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供养法广解科判
甲一、讲解教授的来源
甲二、讲解教授的殊胜性
甲三、正式修习教授的情况,分二:
乙一、正座时如何行,分三:
丙一、前行,分二:
丁一、总的前行,分二:
戊一、校正动机
戊二、皈依发心情况
丁二、特别前行,分三:
戊一、自生本尊
戊二、净治情器
戊三、加持供品,分二:
己一、加持内供,分四:
庚一、驱除法
庚二、净化法
庚三、生起法
庚四、加持法
己二、加持其它供品
丙二、正行,分四:
丁一、观修资粮田上师佛众,分二:
戊一、正式明显地观想上师佛众
戊二、迎请智慧尊融入的无分别作法
丁二、供七支、曼遮供,分二:
戊一、思惟供养上师重要的原因
戊二、正式供养上师佛众的情况者,分三:
己一、顶礼,分五:
庚一、观上师为报身并赞叹顶礼
庚二、观上师为化身并赞叹顶礼
庚三、观上师为法身并赞叹顶礼
庚四、观上师为摄集无余三宝的体性并赞叹顶礼
庚五、把十方一切诸佛佛子观为上师的化现,向一切应顶礼处顶礼的情况
己二、供养上师佛众,分五:
庚一、与宝瓶灌顶相联系的外供养,分五:
辛一、供四水
辛二、供受用乐器
辛三、供妙欲
辛四、供曼遮
辛五、修行供养
庚二、与秘密灌顶相联系的内供养
庚三、与智慧灌顶相联系的秘密供养
庚四、与词句灌顶相联系的真如供养
庚五、供灵药及己身为仆从后,受持戒律的情况
己三、忏悔等余支修法,分五:
庚一、忏悔罪障
庚二、随喜善根
庚三、请转*轮
庚四、请佛住世
庚五、普皆回向
丁三、以大信敬心祈祷,分四:
戊一、通过思惟利益、过患,明显生起信敬心,殷切念诵名号咒策励其心而祈祷的情况
戊二、通过随念功德、恩德而祈祷的情况,分二:
己一、思惟功德,净修根本的信心而祈祷,分三:
庚一、思惟戒律中所说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庚二、思惟共通大乘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庚三、思惟金刚乘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己二、随念恩德而祈祷
戊三、称诵外、内、秘密、真如功德方面而祈祷,分四:
己一、称诵外功德而祈祷
己二、称诵内功德而祈祷
己三、称诵秘密功德而祈祷
己四、称诵真如功德而祈祷
戊四、通过安橛祈祷,受取四种三摩地灌顶的作法
丁四、净修显密全圆道体并祈求加持,分二:
戊一、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理
戊二、依止后,如何修心之理,分二:
己一、以共通道修心,分三:
庚一、共下士道修心,分二:
辛一、生起追求后世的心
辛二、开示后世安乐的方便
庚二、共中士道修心,分二:
辛一、生起追求解脱的心
辛二、学修解脱道
庚三、学修上士道,分二:
辛一、发菩提心,分四:
壬一、生起大乘的根本大悲心
壬二、由修心七义广释自他等换的修法
壬三、增上心、菩提心的修法
壬四、受取愿心、菩萨戒法
辛二、发心后学修菩萨行,分二:
壬一、总的佛子行学修的情况,分六:
癸一、布施学修法
癸二、净戒学修法
癸三、安忍学修法
癸四、精进学修法
癸五、静虑学修法
癸六、智慧学修法,分二:
子一、根本如虚空的空性修法
子二、后得如幻化的空性修法
壬二、甚深中观见学修法
己二、不共道金刚乘学修法,分三:
庚一、令成为堪修甚深密咒道的具器弟子
庚二、成密器后,净守誓言、戒律
庚三、两种道次第修法,分三:
辛一、两种次第正修法,分二:
壬一、生起次第学修法
壬二、圆满次第学修法
辛二、虽然修持,若未至要处时,迁识修法
辛三、一切生世,愿上师摄受,以及为加持内心,收摄资粮田法,分二:
壬一、一切生世愿上师摄受,后供献食子
壬二、为加持内心,收摄资粮田
丙三、结行
乙二、座间如何行
上师供养法广解
——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
雍增•耶喜坚赞著
缘宗译
顶礼皈依与能仁金刚持[1]无二无别的至尊上师正士足莲下,
祈愿一切时中以大悲悯心摄受不舍:
无余无央[2]胜者轮[3],收放自在唯一尊,
大乐怙师天中天,常驻我心净莲蕊。
无等能仁金刚持,绍尊不败圣妙音,
威猛秘主金刚手,牟尼佛子前顶礼。
深道证获胜成就,恩扎布提、乐怙主,
龙树父子[4]萨热哈[5],大师普善、拉力达,
谛洛、那若、阿底峡,圣境尊前虔敬礼。
文殊金刚宗喀巴,克主昆仲依教行,
证双运位法金刚,敬礼妙音父子尊。
善慧密意、耳传摩尼、供于修幢、随澍三身温萨巴;
圆满教法、巍峨殿顶、善慧耳传、高扬法幢法王尊;
聪慧贤德、八大自在[6]、普摄佛智、文殊怙主语自在;
慈心将护、羸弱我等、甘露哺育、无等恩前普顶礼!
善慧金刚持心髓,一世成佛速疾道,
今显无比秘密处,三处空行恒助饶!
这里要说的法,是具有圆满方便、甚深道体的上师佛瑜伽法。它是一切显密经教的心要,是过去诸佛共同经过的历程,是印藏大师们修行的重点,是法王宗喀巴大师的心髓教授,是殊胜成就者法金刚父子的嘉言道规,能引导有缘的士夫速疾速疾到达究竟的佛地。
总文分三部分:甲一、讲解教授的来源;
甲二、讲解教授的殊胜性;
甲三、如何正式修习教授的情况。
甲一、这里讲解的教授根本教典,是班禅法王金刚持——善慧法幢所著的《圆满道体甚深上师瑜伽法》,或者称《上师供养法仪轨》。
为了让人们了解到:本教授不是在西藏杜撰出来的,而是出自无垢清净的佛典,圣境大师们专致修行并口耳相传,渐次传播到藏地。后由法王宗喀巴大师父子更为广泛地弘扬,依此获得成就的法门龙象,绵延不断,传承加持的暖气还没有消散,是有着令人信服根据的教典。
因此在仪轨的开头:
“藏文曰:喇嘛曲巴却嘎谢甲瓦
梵文曰:古汝布杂雅嘎拉那吗
无比难得殊恩上师诸正士座下顶礼皈依,
伏乞大慈大悲普于一切时处随方摄受:
依谁刹那能惠赐,大乐三身共成就,
随欲胜施如意宝,金刚足莲下敬礼!
有缘弟子诸利乐,成办妙法无二条,
经续教授莲花苑,采撷花鬘佩项前!”
这些内容显示了教授的根源。
一般说来,藏文著作开头不需要说梵文,但此处开首有梵文,进行梵藏对照,却有着非常大的必要。
若考虑到:“这个教授在佛经中是如何开示的
祖师一代代传承情况又是如何呢?”
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在此稍微解释一下:阿底峡尊者及法王宗喀巴大师的这个无垢道轨,要追溯到教授的究竟处——佛语中来。由于一切究竟的道要都存在于清净佛语——显密大宝经藏中,因此要从它们中寻找。否则,任何与佛语相背,即使如何称名甚深的修法都是不足为信的。
如弥勒怙主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比起佛陀更善巧的大士是根本不存在的,同样也只有遍智[7],才能如理通达如所有性[8]、尽所有性[9]的一切法,所以大仙他所留下的任何经典都不可破坏。只因为若毁掉了能仁教理,也必将对正法形成破坏。”
若想:“既然各种道的关键都在佛语中,那么耳传的教授还有什么用
”
这是因为如果不明道要,则一定需要耳传教授。如果在没有耳传教授的情况下,虽草率地趣入佛语,也不会获得它的密意,并且在修道上也不会有所进展。
例如:浩瀚无际的大海中虽蕴藏着如意宝,但也要跟随经验丰富、熟悉航海路途的船主,并踏上能劈波斩浪的可靠大船,才能达成所愿。否则随随便便地就泛舟而去,不仅得不到宝贝,也许还会由此把性命都赔进去。
如《释续金刚鬘》中说:“没有窍诀的念诵,即使密咒之王也只是令心愚蒙而已;就象从水中搅不出酥油一般,若人离开窍诀的指导,任如何修习苦行,即便尽形寿间念诵咒语,也不会得到它些许的妙果。又像无知的人,非常想抵达四大海的彼岸,却不问路在何方,自己冒然踏上航程一样;如是,没有窍诀的修行者虽历尽千辛万苦,终归徒劳无果,此时即使这位修行者是一名渊博的智者,也会禁不住生起恼怒的心来,生起恼怒的刹那间,不仅没有乐果,还会投生到号叫地狱中倍受苦辛。所以要尽己所能,以虔诚的心,从上师传承中学习各种窍诀”。
《智慧成就》中也说:
“船无执桨者,不能达彼岸;
虽具余盛德,无师漂有际。”
因此,佛陀开演的无边法类,都是观察了所化弟子的意乐根性后,而应机宣说的。虽然在正见的扼要处等少许内涵上,有着多种不了义[10]说法,犹待阐述更深一层的密意,但在道之根本——依止、供养上师法上,一切经典无不相同,同一意趣、同一音声皆言至关重要。就连进入佛教之门最初的皈依,以及随后成为居士、出家人,乃至受取沙弥、比丘戒等,都唯…
《上师供养法广解——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雍增•耶喜坚赞著 缘宗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