力。”

  此处忏悔文具备四力的情况者:

  “无始时来不善罪恶等,自作教他见闻随喜类”,是说我们从往昔无始旷劫以来,乃至现在,或自亲作,或教他作,或见闻随喜他人恶行类,如是尽其所有的遮罪、性罪,以此作为所缘境,如误食剧毒般生起强烈的追悔心,此乃破坏力。

  “具足大悲面前”具有依止力、对治力两种。因为我们唯寄希望于集摄一切三宝体性的上师能仁金刚持天众,而全身心地皈依他们,再无其它的寄托处,此为皈依;不宁唯是,自己也为了利益有情,希望现证那样的果位。这两点为依止力。

  称叹上师佛众为“具足大悲”者,是激励圣众的大悲而祈祷,此为对治力。

  其后的“诚意悔,防护律仪今后不更造”为遮止力。依照仪轨的表面文字不难理解。

  佛言如果致力于具足四力的忏护,即使定感异熟果的极大罪业,也可令其净化无余,那些不定的微细罪业能得以净化,更何须待说。尤其趣入密咒后,通过清净地守护誓言、戒律,复具本尊瑜伽,进而孜孜不倦于咒道的修持,连四种他胜、五无间等深重的罪堕亦能迅速得以净化,如《密集根本续》第五品中说:

  “有情作无间,如是等重罪,

  金刚胜乘海,于此可成就。”

  其中的上师本尊瑜伽法,对于净治罪堕更具有极大威力。如《大手印明点》中说:

  “如火焚柴薪,刹那成灰烬,

  若令师欢喜,刹那烧诸罪。”

  《金刚手灌顶续》中也说:

  “犹如日月轮,智称世间目,

  如是阿阇黎,许如行者目;

  犹如炽然火,焚烧一切木,

  如是阿阇黎,烧尽无知薪。”

  《文殊口授》中所言“于此合义者”等文,如前所引的那样,是说弟子供养上师时,十方诸佛都安住在上师身中受此供养,由此之力,令弟子的业障得以冰消瓦解。《胜乐根本续》等其它很多续典中所言亦与此同出一辙。

  总之,一切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论著中,皆异口同声地大力宣说,若以上师瑜伽为道命,可无比神速地成就佛果。

  所谓“速疾成佛”是说速疾地圆满资粮,速疾地净化罪障。而对于净化罪障,上师瑜伽法有极大威力,这可由教理善加证成。

  我们从往昔大德们的公案中也易明白。据说那若巴不知疲倦地供养、承侍谛洛巴大师,由此迅速净化了业障,最终获得殊胜的大手印成就;仲顿巴用自己的衣服扫除尊者的粪便,由此业障清净,顿时生起大神通,能了知几百由旬内甚至蝼蚁在内的一切生灵的细微思想活动;米拉日巴尊者,上半生用咒术、降雹法杀死许多人以及无数的微小生命,造下极重罪业,但后因值遇玛尔巴上师,精进不懈于承侍上师,终于使那些重大的罪障烟消云散,获得殊胜的证悟。如是等等,在过去高僧大德的传记中,由致力于承侍上师,从而使罪障净化并且证得功德的公案,不知凡几。

  庚二、随喜善根:

  诸法自性远离表显现,虽如梦境一切凡圣善,

  但能显现一切诸喜乐,我等皆以至心作随喜。

  《普贤行愿品》中说随喜五种补特伽罗的善业。五者为佛、菩萨、缘觉、声闻以及凡夫异生。是说我们应对此五种补特伽罗的一切善根皆修随喜。因为除此五种补特伽罗以外,再无其它有情可言,所以所有的善根亦无不含摄在五种补特伽罗的善业里。

  彼中所言五种补特伽罗在此处复摄入凡圣二者中,而修习随喜他们的善业。总而言之,是随喜自他的一切善根。

  如《般若经》中所说,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安住在十方世界的一切诸佛世尊,从最初发心无上菩提乃至最后圆成佛果,其间尽所有的一切善根;成佛已,广转无上微妙*轮等尽所有的利生大行;所化有情得沐法雨甘霖,闻思修趣入正法,并依此所生尽所有的菩萨、尽所有的声闻、尽所有的独觉;诸佛示寂后,乃至教法住世、法幢犹竖期间,尽所有的法行佛事;在佛灵骨舍利塔前,人天大众所修尽所有的善根;凡夫异生供养诸佛佛子等尽所有的善根;由此善根之力,所生尽所有的悦意异熟乐果、尽所有的上地妙善功德,如是等出生现前、究竟利乐的尽所有的善根,皆用心摄集度量,修习随喜。

  此处摄集经典中所言的一切扼要,归纳为:

  “……一切凡圣善,但能显现一切诸喜乐,我等皆以至心作随喜。”随喜不要着相,被相所缚,应在三轮清净的智慧观照下,如在《般若经》中广为宣说的那样修习。此处也明了地说到“诸法自性远离表显现,虽如梦境……”。

  如是在三轮清净的智慧观照下,随喜凡夫、圣者的一切善根,由此所积的福德资粮,佛言即令以珍宝充满的虚空界,乃至经劫间,供养诸佛所积的福德犹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般若经》中累篇盛赞,随喜是登地大菩萨的修持要点;对于成就佛果而言,誉其为殊胜的大福德资粮等。

  宗喀巴大师的《证道歌》中也说:

  “不须劬劳积大福,随喜善根最殊胜,

  尤于自己昔造善,若离慢心发欢喜,

  昔善辗转无尽增。为修世尊所宣义,

  复见其它诸多利,心乐随喜诚善哉!”

  庚三、请转*轮:

  殊胜悲智密云千万布,无边众生安乐之林苑,

  为使生长及以久远住,深广法雨唯愿普降霖。

  为了激励上师能仁金刚持本尊圣众的悲心,而如是至诚凄切地祈祷:“无边尽虚空界的一切众生,无一例外,皆欣喜安乐、厌离痛苦。而今生来世一切利乐的源泉,唯是正法。正法又唯赖于宣扬法音的上师。复如《释量论》中所说:“方便生彼因,不现彼难说。”[37]如果自己尚且不明事理,不知道如何取、舍,更遑论向他人授业解惑了,因此开示取、舍法的一定要是一位了知如何取、舍的人,并且对化机不分亲疏,没有偏颇之心,皆以究竟的悲心开示正法。而智慧、悲心臻至究竟境界的唯是上师能仁金刚持您了!上师啊!为了我等这些顽劣的众生,令善根未生者生,生已永住,辗转增长无尽,祈请上师,永不停息地广转深广两种无上妙*轮。”

  此处复如佛智大师所说的内容,念诵而祈请道:

  “善慧初佛金刚持,普遍内外秘身现,

  空际悲念诸众生,请转内外秘*轮!”

  在会供等期间,广作时,结合五部的请转*轮也可这样念诵:

  “大圆镜智游戏中,普遍佛部身化现,

  空际悲念诸众生,请转内外秘*轮;

  妙观察智游戏中,普遍莲部身化现,

  空际悲念诸众生,请转内外秘*轮;

  法界性智游戏中,普遍金刚部身现,

  空际悲念诸众生,请转内外秘*轮;

  平等性智游戏中,普遍宝部身化现,

  空际悲念诸众生,请转内外秘*轮;

  成所作智游戏中,普遍事业部身现,

  空际悲念诸众生,请转内外秘*轮。”

  此处所言“为使生长及以久远住”一句者,其含义如《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中所说,仅从上师处听闻一次教授是远远不行的,而要反复地听闻,尤其在学习五次第道时,为使我们内心生起相应的道证,应先以外、内、秘密及曼遮等供养上师,并至诚祈祷后再听闻教授。

  如果我们仔细地思察这些法语,就会明白其中的内涵是那么的广博,无不开示了道之究竟扼要。

  庚四、请佛住世:

  金刚之身生死本非有,双运自在之王宝箧体,

  如我胜解尽其三有边,但请不般涅槃常住世。

  乃至我们未证无上大菩提之间,我们一定要依止开示无谬正道的上师。若无上师,但凭我们自己,是无法趣入上妙胜道的。思惟此中的道理,让我们以至诚凄切的心祈祷上师:

  “由内心空乐无分的智慧所显现的相好金刚身,是没有生死之相的。愿此金刚身永远坚固地安住在如宝箧般的粗大色身里,而显现在我们这些凡庸之辈的面前。祈愿这个粗大…

《上师供养法广解——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雍增•耶喜坚赞著 缘宗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