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什么成就。”如是等等,甲域瓦大师一再郑重其事地指出菩提道次第的一切证悟,唯从上师恩德中获得。
萨迦班智达也曾说过,他本人也是由不知疲倦地侍奉卧病在床的扎巴尖参大师,而亲见上师即文殊的化现,一切共不共诸悉地亦由彼威神,任运获得。
温萨巴大师说:“总之,内证量的高低皆是由修习信心的强弱之力所致。因此对于一切悉地的生源——具恩上师,我们唯应忆念他的功德,不可刹那分别他的过失。我们应把此作为教授的要点。我衷心地希望如此的誓愿能够顺利无碍地达到究竟。”此中指出一切功德唯依靠对上师的信敬心而生起。
续部及诸大成就的论著中盛赞上师瑜伽为殊胜的道命,我们也要在引生定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这个道理。否则,我们仅靠“观师为佛”的只言片语,或稍似用功于少许的所缘法类,是不能领悟此道的扼要的。如宗喀巴大师说:
“世遍赞说尊长瑜伽者,应知即是如前所说。若一二次,修所缘境,全无所至。”
如是数数思惟依止善知识的利益,不依止的过患,净修强烈的敬信心,尤应想到这位根本上师,即便仅闻到他的名号也能令恶趣的怖畏荡然无存,即便偶一忆念也能遣除轮回的痛苦。若至心祈祷这位上师,会顺利地赐与一切悉地,这位上师是无欺的救怙处,是三宝的集合体。除此以外,再无其它的指望处,怀着殷切的心情而祈祷。另外,我们可念诵《甘丹大手印加持近传上师祈祷文》及《忆念师恩祈祷文》等日常功课而作祈祷,尤其可依九句“米则麻”祈祷文,念诵百来遍:
“成就之源牟尼金刚持,无缘大悲宝库观世音,
无垢智慧帝王妙吉祥,摧伏魔军无余秘密尊,
雪顶智严善巧宗喀巴,三宝总持能仁上师前,
身语意三恭敬作祈请,自他成熟解脱求加持,
赐与共及不共诸悉地。”
这时观想从上师能仁金刚持心间进行甘露降净,亦从其它资粮田身上进行甘露降净。
即是观想从上师及本尊圣众身体各部分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由此无始以来积集的一切罪障,尤其伤害上师的身体、不遵言教、扰恼师心、不信侮蔑等等,总之由依止上师方面产生的一切罪障,以碳汁、墨汁的样子从一切根门毛孔排泄出来,得以净化无余,身体变为晶莹剔透的光明体,一切寿命福德教证功德增长广大,尤其具德上师身语意的一切加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
宗喀巴大师的名号咒祈祷文与续部中所宣甚深密咒有着相同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策励上师本尊圣众,可加持息灭病魔罪障,增长福寿教证功德……成办息增怀伏无量广大的事业,以及普降甘霖,守护霜雹,修持宝瓶旺盛地气等无边作用。即使到现在,甘丹大宝耳传的高僧大德们仍然在实践发挥它的作用。可以这样说,雪山丛中一切众生的福祉亦端赖于这个祈祷文的威神之力,谁曰不然?
尤其,文殊怙主赐给宗喀巴大师的不共教授,如云:
“涤尽不净除无知,身广、语明、种子速,
标帜甚深、经讲说,剑辩、经剑善著述。”[38]如其所言,据说这种开发智慧的殊胜教授亦是在此处修持。
据说在这些时候,上师能仁金刚持心间种子为共称的“吽”字,而宗喀巴大师心间不共的种子以“玛吽”标志。其中原因者,符合《文殊根本续》中授记宗喀巴大师的句义,如其中说:
“具慧初字玛。”是授记名号咒的最初字为“玛”。据说,主要以名号咒祈祷文策励上师圣众的上师瑜伽法,乃是宗喀巴大师亲自分别秘密地传授给大成就者文殊海、克主杰、瓦索法王的,后来还亲自传给大成就师法金刚。
总的说来,宗喀巴大师在此北方弘扬圆满教法的事业,犹如释迦佛再来,有着无与伦比的恩德。如《文殊根本续》的授记及普遍共称的那样,宗喀巴大师即是至尊文殊示现为人身的法身大士,而且还是观世音、秘密主二者的体性。因而在《噶当教典》中,明确地说他是三类怙主的集合身。因此,名号咒祈祷文有外相似、内功德、秘密与三本尊无二无别如此三种情况,由此而有外修、内修、秘密修三种修法,每一种又分三种,总有不共的九种修法。
另外,还有如《文殊法类》中所说的“寂静洁白持白莲”等多种特别事业聚,详细情况当从善知识处了知。
戊二、通过随念功德、恩德而祈祷的情况,分二:己一、思惟功德,净修根本信心而祈祷;己二、随念恩德而祈祷。
己一,分三:庚一、思惟戒律中所说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庚二、思惟共通大乘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庚三、思惟金刚乘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庚一、思惟戒律中所说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功德生源戒海广复深,多闻宝藏积聚善充盈,
身披袈裟第二能仁主,持律上座师尊诚祈请。
《毗奈耶三百颂》中说:
“具戒、知戒规,悲悯患病人,
近侍咸清净,财法勤利生,
观机应时教,赞叹为上师。”
如毗奈耶中所说,作为一切功德的根本——戒律,上师持戒精严;复于三藏教法,广博多闻,尤其对于开遮止持的界限,成竹在胸,并如法如律地付诸实践;怀着利益弟子之心,对于患病孤苦之人,更是悲悯相助;近侍清净;善于观机逗教等。我们从上师具有如是等功德方面思惟,净修信心而祈祷。
所言“上座”者,指受具足戒后无间缺地守持达十年之久,善巧毗奈耶,依戒行事等五种功德具备者方称之为“上座”。如律典里的中间偈颂说:“十年持善巧”等文。
所言“第二能仁主”者,依照释迦佛亲口如何赞叹持律上座的那样而说。如律典中说:“持律之补特伽罗有五种利益:一者四众受教于前;二者教授教诫,不依赖他;三者守护三世诸佛之内在库藏;四者为诸比丘、婆罗门恭敬顶戴;五者为住持正法,学修正法,勤于利生事业。”
“一者善护、隐藏自所具戒蕴;二者四众现前迎请;三者成为忧恼众生之导师;四者处僧众中,威严无惧;五者依法摧伏邪说异论。”
“持律者所在之处,吾见其遍布光明;持律者所在之处,吾无复忧虑;持律者所在之处,吾见其充盈非空。”
律典中说作为堪布、教授师的条件要具备五种功德才行,而其中依止(戒严)、善巧两种功德更是不可或缺。律典中所说的关键之处皆含摄于“功德生源戒海广复深”等这首偈子里。若详细解释的话,内容可就太多了。
持律者乃圣教之主,如阿底峡尊者说:“我印度中,凡有大事或忽然事,即集诸受持三藏法师,问三藏中不曾遮耶?既决择已,于此安住。我毗迦玛拉希拉(超岩寺)诸师,则于其上,更须问云,菩萨行中不曾遮耶?不违彼耶?安欲根本,随持律转。”
如是毗奈耶中所说的上师条件,仅戒律清净这一条还不行,还说要具备精通三藏,幢相庄严,熟悉羯磨仪轨等诸多功德。
因此,我们最初寻找上师时,不能随便找到一位即率尔依止,应寻找一位具相的上师,向他启求戒法、教授,随后恒时观为导师,若从对我们开示教授方面考虑,其实他的恩德犹超过佛陀。我们应数数思惟律典中所说的这些殊胜功德,特别在这样的五浊恶世,我们还能值遇到这样的善知识,具备律典中所说的各种功德,我们的福德因缘真是太殊胜了,以难以抑制的信心殷切祈祷。
庚二、思惟共通大乘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堪能宣说善逝之正道,成就十种胜妙之功德,
所有诸佛血统绍隆主,胜乘知识足下诚祈请。
如《经庄严论》中说:
“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
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
大乘善知识条件者,应具备三学,其中调伏为戒学,静为定学,近静为慧学;教证功德超过学人;有大精进,成办二利;于三藏广博多闻,即教富饶;通达诸法真实性;善于向化机宣讲教授;对于一切有情,尤其对弟子心怀慈悲;毫不厌倦地利益所化有情,如是等十种功德。于此恐繁不录,详细情况请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了知。
仲顿巴尊者说:“言大乘尊重者,谓是须一,若讲说时,能令发生无量知解;若行持时,于后圣教,能成何益,当时能有何种义利。”《亲友集》中亦云:
“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
依尊胜者获尊胜,故应亲近胜自者。”
我们须依止一位较自己功德超胜的师长。其中也不是仅仅在于微不足道的一两种功德超胜,而应是从各方面讲,功德都超胜的一位上师,最主要的是珍重戒法,有大乘圆满道体的教授,且致力于实践修持,这几条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若值遇不懂大乘道要,却信口雌黄,胡乱开示邪道的恶知识,我们自己将会由此堕入邪道,沾染各种恶行,招致种种祸损。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乃法尔如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可知道,盛蒜等恶臭的容器自然就散发着臭味,而盛放冰片、红花等的容器自然散布着芳香。
开示无谬全圆大乘道体的上师是一切诸佛的血统绍隆人,是诸佛事业的继承人。因而,如前面已说的那样,十方诸佛亦要承侍这样的上师,更遑论上师的弟子。
因此,我们最初善加现察,多方努力寻找一位无谬开示大乘道的具相善知识,然后不知厌足地启求大乘法乳之恩,意乐加行如理依止,珍爱上师胜过自己的身命,尤其数数思惟弥勒怙主所宣讲的善知识的条件,生起震憾心灵的觉受,修习强烈的信心而祈祷。
庚三、思惟金刚乘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三门善护慧忍而正直,谄诳俱无咒续善了知,
二十真实绘画讲说巧,持金刚主上师诚祈请。
如《上师五十颂》中说:
“坚稳调柔慧,忍直无谄诳,
知咒续配制,具悲通论典,
遍知十真实,善巧绘坛城,
无碍解密咒,极信根调柔。”
金刚乘上师的条件者,如其中是说身语意三安住于正念,善加守护;智慧渊博;具有对于损害、难行、甚深法义的三种安忍…
《上师供养法广解——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雍增•耶喜坚赞著 缘宗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