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救度一切有情出離輪回,該是多麼值得歡喜慶賀的事情呀!
如是思惟而修大歡喜心。
這些內容只是攝集心要而列出的極少一部分。通過稀有珍貴的自他相換意樂,修習取舍法是內容無比廣大的教授。其中有多種觀法的扼要,例如通過這種方式供養佛菩薩的作法,祈請上師長久住世的作法等,有許多極爲重要的教授扼要,均在《修心七義釋文》中言訖。
如前所說的取舍修法,即如《修心七義根本頌》中說:
“取舍間雜修,取次從己起,彼二禦風修。”
(叁)修心七義中的第叁節內容,爲惡緣轉爲菩提道。我們在修上師本尊的狀態中,這樣思惟:
且看看自己所在的這個世界,不僅外在的器世間處處充滿著十不善業的增上苦果,而且情世間的有情,所思亦無非煩惱,所作亦無非惡業,因此那些歡喜黑法的天龍妖魔勢力猖獗,以多種方式窮凶極惡地損害修法的人,特別是對進入大乘法門的大乘行者,更是耍盡伎倆地作種種阻撓。在這個惡緣會集、紛至沓來的五濁惡世,如果我們沒有修持這樣的修心法,就很難達到究竟的地步,往往半途而廢。若通過這個修心方法,即可轉一切違緣爲順緣,一切障礙爲助伴,觀一切爲害者猶如策勵自己修法的善知識。這樣我們就會知道如何轉惡緣爲道用,也就象所說的一切惡緣都現爲成就菩提的助伴。由此可見,知道惡緣轉爲道用的修持是多麼地重要!
惡緣轉爲助伴,有意樂轉變、加行轉變兩種方式。意樂轉變複有以菩提心方式轉爲道用、以正見方式轉爲道用兩種。其中以菩提心方式轉爲道用者,則是想到,自己不管發生什麼樣的損害及痛苦,都不可怨天尤人,把過錯一概推诿到他人身上,要知道這完全是我執大魔背地裏搞的鬼。而且自己也不用唯恐避之不及,因爲這一切都是宿世惡業所感的苦果,正是消盡自己惡業的方便,且由上師的悲心,爲了關閉自己投生惡趣的大門,加持令自己在今世報盡惡業的苦果,免去了來世惡趣的痛苦。
或者,這樣思惟修習取舍:像自己這樣正遭受著損害、痛苦折磨的有情,無量無邊,願他們的一切損害及痛苦,成熟在我的內心上。
或者,這樣思惟修習取舍:這些對我作損害的人與非人,皆是我宿世恩德深重的慈母,由于我所造的惡業的驅使,令他們對我作種種的損害,由此反而讓他們墮入地獄。
他們警覺策勵我努力修學善行,成爲我證得功德的助伴,他們並沒有損害到我,我反而讓他們受到極大的傷害,這才是事情的真實面貌呀!
這些慈母有情多麼值得悲憫,願他們的一切罪障成熟到我的身心上,願我所有的安樂善業讓他們盡情地享用。
或者,觀想把自己的整個身體施給作損害的非人,然後對他們這樣說:“我的這個血肉之軀,作爲一切有情的替身,尤其是所有的修行者,特別是作爲具德上師的替身,施舍給你們這些非人。你們中間喜歡吃肉的,就請吃肉,想喝血的,就請盡情地喝血,愛啃骨頭的,就隨便啃吧!總之,想要什麼,都盡管拿去!”
我們毫不吝啬地用心全部施舍,然後語重心長地說:
“如今你們這些非人,前來作爲我修習菩提心的助伴。太感謝你們了!還希望把一切有情遭受的損害及痛苦,也取來成熟到我愛執的上面!”
另外,我們隨生何種痛苦,不要觀爲過失,而應觀爲功德,在《入行論》中廣爲宣說,如雲:
“苦害有諸德:厭離除驕慢,
悲憫生死衆,羞惡而喜善。”[47]
我們思惟如上所說的這些道理,盡己所能,把一切惡緣轉化爲菩提道的助伴,
以正見的方式轉爲道用者,如至尊善慧法幢說:
“從無始以來乃至今天,魔鬼一直盤踞在我的心中。它在無我的境上執著爲我,用眼前的蠅頭小利欺騙我,無數次地把我抛入地獄中,倍受痛苦煎熬。如今由上師的恩典,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怨敵——我執大魔的過錯,我看到了遠離戲論的心的本來面目。當自然智的英俊王子遇到光明法界境的美麗公主,如此的法界、智慧難舍難分,方便、智慧完美地結合,成爲再也沒有聚散的良友。”
“依靠因緣生起的一切法,只不過是幻化的遊戲顯現。由見到這種現象,執拗的束縛得以松開。”
因此,我們對于苦樂、優劣等的任何現象,都應觀爲沒有纖毫谛實性,猶如幻化一般,盡己之力把任何現象,都觀爲緣起的幻化。
總之,如所說:
“壽夭貧富及苦樂,或複贊毀稱譏等,
何現皆爲師加持,啊哈哈!我心生歡喜!”
我們不管遇到善緣,還是惡緣,都應知道把它轉化爲善行的策勵者以及修法的助伴,如此一來,任何善緣、惡緣都不能傷害到我們,而且在大乘道的修行上,一路凱歌,所向披靡。
以加行的方式轉爲道用者:如“方便善巧具足四加行”等文所說,四加行分別爲積集資糧、淨化罪障、供魔施食、向護法托付事業。
如何以這四種方式轉惡緣爲道用者:比如,當病魔等惡緣出現時,我們應想到猶如上師在暗示我們:“如果你真正地厭棄痛苦、希望獲得安樂,就請你腳踏實地地積集安樂的福德資糧吧!。”
並在上師本尊聖衆前,供養曼遮、物品,遮止患得患失的心理而祈禱:“如果疾病對我有好處,祈請您加持我有病!如果痊愈對我有好處,祈請您加持我痊愈;如果死亡對我有好處,祈請您加持我死亡。”
以淨化罪障的方式,轉惡緣爲道用者:當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時,我們應想到猶如上師在暗示我們:“如果你不希望痛苦,那就斷除痛苦的罪因吧!”我們這樣思惟後,努力于四力忏護。
以供魔施食的方式轉惡緣爲道用者:我們向魔類布施食子後,這樣思惟:我由于迷戀散亂于今世的聲色犬馬,反而把修習正法的事情抛到了九霄雲外,你們及時地痛下鉗錐,令我幡然醒悟,進而修諸善行,恩德是何其地深廣!還望你們把一切有情的不如意事,皆成熟到我內心的我愛執上。乃至菩提之間,願你們時刻提醒我修諸善行,我亦會施諸美食報答你們的恩澤。
托付事業于護法者:陳獻供品、食子後,如前所說祈禱上師本尊聖衆的方式,遮止患得患失的心理,進行祈禱托付事業。
如是通過意樂、加行兩方面,轉惡緣爲道用的修法,如果我們還沒有修持習慣,或由于心力太小,無法如前所說那樣修持的話,我們可以先了知一切善緣、惡緣皆是業力所感,然後努力于積資淨障,並祈禱修法時不要産生任何障礙等。
惡緣轉爲道用的這個教授,深受往昔雪域大德們贊譽,稱之爲“一味教授””、“八法平等教授”、“苦樂道用”、“隨緣道用”等,集許多美妙的贊譽于一身。
因此,那些至心希望修持宗喀巴大師耳傳教授的人士,應對此教授樹立起堅固的深信心。
(四)修心七義的第四節內容,爲總示一世的修持。如雲:
總之善惡之相任顯現,皆以諸法心要五力修。
此處分一世修持、臨終修持兩種。臨終修持在下面會講到。一世的修持概括爲五力,分別爲:牽引力、串習力、善法種子力、破除力、願力。
初牽引力者,謂數數發誓,從今乃至菩提之間,尤其是未死之前,特別是在今天的晝夜間,我刹那也不隨逐于我執大魔這個怨敵,專心致志地修習兩種大寶菩提心。
串習力者,謂對于阿底峽尊者及宗喀巴大師的全圓道次教授,我們在獲得深切信心後,並于一切時中串習修心。
善法種子力者,爲令大寶菩提心未生者生,已生者漸次增長,我們要精勤地積資淨障。
破除力者,鏟除與大寶菩提心不相應的我愛執。
願力者,謂我們任作何種善行,都回向發願,使之成爲增長大寶菩提心的因。
把此“五力”說是“一世修持吽教授”者,意思是說從今以後,除了這樣圓滿道體的教授之外,我們再也找不到其它的教授了,我們應當一心一意地修持它。
(五)修心七義的第五節內容者,爲修心後達到的量,如雲:
轉爲增進菩提二心道,熾然歡欣修行求加持。
此亦如《修心七義根本頌》中所說:
“諸法歸一要,二證取其主,
常懷喜悅心,散能即修淨。”
略而言之,我們由如理地修持大乘修心,任何善緣、惡緣都不能動搖我們的心志,一切時處,都不會退失修習菩提心。
如《宗喀巴大師傳記》中說:
“不管他人對我如何地敷設柔軟華麗的座墊,如何地恭敬承事我,在這樣的時候,我不用特意地思惟,自然就會生起強烈的厭離心,想到這一切都是無常變換、不可信賴的,如同美麗幻化的誘惑,而把它觀爲世間的喧囂塵勞。我的內心反而會生起更深刻持久的變動。而且這種心境從最初就自然而有。”其中是說修心後達到的量,不管苦樂、順逆何境現前,我們皆應不待勵力,自然地轉爲修心的助伴。
“任遇何事隨即作修習”是依《修心七義根本頌》中的內容而寫,如其中說:“境毒善各叁,威儀盡持誦,遇緣即修習。”它的修持法,雖然可以體現在以四加行方式轉惡緣爲道用的修法裏,但依照《修心七義根本頌》及本教授二者的意趣,它的修持法者:
不管是內心的貪等煩惱,還是外在人非人的損害,如是等內外任何的善緣惡緣,當它突然發生時,我們刹那都不被它所轉,能盡力把它轉爲善行的助伴,特別是能把它轉化爲增長愛他勝己大寶菩提心的方便與助伴。
其中我們若乍遇悅意之境,內心會不由自主地生起貪心。這時,我們應立即察覺它,並且如下思惟而修取舍:
這個世界上,受貪心的奴役擺布,從而倍受痛苦煎熬的一切慈母有情,願她們盡所有的貪心及由此引發的一切痛苦,成熟在我的內心上,願我的一切善根安樂施給慈母有情。
或他人突然無端誣罵我們,當這樣的不悅意境現前,我們已生起嗔心或感到將要生起時,我們應克製自己,刹那不被外境所轉,同時修習取舍,把盡虛空一切慈母有情的嗔心及痛苦取到自己的心上,自己的一切善樂施給慈母有情。
…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