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慢,犹如舍本逐末,修道上不会有大的进展。
虽然我们努力清净地守护誓言戒律,但是由于烦恼粗重等原因,使我们的誓言、戒律产生衰损。这时,我们应立即努力于长净的方便。
如果犯了根本堕罪,先应忏悔,然后祈祷上师求灌顶。或者由于时境因缘,无法办到时,则应以自入[72]法长净。
若违犯了饮食、守护、依止等其它的誓言,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论著中说了多种还净方法,如通过供养修持坛城、勇士宴会、食子仪轨、念诵甚深般若经典、沐浴、念诵甚深陀罗尼咒、勾离恶趣仪轨、罗刹空行护摩法、金刚萨垛修诵法、誓言金刚念诵法等,净化罪障,长养誓言。
据说其中最重要的,是后三种方法及修供[73]坛城净化法。若以金刚萨垛修诵法,念诵十万遍百字明,亦能净化根本堕罪,若念诵二十一遍,则能截断罪堕的增长。
誓言金刚念诵者,《密集根本续》及许多论著中,称不空成就佛为“誓言金刚本尊”、“勾摄誓言本尊”、“定成誓言尊”等,深加赞叹不空成就佛是能净化誓言衰损的本尊。
誓言金刚念诵法:自己所现本尊的心间,杂色莲花[74]月轮上,“哈”字转成宝剑,剑柄上复以“哈”为标志。然后,悉转成誓言金刚双尊,身绿色,三面六臂。加持三处迎请智慧尊融入,灌顶尊佛父、佛母,分别由不动、不空佛印证,其心间月轮上,交杵中部绿色哈字,有咒鬘围绕。
这样观想后,随力念诵百千遍咒语:
“嗡阿扎加得嘎哈吽。”
观想咒鬘及种子字降下甘露,充满自己的身体,一切誓言衰损从根门、毛孔中黑乎乎地流出。身体变为晶莹剔透的光明体,无漏的大乐令心惬意无比。
罗刹空行护摩法,如我们平常见过的仪式而作。
另外,通过多种方式,努力积资净障;参阅开示本教授道要的经典释论;从开示此道的善知识处,数数听闻教授;恒时与修持此道的殊胜道友相伴;舍弃不信此道、违背加持近传上师誓言等的恶友……如是等极为重要的内容,只要是令此道在内心上生起的一切因资粮,我们皆应精进为之。如善知识铎巴说:
“若附带着积资净障、祈祷上师本尊,复以极大的坚忍力殷重思惟,虽然感觉似乎一百年也不会生起来,但是由于有为法是不会一成不变的,最终还是会如希望的那样生起来。”
如文殊怙主传授宗喀巴大师这个教授时,教导说:应把祈祷无二无别的上师本尊、精勤于广大的积资净障、思察大车轨师的论著三者结合起来,恒时地修持。而且这个传承的诸位大德也是这样付诸实践的。
因此,那些希望受持甘丹耳传善规的人士,也应对这些道理,寻求并获得不赖他人的决定解,随学先觉们的高洁大行,且不可随逐于个别的西藏禅定师,说什么“若要修行,除了调伏自心外,何必多此一举,还要研教阅藏等的戏论事干吗?”他们只是把圣教的心要——诸大车轨师的论著看作外在的文字戏论,而未现为最殊胜的教授,故尔成为游离于宗喀巴大师传承之外的邪分别。
另外,希愿以此教授为修持心要的行者,在座间,也要学修一切现象呈现为上师本尊三密的游戏,任做何事,由心中的上师本尊作为证人,一切现境皆转为供养上师的方便等,把当下日常的生活转为正行时修习上师瑜伽的助伴。
如上所说的内容是金刚持善慧法幢所著如金刚词般的仪轨——《上师供养法仪轨》口诀的广解,若归纳起来,简述如下:
依止正士怙主,最初净修共同道,一定要在内心上产生觉受;然后,在大悲心的催动下,迫不及待地要急于成佛时,祈求并获得一种清净灌顶;并以清净地守护灌顶时所承许的誓言、戒律为基础,若进修密咒速疾道,则需要把上师瑜伽作为道命;在殊胜的善心状态中,修习共不共的皈依、发心,一定要令内心变动;然后,修第一次第瑜伽,加持情器世间及供品。
明显观想资粮田,坚固胜解资粮田为含摄一切三宝的体性,供养七支供及曼遮。这些阶段,观任何现象皆为空乐的自性,在如此的境界中,对于一再出现的无上不共的殊胜了义,尽力薰染习气;然后,向普摄三宝体性的三恩根本上师,以《百颂祈请文》等的方式殷切祈祷,并通过思惟上师的殊胜功德、随念上师的恩德,殷切长时祈祷,请求四种灌顶加持;然后,长时修习激励师心的名号咒念诵法。
接着,在修习上师本尊圣众的状态中,对于全圆的显密道体,进行快速略修:
其中,最初以速修的方式,对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法生起强烈的敬信心,建立起胜道之根本;然后,思惟暇满义大、难得、速疾坏灭的道理,令心厌离今世的贪著;然后,思惟皈依、业果,精进于后世的义利;然后,思惟整个轮回的痛苦,令心厌离一切三有,通过三学道,学修趣入解脱的方便;然后,为令我们生起一切大乘道的根本及栋梁——珍爱他人胜过自己的大宝菩提心,应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努力修习;在此大宝菩提心的策励下,学修含摄一切伟大佛子行扼要的六种波罗蜜多,尤其是其中的甚深中观见,我们应殷切地发愿使之在内心上迅速生起。
然后,以清净灌顶使我们堪为修习密咒道的法器,并以清净地守护誓言、戒律作为基础,学修第一次第瑜伽,成熟我们证悟圆满的圆满次第的善根;进而渐次学修五种道次第,直至双运位,并殷切地发愿速疾在内心上生起这些胜道。
据说这样的道次第,是如大宝般的化机在浊世短暂的一生中,即身成佛的完美方便。即使不是那样殊胜的化机,也不可自怨自艾,一定要在此圆满的殊胜道上,发愿并尽力地薰染贤善的习气。
在《瑜伽师地论》中,大车轨师无著圣者就再再地宣说,不要满足于微细的支分道,应学习圆满道体的道理。尤其阿底峡尊者及第二法王宗喀巴大师,二者意趣的核心,即是学修这种圆满的道体,且莫浅尝辄止。如仲顿巴大师说:
“能知以四方道,摄持一切圣教者,谓我师长。”
此中是说,这种全圆道体的学修法,唯赖阿底峡尊者莅临藏地的恩德。
宗喀巴大师的著作中,也一再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如在《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中,讲完从依止善知识乃至双运果位中间的诸种道次第后,这样说:
“对一种全圆道体,生起很好地悟解并付诸实践,即是奠定了趣入圆满道的坚厚基础,与其它迥然不同。”
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完整地宣说了从最初修道乃至现证双运果中间的情况后,这样说:
“最初净修共同道,后适合修习密续时,首先令上师欢喜,受取一种熟悉的能成办甚深道法器的清净灌顶,并受取誓言、戒律。珍爱在各个阶段受取的三种戒律,并以如理守护作为基础。次以四座瑜伽,修习第一次第,成熟殊胜圆满次第证悟的善根。然后渐次证得殊胜的圆满次第,直至成就双运身。如是一切显密经典的要旨皆将转为一位补特伽罗成佛的因缘,对此获得定解后,自己就可受持全圆的能仁教法,并能广为宏扬。”
《悟道歌》中也说:
“如是因果二大乘,胜道所须共行道,
如实生已依导师,趣入续部广大海。
修习圆满正教授,得此暇身不唐捐,
瑜伽士我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因此,即使我们有幸亲自向宗喀巴大师乞求口诀,大师也除了前面所说的那些法,再无其它可说的了。
金刚持善慧法幢所传的这个教授,显密圆融,道体完善,是阐发出宗喀巴大师心髓的秘诀。有智慧之士应对此深信不疑。
金刚持善慧法幢大师本人也对此教授作了高度的评价,在此教授的结尾部分,这样说:“若这样每天作为日常功课,修此瑜伽,实为修持了显密的一切心要,坚固了今生、来世一切美满幸福的根本。”
“经续秘诀香乳海,智慧须弥山搅拌,
昔无善说甘露味,善缘天众甘美馔。
犹如明炬舒祥光,尽除弟子心愚暗,
亦如钢钩速勾摄,一切世出世乐善。”
其中是说,此教授收摄了一切显密扼要,如果知道了其中的关键,并付诸修持,实为修持了一切显密道,是速疾中最为速疾地引至佛地的最胜方便。
对这样的道次第,我们最低限度也应以发愿来努力薰习。
如《释续金刚鬘》中说:“瑜伽士当精进于此。”
密集智足规的论典《文殊口授》中也说:
“胜性最秘密,下至发愿修,极用功成办。”
据说学修这些圆满道次期间,修持下下道时,应越发希望证得上上道;听闻上上道时,应越发希望修习下下道。
另外,修持此教授时,如《修心七义论》中说:
“伺察令究竟,先治重烦恼。”
我们应机敏地数数观照自己的内心而修持,如果发现自己不怎么恭敬善知识,若放任自流,这样就断了一切安乐的根本,尽管我们作出精进于善行的样子,也不会有什么进展。因此,我们应通过随念功德、深恩的方式,殷重祈祷,特别着力地修习上师瑜伽。
如果我们由于贪著故土亲友、衣著饮食等,而贪著今世的享乐,则应主要地用功修习暇满无常的道理,映蔽消除贪著今世的心。若我们随逐于现世的贪著,自然想不起来世,生不起希望修法的清净心来,也不会有表里如一的信心、全心全意的皈依、至心如理地止恶行善,那么,岂有方便使我们生起上妙的功德?
据说,即使在修习下下道的时候,也不要舍弃上上道的所缘,至少也应以速修的方式,薰染习气,祈愿能迅速地在内心上生起来。
以上面所谈的几点为例,总之,当我们修持一切上上道的所缘时,对于令我们不堕入相似或片面道,能够结合圆满的道体修持,有着重要意义的许多内涵,如修道时,过失、功德是由什么情况产生的,这时,应如何地遮除障碍,更好地发挥作用等要旨,我们当从善知识处详细了知。
这样专心致志地修习圆满道体的上师本尊瑜伽,每天或四座、或六座,至少也应一座,恒时修习,令我们产生变动的觉受,实在是依暇满身获取心…
《上师供养法广解——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雍增•耶喜坚赞著 缘宗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