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五十三节课▪P3

  ..续本文上一页完。诚如《正法念处经》所云:“怨憎不爱会,犹如大火毒,所生诸苦恼,此苦不可说。”怨憎会苦是一种不愿接受的痛苦,比如房子不愿被大火烧毁,身体不愿被药毒害,面前不愿见到关系最不好的人,正常闻思、工作时不愿出现不顺心的事……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即是轮回的本性。

  明白这一点后,大家也没必要怨天尤人,甚至诽谤因果:“好倒霉啊,为什么我做善事就碰得头破血流,别人做恶事却没有报应?说什么善恶有报,因果根本就不存在!”这种论调特别可怕。要知道,万法都有一种自然规律,只有因缘成熟时,果报才会呈现出来,而不能只看一时的苦乐感受。因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在经常观察自心的同时,也要了解世俗的各种因缘,否则很容易对正法产生邪见。

  当然,生邪见的人,往往是不明事理所致。正如《弥勒请问经》所言[5]:不能因憎嫉某人,对法也憎嫉;不能因某人的过失,迁怒于法;不能因怨恨某人,对法也生怨。其实,佛法百分之百是正确的,只不过修行的人有时达不到那种境界而已。同样,即便是我们自己,若不认识佛陀所赐的珍贵教义,也只能算是名相上的出家人或居士。或许你自认为很了不起,但你所希求的道路,已经是另一个方向了。

  如今,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永恒的黑暗,一边是光明福祉,今后要去向哪里,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座的道友都发了菩提心,出家人当然是了无牵挂,唯一的任务就是行持正法;而即使是在家人,对世间的执著也要有所减轻。有位居士学了一些法后,说:“我现在已经是个无牵无挂、无著无碍、无有执著的清净居士了。我不是随便赞叹自己,因为我有几大优点:第一、自学佛以来,我从不跟家人吵架,包括父母和儿子;第二、自学佛以来,我从不看电视、电影、连续剧,包括新闻;第三、自学佛以来,我从不做无意义的事,包括逛街。通过这三点,我觉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修行人!”

  城市里的人尚能如此,那我们山里的出家人,就更应该这样了。在座的道友看破今世,舍弃家庭等一切来学院修行,的确非常不容易。看到你们一张张面孔,我时常会想:“这些人还是很有善根,很了不起。你们在家时,一个个都是父母的宝贝。多年来父母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可当你长大以后,头发就飞到虚空中去了。这样的话,父母心里也许会有一滴泪水,慢慢融进自己的血液。但这滴泪水是有功德的,随着你的修行增上,他们一定会得到利益。”

  所以,希望你们不管出家还是在家,都不要变成业际颠倒者。毕竟学佛的因缘非常难得,有时站在城市的十字路口,看着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流,其中学佛的连万分之一都没有;相续中生起闪电般的善念、放弃一切到清净道场行持大乘佛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你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缘,一定要追随往昔出世的诸佛、圣者前辈的足迹,尽量根除对受用和亲人的贪执,像鸟雀寻找当天食物一样,无牵无挂地唯一修持正法。

  当然,完全像鸟雀一样,修行一天就找一天的粮食,恐怕不太现实。但至少也要像前辈修行人那样,夏天准备好冬天的食物,冬天就一直闭关,第二年再出去化缘。对信心具足的修行人而言,《修心门扉》中说了,生活上不会有很大困难。所以,大家应以知足少欲的方式,尽量过一种清净的生活,如《亲友书》云:“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

  对于上述道理,每个人要认真思维、反复观修。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如《涅槃经》云: “何等名为怨憎会苦?所不爱者而共聚集。”《瑜伽师地论》云:“云何怨憎会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一、与彼会生忧苦故;二、治罚畏所依止故;三、恶名畏所依止故;四、苦逼迫命终怖畏所依止故;五、越正法恶趣怖畏所依止故。”

  

  [2] 五根: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

  

  [3] 《亲友书》云:“智者痛苦如财多,少欲之人非如是,一切龙王头数目,所生痛苦如是多。”

  

  [4] 《窍诀宝藏论》云:“断除身体颠倒之行为,断除口中无义之言语,断除意识妄念之散收。”

  

  [5] 《弥勒请问经》云:“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五十三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