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對于一切衆生心懷正直;遠離谄诳;能利用咒術及續典所說的方法配製藥物以遮止魔難;悲憫有情;精通一切明處,尤通內典叁藏;具內外各十種真實;善巧用線、彩沙繪畫壇城;流利地向弟子講解密咒道;對大乘,尤其對密乘有著堅固的信敬心;恒以正知正念,守護根門,寂靜調柔。具有這些功德的方堪爲金剛乘的上師。
如《金剛心要莊嚴續》中說:
“二種回遮軌,秘密及智慧,
分離、和合法,抛食、金剛誦,
修習猛厲軌,開光、修壇城,
十種內真實。壇城、等持、印,
坐、立姿、念誦,燒施、供、事業,
複攝諸行相,十種外真實。”
內外各十種真實者,其中十種內真實者:善巧修習護輪而回遮障難;或以繪護輪佩于身上等方式回遮障難;善巧寶瓶、秘密灌頂;善巧智慧、句義灌頂;善巧分離怨敵與其守護神的配合;善巧抛食儀軌;娴熟意念誦、金剛念誦、誓言念誦、轎念誦、明王念誦、忿怒念誦、丸念誦等各種念誦法;若如法修持卻未成就時,複善巧于猛厲法遷識儀軌;複善巧開光儀軌;修供壇城,如是共十種。
十種外真實者:善巧繪畫壇城以及內修壇城之法;善巧最初和合等叁摩地;善巧手印;善巧右伸、左伸、直、圓、平齊等立姿;善巧金剛跏趺、菩薩跏趺等坐姿;複善巧念誦;燒施;供養儀軌;事業加行;送聖等複攝法,如是共十種。
其中作爲下叁續部的阿阇黎須具備十種外真實。作爲無上部的阿阇黎須具備十種內真實。
《釋續金剛鬘》第六十五品中說:
“娴熟息等業,知咒瑜伽軌,
廣學二十儀,贊其爲上師;
淨戒施無吝,安忍具勝進,
日夜樂修持,博慧善工巧,
種種功德聚,稱爲具德師;
內樂密集法,外護聲聞行,
教授隨次第,引導衆弟子,
說其爲導師。”是說作爲密集的金剛阿阇黎,要學修廣大佛子大行,戒律清淨,而內心修持將護密集二次第瑜伽。
《金剛帳》第八品中說:
“具相阿阇黎,其所宣密咒,
具堅穩深法,行者修得成;
善巧諸明處,知燒施壇城、
咒術及開光、抛食達究竟,
明了十真實;外護聲聞行,
內敬密次第,形色見者喜;
繪壇及念誦,摧毀根本墮,
以咒續配製,普濟世間樂;
依如是師已,誰亦不應輕。”此中是說金剛阿阇黎要具備前面所說的條件,尤應不被密咒根本墮罪沾染。
“叁門善護慧忍而正直”等這首偈子所說的金剛上師的條件,顯然是依照《上師五十頌》而寫的,而《上師五十頌》則是攝集了《幻化網續》、《金剛心要莊嚴續》等許多續典內所說的金剛阿阇黎的各種條件而寫。這首偈子除了詞句的排列次序有所不同之外,基本上是按續部的詞句,照本宣科。如果我們要想洞悉這首偈子的全部含義,則需要對于諸續部的說法以及諸大成就者又是如何解釋的內容,也要了然于心,由此可見其中的內涵是多麼的深廣。
因此,如果我們希望進入密咒時,應如《釋續金剛鬘》第六十五品中所說:
“猶如磨寶石,淬煉黃金等;
如是弟子者,觀察十二年,
故爾相互間,一切時觀察。”我們不要象餓狗碰到肉一般草率行事,最初應善加觀察,于一位具相的上師前祈請攝受。
又如《勝義穗》中說:
“诤時上師德過摻,罪過悉無現稀有,
余德猶應善察已,孩兒當依如是師。”
由于方所、時運的原因,完全具備續典中所講的性相之師,我們雖難以找到,但也要尋找具有最低限度的上師。如《釋量論》中說:“了知取舍性,及其諸方便,
許彼爲定量,非了知一切。
隨能見遠否,要見所欲性。”[39]
此中是說依止的上師,定應是一位能無謬開示叁戒取舍製界的上師。否則,即便傳言有如何如何離奇的神變、神通等,亦不足爲信。
《上師五十頌》中說:
“具慧徒莫依,無悲多忿師,
不節貪傲心,虛僞好自吹。”是說至心希望趣入密咒的具慧弟子不可隨便依止一位上師,尤其不可依止不守清規戒律、放任自流的人。在其它許多續典中亦是這樣宣說的。
因此,雖然有無邊思惟上師功德的方式,而在此教授中,但就具備叁戒的功德方面思惟,確是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的。
如《大日如來經》、《秘密總續》等許多續典中說,若欲進修密乘,則要依止一位具足別解脫戒者。
《釋續金剛鬘》中說:“若誰了知如是二十種儀軌的羯磨,他即是衆生的上師,稱之爲比丘金剛持。”此中是說由比丘金剛持擔任灌頂阿阇黎。
《時輪灌頂洛注》中引用的:
“遍知十真實,叁者上比丘,
中等爲沙彌,最下居家士。”
其中是說比丘金剛持最爲殊勝,還講到舉行時輪灌頂時,比丘、沙彌、俗人叁者所坐灌頂法座的高低差別事宜,以及正式灌頂時,廣略的差別等事宜,說其間的勝劣差別極大,判若雲泥。
《無垢光大疏》中說有比丘金剛持的地方,居士金剛持不能主持灌頂、開光等佛事活動;比丘金剛持不可頂禮居士金剛持等。其中廣泛地闡述了對聖教根本——別解脫戒珍重愛惜的情況。其它諸多續部也有如是宣說,就暫且不提了。
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宗喀巴大師宣示阿底峽尊者的殊勝時,著重地講了叁戒清淨的殊勝。有智慧的人士若好好地思惟這些道理,定會對全圓道體的扼要生起極大定解。
如是我們數數思惟前面所講的金剛阿阇黎的功德,生起堅固的深忍信心,而猛厲祈禱。
己二、隨念恩德而祈禱:
“無數諸佛出現未就馴”等文是說往昔無數諸佛應化世間,都沒有調伏我們,尤其于此賢劫中的五濁惡世,其它諸佛由于畏難而放棄,如此無依無怙的我等暴惡的有情面前,爲我們開示如來賢善聖道的上師,他的恩德和悲心實超過一切諸佛。這樣思惟後,我們以大恭敬心殷切祈禱:
無數諸佛出現未就馴,背道難調濁世衆生中,
如來聖道如實作宣說,圓滿大悲依怙誠祈請。
往昔因地,賢劫千佛在寶藏佛前發心,並選擇攝化各自的化土時,其它諸佛對此诤時人壽百年的五濁惡世,誰亦無力教化而無奈舍棄時,而當時受生爲婆羅門海塵的釋迦牟尼,悲心不忍,發起大心說:
“我願獨自調伏這些諸佛舍棄的暴惡衆生!我願成佛于人壽百年的诤時!”並立下五百大願,後隨願應化世間,普度衆生。
雖然我們無緣親見大悲導師,而我們的大悲救怙主上師,攝集了一切諸佛的大悲之心,爲我們開示全圓的無上顯密道次第,即使諸佛再現于世間,所講的法也無過于此了。我們這位上師的恩德與悲心,更無他人所能與之相提並論!這樣思惟,乃至未生起身毛豎立、熱淚橫流的感受前,修習信敬。
然後誦:
能仁教日末世轉沈西,但于皈投無處諸有情,
世尊事業廣弘能成就,圓滿大悲依怙誠祈禱。
對于我們這些頑劣的衆生,大悲釋迦牟尼佛亦無能爲力,化緣方盡即示現涅槃。再後來,佛所授記的二大車[40]等數不勝數的班智達、大成就者應化世間,我們又沒有被教化的因緣,孤獨無助地被遺棄在這個濁世中的濁世裏。而我們的大悲救怙主——至尊的上師爲了我們這些剛強難調的衆生,荷擔起諸佛的利生事業。諸佛事業中最爲殊勝的當爲語事業,而大悲上師正是爲我們傾囊相授諸佛所宣的一切顯密道要。此恩此德,我們什麼時候能報答得了呢?
如是思惟,生起大恭敬心而殷切祈禱。
隨念恩德而修恭敬心時,宗喀巴大師曾說過,可依照往昔善財童子隨念上師恩德的祈禱文而作,如雲:
“我此知識說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
遍示菩薩威儀道,專心思惟而來此;
此是能生如我母,與德乳故如乳母,
周遍長養菩提分,此諸善識遮無利,
解脫老死如醫王,如天帝釋降甘雨,
增廣白法如滿月,猶日光明示靜品,
對于怨親如山王,心無擾亂如大海,
等同船師遍救護,善財是思而來此;
菩薩啓發我覺慧,佛子能生大菩提,
我諸知識佛所贊,由是善心而來此;
救護世間如勇士,是大商主及怙依,
此給我樂如眼目,以此心事善知識。”
把頌中的善財換成我們自己的名號,歌詠唱誦此頌,乃至熱淚盈眶,竭力生起隨念善知識恩德的恭敬心。
在此儀軌處,雖沒有直接講到念誦這些頌子,但在祈禱時,也應思惟這些意思,而生起隨念恩德的恭敬心。
又如金剛持善慧法幢所說的內容而思惟:
“過去諸佛無奈舍,現在諸佛亦無奈,
安樂住于十方界,難調孤苦無依怙,
我等濁世衆生前,成辦遍智佛事業。
善慧法幢名號我,隨念深恩誠啓白:
爲求一偈正法語,無畏躍入烈火坑,
千顆銳利釘刺身,往昔能仁多難行!
如今不待多辛勞,經續深廣正法乳,
賴父尊恩輕易得,深恩難酬,一切智!
因而乃至菩提藏,叁門受用衆善根,
爲令師喜悉供養,祈垂大悲喜納受!
經于無量劫至今,父尊悲憫數將護,
, 從今複至菩提藏,再無他依,上師尊!
無論達到何境地,貧兒苦樂善惡等,
至尊上師您悉知,祈垂悲鈎永攝受!
師尊行爲如何現,不生絲毫邪分別,
甚深上師瑜伽道,願成夙願達究竟!”
然後,儀軌中頌曰:
供養上師乃至一毛孔,勝過十方叁世一切佛,
贊爲我輩無上勝福田,圓滿大悲依怙誠祈請。
諸佛的斷、證等功德沒有高低之別,皆臻至最圓滿的境界,就功德來說,再也沒有超過諸佛的了。而對于我們積集福德的福田來說,上師的一個毛孔亦超過十方一切佛。如是思惟修習信敬心。
如果我們自己能虔誠祈禱上師,他的加持力會超過十方一切佛。即使需要無數大劫成辦的佛果,也可由大悲上師的威力速疾成就,因此上師的恩德與…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