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P5

  ..續本文上一頁心領神會,但也只能象冰上的積水那樣,最終還是成爲以前的樣子。例如一個人如果口不渴,當然會悠閑而坐,不會費力地區去喝水那樣。”

  如是除掉惡劣的動機後,內心在一片清明的狀態中,這樣思惟:可悲可歎啊!無始輪回,時到現在,從未間斷地受各種痛苦,卻絲毫沒有刹那的厭倦,依然貪戀著這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輪回險處,你這個惡劣的心呀!定然還會象以前那樣,沈淪在無邊生死中,飽受種種大苦。

  因此這次由上師叁寶的悲心,僥幸獲得暇滿的人身,又被開示無謬正道的善知識攝受,值遇難遇的圓滿教法,複獲得少許的智慧力,能分別何爲應取、何爲應舍。

  而且已經獲得了如此甚深的教授,就自身因素來說,若能精進地貌修持它,則在此五濁惡世轉瞬即逝的生命中,這種教授就能輕易地施與無上的佛陀寶位。現在又有自由修習這樣的甚深佛法,如果沒有把握住這個大好時機,努力占據險要之地,此後何時再能得到這樣賢善的人身?

  偶一獲得的這個人身,卻難以長久住世,而要速疾壞滅。因爲它一定會死去,何時死又不決定,死時除法之外,其它都無利益。

  死後若墮入惡趣,定要領受寒熱饑渴、役使愚昧等難忍的痛苦,正法妙音難得聽聞,到了那個地方,又能到何處尋求救護呢?假使僥幸投生到善趣,亦純爲大苦,人中有連綿不斷的生老病死,天人有死殁墮落等苦。

  總之,隨生六道何處,無不被惑業束縛,全無自主地流轉沈淪,唯受痛苦的煎熬。實際上,一切有情也象自已一樣,飽受種種痛苦的逼迫,這一切苦惱的有情無一不曾是自己深恩的母親,沒有一位未曾作過自己的母親,而且無數次地作過。在作自己母親的時候,也像這世的母親一樣,以無私寬厚的母愛呵護著自己,恩德之大,磬竹難書呀!這些具恩的母親,雖希望快樂,卻顛倒了取舍,唯受著種種大苦,連刹那間的安樂都不曾擁有,是多麼的可憐!這些母親若具有圓滿的安樂,遠離一切痛苦,該多好呀!

  這樣思維,修習猛勵慈悲心。

  那麼,救度一切有情出離苦海的重擔應該落在誰的肩上呢?理所當然地當由我自己承擔。雖然如此,但就我目前的狀況,不要說救度一切有情,就連一位有情的義利都無法究竟完成。不僅如此,即使獲得二種小乘阿羅漢果,除了對有情有少許利益外,無法安立一切有情于圓滿的佛陀寶位。究竟誰擁有這種能力呢?看來只有圓滿的佛陀才擁有。因此爲了利益一切有情,我無論如何要證得圓滿的大寶佛果。

  這樣思維,修習猛勵的菩提心。

  如此以分別慧細細觀察並數數思惟,盡力令心發生變動。最低限度也應念誦叁遍上面的文字,思惟這些文字的內涵,令菩提心漸漸顯現出來。

  如此以對中下士道的略修作爲前行,讓菩提心明了地顯現于心中,以此作爲修持任何善行的開端是無比重要的。因爲在此心的攝持下,隨修何法都轉化爲大乘之法。但如果沒有此心的攝持,任做何事都不會趣入大乘道。

  因而宗喀巴大師再叁宣說,正修開始時明現菩提心極爲重要。《噶當修心》中也說:“初末兩種事。”是說修何善行,最初的校正動機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考慮到這些內涵,大成就者溫薩巴父子所以說:

  “在殊勝的善心狀態中,趣入這樣那樣的善行。”

  可見這句話是多麼地有份量,有智慧的人應對此獲得堅固的定解!

  戊二、皈依發心情況:

  明晰觀想皈依境者:在自己的面前虛空中,八大獅子擎舉著高廣的大寶法座,其上種種蓮花日月輪墊上,端坐著具恩根本上師能仁金剛持,周邊環相簇擁端坐著根本、傳承的上師、本尊、佛、菩薩、空行、男女護法衆。各自面前圓滿莊嚴的供桌上,擺設著各自所講的教法,外相爲光明的經函形。

  資糧田衆尊對自已歡喜悲視,自己也由隨念諸尊的功德、大悲,從而生起廣大信心,在此狀態中,同時觀想清楚在自己的周邊,有著如同地垢般黑壓壓的一切慈母有情,然後這樣思惟:

  我與這些父母有情無奈地漂泊于生死苦海,飽受著叁苦無休止地煎熬……

  思惟這些情形,生起強烈的恐懼感來,然後思惟:

  而從這些痛苦中,能救度我們的唯有上師叁寶,再無其他的救怙處。我及一切慈母有情從今乃至無上大菩提間,當至心地皈依叁寶。

  如此思惟後,勝解自己及一切慈母有情異口同聲地懷著期盼、虔誠的心,慢慢地念誦百千遍的“皈依上師”而求救佑。

  這時觀想:從上師能仁金剛持,及其周邊的根本傳承上師身體各部分中,降下體性爲上師衆身語意的加持,外相爲散射著五彩[19]光明的甘露流,進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由此之力,從無始以來積集的一切罪障,尤其損害上師的身體、違背上師的教言、擾亂上師的心緒,以及不敬輕蔑等,一切依止師尊方面的罪障,以煙汁、炭汁的樣子從根門、毛孔中排出來,得以淨化,消失于無形。身體變得光明瑩澈,福壽教證功德增長廣大,尤其上師身語意的一切加持進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自己及一切慈母有情得到上師的庇護。

  隨後,多次念誦“皈依佛”,密集、勝樂、大威德叁尊,以及歡喜金剛、時輪金剛、賢劫千佛、叁十五佛等的身分中,降下五彩的光明甘露流,進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淨化罪障等等,如上觀想。

  隨後,多次念誦“皈依法”,從皈依境各自面前擺設的經函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進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淨化罪障等等,如上觀想。

  隨後,多次念誦“皈依僧”,菩薩、聲聞、緣覺、勇士、空行、男女護法衆等僧寶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進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淨化罪障等等,如上觀想。

  其中的差別在于,從諸佛身分中降甘露時,體性爲諸佛的加持威力;從法卷經函中降時,體性爲斷證功德;從僧衆中降時,體性爲智慧、悲心、威力叁種的加持。但它們的外相皆爲光明甘露。

  總的罪障,尤其依彼彼等所積罪障爲主要的淨化所緣境。

  隨後,多次念誦:

  “諸佛正法賢聖叁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觀想從一切皈依境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進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無始以來所積一切罪障,尤其依叁寶所造的一切罪障得以淨化,身體變得光明瑩澈,福壽教證功德增長廣大,尤其叁寶的一切加持進入自他有情身心中,從而獲得叁寶的保佑。

  自己內心立下如此堅固的誓願:未證大菩提間,永不舍棄叁寶!

  發心法者:“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爲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我依靠布施、持戒、修行等所生的一切善根,願爲了利益一切慈母有情,速疾速疾獲得圓滿正覺果位。這樣是發願菩提心。

  然後這樣發堅固的誓願:我爲了利益一切慈母有情,無論如何要獲得圓滿的佛果,因此應如理地學修六度、四攝等一切菩薩大行!

  如此發願、行兩種菩提心後,由此令上師能仁金剛持無比歡喜,化現出同樣的一尊融入自己身中,自己也瞬間鮮明地變成上師能仁金剛持。這時,修習佛慢:“上師能仁金剛持就是我!”

  自己所現的能仁金剛持身上放光,遍照十方,淨化一切有情的罪障苦厄。其中向下方炎熱地獄照射的是無量清涼的光芒,剛觸到地獄有情的身上,就息滅了他們一切炎熱的痛苦,把他們安立到無比安樂的境界;向寒冰地獄照射的溫暖光芒,能消除一切嚴寒的痛苦;向餓鬼衆生照射的是無量飲食性質的光芒,能息滅一切饑渴的痛苦;向畜生照射的是心智明朗的光芒,足以驅散海底、洲間的黑暗,以及各自心中的愚昧,還可息滅各種勞役驅使之苦;向人、天、非天衆照射的無量光芒亦息滅了各自的痛苦。

  並且勝解,當無量光芒再次照向十方時,從有頂乃至無間,一切有情內心的罪障得以淨化,心轉爲法身;身的粗重得以淨化,身轉成相好莊嚴的金剛持身。

  又應這樣勝解,向十方照射的光芒也淨化了器世間的汙垢,一切器世間轉成無央的清淨世界。

  如上面所言,修習這種勝解,即勝解淨化了情器世間已,安立一切有情于能仁金剛持寶位,還應修習對于如是轉化後的歡喜心,以及緣清淨能依、所依的有力佛慢。

  據說這種“發心果道”修法是溫薩巴大師的不共教授。被往昔的大德高僧稱譽爲“淨化六道”、“永盡輪回”等美名的甚深獨特法,就是這個教授。因此如克珠傑大師所說的那樣,就自身而言,若能修持,僅此甘丹耳傳這一個教授就足夠的了,別的再無所求。

  這樣稍微住定,修習“發心果道”之法,起定後,應想到:“自己與一切父母有情,從無始到如今,無奈地漂泊在輪回中,受種種痛苦,追根究底是由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當我們了解到並不是其它有情強迫我們受苦,而完全是我們自己心中的我執大魔在作祟,由于它的邪惡力量,使我們産生貪嗔之念,黨同伐異,從而積集各種業,由業力的感召,輪回不息,漂泊于生死,無奈地受苦。因此應這樣祈禱說:

  “我及一切如母有情,若安住在沒有親疏貪嗔的平等舍中,該多麼好呀!願得以安住,我令安住,祈願上師佛加持能這樣辦到;一切有情,若具足安樂及安樂的因素,該多麼好呀!願得以具足,我令具足,祈願上師佛加持能這樣辦到;一切有情,若遠離痛苦及痛苦的因素,該多麼好呀!願得以遠離,我令遠離,祈願上師佛加持能這樣辦到;一切有情,若不失去無苦的勝樂,該多麼好呀!願不失去,我令不失去,祈願上師佛加持能這樣辦到。”

  這樣祈禱後,觀想一切資糧田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進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無始以來所積的一切罪障,尤其障礙自他一切有情修四無量心的一切病魔、罪障得到淨化,身體變得光明瑩澈,一切福壽教證功德增長廣大,尤其自他一切有情皆安住于四無量心中。

  隨後,特別發心修法者:爲利一切如母有情,我無論如何要速疾速疾獲得圓滿佛果,因此現在要修持這個甚深道上師…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