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悲心是无与伦比的。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作为弟子积资的福田,上师的一个毛孔亦超过一切佛者,如《吉祥密集根本续》第十七品中说:“善男子,譬如十方尽所有之诸佛世尊,诸佛世尊身语意金刚所生尽所有之福德聚,犹不如阿阇黎一毛孔之福德殊胜。何出此言?善男子,菩提心者,为诸佛智慧心髓,为诸佛智慧生处乃至为一切智之摄持处。”
《桑布扎》亦云:“十方诸佛亦供养具慧阿阇黎,皆因观见圆满大觉及菩萨之福德不及阿阇黎一毛端许,故尔看到诸佛供养菩萨阿阇黎。”
在《桑布扎》其它译本中说:
“诸佛菩萨见,上师一毛孔,
胜过十方佛,及菩萨福德,
是故供上师。”其相对应的注释《教授穗》中说,无谬开示正道的金刚阿阇黎,尚且是诸佛的供养处,更何况作为他的弟子呢?另外,许多续典中也有类似此种宣说。
戊三、称诵外、内、秘密、真如功德而祈祷,分四:己一、称诵外功德而祈祷;己二、称诵内功德而祈祷;己三、称诵秘密功德而祈祷;己四、称诵真如功德而祈祷。
己一、称诵外功德而祈祷者,为“从于如来三身庄严轮”这首偈子。诸位上师对此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从“无数诸佛出现未就驯”到这个偈子间,是称诵外功德而祈祷的情况,“汝之蕴处界与诸支分”这一偈子是称诵内功德的祈祷文,“一切智智嬉处所出生”这一偈子是称诵秘密功德的祈祷文,“无障俱生喜乐自受用”这一偈子是称诵真如功德的祈祷文;
有的认为,从“无数诸佛出现未就驯”到“供养上师乃至一毛孔”间的三个偈子为外功德,“从于如来三身庄严轮”到“汝之蕴处界与诸支分”间的二偈子为内功德,“一切智智嬉戏所出生”这一偈子为秘密功德,“无障俱生喜乐自受用”这一偈子为真如功德;
有的认为,“从于如来三身庄严轮”以上的偈子为外功德,“汝之蕴处界与诸支分”与“一切智智嬉处所出生”二偈为内功德,“无障俱生喜乐自受用”一偈为秘密、真如两种功德的祈祷文。
虽有如此多种说法,但就弟子随各自的胜解而祈祷方面上讲,意义是相同的。而对于那些智慧广博的人,通过这些不同的划分法,会使其从不同角度,生起对整个显密道,尤其对二种密乘道次第扼要的理解来。
不管怎样,此处的祈祷情况者:为了摄受我等五浊恶世中无缘亲见如来金色身的业障众生,十方世界的一切诸佛随我们的根性,化现为凡夫的身形,为我们开示圆满的教授扼要,巧施方便,渐次把我们引至究竟的佛地,悲心之切,岂有限量?
如是修习恭敬心,并诵:
从于如来三身庄严轮,方便善巧光艳幻网中,
凡夫身现众生作引导,圆满大悲依怙诚祈请。
其中所言“如来三身庄严轮”者,诸佛现证菩提时,同时任运成就法、报、化三身,代表这三身的为身金刚种子嗡,语金刚种子阿,意金刚种子吽,以这三个种子字庄严身体。而且到无上密续时,从最胜秘密中所宣“语金刚作为报身”等说法,亦有多种,在此也不便多讲。
此处的“如来三身庄严轮”文,与“三身无尽庄严轮”、“身语意秘密不可思议”,三者意义相同。
其中身秘密不可思议者:往昔持力菩萨,从东方“伏敌”世界来到这个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并听如来说法。
持力菩萨为了能看到如来的身量及顶髻端,把自己的身体化现为高八万四千由旬的身量看时,而如来的身体又变为六百八十万由旬,还是看不见如来的身量、顶髻端。
于是,持力菩萨运起大神变,向上方飞去,经过百千万恒河沙数的佛土,最后到达一处名为“莲花”的世界,定睛看时,而这时,如来的身体更为广大,犹如虚空,他还是看不见顶髻端,不知道身量到底有多高?于是无奈地请问那个世界的莲花王藏佛:“如何才能看到释迦牟尼的身量及髻端呢?”
莲花王藏佛说,虚空未尽之际,永远无法看到,并且还广为宣说:
“虚空量几许,佛色亦如是;
世依怙顶髻,等同虚空界;
虚空所遍处,身亦如是遍,
身所遍及处,语遍意亦遍。”等
语秘密不可思议者:目犍连尊者为了观察如来的梵音究竟能覆盖多大范围,便到达须弥山顶、外铁围山等处,再听时,听到的声音还和原来在跟前的一样。
于是尊者运用神力,向西方穿过九十九条恒河沙数的佛土,到达光明幢世界,再次聆听时,还是与在灵鹫山坐在如来面前听法一模一样。
光明幢世界有光明王佛,身高约一由旬,菩萨众身高约半由旬。目犍连正好在那些菩萨的钵沿上走走停停。菩萨众用手抚摸着目犍连,非常惊奇地请问光明王如来:
“这样微小的生命,却有着比丘的外相,正徘徊在钵沿上,是怎么回事呢?”
如来说;“这位就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神变第一的声闻弟子,万不可小看他!”
随后,目犍连亦示现神变,一跏趺坐,即遍满光明幢世界,乃至他又祈祷释迦佛回到这个世界等的详细情况,可参阅《秘密不可思议经》。
意秘密不可思议者:恒河沙数世界里的一切草木,皆焚烧成灰烬,然后倒入恒河沙数的大海中,经过千年的搅拌,最后捞出来,取出任一灰尘,若请问如来,此一灰尘是出自何方世界?何方区域?乃至是何种草木时?
世尊即刻以无碍智全部现量观见,能毫不混淆地指出这些一一微小的灰尘,出自某世界,某地方,某草木,以及出自某根,某茎,某枝,某叶,某果……。
这只是世尊自己在经典中解释智慧的情况时,所列的一个比喻,我们不可认为仅限于此。如《赞应赞》中说:
“唯尊智能遍,一切所知事;
除尊余一切,唯所知宽广。”
因为佛的智慧顿时周遍三世一切所知法,所以仅形象地比喻佛的智慧等同于所知量、相似于虚空际。而实际上,包括天人在内的一切众生,谁也不能说出佛智的定量标准来。佛的一切种智,周遍一切所知法,即便诸大声缘阿罗汉、地上大菩萨亦不能现前证知,无法测出其量的大小。
总之,如宗喀巴大师所说:“您身语意秘密的行径,即使大地菩萨、声缘圣众如何观察,也总是一片茫然,更何况梵天帝释等世间众呢?”
如是身语意秘密不可思议的功德,不仅超出我们的想象,即使在业障清净的异生面前,或境界更高的有情面前,所显现的相好庄严的殊胜化身,我们这些多障众生亦无缘见到。为了我们这些多障众生,诸佛普运无量悲心及善巧方便的幻化,随机示现为如此平凡的血肉之躯,来教化利益我们这些忧苦众生。
如是思惟,修习信敬心而祈祷。
这与《释续金刚鬘》中所说的“外护声闻行”义相符合。
诸佛在浊世示现为凡夫身普度众生,在《二观察续》、《金刚帐续》等许多续部,以及《父子相见经》等许多经部中有宣说。至于其中如何宣说的情况,人多耳熟能详,并且篇幅很大,就不再列举了。
对此道理,我们也应通过往昔的传记生起定解。过去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随应所化有情的意乐,也多次示现平凡的形相。如为了调伏指鬘,释迦佛示现为一位普通的比丘;为了调伏葛波那王,释迦佛变化成转轮王,目犍连变化成大臣;为了调伏乾达婆王极喜,释迦佛化成一位普通的乾达婆……如是等等现为平凡的样子作利益有情的事迹,于诸多经典中俯拾皆是。
己二、称诵内功德而祈祷:
汝之蕴处界与诸支分,五方如来父母菩萨众,
忿怒之主自性等皆是,三宝体性恩师诚祈请。
这位具足三恩的根本上师,在我们这些愚昧者的世俗眼光里,虽现出和我们相差无几的平凡样子,但就其内在的蕴处界而言,却并不平凡,集摄了五方佛父佛母、八大菩萨、十大明王等一切三宝的体性。
这样思惟修习信敬心而祈祷。此中详细情况已在明观资粮田中解释过了。
己三、称诵秘密功德而祈祷:
一切智智嬉处所出生,曼达轮围俱胝众体性,
百部遍主执持金刚王,最初双运依怙诚祈请。
若依秘密而言,这位具足三恩的根本上师,是四续部中所说尽所有的一切坛城的主尊、一切坛城的幻变者以及一切坛城的体性。总之,这位上师集摄了十方无边刹土中一切佛菩萨的悲心智慧,故安其名为“遍主金刚持”。
这样思惟,令生起强烈的胜解恭敬心而祈祷。
修成“最初双运依怙”之法者,如克主杰大师说:
“持命极细水晶宝,清净光明虚空游,
皎洁月光围绕身,顶礼最初双运怙。”
是说由专住金刚身要,根本及支分风[41]收摄并融入中脉,渐次显现出喻、义光明;由俱生大乐智及其乘骑成就双运身。又从此双运身的等类相续中,获得称为“双运最初依怙”的报身,具有五种决定性。再从报身的内心游戏中,显现出百部种姓。
“百部”者,毗卢佛部、宝生佛部、阿弥陀佛部、不空成就佛部、不动佛部,每部又分二十种,如是共有百部。
百部复摄为五部,五部又可摄为三部秘密,这三部秘密又可再摄为一部大秘密,即金刚持。
这些道理是秘密中更为秘密之法,是密集的心髓,故尔说此祈祷为秘密祈祷。
己四、称诵真如功德而祈祷:
无障俱生喜乐自受用,无别情与非情极遍体,
远离初边后际之普贤,胜义菩提心汝诚祈请。
此处又被称为“了义上师”修法,其中内涵者,如克主杰大师说:
“二现戏论分别融法界,截断三有轮转风流动,
一切空性俱生胜欢喜,大乐法身之前诚顶礼。”
我们若欲详细地洞悉其中的奥妙,则需要对下面相关的道理也要明了无余,首先我们要知道轮回的根本是我执,而欲遮止它,则需要证悟真如的智慧,通过持续地修持这种无我慧,并且不与相关的支分脱节,由此就可证得解脱,对此道理应引生非仅虚词浮言的定解;而且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知道无上部的不共之法,风息作为轮回涅槃一切法的根本的道理;还…
《上师供养法广解——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雍增•耶喜坚赞著 缘宗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