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P2

  ..續本文上一頁依賴上師方可。

  這些階段,如何尋找堪布、阿阇黎,找到後又如何依止的情況;爲啓請教導取舍之處,進而尋求依止師的情況;爲聞思修叁事,尋求啓蒙師,尋到後如何依止的情況;如何恭敬、承事、供養上師的情況;觀爲佛陀的意樂依止,身語承事、依教奉行的加行依止的情況等,在律典中非常詳細地開示了。

  大乘經典中,依止供養上師的情況也有著詳細地開示。如《華嚴經》中,說完善財童子如何依止善知識後,又說後世化機也應當這樣去做。

  又般若經中,說要獲得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只有依賴善知識。還說必須依止善知識後,方可行道。如《八千頌》中說:

  “世尊!初業菩薩應如何安住般若波羅蜜多?應如何學習般若波羅蜜多?”

  如是啓請後,世尊說:“具壽須菩提!初業菩薩若欲學習般若波羅蜜多,應當親近善知識、依止善知識、承事善知識……若欲清淨趣入增上意樂,若欲圓滿無上正等正覺,最初應當親近善知識、依止善知識、承事善知識。”

  至于如何依止上師的情況,其中教導說要象常啼菩薩依止法勝菩薩那樣去作。常啼菩薩,觀善知識超過一切佛陀,看到供養善知識比供養一切佛更有意義,而後毫不吝啬地舍棄自己的一切身命財富,而依止、供養善知識法勝菩薩,由此之力進道神速。

  若全部引用這些根據,恐過于繁瑣,故爾舍置不錄,敬請參閱經典寶藏,望由此生起堅固決定解。

  總之,如《菩薩藏經》中說:“獲得菩薩一切諸行,如是獲得圓滿一切波羅蜜多、地、忍、等持、神通、總持、辯才、回向、願及佛法,皆賴尊重,尊重爲本,從尊重出,尊重爲生,及爲其處,以尊重生、以尊重長,依于尊重、尊重爲因。”

  一切功德唯觀待上師的恩澤,方得生起,因此要以上師瑜伽爲修道命脈。此實爲一切大乘經藏的密意所在。

  諸續部寶典更是竭力贊歎依止上師爲修道的根本,四續部[11]中,說修習咒道最初要觀待上師的灌頂、加持,隨後守護誓言[12]及戒侓爲不可或缺的道基,而一切誓言中上師的誓言是最爲主要的,清淨地住于誓言及戒律後,在行道時,更要安住于上師本尊無分別瑜伽中修習。

  若詳盡地引用各續部如何開示的根據,恐過于繁多,當從續部寶典中了知。

  尤其這個教授的究竟根本依處,是吉祥密集根本文以及注釋等諸續。在《密集根本續》中,雖全面開示了如何供養上師、壇城諸尊的情況,以及如何住于上師金剛持無分別瑜伽中,進而修習兩種道次第的情況,但是由于被六邊、四理封印秘藏,成爲很難解析的金剛結。幸運的是,終由佛陀自己爲利化機開示極秘印,進行清晰地诠釋,從而有了《金剛鬘》等釋續。

  此部上師瑜伽的各種扼要詳細地出現在《釋續金剛鬘》中,其中詳盡地開示了:最初觀察上師、弟子相,隨後如何依止上師理,視上師本尊無分別的觀法,上師身壇城修法,對其內、外、秘密、真如供養法,乃至修兩種道次法等。

  若一一列舉清淨依據,實恐過于繁多,故于正文時,再隨機稍作開示。

  象這樣,佛陀在經續中廣作開示。至尊彌勒、文殊以及秘密主金剛手等,于此穢土爲助佛弘化,權現爲佛陀眷屬的大士都擁有圓滿的上師瑜伽法。後來龍樹父子、無著昆仲、國君恩紮布提、大成就怙主大樂、薩熱哈、夏瓦熱瓦、萊俄巴、拉力達及谛洛那若等聖境諸大成就者殷重修習此法,同時爲利後世有緣者,以此教授寫成的文字也有很多。

  如大成就者怙主大樂所著的《明示密集根本釋續心要義——秘密成就》中,著重突出並一再宣說了以上師佛瑜伽爲道命的情況。隨後一系列的《智慧成就》、《真如成就》等其它成就篇,以及被稱爲心法的《大婆羅門道歌篇》等,也不厭其煩地反複開示以上師瑜伽爲道命的情況。

  龍樹菩薩把密集根本釋續的心要編排爲五種道次第,著作了《五次第論》。其中也詳細開示了把上師瑜伽作爲道之命根,以及供養上師較供養一切佛更有意義等法。

  總之,印度一切大成就師都不約而同地在各自的一切著作或者口訣中,開示以上師瑜伽作爲道命的情況。其中的阿底峽尊者擁有印度一切大成就者的圓滿教授,尊者就曾說一切大乘的地道功德唯由依上師的恩惠才得發起!當年仲頓巴大師請問尊者,爲何藏地有那樣多的修行者,卻鮮有證得殊勝功德者時,尊者不無感慨地說:“或大或小的大乘功德,這一切需依賴上師方得生起,你們藏人只是把上師看作非常平庸的人,怎麼會生起功德呢?”

  尊者本人也是把上師瑜伽作爲修行的心要,曾經說過只不過是由上師的威力,才有如此廣大的事業遍及印藏兩地,如說:“我能有這樣稱之爲功德的少許善心,這都是金洲大師的恩德呀!”

  如尊者一切教授的根本《道炬論》中“當說諸師長,所示正方便”等語,是說連微細的功德在內都是上師的恩德,翔實地開示了以上師瑜伽作爲道命,學修全圓大乘道體的情況。

  就這樣,從能仁金剛持開始,後由印度諸善巧成就大師依次相傳,直到阿底峽尊者,再由阿底峽尊者傳到紮古大堪布及洛紮大成就者二位,宗喀巴大師從這二位大德面前聽受了這種傳承。另有那若巴傳給洛紮·瑪爾巴[13]的傳承,印度大成就者芒瓦傳給郭譯師傳承,以及龐通巴昆仲的傳承等印度傳承下來的清淨可信口訣,宗喀巴大師從上師瓊布•拉薩巴、法王頓珠仁青、京俄•紮巴香切、仁達瓦大師等處圓滿聽受。

  不共近傳者,宗喀巴大師最初通過上師烏瑪巴的轉達,從至尊文殊處聽聞了無量顯密法義。後來,至尊文殊親現慈容,宗喀巴大師得以親聞一切顯密道之扼要,尤其通達了龍樹菩薩诠釋佛陀究竟密意的甚深中觀見——“顯現破除有邊、空性破除無邊”的妙理,明白了五種道次第的體性、數量決定、次第決定等一切甚深法義。宗喀巴大師更複陳獻無量內、外、秘密、真如供養,進行猛勵祈禱後,至尊文殊賜與諸種顯密二種圓滿道體的究竟耳傳口訣。

  那時宗喀巴大師向至尊文殊啓問道:“若要速疾中更爲速疾地趣入金剛持位,應如何去作呢?”

  至尊文殊開示了應把上師本尊無分別瑜伽作爲道命的情況;至于要依止的上師的條件,不可以隨便找一位上師即爲滿足,而需要一位能引導圓滿道體的上師;本尊則需勝樂、密集、大威德叁尊不可分離;護法要依靠六臂怙主、具誓法王、毗沙門叁尊;同參道友要在依止的上師、本尊、護法等方面相順等諸多內容。

  那時,至尊文殊賜給宗喀巴大師、大成就者文殊海以及有緣的天人等圓滿的耳傳教授及《大幻變經函》,作爲無比秘密的教授,未向其它任何人顯示。

  這種不共的上師瑜伽法,宗喀巴大師在《上師五十頌釋》、《五次第圓座直授》、《六法釋文叁信》中,結合續部根源,稍作大致的開示,詳細的教授扼要還要從師長處,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來了知。

  宗喀巴大師有著多如繁星般的大弟子,但全圓的耳傳教授只傳給了成就自在者文殊海及心子克珠傑二位大師。《大幻變經函》由文殊海大師保存,文殊海大師爲開啓格魯派修行傳承的先河,在寂靜的山林中,專心修行圓滿的耳傳教授,從而使甚深兩種道次第瑜伽臻至究竟的境界,證得種種不可思議的秘密證悟,如可以無礙地了知自他百千世的情況,經常地親見本尊至尊文殊的慈容……,同時向有緣者傳授口訣,尤其把全圓耳傳口訣及《大幻變經函》賜給了瓦索•法幢大師。

  克珠傑大師把對宗喀巴大師教法的不信、邪解以及疑慮等一切垢染,以無垢的理路一掃而光,令宗喀巴大師的教法遠離瑕疵,猶如燦爛奪目的純金、幢頂的如意寶珠般,晶瑩剔透無與倫比。

  由于克珠傑大師把上師本尊無分別瑜伽作爲修行的重點,即使在宗喀巴大師示寂之後,還五次親瞻師容,得到師尊廣大的授記、深切的安慰。克珠傑大師廣弘宗喀教法,尤其把全圓耳傳教授口訣傳給了瓦索•法幢大師。

  班禅法幢大師一直希望能象夏瓦熱瓦的傳記那樣,孤行山野,林棲谷飲,畢生修習宗喀巴大師父子的耳傳教授,但是由于上師、本尊或在現實,或在夢中的授記,迫不得已地擔任了甘丹寺[14]法臺,以執持宗喀巴大師教法的命脈。

  其後,他廣大地弘揚了宗喀巴大師教法。尤其大成就者法金剛十一歲時,跟隨父母到甘丹寺朝聖,這時法幢大師也得到空行母的授記,大師施給他的父母大量財物,度其出家,取名法金剛。以後五年間,視如長子,賜給無量顯密教授,特別是把全圓耳傳教授及《大幻變經函》托付給他,殷殷囑咐他要到無人的寂靜地專心修習,並在未來,向個別有緣者開示這些耳傳教授,否則不可稍露端倪。

  在隨後的歲月裏,法金剛大師確依法幢大師所言,寄身于白雲青嶂、雪山林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在無數寂靜的山野,把修行作爲心要。由此道力,在某一時候,宗喀巴大師親現尊容,賜于共不共的圓滿教授,尤其傳授了具備顯密兩種道要的叁層勇識上師瑜伽法。大成就者心無旁骛地專修這種上師瑜伽,親見至尊觀音等無數佛菩薩,漸次生起共不共的地道證悟,獲得金剛虹身。

  爾後,法金剛大師想到應把這些宗喀巴大師的耳傳托付給誰呢?遂用智慧觀察,了知溫薩巴大師當爲耳傳教主。那時十七歲的溫薩巴大師正患天花在溫薩療養。法金剛大師念誦著《緣起贊》,作出化緣的樣子來到溫薩巴大師的門前,用試探的口氣說:“究竟甚深的教授在我這裏。”溫薩巴大師亦僅聽到他的聲音,就生起無比的信心,毛發豎立,感到來者定是一位獲得殊勝證悟的大德,連忙開門迎請進來。原來是一位胡須皆白、身披糞掃衣、威光赫奕的比丘,想到定是一位大士後,詳細地詢問觀察後,當知道是一位擁有宗喀巴大師全圓耳傳教授的大成就者時,虔誠地祈求攝受自己爲弟子。法金剛大師歡喜…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