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P19

  ..續本文上一頁什麼成就。”如是等等,甲域瓦大師一再鄭重其事地指出菩提道次第的一切證悟,唯從上師恩德中獲得。

  薩迦班智達也曾說過,他本人也是由不知疲倦地侍奉臥病在床的紮巴尖參大師,而親見上師即文殊的化現,一切共不共諸悉地亦由彼威神,任運獲得。

  溫薩巴大師說:“總之,內證量的高低皆是由修習信心的強弱之力所致。因此對于一切悉地的生源——具恩上師,我們唯應憶念他的功德,不可刹那分別他的過失。我們應把此作爲教授的要點。我衷心地希望如此的誓願能夠順利無礙地達到究竟。”此中指出一切功德唯依靠對上師的信敬心而生起。

  續部及諸大成就的論著中盛贊上師瑜伽爲殊勝的道命,我們也要在引生定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這個道理。否則,我們僅靠“觀師爲佛”的只言片語,或稍似用功于少許的所緣法類,是不能領悟此道的扼要的。如宗喀巴大師說:

  “世遍贊說尊長瑜伽者,應知即是如前所說。若一二次,修所緣境,全無所至。”

  如是數數思惟依止善知識的利益,不依止的過患,淨修強烈的敬信心,尤應想到這位根本上師,即便僅聞到他的名號也能令惡趣的怖畏蕩然無存,即便偶一憶念也能遣除輪回的痛苦。若至心祈禱這位上師,會順利地賜與一切悉地,這位上師是無欺的救怙處,是叁寶的集合體。除此以外,再無其它的指望處,懷著殷切的心情而祈禱。另外,我們可念誦《甘丹大手印加持近傳上師祈禱文》及《憶念師恩祈禱文》等日常功課而作祈禱,尤其可依九句“米則麻”祈禱文,念誦百來遍:

  “成就之源牟尼金剛持,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無垢智慧帝王妙吉祥,摧伏魔軍無余秘密尊,

  雪頂智嚴善巧宗喀巴,叁寶總持能仁上師前,

  身語意叁恭敬作祈請,自他成熟解脫求加持,

  賜與共及不共諸悉地。”

  這時觀想從上師能仁金剛持心間進行甘露降淨,亦從其它資糧田身上進行甘露降淨。

  即是觀想從上師及本尊聖衆身體各部分降下五彩缤紛的甘露流,進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由此無始以來積集的一切罪障,尤其傷害上師的身體、不遵言教、擾惱師心、不信侮蔑等等,總之由依止上師方面産生的一切罪障,以碳汁、墨汁的樣子從一切根門毛孔排泄出來,得以淨化無余,身體變爲晶瑩剔透的光明體,一切壽命福德教證功德增長廣大,尤其具德上師身語意的一切加持進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

  宗喀巴大師的名號咒祈禱文與續部中所宣甚深密咒有著相同的作用,通過這種方式策勵上師本尊聖衆,可加持息滅病魔罪障,增長福壽教證功德……成辦息增懷伏無量廣大的事業,以及普降甘霖,守護霜雹,修持寶瓶旺盛地氣等無邊作用。即使到現在,甘丹大寶耳傳的高僧大德們仍然在實踐發揮它的作用。可以這樣說,雪山叢中一切衆生的福祉亦端賴于這個祈禱文的威神之力,誰曰不然?

  尤其,文殊怙主賜給宗喀巴大師的不共教授,如雲:

  “滌盡不淨除無知,身廣、語明、種子速,

  標幟甚深、經講說,劍辯、經劍善著述。”[38]如其所言,據說這種開發智慧的殊勝教授亦是在此處修持。

  據說在這些時候,上師能仁金剛持心間種子爲共稱的“吽”字,而宗喀巴大師心間不共的種子以“瑪吽”標志。其中原因者,符合《文殊根本續》中授記宗喀巴大師的句義,如其中說:

  “具慧初字瑪。”是授記名號咒的最初字爲“瑪”。據說,主要以名號咒祈禱文策勵上師聖衆的上師瑜伽法,乃是宗喀巴大師親自分別秘密地傳授給大成就者文殊海、克主傑、瓦索法王的,後來還親自傳給大成就師法金剛。

  總的說來,宗喀巴大師在此北方弘揚圓滿教法的事業,猶如釋迦佛再來,有著無與倫比的恩德。如《文殊根本續》的授記及普遍共稱的那樣,宗喀巴大師即是至尊文殊示現爲人身的法身大士,而且還是觀世音、秘密主二者的體性。因而在《噶當教典》中,明確地說他是叁類怙主的集合身。因此,名號咒祈禱文有外相似、內功德、秘密與叁本尊無二無別如此叁種情況,由此而有外修、內修、秘密修叁種修法,每一種又分叁種,總有不共的九種修法。

  另外,還有如《文殊法類》中所說的“寂靜潔白持白蓮”等多種特別事業聚,詳細情況當從善知識處了知。

  戊二、通過隨念功德、恩德而祈禱的情況,分二:己一、思惟功德,淨修根本信心而祈禱;己二、隨念恩德而祈禱。

  己一,分叁:庚一、思惟戒律中所說的上師功德而祈禱;

  庚二、思惟共通大乘的上師功德而祈禱;

  庚叁、思惟金剛乘的上師功德而祈禱。

  庚一、思惟戒律中所說的上師功德而祈禱:

  功德生源戒海廣複深,多聞寶藏積聚善充盈,

  身披袈裟第二能仁主,持律上座師尊誠祈請。

  《毗奈耶叁百頌》中說:

  “具戒、知戒規,悲憫患病人,

  近侍鹹清淨,財法勤利生,

  觀機應時教,贊歎爲上師。”

  如毗奈耶中所說,作爲一切功德的根本——戒律,上師持戒精嚴;複于叁藏教法,廣博多聞,尤其對于開遮止持的界限,成竹在胸,並如法如律地付諸實踐;懷著利益弟子之心,對于患病孤苦之人,更是悲憫相助;近侍清淨;善于觀機逗教等。我們從上師具有如是等功德方面思惟,淨修信心而祈禱。

  所言“上座”者,指受具足戒後無間缺地守持達十年之久,善巧毗奈耶,依戒行事等五種功德具備者方稱之爲“上座”。如律典裏的中間偈頌說:“十年持善巧”等文。

  所言“第二能仁主”者,依照釋迦佛親口如何贊歎持律上座的那樣而說。如律典中說:“持律之補特伽羅有五種利益:一者四衆受教于前;二者教授教誡,不依賴他;叁者守護叁世諸佛之內在庫藏;四者爲諸比丘、婆羅門恭敬頂戴;五者爲住持正法,學修正法,勤于利生事業。”

  “一者善護、隱藏自所具戒蘊;二者四衆現前迎請;叁者成爲憂惱衆生之導師;四者處僧衆中,威嚴無懼;五者依法摧伏邪說異論。”

  “持律者所在之處,吾見其遍布光明;持律者所在之處,吾無複憂慮;持律者所在之處,吾見其充盈非空。”

  律典中說作爲堪布、教授師的條件要具備五種功德才行,而其中依止(戒嚴)、善巧兩種功德更是不可或缺。律典中所說的關鍵之處皆含攝于“功德生源戒海廣複深”等這首偈子裏。若詳細解釋的話,內容可就太多了。

  持律者乃聖教之主,如阿底峽尊者說:“我印度中,凡有大事或忽然事,即集諸受持叁藏法師,問叁藏中不曾遮耶?既決擇已,于此安住。我毗迦瑪拉希拉(超岩寺)諸師,則于其上,更須問雲,菩薩行中不曾遮耶?不違彼耶?安欲根本,隨持律轉。”

  如是毗奈耶中所說的上師條件,僅戒律清淨這一條還不行,還說要具備精通叁藏,幢相莊嚴,熟悉羯磨儀軌等諸多功德。

  因此,我們最初尋找上師時,不能隨便找到一位即率爾依止,應尋找一位具相的上師,向他啓求戒法、教授,隨後恒時觀爲導師,若從對我們開示教授方面考慮,其實他的恩德猶超過佛陀。我們應數數思惟律典中所說的這些殊勝功德,特別在這樣的五濁惡世,我們還能值遇到這樣的善知識,具備律典中所說的各種功德,我們的福德因緣真是太殊勝了,以難以抑製的信心殷切祈禱。

  庚二、思惟共通大乘的上師功德而祈禱:

  堪能宣說善逝之正道,成就十種勝妙之功德,

  所有諸佛血統紹隆主,勝乘知識足下誠祈請。

  如《經莊嚴論》中說:

  “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

  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應依止。”

  大乘善知識條件者,應具備叁學,其中調伏爲戒學,靜爲定學,近靜爲慧學;教證功德超過學人;有大精進,成辦二利;于叁藏廣博多聞,即教富饒;通達諸法真實性;善于向化機宣講教授;對于一切有情,尤其對弟子心懷慈悲;毫不厭倦地利益所化有情,如是等十種功德。于此恐繁不錄,詳細情況請從《菩提道次第廣論》中了知。

  仲頓巴尊者說:“言大乘尊重者,謂是須一,若講說時,能令發生無量知解;若行持時,于後聖教,能成何益,當時能有何種義利。”《親友集》中亦雲:

  “諸人依劣當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

  依尊勝者獲尊勝,故應親近勝自者。”

  我們須依止一位較自己功德超勝的師長。其中也不是僅僅在于微不足道的一兩種功德超勝,而應是從各方面講,功德都超勝的一位上師,最主要的是珍重戒法,有大乘圓滿道體的教授,且致力于實踐修持,這幾條是不可或缺的。否則,若值遇不懂大乘道要,卻信口雌黃,胡亂開示邪道的惡知識,我們自己將會由此墮入邪道,沾染各種惡行,招致種種禍損。因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乃法爾如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可知道,盛蒜等惡臭的容器自然就散發著臭味,而盛放冰片、紅花等的容器自然散布著芳香。

  開示無謬全圓大乘道體的上師是一切諸佛的血統紹隆人,是諸佛事業的繼承人。因而,如前面已說的那樣,十方諸佛亦要承侍這樣的上師,更遑論上師的弟子。

  因此,我們最初善加現察,多方努力尋找一位無謬開示大乘道的具相善知識,然後不知厭足地啓求大乘法乳之恩,意樂加行如理依止,珍愛上師勝過自己的身命,尤其數數思惟彌勒怙主所宣講的善知識的條件,生起震憾心靈的覺受,修習強烈的信心而祈禱。

  庚叁、思惟金剛乘的上師功德而祈禱:

  叁門善護慧忍而正直,谄诳俱無咒續善了知,

  二十真實繪畫講說巧,持金剛主上師誠祈請。

  如《上師五十頌》中說:

  “堅穩調柔慧,忍直無谄诳,

  知咒續配製,具悲通論典,

  遍知十真實,善巧繪壇城,

  無礙解密咒,極信根調柔。”

  金剛乘上師的條件者,如其中是說身語意叁安住于正念,善加守護;智慧淵博;具有對于損害、難行、甚深法義的叁種安忍…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