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P38

  ..續本文上一頁慢,猶如舍本逐末,修道上不會有大的進展。

  雖然我們努力清淨地守護誓言戒律,但是由于煩惱粗重等原因,使我們的誓言、戒律産生衰損。這時,我們應立即努力于長淨的方便。

  如果犯了根本墮罪,先應忏悔,然後祈禱上師求灌頂。或者由于時境因緣,無法辦到時,則應以自入[72]法長淨。

  若違犯了飲食、守護、依止等其它的誓言,續部及諸大成就者的論著中說了多種還淨方法,如通過供養修持壇城、勇士宴會、食子儀軌、念誦甚深般若經典、沐浴、念誦甚深陀羅尼咒、勾離惡趣儀軌、羅刹空行護摩法、金剛薩垛修誦法、誓言金剛念誦法等,淨化罪障,長養誓言。

  據說其中最重要的,是後叁種方法及修供[73]壇城淨化法。若以金剛薩垛修誦法,念誦十萬遍百字明,亦能淨化根本墮罪,若念誦二十一遍,則能截斷罪墮的增長。

  誓言金剛念誦者,《密集根本續》及許多論著中,稱不空成就佛爲“誓言金剛本尊”、“勾攝誓言本尊”、“定成誓言尊”等,深加贊歎不空成就佛是能淨化誓言衰損的本尊。

  誓言金剛念誦法:自己所現本尊的心間,雜色蓮花[74]月輪上,“哈”字轉成寶劍,劍柄上複以“哈”爲標志。然後,悉轉成誓言金剛雙尊,身綠色,叁面六臂。加持叁處迎請智慧尊融入,灌頂尊佛父、佛母,分別由不動、不空佛印證,其心間月輪上,交杵中部綠色哈字,有咒鬘圍繞。

  這樣觀想後,隨力念誦百千遍咒語:

  “嗡阿紮加得嘎哈吽。”

  觀想咒鬘及種子字降下甘露,充滿自己的身體,一切誓言衰損從根門、毛孔中黑乎乎地流出。身體變爲晶瑩剔透的光明體,無漏的大樂令心惬意無比。

  羅刹空行護摩法,如我們平常見過的儀式而作。

  另外,通過多種方式,努力積資淨障;參閱開示本教授道要的經典釋論;從開示此道的善知識處,數數聽聞教授;恒時與修持此道的殊勝道友相伴;舍棄不信此道、違背加持近傳上師誓言等的惡友……如是等極爲重要的內容,只要是令此道在內心上生起的一切因資糧,我們皆應精進爲之。如善知識铎巴說:

  “若附帶著積資淨障、祈禱上師本尊,複以極大的堅忍力殷重思惟,雖然感覺似乎一百年也不會生起來,但是由于有爲法是不會一成不變的,最終還是會如希望的那樣生起來。”

  如文殊怙主傳授宗喀巴大師這個教授時,教導說:應把祈禱無二無別的上師本尊、精勤于廣大的積資淨障、思察大車軌師的論著叁者結合起來,恒時地修持。而且這個傳承的諸位大德也是這樣付諸實踐的。

  因此,那些希望受持甘丹耳傳善規的人士,也應對這些道理,尋求並獲得不賴他人的決定解,隨學先覺們的高潔大行,且不可隨逐于個別的西藏禅定師,說什麼“若要修行,除了調伏自心外,何必多此一舉,還要研教閱藏等的戲論事幹嗎?”他們只是把聖教的心要——諸大車軌師的論著看作外在的文字戲論,而未現爲最殊勝的教授,故爾成爲遊離于宗喀巴大師傳承之外的邪分別。

  另外,希願以此教授爲修持心要的行者,在座間,也要學修一切現象呈現爲上師本尊叁密的遊戲,任做何事,由心中的上師本尊作爲證人,一切現境皆轉爲供養上師的方便等,把當下日常的生活轉爲正行時修習上師瑜伽的助伴。

  如上所說的內容是金剛持善慧法幢所著如金剛詞般的儀軌——《上師供養法儀軌》口訣的廣解,若歸納起來,簡述如下:

  依止正士怙主,最初淨修共同道,一定要在內心上産生覺受;然後,在大悲心的催動下,迫不及待地要急于成佛時,祈求並獲得一種清淨灌頂;並以清淨地守護灌頂時所承許的誓言、戒律爲基礎,若進修密咒速疾道,則需要把上師瑜伽作爲道命;在殊勝的善心狀態中,修習共不共的皈依、發心,一定要令內心變動;然後,修第一次第瑜伽,加持情器世間及供品。

  明顯觀想資糧田,堅固勝解資糧田爲含攝一切叁寶的體性,供養七支供及曼遮。這些階段,觀任何現象皆爲空樂的自性,在如此的境界中,對于一再出現的無上不共的殊勝了義,盡力薰染習氣;然後,向普攝叁寶體性的叁恩根本上師,以《百頌祈請文》等的方式殷切祈禱,並通過思惟上師的殊勝功德、隨念上師的恩德,殷切長時祈禱,請求四種灌頂加持;然後,長時修習激勵師心的名號咒念誦法。

  接著,在修習上師本尊聖衆的狀態中,對于全圓的顯密道體,進行快速略修:

  其中,最初以速修的方式,對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識法生起強烈的敬信心,建立起勝道之根本;然後,思惟暇滿義大、難得、速疾壞滅的道理,令心厭離今世的貪著;然後,思惟皈依、業果,精進于後世的義利;然後,思惟整個輪回的痛苦,令心厭離一切叁有,通過叁學道,學修趣入解脫的方便;然後,爲令我們生起一切大乘道的根本及棟梁——珍愛他人勝過自己的大寶菩提心,應盡自己的一切力量努力修習;在此大寶菩提心的策勵下,學修含攝一切偉大佛子行扼要的六種波羅蜜多,尤其是其中的甚深中觀見,我們應殷切地發願使之在內心上迅速生起。

  然後,以清淨灌頂使我們堪爲修習密咒道的法器,並以清淨地守護誓言、戒律作爲基礎,學修第一次第瑜伽,成熟我們證悟圓滿的圓滿次第的善根;進而漸次學修五種道次第,直至雙運位,並殷切地發願速疾在內心上生起這些勝道。

  據說這樣的道次第,是如大寶般的化機在濁世短暫的一生中,即身成佛的完美方便。即使不是那樣殊勝的化機,也不可自怨自艾,一定要在此圓滿的殊勝道上,發願並盡力地薰染賢善的習氣。

  在《瑜伽師地論》中,大車軌師無著聖者就再再地宣說,不要滿足于微細的支分道,應學習圓滿道體的道理。尤其阿底峽尊者及第二法王宗喀巴大師,二者意趣的核心,即是學修這種圓滿的道體,且莫淺嘗辄止。如仲頓巴大師說:

  “能知以四方道,攝持一切聖教者,謂我師長。”

  此中是說,這種全圓道體的學修法,唯賴阿底峽尊者莅臨藏地的恩德。

  宗喀巴大師的著作中,也一再地說明了這個道理,如在《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中,講完從依止善知識乃至雙運果位中間的諸種道次第後,這樣說:

  “對一種全圓道體,生起很好地悟解並付諸實踐,即是奠定了趣入圓滿道的堅厚基礎,與其它迥然不同。”

  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中,完整地宣說了從最初修道乃至現證雙運果中間的情況後,這樣說:

  “最初淨修共同道,後適合修習密續時,首先令上師歡喜,受取一種熟悉的能成辦甚深道法器的清淨灌頂,並受取誓言、戒律。珍愛在各個階段受取的叁種戒律,並以如理守護作爲基礎。次以四座瑜伽,修習第一次第,成熟殊勝圓滿次第證悟的善根。然後漸次證得殊勝的圓滿次第,直至成就雙運身。如是一切顯密經典的要旨皆將轉爲一位補特伽羅成佛的因緣,對此獲得定解後,自己就可受持全圓的能仁教法,並能廣爲宏揚。”

  《悟道歌》中也說:

  “如是因果二大乘,勝道所須共行道,

  如實生已依導師,趣入續部廣大海。

  修習圓滿正教授,得此暇身不唐捐,

  瑜伽士我如是修,欲解脫者如是行。”

  因此,即使我們有幸親自向宗喀巴大師乞求口訣,大師也除了前面所說的那些法,再無其它可說的了。

  金剛持善慧法幢所傳的這個教授,顯密圓融,道體完善,是闡發出宗喀巴大師心髓的秘訣。有智慧之士應對此深信不疑。

  金剛持善慧法幢大師本人也對此教授作了高度的評價,在此教授的結尾部分,這樣說:“若這樣每天作爲日常功課,修此瑜伽,實爲修持了顯密的一切心要,堅固了今生、來世一切美滿幸福的根本。”

  “經續秘訣香乳海,智慧須彌山攪拌,

  昔無善說甘露味,善緣天衆甘美馔。

  猶如明炬舒祥光,盡除弟子心愚暗,

  亦如鋼鈎速勾攝,一切世出世樂善。”

  其中是說,此教授收攝了一切顯密扼要,如果知道了其中的關鍵,並付諸修持,實爲修持了一切顯密道,是速疾中最爲速疾地引至佛地的最勝方便。

  對這樣的道次第,我們最低限度也應以發願來努力薰習。

  如《釋續金剛鬘》中說:“瑜伽士當精進于此。”

  密集智足規的論典《文殊口授》中也說:

  “勝性最秘密,下至發願修,極用功成辦。”

  據說學修這些圓滿道次期間,修持下下道時,應越發希望證得上上道;聽聞上上道時,應越發希望修習下下道。

  另外,修持此教授時,如《修心七義論》中說:

  “伺察令究竟,先治重煩惱。”

  我們應機敏地數數觀照自己的內心而修持,如果發現自己不怎麼恭敬善知識,若放任自流,這樣就斷了一切安樂的根本,盡管我們作出精進于善行的樣子,也不會有什麼進展。因此,我們應通過隨念功德、深恩的方式,殷重祈禱,特別著力地修習上師瑜伽。

  如果我們由于貪著故土親友、衣著飲食等,而貪著今世的享樂,則應主要地用功修習暇滿無常的道理,映蔽消除貪著今世的心。若我們隨逐于現世的貪著,自然想不起來世,生不起希望修法的清淨心來,也不會有表裏如一的信心、全心全意的皈依、至心如理地止惡行善,那麼,豈有方便使我們生起上妙的功德?

  據說,即使在修習下下道的時候,也不要舍棄上上道的所緣,至少也應以速修的方式,薰染習氣,祈願能迅速地在內心上生起來。

  以上面所談的幾點爲例,總之,當我們修持一切上上道的所緣時,對于令我們不墮入相似或片面道,能夠結合圓滿的道體修持,有著重要意義的許多內涵,如修道時,過失、功德是由什麼情況産生的,這時,應如何地遮除障礙,更好地發揮作用等要旨,我們當從善知識處詳細了知。

  這樣專心致志地修習圓滿道體的上師本尊瑜伽,每天或四座、或六座,至少也應一座,恒時修習,令我們産生變動的覺受,實在是依暇滿身獲取心…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