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完。誠如《正法念處經》所雲:“怨憎不愛會,猶如大火毒,所生諸苦惱,此苦不可說。”怨憎會苦是一種不願接受的痛苦,比如房子不願被大火燒毀,身體不願被藥毒害,面前不願見到關系最不好的人,正常聞思、工作時不願出現不順心的事……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即是輪回的本性。
明白這一點後,大家也沒必要怨天尤人,甚至誹謗因果:“好倒黴啊,爲什麼我做善事就碰得頭破血流,別人做惡事卻沒有報應?說什麼善惡有報,因果根本就不存在!”這種論調特別可怕。要知道,萬法都有一種自然規律,只有因緣成熟時,果報才會呈現出來,而不能只看一時的苦樂感受。因此,我們作爲修行人,在經常觀察自心的同時,也要了解世俗的各種因緣,否則很容易對正法産生邪見。
當然,生邪見的人,往往是不明事理所致。正如《彌勒請問經》所言[5]:不能因憎嫉某人,對法也憎嫉;不能因某人的過失,遷怒于法;不能因怨恨某人,對法也生怨。其實,佛法百分之百是正確的,只不過修行的人有時達不到那種境界而已。同樣,即便是我們自己,若不認識佛陀所賜的珍貴教義,也只能算是名相上的出家人或居士。或許你自認爲很了不起,但你所希求的道路,已經是另一個方向了。
如今,我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邊是永恒的黑暗,一邊是光明福祉,今後要去向哪裏,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座的道友都發了菩提心,出家人當然是了無牽挂,唯一的任務就是行持正法;而即使是在家人,對世間的執著也要有所減輕。有位居士學了一些法後,說:“我現在已經是個無牽無挂、無著無礙、無有執著的清淨居士了。我不是隨便贊歎自己,因爲我有幾大優點:第一、自學佛以來,我從不跟家人吵架,包括父母和兒子;第二、自學佛以來,我從不看電視、電影、連續劇,包括新聞;第叁、自學佛以來,我從不做無意義的事,包括逛街。通過這叁點,我覺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修行人!”
城市裏的人尚能如此,那我們山裏的出家人,就更應該這樣了。在座的道友看破今世,舍棄家庭等一切來學院修行,的確非常不容易。看到你們一張張面孔,我時常會想:“這些人還是很有善根,很了不起。你們在家時,一個個都是父母的寶貝。多年來父母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可當你長大以後,頭發就飛到虛空中去了。這樣的話,父母心裏也許會有一滴淚水,慢慢融進自己的血液。但這滴淚水是有功德的,隨著你的修行增上,他們一定會得到利益。”
所以,希望你們不管出家還是在家,都不要變成業際顛倒者。畢竟學佛的因緣非常難得,有時站在城市的十字路口,看著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人流,其中學佛的連萬分之一都沒有;相續中生起閃電般的善念、放棄一切到清淨道場行持大乘佛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你們應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緣,一定要追隨往昔出世的諸佛、聖者前輩的足迹,盡量根除對受用和親人的貪執,像鳥雀尋找當天食物一樣,無牽無挂地唯一修持正法。
當然,完全像鳥雀一樣,修行一天就找一天的糧食,恐怕不太現實。但至少也要像前輩修行人那樣,夏天准備好冬天的食物,冬天就一直閉關,第二年再出去化緣。對信心具足的修行人而言,《修心門扉》中說了,生活上不會有很大困難。所以,大家應以知足少欲的方式,盡量過一種清淨的生活,如《親友書》雲:“佛說一切財産中,知足乃爲最殊勝。”
對于上述道理,每個人要認真思維、反複觀修。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爲得普賢殊勝行
[1] 如《涅槃經》雲: “何等名爲怨憎會苦?所不愛者而共聚集。”《瑜伽師地論》雲:“雲何怨憎會苦?當知此苦亦由五相:一、與彼會生憂苦故;二、治罰畏所依止故;叁、惡名畏所依止故;四、苦逼迫命終怖畏所依止故;五、越正法惡趣怖畏所依止故。”
[2] 五根:指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此五法是生聖道的根本。
[3] 《親友書》雲:“智者痛苦如財多,少欲之人非如是,一切龍王頭數目,所生痛苦如是多。”
[4] 《竅訣寶藏論》雲:“斷除身體顛倒之行爲,斷除口中無義之言語,斷除意識妄念之散收。”
[5] 《彌勒請問經》雲:“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過失故而于法生過,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五十叁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