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色身亦永不示現涅槃,乃至未證菩提之間,恒常安住,作爲我們的依怙。”
據說“請轉*輪”和這裏的“請佛住世”二者,我們都要勝解那樣祈禱後,上師非常歡喜地答應下來。其中顯然有著特別的緣起扼要。
此處所言的“金剛身”爲吉祥密集根本續及其注釋的究竟心要。第一次第究竟後,由專住金剛身要之力,可自在收攝極微細的風心,證得喻光明。從喻光明現起第叁次第的不淨幻身。此身于光明中得以淨化,證得清淨幻身。清淨幻身存在于血肉之軀之外,是一種如彩虹般的身體,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所發光明充滿無量無邊的世界,化身周遍于無量無邊的刹土,隨緣赴感,應機示現。即便梵天、帝釋等大力天神也難以見其真容,虛空未盡,恒常相續。這種清淨幻身即被稱爲“金剛身”,或爲“雙運身”。從此身的相續裏,將成就具有五種決定性的報身。此處所勝解的是,向具有五決定性的圓滿報身祈禱。
如果我們好好地思惟這些道理,就會深信金剛持善慧法幢把耳傳教授書于文字的這些金剛語,確爲最殊勝的教授,發掘出了續部大海最究竟的心髓。
當我們祈請上師永遠住世並舉行會供時,則連續叁遍念誦這個祈禱頌。
庚五、普皆回向:
以此所作白淨善資糧,回向一切生中永不離,
叁恩至尊上師悲攝受,速疾證得雙運金剛位。
此處觀修情況者,如下殷重期切地思惟:“今生我僥幸獲得賢善的有暇之身,複有緣值遇上師佛陀,並且有清淨的佛法可循之修行。如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時光,我應當有意義地度過人生,暢飲上師佛陀慈悲開示的法乳,無論如何都要即生證得上師佛果。因此惟願以我供養、祈禱上師本尊聖衆等的善根之威力,回向未來一切生中,刹那亦不離開上師佛陀,恒常無缺地得沐法雨甘露,複由此之力,迅速圓滿一切地道的功德,證得金剛持位。”
如此回向一切生中被上師攝受的作法是溫薩巴大師所傳。
隨後,明顯觀想所緣後,供廣曼遮,並在叁種大事上作祈請,至誠殷切地祈請:共道及不共道的二次第等得以在內心上迅速生起;遮止一切不順品,諸如不敬善知識等的顛倒心思;障礙內心生起證德的內外障緣得以息滅,順緣普皆具足,從而迅速生起圓滿道的證悟。
七支法是大乘修持的大總括。七支複可攝入積、淨、增叁者中,再攝爲積、淨二者。至于這七支法一一能淨除什麼樣的障礙?能成辦什麼樣的上上道功德?有何現前與究竟的利樂?如是等細節,雖是那麼地重要,意義又是那麼深遠,但在此也無法全部寫出,如廣作道次第引導時所說的說法那樣,應從中了知。另外,與不共道密咒相聯系的特別扼要,亦不勝枚舉。
丁叁、以大信敬心祈禱,分四:戊一、通過思惟利益、過患,明顯生起信敬心,殷切念誦名號咒策勵其心而祈禱情況;戊二、通過隨念功德、恩德而祈禱情況;戊叁、稱誦外、內、秘密、真如功德方面而祈禱;戊四、通過安橛祈禱,受取四種叁摩地灌頂的作法。
初、《上師供養法儀軌》中說:
“如《金剛手灌頂續》雲:
“應取軌範德,終不應執過;
取德得成就,執衆過不成。”時時保持正念正知,防微杜漸,發誓遮止一切分別上師過失的心。如顯密經論、大德法語所說的那樣,善加思惟依止上師的功德,不依止的過患。尤應想到這位根本上師,即便僅聞到他的名號也能令惡趣的怖畏蕩然無存,即便偶一憶念也能遣除輪回的痛苦。若至心祈禱這位上師,會順利地賜與一切悉地,這位上師是無欺的救怙處,是叁寶的集合體。除此以外,再無其它的指望處,懷著殷切的心情,多番念誦“米則麻”等而祈禱。”
其中依止善知識的利益者,經言由如理依止善知識,十方諸佛佛子皆生歡喜;業障迅速得以淨化;內外障難不得其便;刹那刹那圓滿廣大資糧;速獲上上道的勝妙功德;來世不墮惡趣;隨願成就等無邊利益,最主要的就是速證佛果。
複如《勝樂根本續》中說:“安住上師身,受取行者供。”是說具誓言的弟子如法供養上師時,勝樂等本尊會不請而來,安住于上師的身體中,享受修行者的供養,令其迅速圓滿資糧。
在前面已引用的《文殊口授》文,也有與此相似的說法,說至尊文殊會來安住于上師的身體裏,享受弟子的供養,令其迅速圓滿資糧,淨化罪障。其它許多續典也是這樣宣說的。
而且,我們不要認爲僅是極個別的本尊住于上師的身中,我們要明白,當如理守護誓言的弟子供養開示無謬正道的上師時,十方一切諸佛一定會進入上師身中,如《釋續金剛鬘》中,清楚明了地說道:
“一切佛安住,金剛上師身,
見者亦獲益。未世大勇士,
以一切有情,天界諸供具,精勤供上師。”
《時輪》中也說:“塵俗人世間,遠離罪障的具德上師金剛持就是我。如果有人對他作損害,這些可憐的生命一定會墮入地獄,又何足怪哉?若令他歡喜,我亦倍感歡喜。對上師的忿怒之火可謂是最邪惡的了。上師悲憫地施予有情寂靜解脫的安樂之果,理應成爲弟子們頂禮供養的對象。”是說由如理依止上師,將會令諸佛歡喜,速得成就,但如果依止法顛倒錯亂,自身無疑會遭受種種不虞之災。
《智慧明點續》中也說:
“導師怙主師,師亦金剛持。
由師親傳恩,將得殊勝處,
即世定獲得,大印勝悉地;
十地自在主,由恩亦易得。
豈有余導師,更勝此上師?”是說由如理依止上師將速獲大手印殊勝成就,更沒有勝于上師的其它供養境了。
這些只是代表性地寫了些,略示其端倪,而在四部續典中,所作的廣大開示,不一而足。
龍樹菩薩的《五次第》中說:
“加持我次第,說爲世俗谛,
此由師恩得,非余所能知。
若未能獲得,加持我次第,
于經續諸教,勤勞全無益。
若得加持我,一切佛本性,
即于現生中,成佛定無疑。”是說若如理依止上師,賴其恩德,我們方了知雙運身的修法,從而即世有望證得。若不依止明眼的上師,任我們如何辛苦地聞思顯密經典,皓首窮經,學貫叁藏,也不會有成辦勝果的方便。
聖天菩薩的《淨化心障》中說:
“當持其功德,永不觀過失。
上師天中天,精勤修供養。
金剛持王尊,今現平庸身。
猶如淨水珠,澄清一切濁,
如是淨信珠,淨化心珍寶。”
其中用形象的比喻清楚地開示了若如理敬信上師,會迅速生起證悟。
《秘密成就》中也說:
“一切誓言中,供師最殊勝。
佛宣于寶箧,密集或他處。
非持非言诠,普住諸有情,
身語意之樂,無分別無住,
清淨無體性,菩提心當念。
由師尊恩德,將迅速獲得。”
“上師金剛喜,普施妙悉地。”
“故盡一切力,恭敬供上師。”是說由如理供養上師,將迅速生起俱生大樂智;若不依止上師,就沒法獲得,因此應努力地供養上師。
《智慧成就》中也說:
“誰具上師恩,彼成真如塔;
否則凡夫輩,恒爲愚癡惱。
上師爲佛法,亦爲諸僧伽,
由師恩了知,故是叁寶體。”
《無二成就》中也說:
“叁界更無他,勝于阿阇黎,
蒙其恩潤澤,證衆多悉地;
金剛薩垛體,諸佛亦頂禮,
供師無上行,當竭力爲之。”
諸大成就者的論著中,不遺余力地多方證成上師是一切賢善資糧的根本,尤其在趣入密乘後,要想即身成就大手印的殊勝悉地,則唯觀待上師的恩德,更無它方。
總之,宗喀巴大師說:“能令學者相續之中,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者,厥爲善知識。故于最初,依師規理,極爲緊要。”
“總一切乘,特于此乘中,不衰損上師誓言,觀爲佛陀而供養之,竭力以一切方式令師歡喜,摒棄不悅,顯然爲關鍵所在。”
通過上面的種種開示,我們應從內心深處引生對依止利益堅不可摧的定解。
不依止的過患者,在顯密經典中亦不止一次地廣爲宣說。作爲我們的善知識後,若依止法顛倒,如一切顯密釋論中數數宣說的那樣,今世即要感受病魔的損惱,後世又要墮入惡趣,萬劫難脫,假使從惡趣中僥幸逃脫出來,亦由于等流果的因素,難得值遇善知識等,飽受如是甚可怖畏、淒慘難言的重大異熟。
如果錯亂了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識法,無論如何辛苦地聞思顯密經典,堅毅地修各種苦行難行,精進不懈地修習本尊瑜伽等,也不會生起上上道的證悟。如《密集根本續》中清楚地說道:
“至心謗上師,縱修亦無成。”
其相應的注釋《明炬》中,說衰損誓言者親近的朋友也不會得到成就。其義是說如一只癞蛤蟆般,同時會秧及自己親近的一切朋友。
如是,我們要用分別觀察慧仔細地觀察其間的利益和過患,權衡利弊,數數思惟,定要讓我們生起堅固的定解。如果沒有引生定解,那麼所言信敬、供養、祈禱上師,也僅僅是言詞上的饒舌或人雲亦雲而已,自然所得的加持亦不過如此,能不慎哉?
據說,通過思惟過去大德的傳記,對于這些道理也有著很重要的啓發性。昔常啼菩薩觀見上師超過一切諸佛,雖親見許多佛陀金身,猶不以此爲足,仍毫不顧戀身命、受用,虔心依止、供養聖者法勝善知識。由此功德,在數年內,常啼菩薩就從資糧道漸次證入初地,否則,以其他方式,則需要許多大劫的修持。
仲頓巴曾說過較其它方式的任何祈禱,祈禱尊者的加持力最大。甲域瓦精進不懈地侍奉京俄大師,做背水、生火、掃灰等各種雜活。有一次,他用衣襟兜著竈灰去丟棄時,正走在樓梯上,頓時進入叁摩地,親睹許多本尊聖顔,證得廣大無礙的神通。後來,甲域瓦大師教導他人的時候,曾感慨地說:“現在的善知識們似乎並沒理解到當初我承事上師即是佛法呀!”
還說:“若認爲另有比上師更好的金剛持或本尊,當知此人得不到…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