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领神会,但也只能象冰上的积水那样,最终还是成为以前的样子。例如一个人如果口不渴,当然会悠闲而坐,不会费力地区去喝水那样。”
如是除掉恶劣的动机后,内心在一片清明的状态中,这样思惟:可悲可叹啊!无始轮回,时到现在,从未间断地受各种痛苦,却丝毫没有刹那的厌倦,依然贪恋着这个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轮回险处,你这个恶劣的心呀!定然还会象以前那样,沉沦在无边生死中,饱受种种大苦。
因此这次由上师三宝的悲心,侥幸获得暇满的人身,又被开示无谬正道的善知识摄受,值遇难遇的圆满教法,复获得少许的智慧力,能分别何为应取、何为应舍。
而且已经获得了如此甚深的教授,就自身因素来说,若能精进地貌修持它,则在此五浊恶世转瞬即逝的生命中,这种教授就能轻易地施与无上的佛陀宝位。现在又有自由修习这样的甚深佛法,如果没有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努力占据险要之地,此后何时再能得到这样贤善的人身?
偶一获得的这个人身,却难以长久住世,而要速疾坏灭。因为它一定会死去,何时死又不决定,死时除法之外,其它都无利益。
死后若堕入恶趣,定要领受寒热饥渴、役使愚昧等难忍的痛苦,正法妙音难得听闻,到了那个地方,又能到何处寻求救护呢?假使侥幸投生到善趣,亦纯为大苦,人中有连绵不断的生老病死,天人有死殁堕落等苦。
总之,随生六道何处,无不被惑业束缚,全无自主地流转沉沦,唯受痛苦的煎熬。实际上,一切有情也象自已一样,饱受种种痛苦的逼迫,这一切苦恼的有情无一不曾是自己深恩的母亲,没有一位未曾作过自己的母亲,而且无数次地作过。在作自己母亲的时候,也像这世的母亲一样,以无私宽厚的母爱呵护着自己,恩德之大,磬竹难书呀!这些具恩的母亲,虽希望快乐,却颠倒了取舍,唯受着种种大苦,连刹那间的安乐都不曾拥有,是多么的可怜!这些母亲若具有圆满的安乐,远离一切痛苦,该多好呀!
这样思维,修习猛励慈悲心。
那么,救度一切有情出离苦海的重担应该落在谁的肩上呢?理所当然地当由我自己承担。虽然如此,但就我目前的状况,不要说救度一切有情,就连一位有情的义利都无法究竟完成。不仅如此,即使获得二种小乘阿罗汉果,除了对有情有少许利益外,无法安立一切有情于圆满的佛陀宝位。究竟谁拥有这种能力呢?看来只有圆满的佛陀才拥有。因此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无论如何要证得圆满的大宝佛果。
这样思维,修习猛励的菩提心。
如此以分别慧细细观察并数数思惟,尽力令心发生变动。最低限度也应念诵三遍上面的文字,思惟这些文字的内涵,令菩提心渐渐显现出来。
如此以对中下士道的略修作为前行,让菩提心明了地显现于心中,以此作为修持任何善行的开端是无比重要的。因为在此心的摄持下,随修何法都转化为大乘之法。但如果没有此心的摄持,任做何事都不会趣入大乘道。
因而宗喀巴大师再三宣说,正修开始时明现菩提心极为重要。《噶当修心》中也说:“初末两种事。”是说修何善行,最初的校正动机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考虑到这些内涵,大成就者温萨巴父子所以说:
“在殊胜的善心状态中,趣入这样那样的善行。”
可见这句话是多么地有份量,有智慧的人应对此获得坚固的定解!
戊二、皈依发心情况:
明晰观想皈依境者:在自己的面前虚空中,八大狮子擎举着高广的大宝法座,其上种种莲花日月轮垫上,端坐着具恩根本上师能仁金刚持,周边环相簇拥端坐着根本、传承的上师、本尊、佛、菩萨、空行、男女护法众。各自面前圆满庄严的供桌上,摆设着各自所讲的教法,外相为光明的经函形。
资粮田众尊对自已欢喜悲视,自己也由随念诸尊的功德、大悲,从而生起广大信心,在此状态中,同时观想清楚在自己的周边,有着如同地垢般黑压压的一切慈母有情,然后这样思惟:
我与这些父母有情无奈地漂泊于生死苦海,饱受着三苦无休止地煎熬……
思惟这些情形,生起强烈的恐惧感来,然后思惟:
而从这些痛苦中,能救度我们的唯有上师三宝,再无其他的救怙处。我及一切慈母有情从今乃至无上大菩提间,当至心地皈依三宝。
如此思惟后,胜解自己及一切慈母有情异口同声地怀着期盼、虔诚的心,慢慢地念诵百千遍的“皈依上师”而求救佑。
这时观想:从上师能仁金刚持,及其周边的根本传承上师身体各部分中,降下体性为上师众身语意的加持,外相为散射着五彩[19]光明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由此之力,从无始以来积集的一切罪障,尤其损害上师的身体、违背上师的教言、扰乱上师的心绪,以及不敬轻蔑等,一切依止师尊方面的罪障,以烟汁、炭汁的样子从根门、毛孔中排出来,得以净化,消失于无形。身体变得光明莹澈,福寿教证功德增长广大,尤其上师身语意的一切加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自己及一切慈母有情得到上师的庇护。
随后,多次念诵“皈依佛”,密集、胜乐、大威德三尊,以及欢喜金刚、时轮金刚、贤劫千佛、三十五佛等的身分中,降下五彩的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净化罪障等等,如上观想。
随后,多次念诵“皈依法”,从皈依境各自面前摆设的经函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净化罪障等等,如上观想。
随后,多次念诵“皈依僧”,菩萨、声闻、缘觉、勇士、空行、男女护法众等僧宝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净化罪障等等,如上观想。
其中的差别在于,从诸佛身分中降甘露时,体性为诸佛的加持威力;从法卷经函中降时,体性为断证功德;从僧众中降时,体性为智慧、悲心、威力三种的加持。但它们的外相皆为光明甘露。
总的罪障,尤其依彼彼等所积罪障为主要的净化所缘境。
随后,多次念诵: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观想从一切皈依境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无始以来所积一切罪障,尤其依三宝所造的一切罪障得以净化,身体变得光明莹澈,福寿教证功德增长广大,尤其三宝的一切加持进入自他有情身心中,从而获得三宝的保佑。
自己内心立下如此坚固的誓愿:未证大菩提间,永不舍弃三宝!
发心法者:“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我依靠布施、持戒、修行等所生的一切善根,愿为了利益一切慈母有情,速疾速疾获得圆满正觉果位。这样是发愿菩提心。
然后这样发坚固的誓愿:我为了利益一切慈母有情,无论如何要获得圆满的佛果,因此应如理地学修六度、四摄等一切菩萨大行!
如此发愿、行两种菩提心后,由此令上师能仁金刚持无比欢喜,化现出同样的一尊融入自己身中,自己也瞬间鲜明地变成上师能仁金刚持。这时,修习佛慢:“上师能仁金刚持就是我!”
自己所现的能仁金刚持身上放光,遍照十方,净化一切有情的罪障苦厄。其中向下方炎热地狱照射的是无量清凉的光芒,刚触到地狱有情的身上,就息灭了他们一切炎热的痛苦,把他们安立到无比安乐的境界;向寒冰地狱照射的温暖光芒,能消除一切严寒的痛苦;向饿鬼众生照射的是无量饮食性质的光芒,能息灭一切饥渴的痛苦;向畜生照射的是心智明朗的光芒,足以驱散海底、洲间的黑暗,以及各自心中的愚昧,还可息灭各种劳役驱使之苦;向人、天、非天众照射的无量光芒亦息灭了各自的痛苦。
并且胜解,当无量光芒再次照向十方时,从有顶乃至无间,一切有情内心的罪障得以净化,心转为法身;身的粗重得以净化,身转成相好庄严的金刚持身。
又应这样胜解,向十方照射的光芒也净化了器世间的污垢,一切器世间转成无央的清净世界。
如上面所言,修习这种胜解,即胜解净化了情器世间已,安立一切有情于能仁金刚持宝位,还应修习对于如是转化后的欢喜心,以及缘清净能依、所依的有力佛慢。
据说这种“发心果道”修法是温萨巴大师的不共教授。被往昔的大德高僧称誉为“净化六道”、“永尽轮回”等美名的甚深独特法,就是这个教授。因此如克珠杰大师所说的那样,就自身而言,若能修持,仅此甘丹耳传这一个教授就足够的了,别的再无所求。
这样稍微住定,修习“发心果道”之法,起定后,应想到:“自己与一切父母有情,从无始到如今,无奈地漂泊在轮回中,受种种痛苦,追根究底是由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当我们了解到并不是其它有情强迫我们受苦,而完全是我们自己心中的我执大魔在作祟,由于它的邪恶力量,使我们产生贪嗔之念,党同伐异,从而积集各种业,由业力的感召,轮回不息,漂泊于生死,无奈地受苦。因此应这样祈祷说:
“我及一切如母有情,若安住在没有亲疏贪嗔的平等舍中,该多么好呀!愿得以安住,我令安住,祈愿上师佛加持能这样办到;一切有情,若具足安乐及安乐的因素,该多么好呀!愿得以具足,我令具足,祈愿上师佛加持能这样办到;一切有情,若远离痛苦及痛苦的因素,该多么好呀!愿得以远离,我令远离,祈愿上师佛加持能这样办到;一切有情,若不失去无苦的胜乐,该多么好呀!愿不失去,我令不失去,祈愿上师佛加持能这样办到。”
这样祈祷后,观想一切资粮田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无始以来所积的一切罪障,尤其障碍自他一切有情修四无量心的一切病魔、罪障得到净化,身体变得光明莹澈,一切福寿教证功德增长广大,尤其自他一切有情皆安住于四无量心中。
随后,特别发心修法者:为利一切如母有情,我无论如何要速疾速疾获得圆满佛果,因此现在要修持这个甚深道上师…
《上师供养法广解——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雍增•耶喜坚赞著 缘宗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