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的最勝方便。
如是,我們如法地修持甘丹耳傳大寶教法後,也應向那些有緣的弟子廣爲傳揚。
無量刹土無等倫贊如白蓮濁世衆生一救怙釋迦尊
無量難測四續部無余壇城組成身分遍類主金剛持
無量諸佛攝一智北方法炬文殊怙主法中王善慧稱
無量諸佛總體性恩師足趾光明皎潔常永駐心蓮蕊
經續大海無涯底,難見少分深義珠,
智慧眼盲修低劣,如我豈獲勝道寶?
可憐蚊蠅弱翅力,卻欲翻轉大海水,
愚鈍如我析深義,誠爲方家嘲笑事!
佛言:若獲佛加持,無心樹木傳法音,
平庸人天亦無滯,探討甚深法性義;
吉祥智慧教法日,加持普照法語光,
綻放我心蓮花蕊,釀出新潔善說蜜。
善慧教典如意苑,傳承正士加持露,
萌生耳傳口訣樹,教理枝葉極蓊郁。
圓滿正道花盛開,善說如意隨欲樹,
希求解脫蜂喜筵,教法歡喜園中嚴。
現今雪域慧蜂群,暢飲耳傳甘露味,
嗡嗡善說韻音聲,願傳十方悅耳輪!
長時祈禱師本尊,堪信教典無垢理,
善加觀察著此文,若有過錯師前悔。
猶如愛子誤邪途,悲憫父母不舍棄,
大悲庫藏師本尊,願施清淨錯謬因。
值遇無謬圓滿道,依然貪戀今生樂,
無心如我師悲視,加持余生不唐捐。
短促人生何事妙?今後難獲此賢道,
世尊贊歎寂靜林,無散修行願究竟。
精進此理所積集,純潔善業若螺蓮,
久遠恩養慈母衆,願由此道熟解脫。
乃至杲日舒光芒,普照世間光明現,
願此善說播威光,示導衆生賢善道。
速作怙主具誓王,密主護法多聞子,
叁處勇士空行衆,刹那不散護法業。
無余利樂源生處,善慧金剛持顯密,
光顯遍及諸時方,衆生享樂吉祥來!
人天衆生的導師、一切種姓及壇城的尊主——班禅一切智·洛桑華丹耶喜(第六世班禅善慧吉祥智1738-1780)大師曾勸勉我說:
“希望你對溫薩耳傳口訣的心要——《上師供養法·空樂無分頌》,作一詳細的解釋,開顯出口訣的扼要來!”
依此因緣,我本人也想到依教奉行是最殊勝的供養,也就欣然地接受下來這個任務,撰寫了這部《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
有幸被大師歡喜攝受,又從依賴此道證得殊勝成就的恩師處獲得此法耳傳口訣的比丘——耶喜堅贊(智幢),在這部書裏,以恩師所傳的口訣爲基礎,複詳細地參閱了這個教授的根本來源——《密集根本續》及其釋續等續部,並結合諸大成就者的論著以及宗喀巴大師的著作,以翔實可靠的依據,成書于尼泊爾與西藏的接界處芒隅,吉仲林間吉祥禅院。
時爲丁亥年(1767年)九月上弦第二法王日。
最後複願以此善根回向釋迦能仁大寶教法成爲永不湮滅的勝幢,飄揚光大于一切方所!
二OO二年冬日譯于浙江龍翔寺
二00四年秋日第一次校訂于青海隆務寺,複于二00五年春節略校于龍翔寺
[1]能仁金剛持:金剛持佛。釋迦牟尼佛講演密續時所現之身相。
[2]無央:六十位數目中一大數目名。喻廣大無邊。
[3]勝者輪:諸佛壇城。
[4]龍樹父子:龍樹菩薩與其弟子聖天菩薩。
[5]薩熱哈:婆羅門種姓,龍樹菩薩的上師,系印度大乘密法宏揚者。
[6]如雲“細色與輕觸,周遍正得性,極明性堅固,自在性如意。”有大自在收放情世間,謂“細色”;能收放器世間,謂“輕觸”;瑜伽師能收放彼等,謂“正得”;隨意所想即至,謂“周遍”;爲一切衆生供養處,光明威德皆能勝他,謂“極明”;有權治罰攝受諸有情類,謂“自在性”;隨欲能變諸功德,謂“如意”;隨所欲得,即如是能得,歡喜而住,謂“堅固”。又涅槃經卷二十叁,以大般涅槃有常樂我淨之四德,其我德以自在爲義,自在有八義名曰八大自在我:一、能示一身爲多身;二、示一塵身滿大千界;叁、大身輕舉遠到;四、現無量類常居一土;五、五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無法想;七、說一偈義經無量劫;八、身遍諸處,猶如虛空。
[7]遍智:佛之一切智。
[8]如所有性:勝義谛、法性真如。
[9]盡所有性:世俗谛,緣起法。
[10]不了義:由于時節因緣,而作的權巧方便之說,除此之外,還有一層更待闡述的密意。相對的了義,則是直述本懷,不必再作其它的解釋。對于釋迦佛一代時教,判教是了義或不了義,有兩種判法:(一)爲依《解深密經》的判法;(二)爲依《無盡慧經》的判法。詳見宗喀巴大師所造《辨了義不了義善說藏論》。
[11]四續部:密乘的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事部、行部、瑜伽部常被稱爲下叁部。無上瑜伽部常被稱爲無上部。
[12]誓言:梵音譯作叁昧耶。如所應允不可逾越的金剛誓詞。
[13]洛紮·瑪爾巴:西藏佛學大師瑪爾巴·卻吉洛卓(公元1012——1097),他叁赴印度,求學佛法,回藏後創立藏傳佛教噶舉派。
[14]甘丹寺:“甘丹”即喜足的意思,梵音譯作“兜率”,或“睹史多”。甘丹寺,或爲噶丹寺,是格魯派前藏叁大寺之一。在拉薩東達孜縣境內。公元1409年明永樂七年己醜,宗喀巴大師倡建,爲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寺。宗喀巴大師法席的繼承人即爲甘丹赤巴。“赤巴”者,法臺義。
[15]珠穆神山:在後藏江孜縣南面的綽摩地區,與不丹聯界。
[16]五濁:五渣、五渾,即壽濁、煩惱濁、衆生濁、劫濁和見濁。
[17]四灌頂: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句義四灌頂或第四灌頂。
[18]五種牛淨物:黃牛尿、糞未墮地者,以及乳、酥油、酪叁種,總名五淨。
[19]五彩:白、黃、紅、綠、藍。
[20]速修:或稱略修。是對于要修習的法,依次憶念觀想,迅速簡潔地修習。
[21]即佛的七支果位,分別爲:圓滿受用報身支、和合支、大樂支、無自性支、無緣大悲支、利生無間支及永不涅槃支。其中的無自性支,分兩個方面:一者爲諸法如幻顯現,毫無自性;二者爲現證空性之智慧。如阿阇黎阿旺紮巴說:“受用圓滿和合及大樂,無性悲遍無間不涅槃。”
[22]四遍淨:佛土、佛身、受用、事業四種遍淨。
[23]事業最勝定:密乘生起次第中叁種等持之一。壇城圓滿生起後,諸尊淨化刹土的行爲,等同如來妙行,故名事業最勝。
[24]身遠離:對于自續所攝的蘊處界等,以空樂智印證後,遠離平庸的顯現,而呈現爲清淨本尊的行相。
[25]叁恩上師:顯乘指授戒、傳經和講經的上師;密乘指灌頂、講密法和傳授口訣的上師。
[26]叁法衣:祖衣、七衣、五衣。
[27]班智達帽:又名通人冠。帽頂尖長,左右有飄帶。班智達,即佛學大家,精通五明的佛教大德。
[28]此爲十大明王。
[29]勝樂金剛。
[30]八大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大勢至)、地藏菩薩、除蓋障菩薩、虛空藏菩薩、彌勒菩薩和普賢菩薩。
[31]所言自我加持次第,是顯示世俗谛的道理,只可由上師的恩德方能獲得,否則是不行的。若誰未獲得自我加持次第,那麼,任此人如何聞思顯密教典都是徒勞無功的。而得到自我加持次第最主要者,是觀上師爲一切佛的體性,到這時,即身成佛是勿庸置疑的了。
[32]見《究竟一乘寶性論》身轉清淨成菩提品第八。
[33]見《俱舍論頌疏》分別世間品第叁之四。
[34]由旬:古印度長度單位名,約合二十六市裏許。
[35]斷除身叁語四之七種不善。
[36]依《密宗道次第廣論》所言,田生,是指在生起次第,並獲得明妃加持者;咒生,是指在圓滿次第,證得叁遠離和幻身成就者;俱生,是指獲得勝義光明次第以上者。依《野風送遺珍》所言,田生,是指肉身久留二十四聖地的人;咒生,是指證悟生起次第的人;俱生,是指證悟圓滿次第勝義光明的人。
[37]見《釋量論》成量品後半段,全頌爲:具悲摧苦故,勤修諸…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